你真的相信這世上會有奇蹟嗎?
你真的相信向一棵「神樹」許願就可以美夢成真嗎?
你真的相信自己能用「隔空傳遞」的方式接收到親人留下的訊息嗎?
在東野圭吾創作的這個新故事《祈念守護人》裡,就講述了這樣的一個故事,一棵參天楠樹,一個守護少年,幾段不為人知的隱秘。
我們看過很多東野筆下的推理故事,幾次跟著「神探伽利略」沉浸於各個精彩的案件之中,卻也未曾忘記過《解憂雜貨店》所帶來的那些溫暖和感動。
時隔多年,隨著《祈念守護人》的問世,久違的感動重現。和《解憂雜貨店》相似的是,《祈念守護人》裡依然沒有案件和偵探,沒有受害人和兇手,有的只是傾聽與被傾聽的溫暖,以及關於愛與責任的思考。
東野圭吾曾在《解憂雜貨店》中說,「感謝你把這麼奢侈的煩惱講給我聽」,而這一次,傾聽這些「煩惱」的,卻是一棵樹。
在閱讀這個故事的過程中,我曾有著和主人公直井玲鬥一樣的困惑,為什麼要叫做「祈念」,而不是祈願、祈禱之類我們所熟悉的那些詞語,這一個「念」字,究竟指的是什麼呢?
玲鬥的姨媽千舟一直沒有直接告訴他關於「祈念」的秘密,只說讓他自己去感受,如今讀完卻覺得。好在她做了這個決定,也慶幸玲鬥並沒有放棄去挖掘這個秘密,才可以讓我們跟隨著這個故事,讓一顆心被一點一點地溫暖、融化著。
沒有偵探的故事,也有著層層遞進的神秘感
《祈念守護人》可以說是一個不算推理的推理故事,雖然它所講的不是那些環環相扣又撲朔迷離的案件,卻依然不乏一種層層遞進的推理性和神秘感,而整個「推理」過程則是圍繞著一個命題——祈念。
故事的主人公直井玲鬥曾是別人眼中的「不良少年」,是一臺「修不好的機器」,是一位酒吧陪酒女郎與有婦之夫所生的非婚生子。
他早早地失去了母親,也從未感受過父愛究竟是什麼,從小與外婆相依為命,沒有受過好的教育,自然也沒有取得好的學歷,當他因為一場「盜竊」案入獄被素未相識的姨媽——商界的「女帝」柳澤千舟女士保釋出來的時候,律師對他說了這樣一句話:
「存在缺陷的設備,再怎麼修理還是會發生故障。希望你,用今後的人生證明這個預言是錯的。」
玲鬥也確實在用今後的人生,去推倒那個荒謬的預言。其實每個人都是如此,我們沒有理由去接受別人定義給我們的人生,我們無法選擇出身和家庭,但有權決定今後該去選擇怎樣的人生之路。
作為把自己保釋出來的條件,玲鬥必須接受姨媽交給的任務——成為神楠的守護人。
在這之後的日子裡,他常常接待前來向神楠祈念的人,卻並不清楚祈念究竟是什麼,他像一個每天追著媽媽問十萬個為什麼的孩子,幾次三番問過千舟姨媽:什麼是祈念?什麼是祈念!到底什麼是祈念啊?!
然而千舟姨媽也非常執著——就是不告訴他!或者換種方式來表達,就是讓他自己去慢慢發現。人啊,一旦有了目標,就不會再輕易隨波逐流,玲鬥的目標也漸漸明晰起來,至少現階段他要弄清楚這個關於祈念的秘密。
然而隨著女生佐治優美的出現,玲鬥開始參與進了一場關於優美父親的「出軌」和祈念之間聯繫的調查行動中來,他從優美的大伯喜久夫身上產生了關於新月夜和滿月夜祈念的疑問,又從在公共浴池認識的飯倉老人身上聽聞了「寄存」的說法,祈念的秘密仿佛只剩了一層面紗,呼之欲出,卻又總是理不清頭緒,也正因如此,讓我們和玲鬥一樣,對這個謎底愈發感到心癢難耐。
沒有人願意自甘墮落,「雜草」代表的不僅是荒蕪,而是頑強
在《祈念守護人》中,有兩個片段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一個讓我深受感動,而另一個給我心靈上的震撼。
玲鬥一度是個很自卑的人,常常對自己的境況和遭遇用一種自嘲的語氣開些讓人心酸的玩笑,比如有一次,千舟姨媽準備帶玲鬥去參加一場宴會,當問到他有沒有「壓箱衣」的時候,玲鬥一臉茫然,因為他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壓箱衣。
千舟帶著玲鬥買回來新衣服,在和他聊天時了解到他兒時受的苦,不由得發出感嘆,而玲鬥卻故作開朗地自嘲說:「沒辦法,誰叫我是女招待和有婦之夫生的孩子呢。所以我不用努力學習,也不知道什麼是壓箱衣。」
千舟的回答讓玲鬥備受打擊:「這是自甘墮落,也可以說是用你母親當擋箭牌。」
可是事實果真如此嗎?如果玲鬥真的自甘墮落,就不會在千舟陷入困境時勇敢地站出來為她說話;如果他真的陷入母親的陰影中無法自拔,就不會真正擔當起神楠守護人的責任。
正因為一無所有,所以才不怕失去。
當柳澤酒店的負責人將和準備將千舟一手打造的酒店停業時,玲鬥表現出了從未有過的勇敢和堅定,的確,童年的經歷和認知讓他從未清楚地去描摹自己的未來,但那並不代表他甘願做一輩子的「雜草」。
玲鬥對將和說的那些話不僅讓他臉頰一側的肌肉抽搐了一下,也讓我的內心深受震撼:
「從一生下來,我便一無所有,打懂事起就沒有父親,母親也很快去世了,我在無依無靠的環境裡長大,只能自己保護自己。過去如此,未來恐怕也不會改變。當我仍有決心,既然一無所有,就也不害怕失去。我會認真過好當下的每一個瞬間,前面有石頭落下來,我就閃身躲開;有河流擋住路,我就縱身跳過;倘若跳不過去,我就從水裡遊過去;若是河水流得太快只能隨波逐流,漂流到哪裡,哪裡便是我的人生。」
玲鬥確然沒有給自己的人生嚴格規劃好該走什麼樣的路線,可是這並不代表著「破罐子破摔」,而是像雜草一樣的頑強,無論身處怎樣的境地,都要努力過好自己的人生。
這讓我想起了小時候看《流星花園》時,杉菜參加道明寺家中晚宴被他母親嘲笑時說的那段話:「一個人的靈魂高貴還是低賤,難道只看她會不會彈一段鋼琴,或看她生在哪門哪戶,身上穿戴哪些品牌嗎?會彈鋼琴有什麼了不起,我告訴你們,我就只會彈這麼一首!」
一無所有不是去質疑別人的底氣,而是創造無限可能的未來的勇氣。
而這一切,其實也正是東野圭吾想通過這本《祈念守護人》告訴我們的,正如他初次寄語中國讀者的這段話:「我寫《祈念守護人》的目的,是祈願讀者能對明天充滿希望,願這本書能讓人們在如今這樣的情況下振奮一點點。衷心祈禱《祈念守護人》能帶給中國讀者些許溫暖。」
這便是他的目的,也是《祈念守護人》的初衷,讓人可以感受到那種力量,努力好好活下去。
原來有一種「念」,真的不需要用言語去表達,而是用心去接收
你有沒有為媽媽親手創造過一個禮物?一張畫,一首詩,一封信,又或者是一支曲子?總之,是一份你真正花了心血,反覆思考衡量的東西?
或許我們在兒時的母親節和媽媽的生日時,曾經用心創造過這樣一件東西,滿心期待地想像著媽媽收到它們時愉悅的神情。
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禮物從一張畫變成了了一束花,從一首詩變成了一件衣服,又或者根本想不出要送什麼,乾脆直接發個紅包便覺得萬事大吉,心裡踏實了。
我們常常因為父母的那句「我們都是為了你好」而倍感壓力,卻完成一些自己不願去做的事情,很多時候,現實與夢想就這樣偏離了原本的軌道。
佐治優美的大伯喜久夫就是從這樣的一段經歷中走過,從小喜歡音樂的他被周圍的人視為有著「鋼琴神童」一般的天賦,母親也在鋼琴方面大力培養他,她認為自己也是在成就孩子的夢想。
而當喜久夫考入音樂學院,才發現天外有天,自己相差的不是一點半點,自暴自棄的他也釀造了「傷仲永」的悲劇。他也曾因此怨恨母親所施加的愛,怨恨命運的不公,怨恨為何弟弟就可以不用被別人強加的夢想被逼著走上另一條路。
當最終他理解了母親的偉大與慈愛之處時,後悔已晚,於是在彌留之際帶著對母親的愧疚與感念,走進了神楠之中,寄託了他的「念」,希望有朝一日,自己的「念」可以被母親接收到。
但遺憾的是,母親年歲已高且神志不清,早已無法去完成這件事,於是喜久夫的弟弟佐治先生走進了神楠,接收到了哥哥留下來的「念」。
其實到了這個時候,我們早已無需糾結「念」到底是什麼,我們只要知道它是一種心緒,是一種寄託就足夠了。
或許玲鬥已經在他「神楠守護人」的筆記本上寫下了最好的解釋:念即人生,勿觸勿予。
既是人生,便有好有壞;既是心緒,便有善有惡。一念之起,便該預想到它會帶來怎樣的後果,會給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造成怎樣的影響,好的「念」或許會創作出奇蹟,而惡「的」念可能會造成遺憾。因為他愛你,所以總會接收到你的「念」的,當這種感覺足夠真摯,其實不需要藉助神楠去寄託,也可以互通了。
其實合上這本書時,很想說:感謝東野帶來的這種久違的感動。與其說我因為這本書而相信奇蹟了,不如說我相信的是這種「念」的傳遞,這種關於愛和溫暖的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