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學一味中藥,絡石藤!

2020-12-18 騰訊網

1藥用部位

夾竹桃科植物絡石的乾燥帶葉藤莖。

2別名

絡石、雲花、石龍藤、絡石草、爬牆虎、石龍藤、藤絡、軟筋藤。

3植物形態

常綠木質藤木,長達10米,具乳汁。莖褐色,多分枝,嫩枝被柔毛。葉對生,具短柄,幼時被灰褐色柔毛,後脫落,葉片卵狀披針形或橢圓形,長2~10釐米,寬1~4.5釐米,先端短尖或鈍圓,基部寬楔形或圓形,全緣,表面深綠色,背面淡綠色,被細柔毛。

聚傘花序腋生或頂生,花白色,高腳碟狀,萼小,5深裂,花管外被細柔毛,筒中部膨大,花冠反卷,5裂,右身旋轉排列,花冠外面和喉部也有柔毛,雄蕊5,著生在花冠筒中部,花葯頂端不伸出花冠喉部外,花盤環狀5裂,與子房等長,心皮2,胚珠多數。蓇葖果長圓形,長約15毫米,近於水平展開。種子線形而扁,褐色,頂端具種毛。花期4~5月。果熟期10月。

4產地分布

生於山野、荒地,常攀附生在石上、牆上或其他植物上。除新疆、青海、西藏及東北地區外,其他省區均有分布。

5採收加工

冬季至次春採割,除去雜質,曬乾。

6藥材性狀

莖呈圓柱形,彎曲,長短不一,直徑1~5毫米;表面紅褐色,有點狀皮孔和不定根;質硬,斷面淡黃白色,常中空。葉對生,有短柄;展平後葉片呈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8釐米,寬0.7~3.5釐米;全緣,略反卷,上表面暗綠色或棕綠色,下表面色較淡,革質。氣微,味微苦。

7性味歸經

味苦,性微寒。歸心經、肝經、腎經。

8功效與作用

祛風通絡、涼血消腫。屬祛風溼藥下分類祛風溼強筋骨藥。

9臨床應用

用量6~12克,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取鮮品搗爛敷傷處。用治風溼熱痺,筋脈拘攣,腰膝酸痛,喉痺,跌扑損傷。

10藥理研究

有抑菌、抗痛風作用,還有影響中樞神經,使呼吸加快,大劑量引起呼吸衰竭,對心臟作用較弱,對離體腸及子宮有抑制作用。

11化學成分

藤莖含牛蒡甙,絡石甙,去甲絡石甙,穗羅漢松樹脂酚甙,橡膠肌醇,牛蒡甙元,穗羅漢松樹脂酚,絡石甙元,去甲絡石甙元。莖葉含生物鹼。全株含β-香樹脂醇,β-香樹脂酸乙酸酯,羽扇豆醇,羽扇豆醇乙酸酯,羽扇豆醇不飽和脂肪酸酯,β-谷甾醇,豆甾醇及菜油甾醇。

12使用禁忌

陽虛畏寒,大便溏瀉者禁服。

13配伍藥方

1、治坐骨神經痛:絡石藤60~90克。水煎服。(《廣西本草選編》)

2、治關節炎:絡石藤、五加根皮各30克,牛膝根15克。水煎服,白酒引。(《江西草藥》)

3、治喉痺咽塞,喘息不通,須臾欲絕:絡石草60克,切,以水一大升半,煮取一大盞,去滓,細細吃。(《近效方》)

4、治咳嗽喘息:絡石藤莖、葉15克。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5、治腹瀉:絡石藤60克,紅棗10個,水煎服。(《青島中草藥手冊》)

相關焦點

  • 每天學一味中藥,雞矢藤!
    13 配伍藥方 風溼關節痛:雞矢藤、絡石藤各30克。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治食積腹瀉:雞屎藤30克。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治慢性氣管炎:雞屎藤30克,百部15克,枇杷葉10克。水煎,加鹽少許內服。
  •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葛根
    文章綜合執業藥師教材、中國藥典(2015年版)、《常用中藥真偽鑑別》及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會中藥材圖像資料庫等網絡資料!就這樣,孩子留在老人身邊,每天隨老人採藥。時間長了,通過老人講解,孩子認得很多草藥,尤其對一種色白肥大而堅實的草根印象最深,這草根能治發熱、口渴、拉肚等病。 後來,老人過世了,孩子也長大了。他用那種草根治好了不少病人。當人們問起草根的名字時,他不由想起老人的恩賜和自己的身世,隨口說:「葛根。」因為老人為葛家保住了他一條「根」。
  • 絡石藤,是治療風溼、類風溼日久化熱的要藥,泡酒飲用,寒熱均可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個適合由寒化熱,或者邪熱侵襲的祛風溼藥,絡石藤。絡石藤出自《神農本草經》,味辛、苦,性微寒,歸肝、心二經。為夾竹桃科攀援木質藤本植物絡石的帶葉莖。主產於江蘇、湖北、山東等地。冬季至次年春季採集入藥。生用。具有祛風溼,舒筋活絡,清熱解毒的作用。
  • 嚴冬來臨,關節又冷又痛,快來試試這四味中藥
    今天韋尼醫生就向您介紹一種自我治療方法,只需要簡簡單單的四味中藥即可,威靈仙、海風藤、絡石藤、雞血藤,即「三藤一仙」。藤類中藥的特點藤類中藥是中醫藥學中極具特色的一類藥物。古代醫家認為藤類中藥,善走經,具有良好的祛風溼、通經絡、止痺痛的功效。
  • 每天學一味中藥,柏子仁!
  • 每天學一味中藥,杏仁!
  • 每天學一味中藥,川烏!
  • 每天學一味中藥,枳殼!
  • 原來核桃中間的木質隔膜叫分心木,也是一味中藥,你知道嗎?
    1,核桃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經常吃的一個堅果,還是一味藥食同源的中藥。但是我們可能不知道,原來核桃中間的木質隔膜也是一味中藥,叫分心木,而且還具有許多的功效。2,生活中有許多美好的東西,不起眼的東西,往往在不知不覺中就被我們遺棄了,而分心木就是被我們遺忘的一個非常好的養生中藥。
  • 每天一味中藥 枇杷葉
    爺爺笑笑說,沒錯,用一味枇杷葉,通過降其衝逆之氣,則諸症自平。 於是叫病人自己去採枇杷葉,把毛刷掉,煎湯服,喝了幾天後,果然不嘔、不渴、不咳了,連慢性咽炎所致的咽中時常癢痛也消失了。 爺爺說,枇杷葉能夠和降肺胃,化痰止咳,肺胃氣機下行,那麼嘔咳自愈。
  • 雞蛋中藏著一味中藥,究竟是什麼?有啥功效?一文說清楚
    但如果你只當雞蛋是一種食材就錯了,雞蛋裡還藏著一味中藥,今天就給你講清楚。雞蛋殼內側,蛋清外側的一層薄膜,在中醫上被稱為鳳凰衣,是一味中藥。每天取1克左右衝水喝,堅持飲用,就會發現咳嗽會慢慢好轉,有著意想不到的效果。下次再吃雞蛋,可別把這麼有用的「鳳凰衣」扔了。
  • 每日一味中藥:火麻仁
    中藥火麻仁是桑科草木植物大麻的成熟去殼種仁。中醫認為火麻仁有潤燥滑腸的功效與作用。別名:大麻仁,線麻子(代殼者)。來源產地:為桑科一年生草木植物大麻的成熟去殼的種仁。均為栽培。可用一味火麻仁,搗爛煮糊,加冰糖,煮成象芝麻糊一樣服用。也可配其他潤腸作用的藥物,如產後便秘配當歸、柏子仁,妊娠期便秘配瓜蔞仁、杏仁;陰虛者可加玉竹。如胃腸燥熱較甚,腹部脹滿而有便秘,單用火麻仁效力不夠,須配大黃、枳實等,方如麻子仁丸,此方也適用於有痔瘡而患便秘者,但老人和體虛者則不宜用。(2)用於滋陰補血。
  • 一味「驅邪」的中藥!溼邪、寒邪、鬱邪挨個化解,冬天裡的護身符
    說起這個來,我首先想起了一味中藥,叫做紫蘇葉。依我看,在所有可以治療感冒的中藥裡頭,蘇葉是和咱老百姓離得最近,實用價值最高的一味藥了。紫蘇葉是什麼?它其實就是唇形科植物皺紫蘇、尖紫蘇的葉。它的顏色發紫,故而名字裡含一個「紫」字。它又為什麼叫「蘇葉」呢?
  • 每天學一味中藥,羅布麻葉!
  • 每天學一味中藥,川貝母!
  • 每天學一味中藥,山茱萸!
  • 每天學一味中藥,三叉苦!
  • 每日一味中藥:金蓮花
    (《河北中藥手冊》)金蓮花②治急性中耳炎,急性鼓膜炎,急性結膜炎,急性淋巴管炎:金蓮花、菊花各三錢,生甘草一錢。水煎服。(《河北中藥手冊》)金蓮花典籍記載①《山海草函》:治疔瘡大毒,諸風。②《綱目拾遺》:治口瘡,喉腫,浮熱牙宣,耳疼,目痛,明目,解嵐瘴。
  • 每日一味中藥:葛根
    中藥葛根為豆科多年生藤本植物野葛的根。中醫認為葛根有解表退熱,生津止渴,透發麻疹,昇陽止瀉的功效與作用。【別名】甘葛,粉葛根。【來源產地】中藥葛根為豆科多年生落葉草質藤本植物葛的乾燥根。野生或栽培。粉葛根土產於廣西、廣東。多為栽培品。北葛根主產於湖南、湖北、浙江、河南等地。均為野生。【採收炮製】切片或塊,生用。以塊大,質堅實,色白,粉性足,纖維少者為佳。
  • 每天學一味中藥,鵝不食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