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學一味中藥,川貝母!

2020-12-10 騰訊網

>>>>

來源

百合科植物川貝母、暗紫貝母、甘肅貝母、梭砂貝母、太白貝母或瓦布貝母的鱗莖。

>>>>

別名

卷葉貝母、松貝、青貝、爐貝。

>>>>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植物形態變化較大。鱗卵圓形,由2枚鱗片組成。莖直立,無毛,綠色或深紫色。葉通常對生,少數在中部兼有散生或輪生,葉片線形至線狀披針形,先端稍捲曲或不捲曲。花單生莖頂,紫色至黃綠色,通常有小方格,少數僅有斑點或條紋;每花有3枚葉狀苞片,狹長;花被片6,2輪排列,內輪3片近倒卵形或橢圓狀倒卵形;蜜腺窩在背面明顯突出;雄蕊6枚,長約為花被片的3/5,花葯近基著生,花絲多少具小乳突;柱頭裂片外展。蒴果長圓形,稜上具窄翅。花期5~7月,果期8~10月。

>>>>

產地分布

生於海拔2800~4700米林中、灌叢下、草地、河灘、山谷等溼地或巖縫中。分布於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

採收加工

夏、秋季或積雪融化時採挖,除去鬚根、粗皮及泥沙,曬乾或低溫乾燥。

>>>>

藥材性狀

1、松貝:圓錐形或心臟形,直徑4~6毫米,高4~6毫米。表面類白色,較光滑,外層兩鱗片大小懸殊,緊密抱合,大瓣緊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習稱「懷中抱月」,或兩鱗片大小相近,頂端較尖或鈍圓,閉合或開裂,底部較平整,有的不甚平整,氣微,味微苦。

2、青貝:呈類扁球形,高0.4~1.4釐米,直徑0.4~1.6釐米。外層鱗葉2瓣,大小相近,相對抱合,頂部開裂,內有心芽和小鱗葉2~3枚及細圓柱形的殘莖。

3、爐貝:呈長圓錐形,高0.7~2.5釐米,直徑0.5~2.5釐米。表面類白色或淺棕黃色,有的具棕色斑點。外層鱗葉2瓣,大小相近,頂部開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較鈍。

4、栽培品:呈類扁球形或短圓柱形,高0.5~2釐米,直徑1~2.5釐米。表面類白色或淺棕黃色,稍粗糙,有的具淺黃色斑點。外層鱗葉2瓣,大小相近,頂部多開裂而較平。

>>>>

性味歸經

性微寒,味苦、甘。歸肺經、心經。

>>>>

功效與作用

清熱潤肺、化痰止咳。屬化痰止咳平喘藥清化熱痰藥。

>>>>

臨床應用

用量6~10克,煎湯服。用治虛勞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鬱結、肺癰、癭瘤、瘰癧、喉痺、乳癰。

>>>>

藥理研究

動物實驗表明,提取物有止咳化痰、降壓、消炎作用。體外實驗表明,川貝鹼可引起豚鼠子宮收縮、抑制兔小腸收縮。兔靜脈注射川貝鹼可使血糖增高。醇提液灌服,可明顯提高小鼠耐受常壓缺氧能力。體外抗菌試驗表明,醇提取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有明顯抑制作用。

>>>>

化學成分

主要含西貝母鹼、川貝鹼、松貝鹼、西貝素、川貝酮鹼等多種生物鹼。還含蔗糖、硬脂酸、軟脂酸、咖啡酸、阿魏酸、貝母乙素、貝母辛、白爐貝素、β-谷固醇、β-谷甾醇等。

>>>>

使用禁忌

不宜與川烏、制川烏、草烏、製革烏、附子同用。

>>>>

相關藥方

治咳嗽:川貝母(大者,去心,熬炒令黃)十枚,阿膠(炙燥)、甘草(炙,銼)各15克。上三味搗羅為細散。每服6克,臨臥前糯米飲調下。(《聖濟總錄》貝母散)

治百日咳:白花蛇5克,川貝母10克,生甘草10克,以上三味,粉碎,過篩,混合均勻。口服,每次1.5~3克,1日3次。[《安徽中醫學院學報》1984,3(4):43]

治吐血、衄血,或發或止,皆心經積熱所致:川貝母(炮令黃)30克。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溫漿調下6克。(《聖惠方》)

治乳癰:川貝母、金銀花各60克。上為細末,每服9克,好酒調,食後服。(《普濟方》)

下乳:牡蠣、知母、川貝母,三物為細末,同豬蹄湯調下。(《湯液本草》三母散)

相關焦點

  • 每天學一味中藥,川烏!
    2 別名 川烏頭、烏喙、奚毒、即子、雞毒、毒公、耿子、烏頭。 3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60~120釐米。
  • 哪種川貝母質量最好?
    川貝母來源較為複雜,有川貝母、暗紫貝母、甘肅貝母、梭砂貝母、太白貝母和瓦布貝母六個品種,又有野生與家種之別,因此其外觀形狀有較大而明顯的區分。當然,從中也可以感覺得到國家對中藥資源的保護與利用的重視,有傳承,有發展,有適應。
  • 農村川貝母、也叫:「川貝」還叫:「貝母」
    川貝母又名貝母、川貝,它呢是百合植物川貝母呢。它們分別有:暗紫貝母、卷葉貝母、甘肅貝母、俊砂貝母、康定貝母等磷莖。貝母生長在農村西藏、雲南、四川、甘肅、青海、寧夏、陝西、山西等農村可見。期性是微寒的,味道是苦苦的、甘,歸肺、心經,有清熱肺、化痰止咳等…《本經》記錄著川貝母、主傷寒煩熱,淋瀝、邪氣、喉痺、乳難、金瘡。《別錄》書中寫著川貝主打腹中結實,心下滿、洗洗惡風寒、目炫、項直、咳嗽上氣、止煩熱渴、出汗、安五臟、利骨髓。
  • 川貝母的養生功效和在廚房裡的運用
    川貝母,又叫川貝、平貝、冬貝、松貝、黃虻、苘、貝母、空草、藥實、勤母、苦花、貝父等。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貝母、暗紫貝母、甘肅貝母或稜砂貝母的乾燥鱗莖。主要產於四川、甘肅、青海、雲南等地。川貝母味苦、甘,性微寒。歸肺、心經。
  • 中藥止咳有川貝
    原標題:中藥止咳有川貝兩年前,媒體上一篇關於川貝枇杷膏的報導讓其成為了網紅。報導稱,一位紐約建築設計師因為感冒引發咳嗽,連續10多天吃了很多藥仍然沒有好轉跡象後,他曾經旅居香港的女友讓他喝了川貝枇杷膏,大概15分鐘後,不僅咳嗽大大好轉,就連呼吸也沒那麼難受了。
  • 「川貝母」清熱止咳,可藥食兩用,學會人工栽培,收入多而快
    川貝是一種百合科、貝母屬的經濟植物,主要為川貝母、暗紫貝母、甘肅貝母、梭砂貝母的乾燥鱗莖。其中,川貝母野外種群自我更新速度緩慢,再加上長期過度採挖,已處於瀕危狀態,被列入國家三級保護植物名錄。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我國就開始川貝母的人工栽培。
  •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葛根
    文章綜合執業藥師教材、中國藥典(2015年版)、《常用中藥真偽鑑別》及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會中藥材圖像資料庫等網絡資料!就這樣,孩子留在老人身邊,每天隨老人採藥。時間長了,通過老人講解,孩子認得很多草藥,尤其對一種色白肥大而堅實的草根印象最深,這草根能治發熱、口渴、拉肚等病。 後來,老人過世了,孩子也長大了。他用那種草根治好了不少病人。當人們問起草根的名字時,他不由想起老人的恩賜和自己的身世,隨口說:「葛根。」因為老人為葛家保住了他一條「根」。
  • 「漫畫中藥一百單八將」中藥水滸·百合
    原標題:【漫畫中藥一百單八將】中藥水滸·百合扈三娘地慧星 一丈青扈三娘,是梁山三位女將之一。她是獨龍岡扈家莊扈太公的女兒。常用方劑百合固金湯 《慎儒遺書》【組成】熟地黃、生地黃、當歸身、白芍、甘草、桔梗、玄參、貝母、麥冬、百合。【功用】滋養肺腎,止咳化痰。【主治】肺腎陰虧,虛火上炎證。
  • 川貝母是很好的藥材,栽培技術分以下幾步,你都學會了嗎?
    川貝母的塑造法子 1、平整:川貝母種植地亟需在結凍前整地,排遣地頭野草,備耕細耙,作1.3米寬的畦,每畝用乾肥150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油餅100公斤,堆漚腐熟後撒於畦面,淺翻,畦面呈書形。
  • 中藥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碰中藥的人,必備
    中藥相惡、相反配伍,可降低療效,產生不良反應或者是毒性作用,我們稱之為「配伍禁忌」。往下看,讓我們先認識十八反、十九畏;十八反即烏頭類藥物(包括川烏、草烏、附子)不宜與半夏(包括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瓜蔞(包括天花粉、瓜蔞子、瓜蔞皮)、貝母(包括川貝母、浙貝母、伊貝母、平貝母、湖北貝母)、白蘞、白及同用;甘草不宜與甘遂、芫花、大戟、海藻同用;
  • 每日一味中藥:白屈菜
    中藥白屈菜是罌粟科植物白屈菜的帶花全草。中醫認為白屈菜有理氣止痛,止咳解毒的功效與作用。別名:山黃連、土黃連、牛金花、八步緊、斷腸草[北京]。來源產地本品為罌粟科植物白屈菜的帶花全草。產於東北、內蒙古、河北、河南、山東、山西、江蘇、江西、浙江等地。
  • 貝母是怎樣的植物
    一,貝母的植物學特點1,貝母的種類廣義的貝母是一個屬名,也是多種植物的名稱,貝母屬全世界有60種,我國產20種2變種。藥用貝母主要是浙貝母、川貝母、伊貝母、平貝母等。在植物分類學中屬於百合科貝母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 咳,川貝母燉梨?枇杷膏?有些小妙招,可能你需要知道的
    1.川貝母燉梨2.秋梨膏3.枇杷膏4.蒜頭拍碎+冰糖少許,攪拌一下,最後是喝這個汗,蒜頭不吃。像這類咳嗽可以向藥店購買中成藥,就是中藥成份的藥,醫師懂的,或是泡點陳皮水喝,或是買一元錢的木棉花幹煲水喝,木棉花幹煲水,肉眼可見除溼。4.燥引起的咳秋天,天乾物燥,這種燥咳最容易發生在秋天。
  • 每日一味中藥:川烏
    中藥川烏是毛茛科草本植物烏頭的塊根。中醫認為川烏有祛風除溼,散寒止痛的功效與作用。常見如制川烏、生川烏等別名川烏頭,制川烏,川草烏。來源產地本品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烏頭的塊根。主產於四川、雲南、陝西、湖南等地。
  • 一味中藥受李時珍推崇,通肺中諸氣而排老痰、頑痰,內外寒熱皆可
    有一味中藥正是除痰的能手,深得李時珍推崇,並譽為「舟楫」,它尤其善於清肺除痰,可以疏通肺中諸氣而排出老痰、頑痰,而且不論內外、寒熱均可用之。這味中藥就是桔梗。它是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桔梗的植物根,桔梗是很常見的植物,而且分布極為廣泛,有南北之分,在植物學上可能差異不大,但是在中醫文化的理解中就不一樣了。
  • 中藥止咳有川貝(杏林尋寶·中華傳統醫藥漫談)
    這要歸功於其君藥——川貝母。川貝母是一味名貴中藥材。藥用始載於明代的《滇南本草》一書。陶弘景曰:「形如聚貝子,故名貝母。」川貝母呈卵圓形,顆粒大小均勻,直徑一般不超過1釐米。頂端稍尖、閉口。底部平,能直立放穩。外層兩鱗片大小懸殊,小鱗片被包在心臟形的大鱗片內,留一新月形部分在外俗稱「懷中抱月」。  川貝母是止咳化痰的良藥,中醫處方用量相當大。
  • 每天學一味中藥,絡石藤!
  • 每天學一味中藥,柏子仁!
  • 每天學一味中藥,杏仁!
  • 每天學一味中藥,枳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