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想買東西?那就自己去打工賺錢,爸爸的硬核教育,效果真的好

2020-12-24 JOJO育兒說

看到這樣一條新聞:一位美國的爸爸讓孩子打工,因為孩子想買一臺遊戲機。剛開始,孩子想要遊戲機的時候,這位爸爸就對孩子說,你已經十一歲了,你應該學會自食其力了。因此,這位爸爸就鼓勵孩子自己到社區兼職,用自己賺來的錢去買遊戲機。

我們可以發現,國外的家庭教育的理念確實和我們國家的教育理念不太一樣。在我們國家的爸爸媽媽多半都認為孩子的主要任務是學習,除了學習以外的其他事情都不重要。我們一直強調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但是實際上無論是家庭教育也好,還是學校教育也好,我們更多的還是僅僅關注孩子的智育。

但是,也有很多家長發現這種偏重智育的教育有弊端,於是採取改變。就像之前的一位家長,讓孩子在暑假的時候通過自己的兼職工作,讓孩子自己賺取學費。後來,孩子也表示自己確實在參加社會實踐的活動中有了很多體悟,也更加珍惜現在的求學時光。因此,孩子更加努力學習,最後考上了名牌大學。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發現,明智的家長都知道通過讓孩子自食其力的方法鍛鍊孩子的品質,提升孩子的綜合素質。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有關於鍛鍊孩子自食其力能力的那些事吧!

01 越有家底的家庭,越注重培養孩子自食其力?

最近,一位網友上傳了一張照片,照片裡是一個七歲的孩子獨自在夜市擺地攤。很多路過的人都注意到了這個孩子,並且不少人還表揚孩子能夠自食其力,小小的年紀就可以賺錢養活自己了。

據了解,這個孩子其實家裡很富有,但是和其他家庭不一樣,孩子的爸爸媽媽非常重視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的培養。爸爸就經常對孩子說:只有你自己賺到的錢才是自己的,學會自己養活自己是你要學會的第一課,也是值得一生去學習的一課。

為什麼這位爸爸會覺得自食其力的能力很重要呢?

自食其力的能力,是培養孩子獨立品格的基礎。

我們在生活中總是能看到很多啃老族。如今,這些啃老族越來越多,已經逐漸有了一個新的名字,那就是巨嬰。這些巨嬰孩子非但沒有辦法養活自己,反而總是從爸爸媽媽那裡企圖得到各種資源,並且內心沒有任何愧疚感,覺得啃老是理所應當的。

這樣的孩子,其實就是因為小的時候爸爸媽媽不注重培養他們自食其力的能力。他們長大之後就會缺乏奮鬥的精神,缺乏積極進取的意志。

其次,自食其力的能力培養過程,就是孩子進行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

我們都發現,單純的知識理論的學習,其實並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進行自我實現。因為理論是抽象的,沒有辦法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的理論是沒有意義的。

但是,在孩子兼職或者賺錢的過程中,孩子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人,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也就培養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更能夠把學習到的東西用到實際的生活之中。

02 父母應該如何引導孩子自食其力?

既然自食其力的能力對孩子的成長和發展的作用如此之大,那我們就應該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對孩子這方面能力的培養。那麼,具體應該怎樣做呢?

首先就是爸爸媽媽放棄對孩子的溺愛。

很多爸爸媽媽都把孩子當成家裡的希望,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難免會分不清楚溺愛和關心的差別。更有甚者,在孩子上了大學以後還給孩子洗衣服。爸爸媽媽把孩子保護得太好,實際上並不能讓孩子健康的成長。適當的放手,讓孩子參加一些社會實踐,反而對孩子的成長有利。因此,首先爸爸媽媽就要糾正觀念上的偏差。

其次,就是爸爸媽媽應該以身作則。

如果爸爸媽媽自己就是一個啃老族或者是巨嬰,遇到了問題就向自己的父母尋求幫助,那麼孩子自然也會是一個這樣的人。那麼,想要培養孩子自食其力就顯得很困難了。因為自己都沒有做到這一點,孩子自然對爸爸媽媽的教育也就無法信服了。

再次,爸爸媽媽應該告訴孩子正確看待不同的職業和分工。

很多爸爸媽媽頭腦中仍然認為腦力勞動是高級的勞動,體力勞動是低層次的。這種對職業和勞動的錯誤認識,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我們正確的做法是告訴孩子勞動沒有好壞之分,自己缺乏經驗,就應該從最基層的工作做起。否則,孩子就會好高騖遠。

最後,爸爸媽媽應該幫助孩子正確定位。

自食其力的方式多半是參加實踐,進行工作。正如一位教授所言,每個人都是人才,但是需要站在合適的位置上。爸爸媽媽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正確分析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明確自身的長處和不足。這個基礎上,孩子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未來對職業的規劃也會更加明確。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還可以讓孩子對未來的發展充滿希望。

相信爸爸媽媽們都已經學會了如何讓孩子自食其力。自食其力不僅僅是孩子可以為家庭增加收入,更多的是對孩子品質,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全方位提升。也難怪,越富有的家庭越重視孩子自食其力能力的培養。那麼,大家對此還有什麼好的看法和觀點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和一起討論!

相關焦點

  • 爸爸去哪兒第六季 悄悄上線,打擊式教育 真的能教育好孩子嘛?
    《爸爸去哪兒6》簡介 說起《爸爸去哪兒》,相信小夥伴們都非常熟悉~喜歡追綜藝的小夥伴肯定都看過前幾季節目。在真人秀中,爸爸與孩子的互動真的好有愛,像大家非常喜歡的陳小春與Jasper、包貝爾與餃子都回歸了,《爸爸去哪兒6》改名《一起出發吧》後,終於悄悄的開播啦!
  • 6歲女兒去公園擺攤賺錢,卻被熊孩子攪局:是該跟孩子談金錢了
    早在國家提倡地攤經濟之前,我6歲的孩子就想靠擺地攤當老闆賺錢了。說實話,這是我人生第一次擺地攤兒,陪孩子體驗生活。她為什麼突然想要去擺攤呢?因為一套兒童理財繪本,讓她對錢發生了極大的興趣。這套繪本把跟金錢有關的事都說了一遍,比如股票、銀行儲蓄、打工賺錢等,用各種可愛的小故事向孩子說明錢的意義。
  • 孩子想買玩具,不買耍賴怎麼辦?這位日本爸爸的做法亮了
    想起自己空空如也的口袋,這位爸爸一籌莫展。 雖然錢不多,不過好在他腦筋轉得快,當兒子剛一開口要玩具的時候,他想起平時兒子在地上撒潑打滾、無理取鬧的情景,靈機一動,計上心來,他模仿起兒子,順勢往地上就是一躺。
  • 老師們說|孩子喜歡的東西就想拿走?爸爸媽媽可以這樣做~
    一般來說,兩到三歲的孩子會進入物權的敏感期,不想和別人分享東西,常常掛在嘴邊的就是「這是我的、那是我的」...可能在他看來,只要喜歡,就是自己的。如何在敏感時期幫助孩子明確物權意識?也許最好的做法是【不強求、不強硬】:如果孩子不願意分享自己的玩具,那就不逼他;如果孩子直接拿別人的玩具,要友善地提醒,這個不屬於我們,不經過是不能拿走的。家長可以以身作則讓孩子明白,比如通過家庭場景的演繹:爸爸買了好吃的零食,媽媽也很想吃怎麼辦?那就去問爸爸:「我可以吃一點你的零食麼,因為我覺得它肯定很好吃,我也想試一試?」
  • 你去幫媽媽的忙,去買東西好不好啊?|蠟筆小新《買東西記》
    「你去幫媽媽的忙,去買東西好不好啊?」《買東西記》美伢在手忙腳亂地做晚飯,結果突然想起來,忘記買絞肉和白蘿蔔回來,做飯用的醬油也沒了,但是自己又走不開,所以想讓小新鍛鍊一下,自己一個人去買東西回來。結果小新買絞肉時,想起來美伢沒有告訴他買幾斤,於是跑回家詢問,這時美伢已經做好了其他的飯,所以就自己出門買東西了。
  • 孩子火車上買40元盒飯,被媽媽罵哭,有時候孩子真的不用這樣教育
    但是開心不買,並不代表其他的孩子都不買,國慶回家的時候,還是看到了這樣的一幕: 那是中午12點左右,正是大家飢腸轆轆,聞到什麼都想吃的時候。餐車師傅適時地推出了小車,開始售賣起40元的盒飯來。
  • 王斯然說GAI很少陪孩子,王弢幫腔反被嗆:教育好自己孩子就行
    每對父母都有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 有的父母選擇交給父母帶,自己出去掙錢養家,給孩子的未來鋪路,孩子在家當留守兒童, 有的父母選擇爸爸在外打工掙錢,媽媽在家照顧孩子,雙方父母也有付出。
  • 爸爸只得去打工!一月新番《索瑪麗與森林之神》
    而如今哥雷姆爸爸還面臨著另一個難題,雖然自己不用吃飯,但女兒索瑪麗一天三餐都不能少,所以他是真沒錢了,平時一路旅行收集的礦石、蘑菇、藥草也換不了幾個錢,養女兒錢不夠怎麼辦?爸爸只得去打工了!下面結合原作來為大家解讀本集劇情!
  • 爸爸幾年不在孩子的身邊,孩子考試還考了班上第一名?是真的麼
    小孩僅上初在三個月時間裡拿了三張學習獎狀,並考第一名,是真的還是另有玄機我遠離我的孩子在外打工快兩年,孩子快上五年級我就出門在外,一直擔心孩子的學習,但為了生活,我又無能無力,不得不與孩子分開。對世界充滿好奇,才會產生探知欲望首先帶他去書店讓感覺其他孩子讀書的氛圍,他自己找到他自己喜歡的書,幾乎都是帶畫的,字少的,每當他要我買書時我都會說:買可以,但書裡面寫什麼你得講給我聽
  • 孩子買寵物不珍惜,踩死小兔子,爸爸硬核應對,未來少了一名罪犯
    一位爸爸發帖子,說他6歲的兒子把小兔子給踩死了,孩子有了寵物,開始很新鮮,後來就把小兔子踩在腳底下,還揉來揉去,最後小兔子不幸死亡了,當爸爸發現這件事的時候,他覺得不應該不痛不癢地訓斥幾句,而是應該讓孩子正視生命,知道有些事,一旦觸碰了底線,需要付出如何慘痛的代價,那麼這位爸爸做了什麼硬核的事情呢?
  • 爸爸去哪兒?爸爸在孩子教育中的缺失,對孩子會造成多大的影響?
    當別的孩子開心的和爸爸媽媽一起玩耍時,自己卻只有媽媽時,孩子會怎麼想;當孩子看到別的小朋友都有父親的疼愛時,孩子的心裡又會是什麼滋味;當有人問孩子「怎麼從來都不見你爸爸」時,孩子心裡又會怎麼想?「我爸爸會保護我,你敢欺負我,我就去告訴我爸爸」「我爸爸可厲害了,還會做玩具,我這個玩具就是我爸爸做的」在孩子那個小小的世界裡面,爸爸的存在真的是很特殊的。
  • 「打工人」工作之餘的時間真的有法子賺錢嗎?
    說到賺錢,總有人會問:「空閒時間如何去賺錢呢?」說真的,寫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也犯愁。也是我時常思考的問題之一,這裡拿出來和大家討論一下。下面是我閱盡萬卷後的想法。(牛批)1.學歷高低並不是影響你賺錢多少的主要因素。
  • 路過玩具店不買就撒潑打滾?家長這樣做,孩子財商高而且自控力強
    文丨美媽很帥去年美媽看了日本的一個綜藝節目,一個爸爸特意帶兒子去玩具店買他兒子喜歡的玩具,但是爸爸嫌玩具太貴,直接躺在地上撒嬌打滾並表示「完全不想買」。面對地上號啕大哭的孩子的孩子,家長又氣又尷尬,買吧,會寵壞孩子,不買吧,又在這丟人,真是左右為難。很想像上面這位日本爸爸一「以毒攻毒」,但老臉拉不下來。那有什麼好辦法,可以避免這種尷尬局面出現,讓孩子還是那個「乖巧」的孩子,父母還是控制著局面的父母?
  • 年輕人應該是去做焦慮的「打工人」,還是去做快樂的「普通人」?
    現在我可不這樣想了,因為我知道做「普通人」也是有門檻的。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現在20-35歲的年輕人大多都有一個閃閃發亮的打工魂,他們都是普通人,月薪從幾千到上萬不等,但你去問問他們,有幾個願意自己的孩子是要跟自己一樣做普通人的?
  • 想出國打工怎麼去?賺錢嗎?小孩免費上學?普通人沒錢也能移民?
    大家好,我是Grace。最近遇到很多人想出國工作,有想去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又想去加拿大的,也有想去歐洲的。他們無一例外,都想去工資水平高、社會福利好的發達國家。其實,出國打工沒有想像中賺的多。然而,出國(發達國家)打工好處更多:社會福利好。對於兒童有很多福利和補助,只要繳納基本的保險,無論是自己還是孩子和老人,都能享受免費醫療。例如加拿大政府每個月發的牛奶金幾乎夠一家三口一個月的生活開銷了。子女教育好。發達國家的公立教育都是免費的。
  • 一位爸爸的心得感悟:學會向孩子示弱
    小夥伴們在一起玩耍,「爸爸」是他們經常提起的一個話題之一。不少孩子向小夥伴炫耀地說:「我爸爸什麼東西都會修;我爸爸什麼都給我買;我爸爸什麼問題都難不倒他......」總之,爸爸在孩子心中都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英雄,有什麼困難,就去找爸爸,要買什麼,就找爸爸要。
  • 男孩寫作文爸爸不給買玩具,想換爸爸:孩子最渴望得到爸爸的愛
    當父母不再為孩子買玩具時,孩子就會感到父母不夠關心他們,這樣他們就會認為父母不夠愛他們。在新華網上看到這樣一個故事,杭州一位男孩一篇《換爸爸》的作文,讓人哭笑不得。原來這位男孩的爸爸把自己掙的錢都給媽媽了,不給他買一些玩具,他很羨慕其它同學的爸爸能夠給他們買一些玩具。因此,他很想和其他同學換一下爸爸。
  • 收到黃岡密卷孩子一家做客央視直播:說話算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這套「黃岡密卷」,是孩子自己主動問支援黃岡的醫療隊員杜慶爸爸要的!杜爸爸說,當時以為孩子開玩笑,也以為孩子把黃岡密卷當吃的東西,就沒把這當回事。收拾行李準備回家時,媳婦提醒他,答應孩子的禮物要兌現。「在媽媽眼裡,對自己的承諾可以隨便反悔,從那以後,她就把自己的小秘密寫到日記裡,再也沒有和家長說過。在孩子心裡,她們的思想是單純的,認為爸爸媽媽不會騙自己。當發現爸爸媽媽無法實現對自己的承諾時,孩子就不會再信任父母。
  • 小學生打工第一份工資請爸媽吃飯,她說:自己掙錢就是給他們花的
    小郗用第一份工資請爸媽吃飯小郗的爸爸是開飯館的,今年暑假,寶貝女兒來店裡打工。小郗幹了9天活,拿到人生的第一份工資:180元。該怎麼花呢?小郗沒有用來買自己喜歡的東西,而是請爸媽吃了一頓173元的「大餐」。
  • 以賺錢為目的,辦理留學籤證去日本打工,值得嗎?
    日本是一個老牌的發達國家,消費高收入更高,所以很多人想去日本工作賺錢。去日本工作有很多途徑可以選擇,其中就有一部分人選擇了申請留學籤證去日本打工。辦理留學籤證去日本打工,值得嗎?今天就跟大家一起探討一下這個問題。為什麼要選擇留學籤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