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銓筆下的「端午味道」:古早風尚,遙祝安康▸畫說人生◂

2020-12-10 澎湃新聞

徐立銓筆下的「端午味道」:古早風尚,遙祝安康▸畫說人生◂

2020-06-25 09: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上海文聯 上海文聯

端午安康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龍舟競渡形式祭祀龍祖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

這樣一個「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傳統節日,如今似乎只剩下符號般的粽子和龍舟,實在可惜,不如趁著節慶,讓我們在徐立銓的畫中,一起重溫一下古早時期的端午味道吧。

楊梅、枇杷不是端午時果,卻因為時節上的一期一會,帶上了濃濃端午味——當你守著一小筐枇杷仔細剝皮的時候,就要準備買粽葉啦。

「西湖美景三月天,春雨如酒柳如煙……」 端午一杯雄黃酒,驚起千年斷橋情——這是中國人的「斷橋遺夢」罷。

「東園載酒西園醉,摘盡枇杷一樹金。」 端午正逢梅雨季節,赤金新綠最沁人心。

一個粽子幾顆枇杷,一壺綠茶几朵小花,中國風的傳統下午茶和端午最搭~

泡糯米,刷粽葉,這古早的儀式感,早已鐫刻在外婆媽媽的一雙巧手裡。

民諺說: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唐·殷堯藩《端午日》詩云:「不効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一捆艾符,捆住的是長長的傳統。

畫家簡介

徐立銓

亦名立權,號石元、一拈墨,別署玄素草堂。國家一級美術師。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美術學中國書畫專業,研讀於中國美術學院人物畫專業,上海中國畫院高級研修班。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市美術家協會理事。現任浦東新區美術家協會主席。

文編 | 劉莉娜

美編 | 音 雲

原標題:《徐立銓筆下的「端午味道」:古早風尚,遙祝安康▸畫說人生◂》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浙江寧波:聽曲、畫扇面、品茶 文化雅集成端午遊新風尚
    聽一段曲、唱一齣戲、畫一幅扇面、品一道香茗……端午小長假的第二天,趁甬城恢復好天氣,不少市民、遊客湧向了這樣的雅集。看似老派的休閒項目悄然回歸,還成了小長假的新風尚。文化雅集成端午遊新風尚事實上,天一閣·月湖景區此番人氣與近日在附近馬衙街上的「情迷天一閣·月湖拾遺」端午特別活動不無關聯,糖畫、香囊、竹編、團扇、皮影戲等非遺攤位多多,身著襦裙、曲裾,佩戴釵鐶香囊的漢服美人們在此遊逛自如;端午節當晚,天一閣博物館裡面也安排了說書、皮影戲、琵琶、古箏演奏以及體驗編菖蒲和團扇製作等手工活動。
  • 端午習俗知多少?跟著小蘇和阿槑來畫中尋「節日記憶」
    粽子飄香的端午節又來了。在古代,就有不少文人墨客寫詩賦詞為端午節「打CALL」。在歐陽修眼裡,它是「五月榴花妖豔烘,綠楊帶雨垂垂重」;在蘇軾筆下,它是「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如今,端午節依然是十分重要的傳統節日。
  • 【端午安康】諾敏河人民法院祝全體幹警端午節安康
    節日習俗端午節風俗的形成是南北風俗融合的產物,端午龍舟競渡之俗起源於南方,把農曆五月五日視為「惡月惡日」起於北方,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附會以紀念屈原跳江自盡而最後形成端午節傳統風俗。馳馬射柳在端午節清晨舉行,先將柳樹幹中上部削去青皮一段,使之露白,作為靶心。然後參賽者依次馳馬拈弓射削白處。射斷柳幹後馳馬接斷柳在手者為優勝。打馬球,也是端午之戲之一。馬球,是騎在馬上,持棍打球,古稱擊鞠。《析津志》記遼國把打馬球作為節日的傳統風俗,於端午、重九擊球。
  • 玩轉12個小時 端午假期荊州方特東方神畫迎人潮 - 荊州廣電新媒體
    您當前的位置 :新聞中心>荊州政務正文 來源: 荊州電視臺 時間:2020-06-25 19:49 -糾錯荊州新聞網消息(記者 唐華 胡威虎)隨著疫情防控形勢不斷好轉,這個「端午」小長假,荊州方特東方神畫在做好各項防疫措施的前提下,為遊客準備了豐富多彩的遊園活動
  • 彩線纏玉臂 古法制香囊 煙臺高新區舉辦端午手工製作活動
    煙臺高新區舉辦端午手工製作活動 煙臺高新區舉辦端午手工製作活動 煙臺高新區舉辦端午手工製作活動 膠東在線6月27日訊(記者 許加薇 通訊員 李慶東)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6月25日下午,煙臺高新區在藍色智谷創業1號茶空間舉辦端午手工製作活動,20多位市民報名參加。在主持人的熱情指導下,參與市民學習了香囊和五彩線的製作技術,現場氣氛熱烈。大家品茗交友,互動交流,其樂融融。
  • 五月五端午節吃粽子你家粽子是什麼味?家鄉味道才是端午節的味道
    五月五端午節吃粽子你家粽子是什麼味?家鄉味道才是端午節的味道五月五是端午,門插艾,賽龍舟,吃粽子,打露水……各種風俗習慣都因五月五,或者端午節的不同,而不同。那麼我們說說端午節的味道。今年的端午節,我們都吃粽子了,當然,我吃了好多,什麼口味的都有,可關鍵的口味是家鄉的口味。粽子,粽子,粽子。粽子是端午的標配。五月五是端午,端午節裡吃粽子已經是一種文化,也是一種傳承,更是一種歷史。
  • 「雲上端午」等你賞
    大聲告訴您,每天可投3次哦~有人說秭歸是清新的山巔看水水底見山宛若畫中遊有人說秭歸是閒適的路邊吟詩、田間對唱散步、遛彎生活多了些許情趣還有人說秭歸是詩意的幾多煙雨幾世春秋一生牽絆這裡是「中國臍橙之鄉」這裡是「中國龍舟之鄉」這裡是「中國詩歌之鄉」
  • 姜建忠:油畫家的墨戲▸畫說人生◂
    姜建忠:油畫家的墨戲▸畫說人生◂ 2020-12-24 21: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端午免費送三國赤壁古戰場家庭票,還送陸水湖遊船票~
    端午免費送三國赤壁古戰場家庭票,還送陸水湖遊船票~ 2020-06-24 08: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今日端午 ▏和孩子聊聊這些與端午節有關的知識吧
    說到端午的來源,大家最先想到的大概就是楚國大夫屈原了。畫額戴香包沐蘭湯唐詩宋詞裡話端午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其實在眾多特色民俗中,賞析:「浴蘭」指古人端午節「浴蘭湯」的習俗,用草藥煎湯淋浴。因為粽子用絲線纏裹,所以說「彩縷碧筠粽」。早期的粽子是用黍米做的,也稱粽子為「角黍」。唐代開始用糯米代替黍米來製作粽子,色澤變白,味道香甜,所以形容粽子為「香粳白玉團」。
  • 五月初五,仲夏端午,烹鶩角黍!
    據《禮記》中記載說:「仲夏之月,是月也,命有司(指執掌祭祀大權的古代巫師)為民祈祀山川百源。大雩帝,用盛樂」。「登山川百源之時,要畫著繪有『龍』圖騰的船隻,到江河湖海中去獻祭」。即裝著粽子等食物,祭拜後將食物投入江中,以供龍(神靈)享用。關於《禮記》中所說的「仲夏之月」,據西晉周處所著的《風土記》說:「仲夏端午,蒸鶩角黍」。
  • 中元節畫鬼 書畫家筆下的鬼畫賞析
    中國畫家畫鬼同樣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有歷史記錄,早在韓非子生活的戰國時期,鬼神題材便出現於繪畫。本文為大家介紹一下中元節畫鬼:書畫家筆下的鬼畫賞析。唐 吳道子《地獄變相圖》 吳道子曾作《地獄變相圖》,描盡地獄之慘狀,陰森恐怖,使觀者腋汗毛悚,不寒而慄。 南宋畫家李嵩《骷髏團扇》明萬曆年間的《顧氏畫譜》曾收錄了此圖。
  • 老外筆下的景觀,把湖南張家界畫得美輪美奐!
    老外筆下的景觀,把湖南張家界畫得美輪美奐! 葡萄牙 世界每個角落都被他用畫筆畫了個遍 Maxwell 除了用畫紙,還喜歡在木板上畫
  • 古風古韻 特色端午特色過
    端午節來臨之際,上街區多個社區和單位通過舉辦各具特色的活動喜迎端午節。特色民俗過端午上街區工業路街道辦事處通航社區6月19日在東虢湖邊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端午漢服民俗體驗日活動,讓市民們切實感受到漢服之美、民俗之趣。
  • 汪曾祺,他筆下的蘇州味道絕了!
    三人之中,梁實秋是偶爾談吃的學者,醉翁之意都是一個「雅」;陸文夫是糖醋現實主義的作家,字裡行間藏著的都是江南的蘇州味道;汪曾祺呢,就這麼說吧,如果他活在我們這個時代,一定是位接地氣的美食博主,妥妥的百萬大V。
  • 宋代詩詞中的端午節
    原標題:宋代詩詞中的端午節   品香粽   如果選擇一種最具代表性的端午節飲食符號,當然非粽子莫屬。粽子古稱「角黍」「筒粽」,西晉周處《風土記》有「以菰葉裹黏米,煮熟,謂之角黍」的記載;南朝吳均在《續齊諧記》中也說:「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貯米,投水以祭之。」
  • 河南郟縣:「牆體畫」繪出村莊新風尚
    河南郟縣:「牆體畫」繪出村莊新風尚 2020-06-05 11: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端午詩人節:黃曆五月五日重五臨 不思量自難忘
    太多的端午風物、歷史典故,就是那般自然地迎人而來。端午節有個風雅的別名,叫詩人節。端午詩詞,有說風物民俗,也說胸懷心志,有話當年屈原遺憾,也話後代家國之愛,還有鑑照治世的皇帝心,繽紛情致處處……在這天人感遇的嘉辰,本文集錄節選了十家詩詞名句,處處有來頭,隻字片語都有說道。*重午雲陰日正長,佳辰早至浴蘭湯。涼風入座無消扇,彩索靈符映羽觴。
  • 2020端午節精選祝福語祝福圖片大全 可愛版端午節精選快樂動態表情...
    2020端午節精選祝福語祝福圖片大全 可愛版端午節精選快樂動態表情包合集時間:2020-06-25 18:2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端午節精選祝福語祝福圖片大全 可愛版端午節精選快樂動態表情包合集 端午節包粽子,甜甜的粽子任你吃,吃一口,快樂無憂,吃兩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