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戰對手研究:戰爭制勝的必修課

2020-12-18 光明網

  ●無論戰爭形態、作戰樣式、思維觀念如何演變,搞好作戰對手研究都是戰爭制勝的基本前提。作戰對手研究,就是要正視對手,實事求是認識其強弱、客觀公正評價其短長;就是要研透對手,全面了解、深透洞察、及時掌握對手;就是要學習對手,真正把對手的長處、優勢學到手,取其長補己短;就是要瞄準對手,以對手為參考參照,加強備戰打仗、拿敵練兵。全面研究作戰對手,始終盯著不斷變化的作戰對手,才能把準明天戰爭的脈搏。

  作戰對手是軍事領域中或明或暗的對決博弈者,是戰爭舞臺上相生相剋的舞伴演員。研究軍事、研究戰爭、研究打仗必須研究作戰對手,離開了作戰對手的研究,就難以在敵我軍事博弈中取得先機,難以在戰爭衝突中佔據主動,難以在打仗對抗中把握勝算。

  正視作戰對手

  即實事求是認識對手強弱,客觀公正評價其短長。作戰對手不會因為被貶低而弱小,不會因為被正視而強大。只看到作戰對手的厲害之處,容易被其強大優勢所震懾而畏敵,以致信心盡失;只看到作戰對手的軟弱之象,亦會為其短板劣勢所迷惑而輕敵,以致驕傲自滿、盲目衝動,大意失荊州。作戰對手實實在在擺在面前,只有客觀看待、精確評估、科學衡量和冷靜對比,才能獲得真知灼見,拿出有效應對之策。新中國成立後,面對西方一些國家的霸凌蠻橫,我們沒有被表象所嚇倒,而是冷靜觀察,沉著應對。正是基於對對手的正視,我們才有了「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的鬥爭策略。

  研透作戰對手

  即全面了解、深刻洞察和及時掌握對手,強調既要了解對手的硬實力,還要了解其軟實力;既要清楚對手的強勢,又要清楚其軟肋;既要知道對手的今天,還要研究其過去和未來;既要關注對手自身因素,還要關注其外在聯繫;既要看到現實的對手,還要看到潛在的及可能的對手,等等。要從表象深入到本質,從類型深入到機理,從有形深入到無形。如既能知道對手有什麼武器裝備,更要知道武器裝備具體性能指標以及在作戰中應用特點;既要知道作戰對手的武裝力量概貌,也要知道其武裝力量的「序參量」與使用者,更要知道他們的脾氣性格、學術觀點、任職經歷和作戰訓練實踐等。既要看到對手的「肌肉」,還要看到其骨骼及經絡運行等。要研究作戰對手最新的軍事戰略、最前沿的作戰概念、最近期的兵力部署、最先進的武器裝備等。只有及時,才能防止刻舟求劍。通過全面及時研究,才能洞若觀火,真正使練兵備戰實起來、深下去。

  學習作戰對手

  即以對手為師為鑑,取其長補己短。看到、看清、看懂敵人的優點,這是學習的重要前提。古今中外,向對手取經、學習而後來居上者不勝枚舉,不失為反敵制勝之道。學習對手是基於研究、正視對手基礎之上的學習,學的是對手的長處與優勢。戰國時期趙武靈王學習當時作戰對手胡人,在軍隊中禁止長袍寬袖的漢服,推行衣窄袖短便於行軍打仗的胡服;讓士兵們像胡人一樣學習騎馬射箭,推動了趙國軍隊「步戰」向「騎戰」的衍變。最後西退胡人,北滅中山國,成為「戰國七雄」之一。我軍的成長史也是學習對手戰勝對手的歷史。毛澤東曾深刻指出:「我們被迫上山打仗。不過如何打還是不會,從來沒有學過。我們向蔣介石學,向敵人學……從不會打仗到學會了打仗。」但學習作戰對手照貓畫虎、生搬硬套不行,一定要結合具體實際,將對手的長處優點轉化為對自身有用的東西。

  瞄準作戰對手

  即以對手為參考參照,加強備戰打仗。軍事訓練要緊盯作戰對手,要拿敵練兵。在吃透作戰對手的基礎上,通過訓練明白在什麼時機、什麼地域、什麼情況下使用何種力量、採取什麼方式、建立怎樣的指揮體系、搞好哪些協同等。在訓練中堅持做到敵人怕什麼就練什麼,敵人用什麼招法就練反制之法,用作戰對手不斷校正備戰練兵的「準星」,瞄準對手練勝招、練妙招、練絕招。如此,才能真正實現「像訓練一樣打仗」。軍事改革創新要面向作戰對手。改革創新是要軍隊更加強大、更能打仗,更能制衡強敵對手,維護好國家利益的有效途徑。只有盯著作戰對手的改革創新才更具有針對性。尤其是面對強大的作戰對手,只有注重另闢蹊徑,學會「彎道超車」甚至「變道超車」,方能趕超強敵對手,致人而不致於人。軍事鬥爭準備上要針對作戰對手。軍事鬥爭是與強敵對手的軍事鬥爭,必須針對作戰對手進行準備,做到未雨綢繆量身打基礎搞建設。同時,有的放矢找準敵人短板軟肋形成非對稱制衡能力,使軍事鬥爭準備工作向深度開拓向實處落地。(趙士夯 張彥忠 郭立光)

[ 責編:丁玉冰 ]

相關焦點

  • 善於運用戰略思維研究作戰對手
    注重運用系統思維研究對手  信息化戰爭,已不是以往單一軍兵種、單一作戰單元的攻防,也不再局限於軍事領域的對抗,而是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等多方面的較量。研究作戰對手,要善於運用系統思維方法,系統地、整體地、全面地分析研判對手。  從整體上把握對手。
  • 首發 | 無人化作戰將改變未來戰爭形態
    戰場感知系統在作戰體系中起到類似「眼睛、耳朵」的重要作用,敵對雙方針對戰場感知系統的攻擊和防護成為現代戰爭的重要任務之一,戰場感知系統的生存能力面臨嚴峻考驗。在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中,美軍的地面、水下傳感器經常會受到對手人為的幹擾破壞,甚至由於接收對方刻意誤導的信息造成判斷失誤。
  • 把強敵對手作為「磨刀石」
    實踐證明,對抗訓練有利於以「敵」為靶尋求制勝之法,有利於以「敵」為鑑檢驗訓練水平,有利於以「敵」為師磨礪打贏本領。「一支軍隊最可怕的不是沒有對手,而是沒有『可怕的對手』。」提高對抗訓練實戰化水平,離不開「可怕的對手」這塊「磨刀石」。只有把對手設強、把對抗當真,將一般性的「帶著敵情練兵」轉變為對抗性的「與作戰對手打仗」,才能借對手之「盾」找到制勝之「矛」。
  • 如何練就新型作戰力量的「鐵拳」
    新型作戰力量是破網斷鏈、擊要癱體的骨幹中堅,在現代戰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當前,軍事強國都在加緊推進新型作戰力量建設,力求搶佔新的戰略制高點、謀求軍事鬥爭主動權。抓好新型作戰力量實戰化訓練,部隊早一天形成實戰能力,我們在參與大國博弈、應對現實威脅上就會多一分主動。    新型作戰力量建設備受關注,抓好實戰化訓練能夠產生良好的政治軍事效益。
  • 瞄準對手的「阿喀琉斯之踵」
    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中將戰爭比作是砍伐大樹,而不是收割莊稼,因為收割莊稼不需要考慮每株莊稼的形狀,收割的快慢取決於鐮刀的鋒利與否。而用斧頭砍伐大樹時,就必須注意每棵大樹的形狀和方向,還要根據樹的位置選擇從哪裡砍起。在錯綜複雜的戰場上,選擇攻擊目標至關重要。
  • 聯合作戰中的體系破擊制勝
    聯合作戰中的體系破擊,是綜合使用聯合作戰體系內的作戰力量,以攻勢行動為主導,對敵作戰體系的要害目標和關鍵節點實施精確快速打擊,從而破壞敵作戰體系結構,降低其整體作戰效能,是聯合作戰制勝的基本手段和有效途徑。
  • 瞄準作戰需求培養軍事人才
    打贏未來信息化戰爭,要求院校必須把握現代戰爭特點和規律,把握轉型建設發展要求,做到打仗需要什麼就教什麼、部隊需要什麼就練什麼,使人才培養供給側同未來戰場需求側精準對接。  一是科學確立培養目標。未來信息化聯合作戰戰場多維、人文複雜、環境特殊、對抗激烈。
  • 中部戰區空軍地導某旅追尋光輝戰史背後的制勝密碼——讓戰鬥堡壘...
    原標題:中部戰區空軍地導某旅追尋光輝戰史背後的制勝密碼——讓戰鬥堡壘在任務一線發力「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中朝邊界,抗美援朝出國作戰。在敵我力量極其懸殊的條件下,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歷經兩年零九個月的浴血奮戰,取得了這場「開國之戰」「正義之戰」的最後勝利。
  • 現代戰爭中戰鬥隊形凸顯合力制勝
    它不僅明確了戰鬥人員和武器裝備的戰鬥位置,而且還反映了指揮員的戰術思想,更為重要的是它實現了作戰能力的躍升。戰爭實踐表明,戰鬥隊形在作戰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將在現代戰爭中凸顯合力制勝作用。在戰鬥準備階段,指揮員根據作戰對手、戰場環境和己方的情況,確定作戰方法。在戰鬥實施過程中,參戰力量將按照指揮員確定的作戰方法,實施協調一致的行動,確保實現指揮員的決心。我國三國時期著名的「八卦陣」,相傳是諸葛亮依據八卦的原理設計的陣法。八陣分別以天、地、風、雲、龍、虎、鳥、蛇命名,加上中軍共九個大陣,共計六十四個小陣。另有二十四陣布於後方,為機動使用。
  • 在非對稱作戰中如何奪取主動權-光明日報-光明網
    在敵我雙方綜合國力和武器裝備強弱優劣極為懸殊的情況下,中國人民志願軍毅然跨過鴨綠江,與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憑藉高明的作戰指導和英勇頑強而又機智靈活的浴血奮戰,奪取「致人而不致於人」的戰場主動,最終贏得震驚世界的偉大勝利。從一定意義上說,毛主席提出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就是中國版的非對稱作戰。深入研究這場戰爭,總結先輩的制勝密鑰,對於我們今天探索信息化智能化戰爭指導方略,仍具有重大意義和深刻啟迪。
  • 美軍的作戰理論體系與作戰概念研發機制
    ) 是根據聯合和軍種作戰構想開發的,關於未來戰爭和作戰的前沿理論,主要圍繞未來5-15年內中長期安全挑戰與威脅,針對軍事力量的運用與建設而提出的理性思考,目的是預測戰爭、設計戰爭,並為準備和答應戰爭提供諮詢建議和理論支撐。
  • 機械化戰爭制勝之路何在?
    在後方,一批先進武器正在加緊擴大生產,這是機械化戰爭的制勝關鍵。後來,正是這些武器,改變了這場二戰上最慘烈的戰爭的走向。在這之中,有三大武器居功至偉。「喀秋莎」火箭炮為何蘇聯的BM-13火箭炮發射系統被冠以女孩的名字——「喀秋莎」?
  • 軍人的眼睛應永遠盯著戰爭
    為什麼要研究軍事、研究戰爭、研究打仗研戰知戰方能勝戰,軍人的眼睛應永遠盯著戰爭。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歷史上也沒有兩場完全相同的戰爭。克勞塞維茨認為,戰爭如同一條變色龍,每一次戰爭都有其各自的特點,千變萬化,各不相同。
  • 《戰爭與文明》新版戰術登入即領
    歐美戰爭策略手遊《戰爭與文明》全軍集結活動來襲!呼朋喚友,文明共進,全軍集結系列活動開放,現在登入遊戲即有機會領取新版戰術——小隊集結,讓指揮官們的策略更加多樣,料敵制勝,僅在勝負一瞬!集結作戰 策略為王強大的指揮官敢於壓制任何挑戰的對手,屹立於文明之巔!
  • 【智庫聲音】聯合全域作戰:美軍作戰新構想
    •戈德費恩上將籤署《美國空軍在聯合全域作戰中的任務》,闡述了美國空軍遂行聯合全域作戰的關鍵能力需求;4月6日,美國國會研究服務處發布《國防能力:聯合全域指揮與控制》報告,對「聯合全域指揮與控制」概念相關的問題作出了明確的闡述;7月1日,蘭德公司在《現代戰爭中的聯合全域指揮控制》報告中指出,指揮控制結構、指揮控制所需的數據和數據基礎設施以及利用數據實行指揮控制所需工具、應用程式和算法,必須協調一致以支持未來的多域作戰
  • 應對和運用媒體為啥是打贏的「必修課」?
    摘 要:媒體信息系統是籌劃實施作戰不得不考慮的影響因素,信息輿論環境是作戰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戰爭的指揮決策和作戰實施過程中,應對和運用媒體、做好媒體事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 從作戰方式、戰爭規模角度入手,分析春秋與戰國軍事戰爭情況
    導語:春秋戰國時期,戰爭情況有何不同,作戰方式和規模有差異;從作戰方式、戰爭規模角度入手,對比分析春秋與戰國軍事戰爭春秋戰國,很多時候被當成一個時期,其實這是兩個不同的時期,春秋屬於東周一個時期,戰國則屬於東周后期到秦始皇統一天下這段時期。
  • 從這次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無人機戰爭看信息作戰
    還有網友說: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二國的戰爭讓我們看到了現代戰爭武器展示機會,也給了我們一個思考的機會,二國戰爭的結果告訴我們,傳統武器已經不適應現代戰爭,發展航空母艦是方向性錯誤,從這場戰爭中也得到了應驗,坦克裝甲車之類的已經被高科技武器所淘汰,看二國一天損毀的坦克數量就知道,所以我們不要坐在家裡數有幾千輛坦克,幾千輛裝甲車,幾百萬人了,那只不過是個數字,沒有實際意義。
  • ...出國作戰70周年」從抗美援朝戰爭中汲取新時代偉大鬥爭的精神...
    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是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戰,它不僅奏響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凱歌,更鍛造出了光耀千秋的抗美援朝精神,為我們黨領導人民推進新時代偉大鬥爭提供了不竭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偉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必須永續傳承、世代發揚。」
  • 審視和研究戰爭的當代視野
    運用馬克思主義戰爭觀觀察當今世界,必須以當代視野審視與研究當代戰爭,不斷開闢馬克思主義戰爭觀創新運用的新境界。時代視野。而世界發展不平衡的矛盾的加劇,意味著戰爭的風險。因此,今天我們探討當代戰爭的經濟根源,必須把目光投向當代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上,深刻研究其所蘊涵的社會生產方式的矛盾運動、社會歷史性質以及它與現代戰爭的關係。科技視野。當前正在蓬勃發展的新軍事變革,正在深刻地影響著現代戰爭和極大地拓寬著人們觀察戰爭問題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