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巨人站起來了!製造業增長,最新數據顯示中國經濟持續向好

2020-12-17 沙漠軍志

文案:曾正

編輯:正昊

今年春季,因為疫情防控的需要,控制了社交距離,導致經濟增長乏力,後經全國上下齊心協力控制住了疫情,隨後中國進入後疫情時代,包括製造業在內的各行各業開始加速發展,中國經濟整體呈上升趨勢。

中國製造業衝衝衝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經濟持續向好,據中國統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今年十月份的時候,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的百分之達到50%多,而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的百分比也達到50%多,綜合PMI也達到50%以上,這三個數據分別都高於上個月,到目前為止已經達到了最高點,中國這三個指數已經連續9個月超出了臨界點。

外媒對中國公布的這些數據開始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路透社認為,中國公布的數據高於路透社對中國製造業的預測值,中國製造業增長加快。據央視新聞報導,美國媒體認為中國公布的最新數據凸顯了中國的全球經濟地位。

中國服務業水漲船高

受製造業的影響,非製造業也出現了飛速發展的局面,這其中以服務業最為顯著。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認為,包括服務業在內的非製造業指數增長增長強勁,使許多經濟學家原來的預測被衝破,不論大型企業還是中小型企業,都迎來了復甦的局面。

據俄羅斯媒體消息稱,俄羅斯有關專家認為中國經濟活躍程度與中國抗擊疫情的行動成正比例關係,而中國政府的減稅政策和優惠貸款政策進一步提升了國內市場的活力。德意志銀行曾預估到明年的時候亞洲整體經濟增長率將達到8%,到明年中國的GDP增長將達到10%,亞洲巨人站起來了。

中國進出口貿易風起雲湧

中國的製造業和服務業復甦速度加快也影響了進出口貿易,中國的進出口貿易也出現了喜人的形勢。

外媒認為,雖然今年上半年的時候海運和空運等通道因疫情而關閉,但是隨著中國疫情的好轉和和疫苗研發速度使抗疫有了希望,這些通道開始重新打開,因此全球進出口貿易開始出現復甦的跡象。中國在在全球出口貿易中的比例逐漸上升,已經超過了兩年前的水平。日本媒體指出,中國五成以上份額的商品在出口商品中的比例越來越高。

中國未來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商品進口國和出口國,中國最龐大的人口基數形成巨量的消費需求,這導致中國會成為未來最大的消費市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已經突破在去年的時候就已經突破400,000億元人民幣的大關,中國經濟的騰飛也為世界經濟的復甦帶來了希望。

免責聲明:本文由《沙漠軍志》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央視新聞

相關焦點

  • 11月PMI創新高 京東工業品數據顯示工業製造業企業採購同比增長180%
    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數據顯示,今年11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2.2%,較上月上升0.7個百分點,創2017年9月以來新高。與此同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利潤實現同比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多項經濟指標持續向好背後,是國內市場供需關係日益改善,產業循環逐步暢通,工業企業生產經營持續好轉。在宏觀整體指標之外,多項實體經濟強相關的細分領域數據也表現強勁,京東工業品相關數據就顯示,今年11月,工業製造業企業採購成交額領跑全行業,同比增長達180%。
  • 臺灣經濟持續增長,蔡英文要與大陸「經濟脫鉤」?臺灣或成孤兒
    抓住這個機會,民進黨當局開始鼓吹,臺灣在疫情中表現優異,經濟持續增長,乃是亞洲四小龍第一。還大言不慚的稱臺灣應當趕快脫離大陸的影響,獨自發展,走向更美好的明天。臺灣經濟與大陸密不可分換句話說,民進黨當局想要實現其「臺獨」夢想,那麼他們就得把臺灣的經濟和大陸之間聯繫完全隔開,不過終究是痴人說夢而已。
  • 廣州經濟形勢持續向好
    從廣州市統計局最新發布的1-10月廣州經濟數據來看,廣州經濟持續恢復向好,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累計增速、營利性服務業營業收入累計增速(錯月數據)等多個經濟指標實現了年內首次轉正,高新技術產品保持強勁增勢,經濟新動能不斷增強。
  • 經濟參考報頭版:中國經濟內生復甦動力持續增強
    經濟參考報12月16日消息,國家統計局12月15日公布的11月中國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經濟繼續強勁復甦,特別是出口產業鏈的超預期表現,成為經濟向好的關鍵動力。據海關統計,按美元計價,我國11月出口同比增長21.1%,是2018年3月以來的最高增速,也是2011年以來同月最高增速。
  • 國際專家:2021,中國經濟穩健增長
    本文轉自【中國日報網】;2020年,全球經濟遭到新冠疫情重創。不過,隨著新冠疫苗研發取得進展,人們對全球增長產生樂觀預期。儘管全球疫苗推出速度仍存在不確定性,但是2021年社交距離方面的限制預計將持續放鬆,因此全球經濟活動必然會反彈。
  • 「這個亞洲巨人從新冠肺炎疫情中強勢崛起」
    亞洲開發銀行和國際評級機構惠譽12月10日分別發表報告,上調了中國今年和明年的經濟增長預期。同一天,日本經濟研究中心的最新報告認為,中國經濟未來仍將繼續表現強勁。△中國高鐵(圖源:視覺中國)亞洲開發銀行上調中國今年增長預期亞洲開發銀行12月10日發布《2020年亞洲發展展望》更新報告,將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從此前預測的1.8%上調至2.1%。
  • 外媒關注:中國製造業連續八個月擴張 經濟延續穩定恢復態勢
    原標題:外媒關注:中國製造業連續八個月擴張 經濟延續穩定恢復態勢 參考消息網11月1日報導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10月31日發布數據,10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1.4%,比上月微落0.1個百分點,自3月份以來連續8
  • 從工業企業數據看中國經濟晴雨表——增速負轉正 企業活力增
    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最新數據,數據顯示,1-10月,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50124.2億元,同比增長0.7%。而在此前的1-9月份,這個數據為下降2.4%。受訪人士普遍認為,這一數據表明,我國工業企業累計利潤同比增速年內已經實現首次由負轉正,這預示著我國工業企業開始復甦,也再次印證了我國經濟的回暖趨勢。隨著國家相關政策的落地走實,恢復態勢會日趨向好。
  • 11月消費升級顯著 中國經濟加速增長
    12月15日,國家統計局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11月全國宏觀經濟發展情況。據了解,11月國民經濟繼續保持恢復態勢,其中,在就業目標提前達成的前提下,消費升級勢頭更加顯著,民間投資也於年內首度轉正,逆周期調控持續釋放潛能。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表示,從11月主要數據來看,四季度經濟增長有望較三季度繼續加快。從下一階段來看,全年中國經濟有望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當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經濟體。
  • 農業經濟持續向好 農民收入增長穩定丨中經發布
    2020年三季度,在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積極作用下,我國農業經濟持續向好,基本恢復至疫情前水平,種植結構持續優化,生豬產能持續恢復,農業投資快速增長,農產品貿易持續改善,農民收入穩定增長。從未來預期看,四季度農業景氣有望延續回升態勢;明年一季度,由於疫情造成同比基數較低的影響,景氣指數會有明顯回升。
  • 環球聚集點丨「這個亞洲巨人從新冠肺炎疫情中強勢崛起」
    「中國消費明顯回暖」「中國經濟復甦速度快於預期」「中國這個亞洲巨人從新冠肺炎疫情中強勢崛起」......亞洲開發銀行和國際評級機構惠譽12月10日分別發表報告,上調了中國今年和明年的經濟增長預期。
  • 10月宏觀數據解讀:延續向好勢頭,經濟運行加快恢復
    根據國家統計局16日公布的數據,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9%,增速與9月持平,環比增長0.78%(9月為1.18%)。1-10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8%,比1-9月提高1個百分點;製造業投資下降5.3%,降幅收窄1.2個百分點;基礎設施投資增長0.7%,增速提高0.5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6.3%,增速提升0.7個百分點。
  • 數據顯示,十一假期消費火爆,中國經濟釋放強烈復甦信號,外媒承認...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提供的數據則顯示,全國鐵路客流持續高位運行,連續六天發送旅客超千萬人次。要知道,這是在各大景區都落實了限量、預約、錯峰、有序開放等措施的前提下出現的現象。如果沒有這些限制,景區的情況想必會更加火爆。即便如此,景區旅遊市場仍然恢復強勁,很多熱門景區的遊客接待量已經接近去年同期水平。
  • 11月中國經濟持續復甦背後顯現四種力量
    一張飽含暖意的成績單背後,顯現出支撐經濟持續復甦的四種力量。  首先,產需兩端持續回升,為中國經濟繼續「收復失地」提供動力。  生產方面,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注意到,11月份,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0%,創下2019年4月以來的當月增速新高。他特別指出,工業生產結構特徵較為亮眼,當月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8%,比上月大幅加快4.5個百分點。
  • 統計數據顯示:4月份福建經濟繼續向好
    東南網5月2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林侃)18日,省統計局發布了4月份我省的經濟運行數據。數據顯示,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以及我省「六穩」「六保」政策措施實施效果的持續顯現,4月全省國民經濟主要指標較一季度有不同程度好轉,部分指標當月轉正。
  • 海外人士關注中國經濟穩步復甦正面「外溢」效應
    新華社北京11月20日電 中國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隨著統籌新冠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積極成效持續顯現,10月我國國民經濟運行延續穩定恢復態勢。海外分析人士普遍認為,中國經濟社會運行率先恢復,為穩定世界經濟做出重要貢獻,為各國抗擊疫情提供了寶貴經驗。
  • 持續看好中國經濟,大金空調繼續發揮長三角產業鏈協同優勢
    行業產業復甦,大金持續看好中國經濟隨著疫情得到有效防控,各地的外貿企業復工復產的進度也正在加快,履約能力快速回升。商務部發布數據顯示,截至4月7日,全國8776家外資重點企業中,復產率超過70%的企業佔71.9%,製造業企業復產明顯加快,復產率超過70%的企業佔76.8%,3月製造業PMI新出口訂單指數和進口指數分別較2月回升17.7和16.5個百分點。特別是上海的外資行業,早在3月8日復工率就已達到99.9%。有序推動製造業復工復產,事關經濟社會穩定。
  • 向國家重要先進位造業高地挺進——湖南「十三五」工業經濟發展...
    回望「十三五」,湘鋼的蛻變就是湖南工業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十二五」末,湖南規模工業增加值雖已邁過萬億大關,但「製造業大而不強等深層次矛盾依然突出」。 貫徹新發展理念,把準戰略方向,2016年,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明確提出,要打造以「中國智能製造示範引領區」為目標的現代製造業基地,堅定不移地推進位造強省建設。
  • 東莞:廣東製造業500強企業數量持續增長,排名升至第二位
    一組數據耐人尋味。2018年,37家東莞企業挺進廣東製造業500強榜單,這一數量在2019年近乎翻倍,變為73家,在全省城市中排名第三,比2018年提升1位;而在2020年發布的廣東製造業500強榜單中,東莞上榜企業數量達78家,全省排名第二。
  • 6月工業超預期增長 汽車製造業降幅收窄至2.5%
    中國的工業生產在2019年5月創下一個歷史低位後在6月出現了超預期的反彈。國家統計局7月1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3%,增速比5月份加快1.3個百分點,環比增長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