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萌娃指導80歲姥爺下象棋!機智寶寶是怎樣養成的?

2020-12-18 太平洋親子網

近日,一個短視頻萌翻了網友:2歲寶寶圍觀姥爺下象棋,時不時指導怎麼下,特「有範兒」。大家紛紛驚訝,2歲的孩子怎麼如此機智?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那麼問題來了,這麼機智的寶寶到底怎麼養成呢?一起看看!

一、引導寶寶好奇心

小寶寶對生活的一切都感興趣,但奈何人類語言尚未修煉完成,通常喜歡拉著大人指著咿咿呀呀,這就考驗大人的耐心了。小寶寶的好奇心需要引導,在寶寶還沒建立起對世界的認知之前,爸爸媽媽可以先由淺及深,慢慢告訴寶寶A是是什麼,B是什麼。

例如,「這個黃色的是橘子,可以吃。」

「小象是一種動物,生活在炎熱的地方。」

二、深入話題

當寶寶有了基本認知後,爸爸媽媽可以順著寶寶的好奇心將話題深入。

如,「橘子屬於水果,是食物」。——引導孩子理解植物種屬分類。

「小象生活的地方比我們這裡熱,叫熱帶,我們這兒是亞熱帶。」——引導孩子建立層級遞進關係。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三、不迴避寶寶的問題

好奇寶寶提出的問題總是天花亂墜,有些實在是難以回答。但如果超出了爸爸媽媽的認知範疇,也不要迴避,可以耐心告訴寶寶:

「這個問題爸爸/媽媽也不是很懂,等搞清楚了再告訴寶寶。」

有些問題,越是迴避,孩子越喜歡問為什麼。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問題可以慢慢尋找答案。

好奇寶寶和機智寶寶之間,可能就只差一步,養成手冊爸媽快get!

相關焦點

  • 媽媽提問:怎樣教3歲寶寶認字?
    怎樣教3歲寶寶認字呢?3歲寶寶已具備學習的能力,怎樣教3歲寶寶認字?下面一起來看一看。1、從最簡單開始。學齡前寶寶的智商發育還不完善,初次識字還很困難,必須找一些最簡單的單字或者單詞來教寶寶,這樣能夠讓寶寶輕鬆的認識並記住。
  • 周壽階:這位象棋大師,14歲就名震玉林棋壇
    周永良回憶,以前蕹菜塘裡愛好象棋者甚眾,閒暇時,屋前巷邊常有人躍馬橫車,捉對廝殺。周壽階4歲便開始觀看大人下棋,其聰明善悟,慢慢地,竟在無人專門指點的情況下學會了象棋的基本之道。到6歲時,他與大人下象棋已鮮逢對手。
  • 大眼萌娃受人歡迎,寶寶眼睛大小和什麼有關,怎樣讓眼睛更有神
    她找不到其它的辦法,只能看大眼萌娃照片,希望看多了之後,自己孩子生出來也是這樣,其實根本沒有這種說法。我們要正確地看待寶寶的大小眼睛,不管大眼睛還是小眼睛,我們需要做的是讓寶寶的眼睛變得有神。一般情況下,孩子的眼球在8歲以後就不會再變大了,所以說孩子的眼睛在之後也不會改變了。2)寶寶眼睛周圍的脂肪有些寶寶其實並不是眼睛小,他只是周圍的脂肪堆積的太多,我可以發現生活中有一些孩子生下來是胖胖的。
  • 象棋宗師胡榮華,十五歲到五十五歲,稱雄中國棋壇半個世紀
    從十五歲成為中國象棋第一人到五十五歲取下世紀末桂冠,是唯一的十連冠棋手,是唯一的十四屆全國冠軍,是唯一稱雄棋壇近半個世紀的棋手。更是身兼年齡最小,年齡最大冠軍兩項紀錄。他創下了棋壇奇蹟般的中國「唯一」和「之最」。
  • 大白鵝欺負狗狗,2歲萌娃立馬上前幫忙,下一幕讓人捧腹大笑!
    大白鵝欺負狗狗,2歲萌娃立馬上前幫忙,下一幕讓人捧腹大笑!大白鵝囂張跋扈,在農村地區,它們的出現讓很多人都感到害怕,不僅僅是因為自身囂張跋扈,更是因為它們爭搶好鬥,來往的路人僅僅是在它面前走過,就慘遭大白鵝追捕,這要是膽大還好。
  • 寶寶2歲時什麼樣,這些撒潑、打滾發脾氣,都是有原因的
    寶寶2歲時到底什麼樣:之前吃得好好的飯,現在開始挑食;之前說什麼是什麼,現在全部反著來;之前立下的規矩,現在全部忘掉,甚至增加了撒潑打滾、蠻橫無理等新「技能」,氣得老父親老母親咬牙切齒2歲的寶寶咋就突然變「熊」了2歲的寶寶並非突然變「熊」,孩子這些看似無理由的撒潑、打滾發脾氣的行為,全都是有原因。2歲的孩子正是自我意識萌芽的階段,他感覺到自己不再是媽媽的附屬,而是個獨立的個體。
  • 什麼時候訓練寶寶自己收拾玩具?不是2歲,是2個月!
    寶寶從2個月開始,就會很注意父母的一舉一動,我們應該抓住寶寶靠「聽、看」去認識世界的特點,正式開啟訓練寶寶自己收拾玩具之路。2-3個月:吸引寶寶看收拾過程這個年齡段給寶寶有個先後順序概念,先讓寶寶有等待的準備與期待的心情即可。
  • 10部適合2-4歲寶寶觀看的動畫片,寓教於樂!
    對於有2-4歲寶寶的家庭,到底該選擇哪些動畫片給孩子看呢?1、 In the night garden《花園寶寶》適合年齡:1-3歲推薦理由:《花園寶寶》其實是一部沒有對白的布偶動畫片,每一集動畫片都是獨立的內容。雖然沒有對白,似乎也看不出要教會寶寶什麼內容,但是正是這種咿咿呀呀說不清話,用身體來表達自己意思的情節剛好符合這個年齡階段的寶寶語言發展階段。
  • 3歲萌娃幫媽媽包餃子,弄得滿臉麵粉,網友:獨立從娃娃抓起
    這時候,三歲的寶寶走過來看著父母嫻熟的操作,看了一會兒,仿佛明白了什麼,走到桌前就開始學爸爸媽媽步驟,爸爸媽媽對此感到驚訝,同時又很期待寶寶接下來的表現。只見寶寶拿起一塊麵團,用小手不停地拍打麵團,把麵團拍扁,拍的同時還不忘沾點麵粉,由於過於興奮,還把麵粉弄得滿臉都是,看到這一幕,爸爸媽媽都很驚訝,他們沒想到寶寶能都學得這麼細緻,還很嫻熟的樣子。
  • 寶寶幾歲上幼兒園最合適?不是2歲3歲,而是這個時間!
    眼看就要到9月份了,就有一大批適齡寶媽糾結「入園」這個大問題,什麼時候送寶寶上幼兒園最合適?應該早一點還是晚一點才最好呢?有的家長們認為:孩子越早接受教育,身心成長就會越快越好。於是,很多剛剛才滿2歲甚至連基本表達能力都不足的孩子就被送進了幼兒園的小小班。
  • 豆瓣高分BBC紀錄片:0-2歲寶寶的《北鼻異想世界》刷新父母教育觀
    《北鼻異想世界》在記錄片中,每一個主題都會有不同的專家或教授藉助新技術和手段對0-2歲的寶寶進行實驗,有些結果很有趣也令人意想不到,有些則是發人深省。在這部紀錄片裡你不僅能看到很多萌娃,還能發現很多小秘密,可能會改變我們看待寶寶以及看待自己的方式,我們將會體驗到成長這件事是多麼複雜和不可思議。接下來跟著鏡頭來探秘吧。你在多小時就已經是你自己了呢?你有沒有想過你變成現在的自己是從多小開始?你的性格是受什麼影響?
  • 明白2-3歲寶寶的認知發展水平,少走多少彎路!
    ●2-3歲寶寶父母對孩子認知問題最焦慮因為2歲以前的孩子還不能用語言清晰地表達,是一個接受和吸收的階段。而在2歲以後就學會用語言去和家長交流了.所以當父母剛通過語言了解到孩子的認知程度,都是比較容易緊張焦慮的。曾經的我是一名早教中心指導師,那時候我也常聽到類似有關於認知能力的問題.真的是孩子的認知能力不達標嗎?
  • 適合2-3歲寶寶的益智玩具
    分享幾種適合2-3歲寶寶的益智玩具。1.兒童畫板益智型磁性雙面畫板,非常適合2歲以上的小朋友使用,它適用各種彩色書筆、粉筆、塗鴉、寫字、易擦洗,更具有獨創性;彩色畫筆和粉筆綜合巧妙搭配,畫出一幅幅生動形象立體感很強的優秀兒童作品,有益於學齡前的小朋友充分開發想像力和創造力。
  • 0-6歲寶寶情商培養 (6歲)
    6歲寶寶情感應該如何培養?太平洋親子網《寶寶發育指導》全方位指導媽媽們處理6歲寶寶情感培養。 6歲寶寶總述
  • 2歲萌娃「竄天猴」上身,網友:我先笑一會
    尤其是3、4歲的寶寶,論調皮搗蛋,這可真是不分男女,有的女孩生來就比男孩兒嗨皮,孩子還不會走路的時候全靠爬,所以四肢和手臂還是比較有力量的,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寶寶們不敢爬的。我小時候聽我媽說,我3歲的時候曾經爬到電視上,掉下來了,是我爸化身齊天大聖,一個騰空就飛了出去,才把我接住的。
  • 一歲萌娃摔下床,奶奶的一個動作讓孩子停止呼吸,普通人還在犯錯
    剛生下來不久的小萌娃不會說話也不會走路,表達都是咿咿呀呀,爬著走也不知道什麼叫危險,有時候一不小心,就會從床上摔下來。真實案例:一歲萌娃摔下床,5小時後失去呼吸這是朋友分享過來的一個真實案例。一個一歲的寶寶父母工作忙,寶寶是爺爺奶奶照看的。當時寶寶在床上和奶奶玩著,玩得太開心,在邊緣的地方往後一仰,直接摔下嬰兒床,腦袋撞到地板上。
  • 2~3歲寶寶一日飲食安排,不會做的爸媽學起來
    到了2歲,孩子已經可以適應一日三餐再加2頓左右的加餐,因此可以和其他家庭成員吃一樣的食物。隨著語言能力和社交能力的提高,孩子會抓住機會積極參與家庭用餐的過程。3歲寶寶的每日食物攝入量你了解嗎?圖片來自育兒互助營養與輔食群:好好媽媽四、 2-3歲寶寶飲食安排舉例早餐7:30-8:00牛奶:150毫升
  • 體能測試滲透中國體壇,象棋選手達標才能參賽,59歲大師也上陣
    羽超體測棋牌運動員在比賽時雖然一直處於靜坐的狀態,但鍛鍊身體可以緩解對局疲勞,為引導大家積極鍛鍊,今年的全國象棋男子甲級聯賽預選賽首次引入基礎體能測試,棋手在測試中達標才能獲得參賽資格2020全國象棋男子甲級聯賽預選賽9月15日在安徽亳州揭開戰幕。在賽事《競賽規程》裡寫道——運動員參與基礎體能測試是參加2020年全國象棋男子甲級聯賽的準入條件,未通過體能測試者不允許參加本年度聯賽。象棋選手的體測要求不是很高。
  • 2歲寶寶太可怕?家長這樣做,「小惡魔」分分鐘變身「天使寶寶」
    如果問2歲的寶寶能做什麼,相信很多家長都會說「一個2歲的孩子能做啥,不搗亂就不錯了。」確實,2歲的寶寶在父母眼中,就像「小惡魔」一樣,家長總是抱著自己做的態度,讓寶寶在一旁玩耍,其實這樣做反而剝奪了寶寶學習「本領」的時機,為以後的教育也增添了很多麻煩。
  • 李玫瑾:6歲前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期!2個方法,養出孩子好品格
    孩子在三歲、六歲時是成長的關鍵時期,此時的性格,如果父母不糾正的話,這個年紀的性格會跟著孩子一輩子。什麼是性格?性格具有穩定性、可塑性、社會性、差異性,一經形成便保持穩定,人的思想行為就有了傾向性。但是性格是可塑性的,不是一成不變的,特別是在孩子6歲之前,孩子的性格就像橡皮泥一樣,外部環境對他們的影響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