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願風吹我到欽州》|天物

2020-12-17 欽州旅遊

一本好書,讀懂欽州

一本好書,香溢欽州

讓我們翻開剛剛公開出版的

《願風吹我到欽州》

細細品味,靜靜思考

天物

那天他走進三娘灣的海豚博物館,邊走邊看,到了一個大屏幕前。解說員說,請觀看欽州白海豚影像。一葉輕舟從椰樹林駛來,劃了一個優美的弧線,晨曦中,浪花如練,挾著南海的朝陽,通紅通紅的,一片紅燦斜射下來,照在一個男人的身上。風掠起,吹動白髮雪飛。他定睛一看,佇立於船頭的男士,那不是暌違多年的老朋友潘文石嗎?他驚呼,潘教授怎麼來了廣西欽州,他不是在保護廣西崇左的白頭葉猴嗎?已經來欽州多年了,陪同人員告訴他,中華白海豚能夠生存下來,且種群日漸擴大,與潘文石的研究呼籲功不可沒。

哦!原來如此。他說,潘教授就是這樣的保護神,每到一地,必救一稀世天物。他回憶起第一次見潘教授的情況,是20世紀90年代初某一天,潘教授帶著研究生呂植在秦嶺佛坪做大熊貓保護工程。他的一個朋友,也是呂植的髮小,贊助了潘教授的項目。那次採訪的地點在首都展覽館後邊一家酒店。彼時,潘教授年近五旬,操一口廣東普通話,溫文爾雅,一下子便吸引了他的目光。那天潘教授侃侃而談,說佛坪大熊貓是從四川過去的,岷山的箭竹開花了,大熊貓沒有吃的,就千裡遷徙,往秦嶺深處佛坪縣遷移。偌大一個家族大熊貓,有一百多隻,那種憨態可愛,令潘文石找到一個神獸,稀世的,一如天上掠過的一隻只神鳥朱䴉。彼時,潘教授的體力很好,帶著學生呂植,一天要走十幾公裡,一路爬山,渴了,掬一捧山泉水;餓了,就是冷饅頭就鹹菜疙瘩。晚餐,坐在老鄉家的火塘邊,燒幾個土豆。年復一年,將佛坪大熊貓的棲息地調查清楚了,建議政府保護。那天潘教授的講述,搶救一隻大熊貓的故事,令他動容。因為嶺上的箭竹開花了,大熊貓沒得吃了,便往山下走,一隻三歲大熊貓闖到峽谷邊上,離村莊不遠了,踩到獵人下的夾子,動彈不得,待了好多天,被鐵夾鎖住爪子化膿了。大熊貓痛得驚叫,將整座山都喊顫了,喊出了回聲。終於,喚來了潘文石和呂植,恰好路過此地,便一步一步地爬上來,抵近受囚多日的大熊貓前觀察,發現腳被獵人的鐵夾夾住了,無法動彈,再不救就會有生命之憂。於是,他們回到鄉裡,找來一群農夫,扛著木扛子,抱著一堆麻織的網,還帶來鐵鉗,朝被困熊貓的地方爬去,從早晨爬到中午,一步一步靠近了。那天,潘文石第一個走近那隻大熊貓,與它眼睛對視瞬間,發現那玻璃珠般瞳目,閃動的是哀憐之神,再無一點野性與敵意。那一刻,潘教授一陣酸楚,一泓淚水掉了下來。於是,潘教授轉身,向後邊招手,農民都圍過來了,鉸斷鐵夾扣,又是用繩捆,又是網兜兜,七八個人用木槓相抬,將那隻奄奄一息的大熊貓抬回村裡,請來獸醫,打針,消毒,治療化膿的傷口,砍來大捆箭竹,養了一個多月,傷口癒合了,放它歸山,並在腳上戴一個追蹤的電子環,然後找一個天晴景明的日子,放生,放回大熊貓的棲息地。走出籠子後,大熊貓向上爬,快要消失到箭竹中時,突然回眸,向潘教授和他的學生,還有佇立於山坡上的農民,三次點頭,算是作揖吧,就此別過。

那年他三十出頭,腳踏兩條船,一條文學輕舟,一條仕途之船。想雙棲而為,相彰得益。驀然發現,一個人一生只能做一件事,一如潘文石的一生宿命,就是動物保護。而他呢,那一年,仕途折戟沉沙,幸好,還有一葉文學扁舟,橫在蓮花塢上,渡他蹈海,過萬重山。

他登上一條快艇,往三娘灣去看白海豚。那天,穿救生衣時,他笑了,上善若水,這一生中,他最忌憚就是大江大海。五歲時,在家鄉寶象河邊,大表姐帶他去遊泳,一把將他拽向水深處。河水漫過胸脯,漫過脖子,淹沒了頭,吃了好多口水,差點卷進漩渦,衝走。表姐大他七八歲,見他快被湍流帶走時,一躍入水,將他拖了回來,看他嚇得哇哇地直哭,表姐與一群女孩笑得特別開心。回到家中,病了好多天,三寸金蓮的小腳外婆,領著他,胳膊夾幾把稻草,臨河邊為他喊伴,喊魂,再一路點燃一堆堆稻草火堆,照著他的魂魄回家。後來,大表姐到外婆家,便被小腳外婆罵了一個狗血噴頭,說你個臭丫頭,差點將我的心肝寶貝淹死,這可是我家的上等兵啊。那個年代,家裡門上,貼著一對騎白馬的門神,就是兩個持槍的上等兵。外婆一語言中,他當了四十四年兵,終於來到了欽州三娘灣,穿上救生衣,朝海中駛去。此時,他已再不怕水。他在等待,待秋陽海波平時,一條又一條中華白海豚躍出水面。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來了。船上不知誰喊了一聲。他極目前方,浪花盡處,一條白海豚躍出水面,一個猛子扎入海裡,白影拽著一個個連環幻圏,在他視野中掠過,白衣長袍,博帶袂袖,像誰?他的想像雷達在掃描記憶,反覆比對,尋找喻體物相。屈子,屈子是也。那一年,他去過汨羅江邊。下榻酒店可觀江景,早晨江霧迷茫,他溯汨羅江而上。朝霞破霧裂罅,金針般刺眼,眼前一晃,明明看到了屈大夫往著汨羅江縱身一跳,然後沉下江水,濺起一柱柱波浪,然後屈子之魂被眾魚所架,順江而下,入洞庭,進長江,出東海,變成了一隻白海豚,遊進了南中國。念念不忘他的郢都,心心念念他的故國,故鄉不可望兮,唯有痛哭,他遊到了欽州,遊至了三娘灣,這裡離他的故國郢都最近。瞧,又一隻白海豚躍起,入水,撞起千重浪,他從望遠鏡裡看過去,豚眼帶淚,是屈子的淚水嗎,他不知道!

他知道與潘文石教授失聯好多年了,潘教授是否還記得他。他寫的那篇文章刊在《科技潮》上,北京科委旗下一家雜誌,自此,他們就再沒有見過。

那天晚上,他寫得有些累了。女兒喊他一起看紀錄頻道,正在播一部白頭葉猴紀錄片,是他當兵第一站下車的地方,廣西桂林。石山隆起,圓圓的,其流線像饅頭,更像水蜜桃般的乳房。遠遠看過去,山間樹不多,多為灌木叢,有猴子叫聲,縱躍於林間。一個老人現於屏幕,一群一群的白頭葉猴閃電般跳過林間,圍攏過來。

記者給了一個特寫鏡頭,啊!他一驚,與白頭葉猴在一起的竟然是他熟悉的潘文石教授。已經暌違多年了,差不多有十五年了。如果沒有記錯的話,潘教授與他媽媽同庚,七十有餘了,還在做稀世動物的保護,對著鏡頭講白頭葉猴,依舊春風大雅,說話的聲調不高,娓娓道來,語速不快不慢,還是一副從容不迫狀。他怎麼從秦嶺下山,來到八桂大地?

廣西得名於嶺南西道,春秋戰國時,就隸屬楚國。到了秦國大將馬援遠徵桂林郡,平定嶺南,這裡才成了秦帝國疆域。改為大秦南越一個郡,其勢力範圍,遠及安南。

潘文石沒說什麼時候離開了秦嶺,但他知道,他一定是沿著當年馬援開拓的秦皇馳道過來的,只是五尺道變成高速公路。潘文石教授說,佛坪的大熊坪已成大氣候,他的學生呂植,都已經成了知名學者,出了好多成果,縱橫國際講壇,他垂垂老矣,可還想挑戰自己,再選一個稀世之珍,遂看上廣西崇左的白頭葉猴,因為周圍開採石場,村莊連綴,道路縱橫,白頭葉猴的生活圈被大大壓縮,遷徙通道被切斷,蜷縮在一座石山,變成一座孤島。於是晚年的潘教授帶著北大生命學院的學生,來到了崇左白頭葉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住了下來,開始了對生物圈越來越縮小群白頭葉猴研究、保護。這一來,他就再沒離開過廣西。

那天晚上,他盯著崇左的白頭葉猴,感嘆這才是真正美猴王,這是他見過天猴神獸最美的兩隻,一隻在他老家雲南維西縣原始森林見過滇金絲猴,再一隻就是白頭葉猴,美猴王變臉了,紅臉變成了黑臉,長長的白髮沖天而冠,像棉花糖一樣環鑲臉龐,黑臉龐上,隆起一個高鼻子,大眼睛炯炯有神。潘文石多有福,別了憨態的大熊貓,又找到一群美猴相度暮年,幸哉。

那天他來欽州前,做過功課。遊弋於欽州三娘灣的中華白海豚,最早生活珠江口一帶,在大唐年代就被發現了。它屬於鯨類海豚科,是哺乳動物,與人類一樣有恆溫,用肺部呼吸,懷胎產子也是用乳汁哺育幼子。大清年代,常常從欽州遊到了珠江口,漁民喚它為盧亭、白忌和海豬。他覺得廣東佬沒文化,怎麼可喚白海豚為豬,它們是真正的稀世之珍,中華美人魚。

他佇立於船頭,遠眺一頭一頭的美人魚躍入海中。斜陽西下,陽光從雲罅中投下一個長長光帶,金黃漸紅。白海豚出水,變色帶彩,一躍海面,他想是南海觀音凌波吧,還是離此不遠的九疑山下的兩個妃子,尋夫而來,見夫君已經夢薨,故雙雙投海而亡,兩隻亡魂鳥,飛山過江而來,落入欽州。抑或是北魏建安七子曹植寫的《洛神賦》中的宓妃吧,他笑了,到底是文人墨客,想像的坐標總離不開風流文章。一串串句子浪拍而出,翩如驚鴻,宛若遊龍。碧波丹心,一躍成仙子,若輕雲可蔽日,像流風可回雪。他被這一隻只飛身入海的中華白海豚驚呆了,心中遽躍出現曹子建的句賦體:「六龍儼其齊首,載雲車之容裔,鯨鯢踴而夾轂,水禽翔而為衛。」

這形容的是白海豚吧。白衣仙子,恍如天物,美神?太雅了,他搖了搖頭,發什麼酸呀。捂嘴一笑,文人的老毛病又犯了。

作者簡介

徐劍,漢族,雲南昆明人。火箭軍政治工作部文藝創作室原主任、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國家一級作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中宣部全國宣傳文化系統「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被中國文聯評為「德藝雙馨」文藝家。

《願風吹我到欽州》欄目由欽州市天涯文化研究會、欽州新聞傳媒中心聯合出品。

當您接到0771-12340績效考評民意調查電話或微信調查問卷,請耐心接聽和回答,客觀評價欽州各項工作,為欽州點讚!

▍圖文來源:欽州發布

▍圖文整理:利意婷

▍校 對:羅豔麗

▍審 核:何文賓

▍投稿郵箱:qzswgtlj@163.com

▍惠民卡諮詢熱線:0777-2807328

(欽州市文化廣電體育和旅遊局出品 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宮崎駿,願風繼續吹下去——《起風了》
    願風繼續吹下去——《起風了》心情不好,本覺得宮崎駿的作品會緩解一下情緒,結果看完之後無比壓抑。《起風了》再次刷新了我對宮崎駿先生的認知。連久石讓配的《風之湧道》聽起來也像是一曲輓歌,那時候對宮崎駿開始有了新的認識,反過來重看他的片子,才發現宮崎駿並沒有什麼天真爛漫,那只是一層糖衣,下面包裹的東西,才是他的內心。
  • 宮崎駿,願風繼續吹下去——《起風了》
    《起風了》再次刷新了我對宮崎駿先生的認知。連久石讓配的《風之湧道》聽起來也像是一曲輓歌,那時候對宮崎駿開始有了新的認識,反過來重看他的片子,才發現宮崎駿並沒有什麼天真爛漫,那只是一層糖衣,下面包裹的東西,才是他的內心。
  • 欽州市歷史文化田野調研紀實:探尋欽州歷史遺蹟 增亮欽州文化底色
    該遺址還出土了2000多件陶片,其中,就有男性生殖器崇拜物「陶祖」。所出土的陶片全部為夾砂陶,粗砂紅陶佔半數,少量陶片火候較高,厚薄較均勻,內壁光滑,表面打磨,有紋路;從口沿觀察多為斂口或直口的釜或罐,部分口沿有指甲捏制的痕跡,說明當時欽州的制陶工業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實驗室對遺址出土的木炭進行碳十四測定,距今4185±120年。
  • 舌尖上的鄉愁——海的味道欽州人都知道
    欽州,山海相連,物產豐富,兼具了山海風味。欽州臨海,盛產海鮮,一日三餐加上夜宵,欽州人的餐桌上總會有一兩道海鮮。在吃貨的世界裡,他們從來沒有把自己束縛在一張乏味的食品清單上。從採集到狩獵再到向大海尋找美味,在擴張吃的版圖上其腳步從未停歇。中國人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欽州海的味道在夜市中顯現得最為濃厚,欽州夜市,與別的地方不太一樣。放眼望去幾乎全是各種海鮮貝類,這裡的夜生活是從「撩螺」開始的。欽州人習慣把大多數貝類叫作「螺」。這裡的海螺有上百種,香螺、連螺、青口、蟶子螺、象鼻螺、長尾螺、辣螺、花甲等等,多到根本記不住名字。
  • 夜讀|願你慢慢長大
    大家好,這裡是閃電夜讀,我是東營臺主播李凝,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願你慢慢長大》。親愛的小布穀:當我寫下「百天」這個字眼的時候,著實被它嚇了一跳——一個人竟然可以這樣小,小到以天計。在過去一百天裡,你像個小魔術師一樣,每天變出一堆糖果給爸爸媽媽吃。
  • 作文秘訣:風「吹」景色活,物「動」情態美(含例文)
    ——對,得益於「風」和「蜜蜂」。下面就講講讓靜態景物動起來的兩大「秘訣」。第一個秘訣:讓「風」吹起來要想寫出景物的動態,有一個最簡單易行的方法,那就是「風」的介入,讓「風」吹起來,用「一陣風吹過」等之類的語句,就可以引出對景物的動態描寫了。
  • 3000塊的日本黑科技風扇吹出的風究竟啥感覺?把大自然的風搬回家
    記憶裡,兒時的夏天都是在陽臺吹著自然風度過的。現在大家都有了空調,城市越來越悶熱, 在城市的住宅小區真的很難再體驗到兒時的舒適自然風。作為巴慕達的鐵桿粉,家裡的檯燈淨化器都是他們家的,這個夏天也入了他們家的電風扇, 真的是值得強烈推薦的好物。
  • 到欽州遊「荔」山海,看星空流螢,歸來仍是少年|「廣西人遊廣西...
    2天1夜,「遊荔山海」文化自駕之旅 DAY1南寧 → 欽州那馬服務區 → 特色豬腳粉 → 濱海公園 → 三墩海上公路 → 三娘灣景區/海鮮市場無論是三墩公路還是濱海公路,在欽州駕一輛車,吹著海風,邂逅浪漫的海上風景。四面環海,360°無死角美景盡收眼底。
  • 到欽州遊「荔」山海,看星空流螢,歸來仍是少年 | 「廣西人遊廣西...
    2天1夜,「遊荔山海」文化自駕之旅  DAY1  南寧 → 欽州  那馬服務區 → 特色豬腳粉 → 濱海公園 → 三墩海上公路 → 三娘灣景區/海鮮市場 → 自由活動,可在海邊散步  無論是三墩公路還是濱海公路,  在欽州駕一輛車,  吹著海風,  邂逅浪漫的海上風景。  四面環海,360°無死角美景盡收眼底。
  • 當桂花盛開的時候,風一吹,就是滿城秋香
    還山吟,天高日暮寒山深,送君還山識君心。人生老大須恣意,看君解作一生事。白雲勸盡杯中物,明月相隨何處眠?眠時憶問醒時事,夢魂可以相周旋。雖然你隱居的地方天高地遠,深山寒冷,但是我非常理解,人生老大須恣意,看君解作一生事。
  • 夜讀|對巴浪魚,我就是如此情有獨鍾
    情有獨鍾巴浪魚作者 / 禾子雨原載於《廈門日報》城市副刊在老家江蘇時我沒見過巴浪魚,到廈門後第一次吃巴浪魚是在連隊食堂。夜裡值班,餓了,我喜歡用巴浪魚乾當零食;探親時,我將巴浪魚乾帶回老家當作禮品饋贈親友;新鮮巴浪魚吃不完,我動手製成魚鬆,捎回老家讓妻兒嘗鮮;還有家住海滄的一位同事,常以家有巴浪魚為由,約我到他家小聚。有一陣子,我肚子痛,醫生提示在飲食上找原因,思來想去,我覺得可能與吃巴浪魚有關。後來,確實證實我的腹痛與吃巴浪魚有關,體質敏感的人應儘量避免吃巴浪魚。
  • 暖心文案:我在等風再起時,也盼望著風繼續吹
    我在等風再起時,也盼望著風繼續吹。When I wait for the wind to pick up again, I also hope that the wind will continue to blow.
  • 夜讀丨冰心:生命有千萬種可能,願你詮釋的最動人
    他已到了行程的終結,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頭,她多麼遼闊,多麼偉大!多麼光明,又多麼黑暗!大海莊嚴的伸出臂兒來接引他,他一聲不響地流入她的懷裡。他消融了,歸化了,說不上快樂,也不有悲哀!也許有一天,他再從海上蓬蓬地雨點中升起,飛向西來,再形成一道江流,再衝倒兩旁的石壁,再來尋夾岸的桃花。然而我不敢說來生,也不敢相信來生!
  • 夜讀|童年的夏夜
    我們靜靜地坐在院門外的空地上,用扇子扇風、趕蚊子,吃著清甜的大西瓜,有一搭沒一搭地閒聊。空地旁的草叢裡,我經常看到可愛的螢火蟲,那種綠色的光亮在暗夜中顯得特別美妙。有一次我們在院門外的空地上乘涼,外公在草葉間幫我捉住了一隻螢火蟲,外公把它輕輕攏在手中,放進我的手心裡。我真希望小而亮的光能一直陪在我的身邊,可我心疼它,覺得它與我一樣,也嚮往更廣闊的天地。
  • 「夜讀」霜寒紅葉天
    元代散曲家張可久在《清江引·秋懷》曰:「雁啼紅葉天,人醉黃花地,芭蕉雨聲秋夢裡。」作者將深秋思鄉之夜描寫得如詩如畫,讓人怦然心動。「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霜降是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氣肅霜降漸冷涼,草木枯萎凋零黃。」霜降後,溫度迅速降低,晝夜溫差大,夜間的水氣容易形成凝華現象,在大地萬物之上覆蓋一層白色的冰晶,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下霜」。
  • 夜讀|麥簍,承載著我的年少記憶
    大的,農家用來放蒸饃,平常用不上,只到春節才拿出來,蒸上一鍋白饃,專門用來待客;小的呢,就裝炸食。一到春節,家家戶戶都要炸丸子、炸酥肉、炸豆腐,家境好點的人家,還要炸雞塊、魚塊,這些炸食就裝在麥簍裡。在家裡屋梁上掛個鉤子,簍子用繩子兜著,掛在鉤子上,一來防老鼠,二來防貪吃的孩子們。
  • 我願是秋夜的歌者
    天階夜色涼如水,牛郎織女兩茫茫。何日得見君王面,默默無處話悽涼。這孤獨的等待何時是盡頭?故國三千裡,深宮二十年。辜負春花秋月,白了少年頭!花自無語淚空留,卻道天涼好個秋!天涼好個秋,無計可消愁。秋風秋雨皆是愁。愁苦如月裡孤獨的嫦娥。她凝望著這碧海青天,星有伴,月何依?玉兔不言,桂樹不語。只有吳剛的斧頭丁丁傳遍空曠的廣寒宮,恰如仙子的聲聲嘆息。
  • 抖音白沉暮辭無別時我願等風也等你是什麼歌 等風與你歌詞
    白沉暮辭無別時我願等風也等你什麼歌?其實這首歌歌名叫《等風與你》,是實力歌手小時唱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等風與你歌詞介紹。也許,我不過是你生命中的一個選擇,而你,卻是我這輩子唯一的答案。  白沉暮辭無別時,我願等風也等你。
  • 插畫-今天風挺大的 本來想去健身房 給我吹到奶茶店了
    插畫-今天風挺大的 本來想去健身房 給我吹到奶茶店了
  • 欽州坭興陶:千年古陶的復甦
    欽州坭興陶:千年古陶的復甦 2020-12-02 11:40:50 參與互動   新華社南寧12月2日電 題:欽州坭興陶:千年古陶的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