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國擬拉攏盟國推動國際協議,為月球採礦立規矩
【文/觀察者網 陳思佳】5月6日,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美國政府正在起草一份關於月球礦產開發的協定,該協定沿用了NASA月球基地計劃的名稱,被稱為「阿爾忒彌斯協定」(Artemis Accords)。
不過,根據NASA的預期,美國再度登月要到2024年。去年7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了重返月球並建立基地的「阿爾忒彌斯計劃」。
路透社報導截圖
「阿爾忒彌斯協定」圍繞NASA在未來十年內的登月與月球空間站計劃,與其盟友進行合作,同時民間航天公司也在美國外交政策方面發揮巨大的作用。在路透社報導稱,該協議草案尚未正式提供給美國的盟國。
值得注意的是,這則消息發布之際,恰逢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任務圓滿成功,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拉開序幕。
月球被各航天國家視作是外層空間的關鍵戰略資源,對於長期的科學研究也有巨大價值,這可使未來的火星登陸任務成為可能。這些行動在國際空間法的約束範疇中,但該法案被認為內容已經過時。
報導稱,美國政府這項「阿爾忒彌斯協定」將在未來的月球基地周圍確立安全區,以阻止臨近的競爭國家、公司的破壞幹擾行為。消息人士還透露,該協議會提供一個國際法框架,以確定企業對其開採的礦產資源的所有權。
未來幾周,美國官員計劃與加拿大、日本、歐洲國家、阿聯等太空項目合作夥伴進行該協議的正式談判,並與他們認為在月球礦產開發方面有「類似興趣」的國家進行交流。
但消息人士指出,儘管俄羅斯是NASA在國際空間站的主要合作夥伴,俄羅斯仍被排除在該協議的早期合作夥伴之外。因為五角大樓認為,俄羅斯衛星在美國間諜衛星附近進行「威脅性」變軌,其具有「敵意」。
1967年《外層空間條約》(Outer Space Treaty)生效,無限期有效,至今已得到了包括美國在內的100多個國家批准。條約指出,對於包括月球和其他天體的外層空間,不得通過提出主權要求、使用、佔領或以其他方式將外層空間據為己有。這使美國此次提出的「安全區」成為備受爭議的條款。
匿名消息人士聲稱「這不是什麼領土要求」,他表示安全區的大小根據實際情況有所不同,允許在空間活動各方進行協調,不在技術上宣稱領土主權。他說:「我們的想法是,如果你要靠近某人的操作區域,而他們已經宣布了安全區,那麼你需要提前和他們聯繫溝通,保證各方安全。」
一位美方高級官員表示,這是川普政府計劃的一部分,放棄聯合國的條約並與「相似興趣」國家合作,這麼做的部分原因是原有條約進程耗時太久、與沒有航天技術的國家合作「毫無成效」。
2019年11月發布的「阿爾忒彌斯計劃」太空發射系統(SLS)組件照片,NASA官網截圖
路透社指出,美國發起的這項協議表明NASA在美國外交中發揮的作用在增大,並預計這將會在中國等主要航天大國中引發爭議。
「NASA的宗旨是科學、技術和發現。」NASA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廷(Jim Bridenstine)說,「但我認為不怎麼突出的一點是,NASA還是一種外交工具。」
布裡登斯廷還表示,各國都希望參與到月球開發,這是國家力量的一部分。他補充說,參加「阿爾忒彌斯計劃」取決於各國是否遵守「我們希望看到的行為準則」。
2015年美國頒布了一項法律,賦予企業對外層空間開採礦產的財產權,但之前國際社會中不存在這樣的法律。NASA也計劃在月球南極建立基地後,讓私營公司開採月巖和地下水。
《空間法雜誌》(Journal of Space Law)榮譽主編、著名空間法學者約娜·加布裡諾維奇(Joanne Gabrynowicz)表示,在出於科學或其他原因劃定專屬區域之前,必須達成一項國際協議。她說:「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單方面這麼做還使其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