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義重大!中國磁浮列車已經完成測試,並且即將實現量產!

2021-01-09 Science鋒芒

意義重大!中國磁浮列車已經完成測試,並且即將實現量產!

目前人們對於出行的要求越來越高,雖然隨著私家車的普及,很多人都選擇自駕出遊,但是很多人還是為了方便選擇公共的出行方式,我們國內目前最為火熱的出行方式就是高鐵,高鐵能受到這麼多國人的選擇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首先就拿速度來看,高鐵的速度雖然沒有飛機那麼快,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同樣的目的地,最後與飛機出行所花費的時間是一樣的,並且票價比飛機也要便宜,同時高鐵的環境相對於火車來說也讓人舒適了很多,我們今天要介紹的就是一種磁浮列車,他已經完成了測試,並且即將實現量產。

這是我們中國新一代的中低速磁浮列車,它是由中車大連公司自主研發的,上海是我們國家經濟極其發達的城市,他的交通體系網絡的建設也是十分完善的,我們國家新一代的中低速磁浮列車就選擇了上海作為試用地點,目前已經完成了測試。

測試結果表明該種類型的列車已經滿足了量產的條件,在下一個階段就是要大量生產,並且投入市場,進行使用。

該列車是使用鋁合金材質進行建造的,一共分為三節,全長也可以達到47.8米,寬度2.8米,高度3.7米,它在規模上看起來就是一個普通的地鐵車廂。與此同時,在他的頭端和尾端都設置有一個駕駛室。

根據測試結果顯示,他的轉彎半徑可以達到50米,最大的運行速度與普通高鐵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僅僅只能達到每小時少一百六十公裡,但是他的使用對於我們城市內部的建設以及居民的出行具有重大的意義。

但實際上,該磁浮列車在建造過程中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在我們國家科研人員的努力之下,已經成功克服了這些問題。

該磁浮列車無論是在加速度,運行速度還是彎道能力等等性能上都是非常優良的,在未來的城市建設中,他一定會貢獻出巨大的力量。

好了,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到這裡,我們下一期再見!

中國北鬥有多牛?成功實現了自主可控,該技術在全球領先!

厲害!歐洲羅羅公司倒向中國,提出在華建廠,並願分享發動機技術

中國「非常荒涼」高速,投資370億建成

相關焦點

  • 中國新一代無人駕駛磁浮列車上線 引外媒一片驚呼
    無人駕駛磁浮列車原標題:視界 | 中國新一代磁浮列車要來了!外媒:無人駕駛是亮點  中國新一代磁浮列車來了!日前,多家外媒轉發了這條報導:中國首列商用磁浮2.0版列車1月26日運抵長沙,並啟動組裝、調試和提速測試。這款設計時速160公裡的磁浮列車在商業運營線路上開展測試,標誌著中國自主磁浮技術在中速領域實現重大突破。
  • ...能夠在推動實現城市規劃線路更加靈活、減少隧道等基礎設施建設...
    國產新一代磁浮列車即將量產,相關公司有望迎機遇;① 中國中車(601766)旗下大連機車車輛有限公司24日發布消息稱,由該公司自主設計研發的中國新一代中低速磁浮列車近日在上海完成了量產前的系列測試。這意味著該車型已具備了量產條件,下一步將集中生產並投放市場;② 據介紹,新一代中低速磁浮列車最高運行時速可達160公裡,最小平面曲線半徑50米,最大坡道千分之一百。
  • 相比已經投入運營...
    國產新一代磁浮列車即將量產,相關公司有望迎機遇;① 中國中車(601766)旗下大連機車車輛有限公司24日發布消息稱,由該公司自主設計研發的中國新一代中低速磁浮列車近日在上海完成了量產前的系列測試。這意味著該車型已具備了量產條件,下一步將集中生產並投放市場;② 據介紹,新一代中低速磁浮列車最高運行時速可達160公裡,最小平面曲線半徑50米,最大坡道千分之一百。
  • 奧來德封裝材料取得重大突破 率先實現國產化量產
    來源:時刻頭條日前,記者獲悉,吉林奧來德光電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封裝材料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產品綜合性能已經達到國外同等水平,其中部分物理性能和穩定性表現突出,在水、氧阻隔方面具有良好的表現。據了解,奧來德公司致力於解決行業「卡脖子」問題及「國產化替代」,經過多年技術積累,已經完成了封裝材料的工藝開發和性能優化,搭建了千級、百級、十級等多功能生產車間和國內首條封裝材料量產平臺。目前產品已經實現批量量產,正在有序推進下遊廠家測試驗證,未來將成為該公司繼有機材料、蒸發源後新的業務增長點,進一步促進國內OLED產業鏈健康發展。
  • 俄羅斯首款量產電動車卡瑪-1測試即將完成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設計俄羅斯首款量產電動車的聖彼得堡理工大學發布消息稱,該款電動車測試計劃於12月初完成。「電動車『卡瑪-1』是一款經濟輕型城市智能跨界車,能在不充電的情況下行駛超過250公裡,時速可以達到150公裡,能承受不超過零下50度的寒冷,該車長3.4米,寬1.7米。
  • 磁浮列車模型定位系統的設計
    摘要:基於磁浮列車的特點,介紹了一種新型磁浮列車定位系統的實現,在磁控開關組編碼技術的基礎上,採用FPGA和DSP相結合的結構,完成對該定位系統的設計。實驗結果表明該設計能夠實現磁浮列車的定位功能,具有工作簡單可靠、製造成本維護成本低廉等優點。
  • 北京S1線最新消息:首列磁浮列車開通時間、票價(圖)
    本報北京12月25日電(記者賀勇)記者從北京市重大項目辦獲悉:北京首列磁浮列車已到達北京S1線石門營車輛段,之後將會啟動列車調試,預計將在2017年實現載客運行。票價暫未公布。  這列S1線磁浮列車設計時速約100公裡,不僅具有傳統軌道交通系統的優點,更凸顯了磁浮交通安全可靠性高、轉彎半徑小、爬坡能力強、噪聲低等優勢。
  • 時速600公裡磁浮列車試跑成功「貼地飛行」夢想成真?
    1995年5月11日,中國首臺載人磁浮列車在國防科技大學研製成功,中國成為繼德國、日本、英國、蘇聯、韓國之後的第六個成功研製磁浮列車的國家。磁懸浮磁浮列車的原理並不複雜,是通過電磁力實現列車與軌道之間的無接觸的懸浮和導向,再利用直線電機產生的電磁力牽引列車運行,減少了摩擦力。
  • 風阻係數達0.23,領克ZERO concept量產車風洞測試完成
    日前,買車網Buycar從領克官方獲悉,領克ZERO concept量產車整車空氣動力學仿真優化與風洞實測已完成,風阻係數僅為0.23。據介紹,此次測試經過超1000個小時的軟體模擬以及超過50個小時風洞實測,領克ZERO concept量產車的風阻值僅為0.23,而常見的轎車空氣阻力係數在0.3左右。有實驗數據表明,空氣阻力每降低10%(即0.0幾個點),能耗將降低7%,這就意味著領克ZERO concept量產車較常規車型的空氣阻力降低了20%之多。
  • 華為獲「重大突破」,關鍵晶片即將量產!歐盟17國砸11546億助力
    晶片已成為世界各國科技角力的主陣地,但最近全球卻面臨一個重大的問題——「晶片荒」。 華為關鍵晶片實現量產,國產晶片技術獲
  • 廣汽石墨烯電池技術年底量產測試 產業鏈細分領域龍頭業績暴漲
    公測完成後,最快明年1月、2月就會向華為智慧型手機開放鴻蒙系統的升級更新。中興發布5G毫米波技術白皮書,這是繼中興和信通院聯合提出毫米波高效小型緊縮場創新測試方案後,針對毫米波技術應用的又一分享。廣汽石墨烯電池技術年底量產測試 產業鏈公司受關注廣汽集團近日在互動平臺表示,目前石墨烯電池研發工作在持續進行中,預計今年底將此項技術走向實車量產測試,最終能否實現量產仍需等待實車驗證結果。廣汽開發的這這款石墨烯電池,可以做到8分鐘充滿80%電量,實現充電10分鐘、續航200-300公裡,充電速度堪比加油。
  • 賽諾聯合國產PET/CT取得重大突破
    12月19日,由中國醫學裝備協會舉辦的「2020年核醫學分子影像新技術交流會」在北京舉行。會上,賽諾聯合醫療發布:已率先實現200皮秒量級飛行時間技術(TOF),並已獲得檢測機構認證。
  • 能看200米,前裝量產基本實現
    同時,華為也在雷射雷達可靠性上作出很多努力,實現雷射雷達的車規級標準。華為對雷射雷達掃描電機進行軸承加速壽命測試以及極端溫度、振動、人眼安全等場景進行廣泛測試,為前裝量產鋪平道路。
  • 賽諾聯合重磅發布:國產PET/CT核心技術取得重大突破,飛行時間技術...
    12月19日,由中國醫學裝備協會舉辦的「2020 年核醫學分子影像新技術交流會」在北京舉行。會上,賽諾聯合醫療發布:已率先實現200皮秒量級飛行時間技術(TOF),並已獲得檢測機構認證。作為國內首家推出飛行時間技術(TOF)的PET/CT廠家,賽諾聯合醫療此次在飛行時間技術(TOF)上的重大突破,與其在晶片國產化等核心技術上取得的成果密不可分。
  • 深度好文:磁浮列車技術與磁浮交通展望
    1 概括磁浮列車是一種利用磁場的「吸或斥力」實現非接觸支撐、導向,並利用直線電機推進的軌道列車。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日本、德國為探索未來地面大運量高速交通方式,同時對輪軌、磁浮兩種技術路線開展研究。2 3種懸浮方式的基本原理和特點磁浮列車分為電磁懸浮(EMS)、電動懸浮(EDS)和高溫超導懸浮(HTS)三種不同的原理。目前實現商業運營的磁浮列車均為電磁懸浮式,分別是上海高速磁浮、以及中日韓中低速磁浮。
  • 使用Die-to-Die PHY IP 的系統級封裝的量產測試
    半導體行業已經開發出了一系列測試方法,來提高量產測試的速度和覆蓋範圍。而且這些方法已經標準化,企業可以在最終產品製造的不同階段(從晶圓測試到晶片測試再到板級測試)使用通用的測試指標和接口,以提高效率。
  • 清遠磁浮列車成功試跑,前行時宛如海豚「貼地飛行」
    中車唐山公司自主創新研製的全球最高速度等級新一代中低速磁浮列車——清遠磁浮列車今天圓滿完成整車靜態調試,開始運行試驗。清遠磁浮列車為國內首條中低速磁浮旅遊專線量身定製,採用常導電磁懸浮和短定子直線電機牽引技術,設計時速120公裡。
  • 俄媒進行猜測,轟20預計今年首飛,5年後即將量產
    在未來戰爭中,擁有強大的空戰實力已經越發重要。戰略轟炸機作為一個國家「三位一體」核打擊力量的主要組成部分,一直以來都是許多大國努力的方向。為了更好地保衛祖國安全,我國自然也將不斷努力。不過對此我們也不必擔憂,根據俄羅斯媒體猜測,具有隱身能力的轟-20轟炸機,或許將會在今年完成首飛,並將在2025年實現量產。
  • 中國中車1:10磁浮列車模型亮相福州 眾人圍觀
    日前,在中國股民中有著「神車」之稱的中國中車亮相福州。按1:10大型模型製作的中國中車磁浮列車吸引了許多觀展民眾的目光。中國中車1:10磁浮列車模型亮相福州6月19日,在中國股民中有著「神車」之稱的中國中車亮相福州。
  • 2020年12月26日,第一架量產蘇-57戰機在俄羅斯正式服役
    蘇-57是俄羅斯第五代戰鬥機,其從首飛到第一架量產機入列用了整整10年的時間。這一戰鬥機的起飛重量是35噸,巡航速度可以達到1450公裡每小時,具有空中格鬥、隱身性能好等特點。而第一架T-50原型機在2010年試飛成功,2017年其正式命名為蘇-57,2018年3月完成測試,2019年俄空軍準備購買蘇-57戰機訂單,並且這一機型進入量產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