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建東:比「起飛」更重要的是「降落」|教授觀點

2020-12-19 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

2020年12月12日,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成立五周年慶典舉行。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紫光金融學講席教授鞠建東出席並以《比「起飛」更重要的是「降落」》為主題發言,闡述了新結構經濟學的兩大核心議題,分別為產業結構的變遷和產業結構變遷的組織形式。鞠建東同時提出新結構經濟學的貢獻在於發現宏觀增長的背後是產業結構的不斷升級等,並表示新結構經濟學作為一門處於成長期的學科,要有批評、反對、爭論,才能逐漸發展成熟

以下為鞠建東教授發言原文:

比「起飛」更重要的是「降落」

--北大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五周年慶典大會發言

2020年12月12日

尊敬的林毅夫教授,各位老師、同學、各位來賓,首先請允許我對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成立五周年表示最熱烈的祝賀。王勇讓我來發言5分鐘,談談我理解的新結構經濟學的貢獻與發展。昨天晚上我做今天發言的PPT, 就在想我講什麼?剛好看到網上北大國發院周其仁教授前幾天在第二十屆中國經濟學年會的一個很火的發言,主題叫「『起飛』後的增長」,很受啟發,那接下來我就用五分鐘時間討論一個觀點,就是「比起飛更重要的是降落」

周其仁教授是我敬重的學者,他推崇的羅斯託的經濟發展的六階段:第一傳統社會階段,第二準備起飛階段,第三起飛階段,第四成熟階段,第五大眾消費階段,第六追求生活質量階段。

按照羅斯託的說法,英、美、歐、日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經起飛了,其仁教授認為,中國在2008年之後也起飛了。更重要的是,其仁教授認為起飛之後的階段會更加危險。因為飛機起飛之後在遭遇空中「猛烈顛簸」的時候,能不能保持平衡,這個是比較危險的。說實話,看到其仁教授的發言,和他所推崇的羅斯託的六階段論,我嚇出了一身冷汗。為什麼呢?因為仔細去看,我發現無論是羅斯託的六階段論,還是其仁教授的「起飛之後的增長」,都只考慮了起飛、飛行、成熟等等,但是他們怎麼沒有討論降落呢?

大家想像一下,按照這個經濟發展的「起飛」理論,英、美、歐、日等發達國家都已經起飛了,但是沒有考慮降落;然後呢,中國等發展中國家也起飛了,也不考慮降落。在蔚藍的天空,發達國家的「飛機」在前面不考慮降落地飛,我們這些發展中國家在後面傻傻地跟著飛,也不會降落。其仁教授說起飛到了天空之後要保持一定的動力,要不然很危險。但你再怎麼保持動力,也有汽油用沒的時候。汽油用沒了,這天上一大群飛行的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一會兒掉下一架,一會兒又掉下一架,是不是很驚悚?

起飛之後飛行當然會有危險,遇到了「猛烈顛簸」會更危險。但是空中遇到了危險,首先要考慮的難道不是降落嗎,為什麼有危險還要強飛呢?飛機在天上飛,遇到問題,無論是風大顛簸,還是飛機自身出了故障,那趕緊找附近的機場降落啊,落到了地面排除故障,修好了再起飛、飛行。在空中飛行會有危險,但災難一定是發生在降落上的。從飛機發明的例子來看,李林·塔爾是首先做滑翔機的,但是不會降落,就摔死了。萊特兄弟實現了平穩的飛行與安全的降落,他們就發明了飛機。前幾天,「鋼鐵俠」馬斯克的SPACE X起飛很漂亮,在空中飛行還轉了個彎兒,但是不會降落,結果掉下來爆炸了。所以我們去研究飛機飛行的時候,我覺得降落比起飛更加重要

我們怎麼去認識飛行呢?不僅需要從宏觀分析,也要分析微觀機制。我在網上搜索了一下,全球在正常時期每天平均起飛大概十萬架商業、貨運飛機,五萬架客運飛機,一共是十五萬架飛機。假設每架飛機平均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天上,從宏觀來看,你會得出一個結論:在任何一個時間點,平均而言,在天上飛行的飛機是五萬架。但如果按照這個宏觀分析,你接下來得出一個推論,說有五萬架飛機一直在天上飛,這個推論就是錯誤的、危險的。因為你只看到五萬架飛機一直在天上飛的宏觀現象,但是你沒有看到飛機飛行的微觀結構。每一架飛機不是一直在天上飛的,每一架飛機都經歷了機場停靠、準備起飛、起飛、飛行,降落,進港停靠的這樣的一個周期性的循環。在這樣的循環中,最重要的是降落,只看到起飛、飛行,看不到降落,是誤解了航空,是會出現災難的。宏觀上任何時間點平均五萬架飛機在天上,是由微觀上每架飛機的起飛、飛行、降落循環構成的。如果我們只看天上飛的飛機,忽視了每個飛機至關重要的起飛、飛行、降落循環,就會誤解飛行危險是因為空中動力不夠,或者是像中國這樣的大飛機,體量大,不容易平衡。實際上飛機的動力是和航程相匹配的,而且坐過飛機的都知道,飛機越大越平穩。從上海飛北京,飛機帶三個小時的油就可以了。但是,一個只帶了三個小時油的飛機,非要從上海飛洛杉磯,那無論如何一定在空中動力不足,一定會從空中摔下來。

我提一個不成熟的看法:降落,也就是經濟下行和危機,是新古典經濟學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命門。為什麼這麼說呢?從亞當斯密開始的古典經濟學到後來的新古典經濟學,從英國開始,到現在的以英美為代表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制度,從理論上總是忽視降落,忽視經濟下行和危機,對經濟周期的解釋蒼白無力。在實踐上,也不會降落,也不會處理經濟下行,不能避免危機,不會處理危機。比如說,我們看到2008年的金融危機,我們現在看到的美國、英國、歐洲的新冠疫情的防範危機。從方法論講,亞當·斯密之後的古典、新古典經濟學,英美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礎都是約束條件下的最優化。這個約束條件下的最優化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實踐上,到目前為止,都還不能深刻理解經濟波動、尤其是經濟下行、經濟危機的微觀機制。而且這種最優化理論和實踐,以每個人的目標函數獨立、每個人的自由選擇為基本假設。遇到病毒傳播、每個人的行為都直接影響其他人的時候,這個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也就崩塌了。

凱恩斯經濟學用貨幣政策、財政政策來處理危機。但是凱恩斯的宏觀政策,治標不治本,還是忽視了經濟危機、經濟下行的微觀基礎。對於導致經濟下行和危機的產業結構失衡、收入分配失衡、市場結構失衡、治理制度失衡缺乏探討。

那麼宏觀經濟增長背後的微觀機制是什麼呢?比如說宏觀經濟增長率是百分之五,新古典經濟學的平衡增長理論就假設,每個產業都以5%的速度增長。真實世界不是這樣的,真實世界裡每個產業、產品都有誕生、起飛、擴張、成熟、降落(收縮)、退出這樣的一個生命周期過程。每個產業、產品都有這樣的一個過程,所以不同產業的增長是不平衡的,在同一個時間點,既有進入、擴張的產品和行業,也有收縮、退出的產品和行業。

經濟學家常常被既有理論所束縛。舉個例子,2008年的時候,林毅夫教授、我和王勇在世行討論經濟增長和產業動態,我們講每個行業的增長速度是不一樣的。但是當時美國的主流宏觀經濟學家,認同的是平衡增長理論。我碰到不少宏觀經濟學家,甚至是一流的學者、著名大學的教授,不認可我們這個行業生命周期的觀點,一定要我們拿出數據。我覺得大惑不解,不同行業有漲有落,這麼簡單的事實,這些大學者們居然不認可。後來我們檢驗了數據,發現每個行業的增長速度確實是不一樣的,確實是有正增長,有負增長的。後來我們在寫文章的時候,這個數據事實我們還作為一個發現。這是不是有點好笑,這也算發現嗎,我們只是說了一個常識而已。

為什麼新古典經濟學增長理論不討論不同行業的生命周期,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數學模型不會做。在增長理論裡面,即使是讓不同行業的增長的速度不一樣的模型就已經很難做了。2008年MIT教授Acemoglu和芝加哥大學的Guerrieri教授,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Pissarides教授和LSE的Ngai教授,分別寫了兩篇文章,討論不平衡的經濟增長,也就至多做到不同部門的增長率不一樣,但是還是沒有研究行業的生命周期,沒有能做到同一時間,有行業的增長率為正,有行業的增長率為負。

新結構經濟學的一個貢獻在於發現宏觀增長的背後是產業結構的不斷升級,每個產業都會經歷誕生、起飛(或者擴張)、成熟、降落(或者收縮)、退出這樣的一個過程。如果考慮每個產業都有起飛、降落這樣的一個過程,我們會發現,在產業的誕生和退出的階段,只靠市場是不行的。就像飛機起飛一樣,飛機起飛之後,在空中飛行的成熟階段,你可以切換到自動駕駛。駕駛員和副駕駛員可以不去控制,飛機可以進入自動駕駛狀態,就像完全競爭市場在「成熟」狀態,可以完全依賴看不見的手,不需要政府干預。但是如果你認為,成熟階段就可以徹底放手不管,那你就錯了。因為任何一個時間點,都有產業正經歷降落。降落的時候如果什麼都不管,飛機就會一頭跌落下去。所以當我們考慮了產業的誕生和退出的時候,當我們理解了任何一個時間點上,都有產業在誕生與退出,我們就理解只靠市場是不夠的,必須有市場加政府

我的不成熟的看法,新結構經濟學有兩大核心問題,第一個核心問題是產業結構的變遷。產業結構的變遷不僅考慮它的準備起飛、起飛、成熟飛行,而且考慮它的降落和退出。產業結構變遷一方面是宏觀增長的微觀基礎,另一方面,如果產業結構得不到升級,宏觀增長也得不到實現。所以產業結構的變遷既是宏觀增長的必要條件,也是充分條件

第二個核心問題是產業結構變遷的組織形式。既然有產業結構的變遷,那就要有產業結構變遷的組織形式。林老師提出來產業結構變遷的組織形式是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提出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是一個重大的理論突破。因為以前新古典經濟學理論認為,政府不要幹預市場,讓看不見的手自動調節經濟,成熟經濟在就像空中自動駕駛,可以放手不管,「需要政府是不得已,沒有政府干預才是理想狀態」。然後呢,飛機沒油了,就一頭栽下去了。所以,從新古典經濟學的理論出發,總是以政府不幹預作為一個基準,以看不見的手作為基準的組織形式,而不是去研究如何通過政府和市場共同發力、建立一個組織形式來推動產業結構的變遷,這樣的新古典經濟學的思路需要突破。所以說,有效市場加有為政府是一個重大的思想上的突破。但是這個突破,只是破題,還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研究市場和政府共同發力,就需要我們不是只是考慮政府的角色是一個輔助的角色,只是一個不得已而為之的角色。更加需要研究什麼樣的市場加政府的組織形式是一個逐步發展,逐步成熟的組織形式。

剛才芝加哥大學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羅傑·梅森教授的發言也提到,比較中國和美國的經濟結構需要理解中國和美國政府的區別與相似之處,實踐中的中國的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的角色,和美國聯邦政府和州政府的角色,與市場的關係,是有相似之處的,是有共性的,是需要進一步思考的,是需要進一步提煉成理論的。不能把經濟實踐中並不存在的完全競爭經濟,作為經濟組織的唯一的基準形式

時代變了,新經濟、尤其是數字經濟的基本特徵是規模報酬遞增。如果政府不幹預,那麼數字經濟的基準形式是什麼呢?不是完全競爭,而是壟斷。因為規模報酬遞增,企業的規模越大,流量越大,平均成本就越低。在一個自由市場的基準模式就是壟斷的時代,看不見手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已經不能成為我們的基準理論框架

最後講一點,我們也需要用新結構經濟學的這種思維方法去分析新結構經濟學本身的發展。新結構經濟學宏觀上的平穩發展,在微觀上需要有一系列的模型的誕生、發展、成熟、下降、退出成為新的模型基礎這樣的一個過程,每一個模型也需要有生命周期。十年前,林老師、王勇和我做了新結構經濟學的增長、產業動態與要素稟賦的模型,2015年發表在JME(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已經有五年的時間了。我覺得我們現在不光是要呼喚在要素稟賦與產業動態這個模型基礎上做應用,發展這個方向的研究,更重要的是要呼喚有反對的研究、有爭論的研究、呼喚新的模型的誕生。一個學科,只有爭論、有反對的研究、才能發展,才能成熟。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已經誕生五年了,可喜可賀,這五年是一個創始期,在林老師的領導之下度過了艱難的創始期,現在進入成長期。創始期和成長期的發展方式不一樣,創始期需要堅定,發展期需要百花齊放。一個學科,只有批評,只有反對,只有爭論,才能健康的發展,才能走向成熟

林老師提出的新結構經濟學的兩大問題,一個是宏觀增長的微觀機制、產業結構變遷的問題,一個是政府加市場作為產業結構變遷的組織方式的問題、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問題,是真問題,是基本性的問題。但是,用什麼樣的模型、什麼樣的理論去解釋、分析這兩個基本問題呢?我們可以有不同的模型,不同的理論,尤其需要爭論,甚至是相互反對的聲音、理論,這樣我們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這兩個基本問題。我們要堅持研究林老師所提出的真問題,同時可以去反對林老師提出的解釋。去爭論、通過不斷的爭論,最後逐漸建立一個豐富的成熟的理論分析框架,理解實踐、指導實踐。林老師堅持要素稟賦決定最優產業結構的變遷。我們要堅持研究林老師提出來的產業結構變遷這個基本問題,但對於林老師提出的要素稟賦決定產業結構變遷的理論,我覺得可以懷疑、可以反對、可以爭論啊。我們不僅僅要在過去的模型的基礎上進行發展,更重要的是呼喚批評、呼喚反對、呼喚爭論、呼喚討論來研究林老師所提出的兩大真問題、基本問題,這樣才會迎來新結構經濟學的發展期。我的這些不成熟的觀點就講到這裡、供大家批評,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鞠建東:比「起飛」更重要的是「降落」|宏觀經濟
    文/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紫光講席教授鞠建東導語2020年12月12日上午,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成立五周年慶典在北京大學中關新園群英廳隆重舉行。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紫光講席教授鞠建東出席慶典並做主題發言。
  • 鞠建東:全球價值鏈出現區域性結構變化是健康發展狀態|教授觀點
    《中國日報》國際版近日刊登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金融學講席教授、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國際金融與經濟研究中心(CIFER)主任鞠建東的相關文章,題為Continued Evolution of Global Value Chains(《全球價值鏈的持續發展》),就這些問題做出解答。
  • 微軟模擬飛行怎麼起飛-起飛降落方法介紹
    微軟模擬飛行怎麼起飛,有不少的玩家都想知道答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微軟模擬起飛降落方法介紹,希望可以幫到玩家。微軟模擬起飛降落方法介紹  先按Ctrl+E打開發動機,再按F8展開襟翼,再按F4把油門開到最大,達到飛機起飛速度後按住下箭頭拉起飛機。  (速度足夠就按住下箭頭,按住,拉好飛機,不是按一下就結束)。  飛機飛起來後,按一下G收起飛機起落架,按F5收起襟翼。下載爪遊控遊戲盒子獲取更多微軟模擬起飛攻略  ↓↓↓↓↓↓↓
  • 另闢蹊徑,噴氣時代第二種不幹擾起飛的降落方式,平行甲板降落法
    現代航母最為典型的特徵就是斜直兩段式飛行甲板,但是斜角甲板是一種優點與缺點同樣突出的設計,將降落甲板扭轉一定的角度避開前部停機區的斜角甲板設計固然能夠避免降落失敗的戰鬥機釀成慘案,但是斜角甲板設計也意味著降落難度的急劇提升,那麼有沒有另一種設計能夠在實現起降互不幹擾的同時,儘可能降低降落難度呢?有!那就是平行降落甲板設計。
  • 為什麼飛機降落要飛三邊、五邊,而不是直線直接降落?
    地面行駛的汽車,高速公路與服務站是平面結構,我們無法利用三維空間,所以高速公路服務區就要向周邊拓寬,如果是天上飛的客機呢,我們又是怎麼高效利用降落或起飛的跑道呢。一條起降大型客機的跑道需要3600米長,如果在高原地區,跑道還要長,如果是大型運輸機的話,跑道可能要達到6000米。
  • 中國國航一架波音747西班牙起飛後遭鳥擊 緊急返航降落
    航空圈訊當地時間5月9日下午,中國國際航空一架波音747客機自西班牙馬德裡巴拉哈斯機場(Barajas International Airport)起飛不久出現意外,緊急返航降落。根據航班追蹤網站的信息,該航班當地時間5月9日下午14:11(北京時間晚上20:11)自馬德裡機場起飛,14:35即開始盤旋放油減重,以便安全降落,繞了6圈後,在當地時間15:21(北京時間晚上21:21)返航落地。5月10日,中國駐西班牙大使館在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證實該航班返航,並公布返航原因系發動機遭鳥擊。
  • 飛機在降落時為何要飛「三邊」或者「五邊」?怎麼不直線降落呢?
    大家知道,大型機場供飛機起飛和降落的跑道,即長跑道只有一條,其長度大約在3.6公裡左右。假如飛機在降落時,其行進路線剛好完美地與機場長邊跑道相對應,那麼,飛機是完全可以直接直線降落的,在這個過程中就不會出現飛三邊、飛五邊的問題。
  • 飛機起飛輪胎冒火花脫落 盤旋兩小時後安全降落
    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5日報導,加拿大航空公司一架客機本月3號發生一場險情,飛機在起飛過程中輪胎起火掉落,所幸事故沒有造成人員傷亡。這架龐巴迪Dash 8-300飛機當天是從蒙特婁飛往巴戈特維爾的,機上載有49名乘客和3名機組人員。
  • 雙層甲板航母效率極高,起飛降落分層鮮明,為何會被歷史所淘汰?
    即使不考慮增加艦載機的問題,採用上層降落,下層起飛的方式,也能提高航母的起飛效率。二戰時期的雙層航母二戰時日本海軍就想到了這一點,把赤城號和加賀號改成了雙層甚至是三層的航母,英國也曾經建造過勇敢號和光榮號兩艘雙層航母。但日本人和英國人很快發現了問題,艦載機的起飛受到嚴重影響。
  • 訓練你的鴿子飛起來後只降落在降落臺上面
    我們養鴿子比賽的時候特別希望鴿子在回來的時候直接降落在入口處然後直接進入鴿舍,馬上就完成掃描獲得成績。這樣的速度會讓你有更好的名次。但是我們的降落臺不會只有那麼一點點地方,所以我們應該訓練鴿子飛翔回來之後直接降落在我們的降落臺上面,這樣也可以很快地完成進棚的動作。
  • ...2月25日下午13時46分,由韓國首爾起飛的OZ349航班飛抵南京,降落...
    【首爾飛南京航班發現3名發熱乘客 94名旅客被隔離】據澎湃新聞,2月25日下午13時46分,由韓國首爾起飛的OZ349航班飛抵南京,降落至南京祿口國際機場。機上共載有166名旅客,南京海關嚴陣以待做好航班的入境檢查、防疫等相關工作。按照處置方案,海關檢疫人員身著防護服登機進行體溫檢測和健康情況問詢。
  • 從北京起飛後返航的馬航MH319 已再次起飛
    東方網記者王佳妮1月1日報導:今天(1月1日),隸屬於馬來西亞航空公司的MH319航班從北京大興機場起飛後返航,飛機經過繞圈耗油後,安全降落北京大興機場。據悉,目前該航班已再次起飛前往吉隆坡。
  • 賽鴿降落臺這樣做,好處很多
    不同鴿舍,降落臺差異很大,在建造賽鴿舍的時候,我們一直建議鴿友要建造一個大一點的降落臺,而不是一些沒辦法滿足鴿子降落的小平臺。那麼這樣做的好處有哪些?第一,幼鴿開家的時候,直接就抓到降落臺上面熟悉環境就可以了,這個地方對於幼鴿也是一個保護,比站在鴿舍頂端安全一些。而且降落臺兩邊也圍起來,也方便我們抓幼鴿進棚。第二,賽鴿起飛之後,降落下來就是直接降落在上面,而走動一下就進棚了。這比鴿子降落在其他地方在進棚,節省了不少的時間。
  • 周其仁:「起飛」後的增長
    北京大學博雅資深教授、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在開幕式上發表了題為《「起飛」後的增長》的主旨演講。以下為演講實錄(根據錄音整理,經作者本人修訂)。2019年1月,海聞老師在中國經濟大講堂有一個講座,主題就是中國經濟起飛。這次很榮幸到本次年會發言,我特地選「起飛」為題,也是想借這個機會,對海聞老師多年來花心血建設我們這個學術共同體,表示敬意和感謝。
  • 為什麼很多飛機降落前,會在鬧市區盤旋一圈?有什麼用?
    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過飛機會有一些奇怪的現象,也許也算不上是奇怪,但就是會令我感到疑惑的現象,例如在大城市會有很多的飛機不管是起飛還是降落的時候都會在鬧市區的上空盤旋一會兒,這一點其實可能對於那些經常乘坐飛機的人會更有感受,起飛之後或者是降落之前飛機確實是會有在一些城市上面盤旋,而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大家是否知道呢?如果你也好奇的話,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 戰鬥機降落故障,竟與客機撞在一起,上百條生命被無情吞噬
    在現代的機場裡,管理是非常嚴格的,每一架客機的起飛和降落,遊客都只能聽從指引。我們現在很少聽說客機發生故障的事情,但是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人類的民航事業方興未艾,此時也是航空事故最高發的時期。一般來說,客機發生故障,都是在起飛和降落的時候,此時飛機要注意紊亂的氣流,還有隨時可能闖入飛機軌道的鳥群。不過,民航客機跟戰鬥機發生碰撞的事故,你估計還沒有聽說過吧。
  • 加拿大航空一客機因輪子脫落緊急降落
    中新網1月5日電 據外媒報導,加拿大航空公司一架從蒙特婁飛往薩格奈市的客機起飛幾秒後就有一個輪子脫落,隨後被迫降落出發機場。據加拿大CBC電視臺報導,當地時間3日,加拿大航空公司子公司一架客機起飛時一個輪子突然脫落,被迫降落機場。
  • 探索百年的未解之謎——墨西哥Mazapil隕石降落133周年紀念專刊
    1885年11月27日當地時間晚21時,仙女座流星雨的降落頻率達到了峰值,一顆火流星伴隨著繽紛影綽的流星雨闖入了墨西哥Zacatecas(薩卡特卡斯)省上空的大氣層,緊接著一塊鐵隕石降落到了小城Mazapil附近的一處馬廄旁邊。
  • 印度艦載版「光輝」戰機成功降落航母!印度人:與F-35C平起平坐
    LCA「光輝」戰機成功降落「維克拉瑪蒂亞」號 本月11日,印度國產戰機LCA「光輝」戰機成功降落印度航母「維克拉瑪蒂亞」號上,印度方面稱這是一個裡程碑式重大勝利。
  • 俄羅斯飛鄭州波音747貨機連續2天出故障 緊急返航降落
    航空圈訊盧森堡國際貨運航空(Cargolux Airlines International)一架從俄羅斯西伯利亞飛往中國鄭州的波音747貨運飛機,連續兩天起飛後不久出現故障,不得不緊急返航降落。飛機爬升到7000英尺(約2134米)高空時,飛行員發現傳感器檢測到右起落架未收回,隨即飛行員決定緊急降落。該航班隨後進行排油減重,在起飛後約50分鐘返回新西伯利亞,在當地時間12月3日晚間23:50安全降落在託爾馬切沃機場25號跑道。隨後12月4日,這架飛機在當地時間11:17再次起飛前往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