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方按地理氣候分布是淮河以北,而廣東專有名詞「北方」是指韶關以北,人們習慣將廣東廣西海南(舊兩廣地區)以外統稱北方,就像上海人把外地都稱作鄉下一樣令人叫「絕」!
那麼,就這麼說吧,廣東菜和北方菜(含川湘菜)究竟有什麼不同呢?當然各有所長,這裡面不談優劣,只講區別。
先從廣府的家常菜說起,普通人家的飯菜一般是這樣的:老火靚湯(主料:雞、肉、魚,輔料:藥材、乾貝。先用猛火煮滾,再慢火煲幾個小時熬出湯汁)、燒味(或油雞)、魚蝦、青菜,米飯。若在酒樓吃飯還要另加點心和糖水(甜品),其餘大菜(北方稱「硬菜」)則視情況處理。所以,吃粵菜並不像北方菜那麼隨意,而一定是按套路來:「無雞不成宴」,無湯水不餐,無時蔬不歡,一樣都不能少。
其次,粵菜餐館廚房的人員標配是這樣的:廚師20人,點心師10人,不含洗菜洗碗雜工。一家中等規模的酒樓,廚師往往幾十上百號人,規模較大的可達二百人,並不包括後廚雜工和前廳服務人員。至於面積龐大的海鮮坊,尚不在此列。可見粵菜的陣容和體量非同小可,因為品種多,花樣多,流程也多!以比較流行的湘菜相比,一般湘菜館五六十個菜品足夠應付了,而粵菜館常規菜品在一百二十個上下增減,點心要八十款左右。北方菜系中,恐怕只有川菜加火鍋加小吃才勉強趕得上這個量。
再次,粵菜的備料除了燒臘醃製風乾和海味乾貨泡發之外,一般都是當班備餐,也就是提前二至三小時準備食材並進行初加工,烹飪是在客人落座起單時再做,而海鮮、野味一般須是鮮活的,要當著客人的面現場宰殺,以示生猛。簡言之,粵菜不許隔夜甚至不用隔餐,提前加工好煮熟透都是禁止的;即使是招呼幾百人的宴會,也必須待客人入座之後才可以開火起灶,除了部分燒臘和魚生刺身可以冷盤上碟,其餘均須「新鮮熱辣」!相比之下,北方菜系多數允許提前備好,再臨時加熱端出;川菜還有用大鍋煮熟,客人來了直接分裝的吃法,陳菜上桌都可以接受,而粵菜除了蒸焗幾乎不蓋鍋蓋,必須現炒現烹。
北方有家常菜和土菜館,相應地廣東叫「住家菜」,但沒有土菜館,因為粵菜必須專業化操作,像燒臘和點心,家庭是做不出來的,因為沒有專業工具和配料。所以,廣府人住家吃燒臘必須當天到街邊市場燒臘檔去「斬料」,回家後直接裝盤吃,連用微波爐復熱一下都會改變口感和味道。相對而言,北方的滷菜是可以在家做的,廣東燒臘則必須專業師傅做,叫燒臘師,一般廚師也做不了。
廣東廚師行業內部都是有明確分工的:中廚(職業廚師)、味部(職業燒臘師)和點心(職業點心師),三者彼此獨立互不相通,雖在一個屋簷下打工,但工作空間、設備工具(含餐具)和食材醬料都嚴格區分。
北方廚師強調多面手,一專多能,講究刀功和裝盤造型;廣東廚師強調專業單一,不太講究細緻的刀功,也不刻意擺盤,重在出品速度和質量。粵菜師傅從來都是團隊作業,從大師傅主廚到小弟幫工,離開誰都不行。一間完整的廚房分工如下:炒鍋(站灶)、砧板(切菜)、打荷(配遞)、上什(蒸燉)、水臺(宰殺)、雜工(清洗)、燒臘(燒滷)、單尾(點心)、小食(涼菜)、煎檔(明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