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急救,健身必修。
作者/晟傑
編輯/GymSquare編輯部
雖然在概率論上,健身房會員遭遇意外傷害的次數可被忽略,但從門店經營來說,僅一次意外事件就會產生難以估量的負面影響。
在此前,已有包括杭州、南京等地的健身房,陸續被官媒報導發生會員心源性猝死事件。事發地的健身房通常被劃分大部分責任,原因在於未積極採取應急措施,以及未主動警示安全風險。
換句話說,急救科學很大程度是被健身房忽視的。
即使急救有效性顯著,但面臨突發情況,很少有教練員會正確執行心肺復甦,或使用AED除顫等大幅提高患者生存概率。而心臟驟停的黃金搶救時間往往在4分鐘之內。
梳理健身房的急救科學本質,其實是更重要的風險管理組成。因為這關乎運動健身的意外風險可能,以及健身房本身應承擔的責任義務。
當上海網際網路公司47歲員工意外猝死於公司健身房外被熱議時,更多人將目光轉向高壓工作後,進行高強度運動的意外形成可能。
剖析現代人在健身房的運動風險因素,包含了熬夜、突擊運動等。舉例來說,睡眠質量銳減,將導致心臟供血能力等相關指標降低,而伴隨心律失常,高強度運動時急性心臟病風險或提升。
而落到健身房,主動規避會員運動傷害發生,是應當履行的責任義務之一。
無論是說明、標明潛在的健身運動風險,還是安全事故發生後盡安全保障義務,都在中國現有的法律法規中被明確規定。甚至從過去多起健身房運動安全事故來看,法律裁定責任的核心依據,都在於經營者是否及時履行安全保障義務。
掌握急救科學,對於一家健身房來說並非可有可無,相反,應成為重要的風險管理項目。而作為健身的必修課,科學急救是人人應具備的技能。
健身房忽視的
急救科學
作為有一定安全風險的大眾服務場所,掌握急救科學,很少被作為健身房運營的重點關注對象。
關於健身房會員的意外事故案例有很多,從大部分官媒的報導來看,都有安全風險管理方面的缺失。
比如今年4月28日,浙江杭州有健身房會員,在跑步機旁拉伸時遭遇電擊後,未曾主動獲得健身房員工的救助。在更早時間,全國多地都有發生跑步機心源性猝死的案例,而責任判定根據,大多基於健身房未履行安全保障。
同樣,健身房對於教練員急救能力的考核不算突出。
延用至今的2011版《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培訓大綱》中,並無緊急救治的實操要求,僅在健身知識一欄中有「常見運動損傷的防護與救護」。而受各機構代理的因素,國職對於急救認證要求並不統一。
相反,僅有NSCA、ACE為代表的教練認證,規定在正式報名前,需要提供紅十字會、美國心臟病協會AHA、香港聖約翰等機構的CPR、AED證,以及在每2年的繼續教育政策中,都需要重新考核急救。
■NSCA在2014年更新的cpt考試要求
客觀地來說,基礎急救措施對於突發事故幹預作用顯著。
例如中華醫學會廣東分會主辦的《嶺南急診醫學雜誌》曾回顧分析了該院2011年-2018年中,60例行急診心臟驟停病人臨床資料,總結影響其心肺復甦術成功的因素。
「家庭急救」是關鍵。因為在心臟驟停的黃金搶救時間內,救護車難以在短時間抵達,如果患者家屬有科學執行心肺復甦的能力,那麼急救生存率將大幅提高。
而到了實際應用層面,今年4月30日南京有健身房會員心臟驟停,通過啟用當地首批AED(自動體外除顫器),順利完成急救。
被忽視的急救科學,對於健身房來說其實很重要。
重要的急救科學,
健身房的風險管理
掌握急救科學,應作為健身房的風險管理項,尤其在現代的高壓環境下,這是規避運動意外的重要組成。
健身房猝死意外的典型案例,大多發生於高強度工作後的突擊健身。但從運動科學來說,運動健身的本質是人體機能的損耗,這是風險誘因。
996睡眠剝奪下暫時性的血壓升高、心率紊亂,是被證明的人體生理反應。而這種生理反應的本質,是心臟供血壓力的攀升。也因此,能看到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認為睡眠不足或構成動脈粥樣硬化,同樣,睡眠質量差引發慢性炎症,易誘發動脈斑塊形成的結論。
基於此盲目進行需要心臟大量供血的高強度運動,會加速意外傷害形成。
比如在2000至2010年內,全美有59例馬拉松心臟驟停事故,都是來自肥厚性心肌病。這種疾病原因暫不明確,而其特徵通常包含心室內腔變小,心室血液充盈受阻等。
換句話說,現代健身環境的風險,要求具備心血管功能、儲備心肺復甦等急救技能。
另一方面,主動告知風險、掌握急救科學,更是健身房剛的權利義務。其中有法律法規的明文規定: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十八條包括:經營者對可能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商品和服務,應當向消費者作出真實的說明和明確的警示,並說明和標明正確接受服務的方法以及防止危害發生的方法;
《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七條包括:公共場所的管理人或者群眾性活動的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當然,更有民法及行政法律法規,推動「急救免責」鼓勵緊急救助。比如在《民法典》第184條中規定: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科學急救,
健身必修
作為健身的必修課之一,科學急救也是人人應掌握的技能。
首先是能形成暫時性血液循環,以及代替自主呼吸的心肺復甦,這是針對各原因導致的心臟驟停的有效搶救措施。基礎執行步驟可分為三步:
胸外按壓:雙手重疊,下方手掌掌根置於成人兩乳頭連線中點,或胸骨下部。垂直向下快速用力按壓30次,每分鐘100-120次每次5-6釐米;
開放氣道:一隻手置於患者額頭,另一隻手食指和中指提起 下頜下方,使患者頭部充分後仰;
人工呼吸:用手閉合患者鼻腔並對其嘴吹氣,持續大約 1 秒;見到患者胸腹部起伏後即可停止。進行2次人工呼吸後繼續進行胸外按壓。
而作為非專業人員也可使用的心臟驟停自動搶救設備,如下也有相對簡便的AED基本操作指南。
■AED使用指南 來源:《深圳經濟特區醫療急救條例》宣傳活動日
當然,落回到健身房經營本身,需要對急救科學予以重視。
早在2017年多家24小時健身房在上海開啟時,就有媒體報導其深夜、凌晨時段處於無人值守時的潛在安全風險。同樣,兩家英國24小時連鎖俱樂部Pure Gym和TThe Gym Group,都明確了緊急按鈕的位置,用戶隨時可以按下按鈕來通知值班工作人員,避免事故發生。
健身房的急救科學,本質是更重要的門店風險管理組成。這關乎運動健身的意外風險可能,以及健身房本身應承擔的責任義務。■ GYMSQUARE
-END-
歡迎各位從業者參與GYMSQUARE精練
《2020中國健身行業調研》
問卷旨在調研中國行業現狀與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