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日本最悲催的大將,本是陸軍三巨頭之一,被俘待遇如同小兵

2020-12-16 帥帥侃歷史

二戰時期,日本陸軍中有三個最高職位,它們分別是:陸軍大臣、參謀總長和教育總監,統稱為「陸軍三巨頭」。在整個二戰時期,擔任過這三個職務的日本高級將領寥寥無幾,但有一個人卻十分特殊,他擔任教育總監的時間是所有將領中最長的,整整有五年之久,但隨著東條英機的下臺,他也隨即遭人取代,打發去了「偽滿洲國」。後來戰爭結束,他被蘇軍俘虜,隨即被押往蘇聯,此人就是末任關東軍總司令——山田乙三。

山田乙三,日本長野縣人,早年曾先後畢業於陸軍士官學校和陸軍大學,參加過日俄戰爭。由於從小接受武士道精神的教育和薰陶,山田乙三對於侵略擴張有著非常濃厚的興趣,九一八事變爆發後,他率領騎兵第4旅團進攻中國東北,配合關東軍擊敗了東北軍,迫使張學良率部退入關內。1935年10月,山田乙三從參謀本部被調任到陸軍士官學校擔任校長。

全面侵華戰爭爆發後,山田乙三作為侵略軍的指揮官再次來到中國,先後歷任關東軍第十二師團師團長、第3軍司令官。在「偽滿洲國」任職期間,山田乙三多次指揮日偽軍和偽警察、憲兵、特務,瘋狂鎮壓中國東北的抗日武裝力量,並大肆搜捕和屠殺革命幹部以及群眾,後因鎮壓東北人民抗日武裝力量「有功」,於1938年12月,正式接替畑俊六擔任華中派遣軍司令官,但沒過多久,山田乙三就被調回國內擔任「陸軍三長官」之一的教育總監。

近衛內閣成立後,東條英機出任陸軍大臣,由於山田乙三是東條的鐵桿支持者,且對其俯首帖耳,東條英機十分滿意,於是山田乙三就一直坐在教育總監這個位子上長達五年之久。1941年11月17日下午,日本天皇召見東條英機,晉升其為大將,並誥命他以現役軍官身份擔任首相出面組閣,並身兼陸相。二戰後期,由於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接連遭遇慘敗,東條英機不得不引咎辭職,而山田乙三也在這個時候被人趕下了臺,打發去了「偽滿洲國」擔任總司令官。

由於此時的關東軍已經被抽調了大量的兵力前往太平洋戰場,其實力也大不如前,山田乙三上任後,根據日軍大本營的指示,開始加緊對蘇備戰,並主持制定了《滿洲方面對蘇作戰要領 》,命令各地日軍,嚴厲執行《勞動強制法》,強徵和抓捕勞工搶修地下防禦工程,由於東北地區天寒地凍,缺吃少穿,再加上超時的勞動,致使大批中國勞工喪生。1945年8月8日,上百萬蘇聯紅軍越過邊境,分三個方向向「偽滿洲國」發起攻擊,關東軍很快被分割包圍,就這樣,蘇軍以高度機械化的絕對優勢迅速擊敗了關東軍和偽滿軍。

日本無條件投降後,關東軍參謀長秦彥三郎從哈爾濱飛往賈力科沃會見蘇聯元帥華西列夫斯基,商談投降事宜,結果華西列夫斯基元帥大手一揮,將俘虜的整整六十萬關東軍全部押往西伯利亞服苦役,其中就包括關東軍末任總司令官山田乙三和其他高級軍官。在西伯利亞貧寒的土地上,原先身為大將、總司令官的山田乙三和曾經是自己手下的日本兵幹著一樣的重體力勞動,吃著一樣的黑麵包和菜湯。也許是西伯利亞的苦寒和體力勞動的繁重壓垮了日本人,幾乎所有的關東軍軍官對蘇聯軍方的審問都是竹筒倒豆子,將自己知道的一切全都告訴了蘇聯人。

1950年7月,山田乙三被轉送中國,作為乙級戰犯的他和一千多名日本戰犯一起被關押在撫順戰犯管理所接受改造。由於認罪態度良好,山田乙三於1956年被減刑釋放回國,最後於1965年7月18日死在了日本。

相關焦點

  • 二戰期間,日本陸軍與海軍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待遇
    先來說說這兩個軍種的待遇,二戰期間,日本海軍的待遇要比日本陸軍的待遇好太多。當然了,這也是因為日本本身就是一個島國,四面環海,因此他們國家對於海軍的建設是相當重視的,這就導致日本對於這兩個軍隊的資源劃分相當偏頗,舉個例子:當海軍停靠港口補充物資逍遙自在的時候,陸軍在野地裡作戰,當日本海軍吃著魚蝦鮮蔬的時候,陸軍在啃飯糰子,當日本海軍覺得糧食難吃餵魚的時候,陸軍餓的肚皮朝天舔乾糧袋子……總之,日本陸軍就像是後娘養的一樣,待遇完全比不上海軍。
  • 二戰被俘的日軍最高將領:拒絕自殺謝罪,理由說出來可笑
    整個二戰期間,盟軍方面只俘虜過一個日本將級軍官:日本聯合艦隊參謀長、海軍中將福留繁。 但是在降落時又出錯摔在海面上起火沉沒,只有福留繁和一批高級作戰參謀等10個倖存者遊到了岸邊。岸上的一支菲律賓抗日遊擊隊發現後,劃小船撈起了這批落湯雞。就此,福留繁成為二戰中日軍被俘的最高將領。
  • 二戰中為何日軍對大佐軍銜夢寐以求?要權利有權利,要待遇有待遇
    二戰中,讓日軍夢寐以求的大佐都有哪些權利和待遇?要具備怎樣的條件才能達到? 二戰中的中日兩軍軍官有著明顯的差距,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職業化。 中國軍隊的將領相當一部分都是半路出道,並沒有經歷軍校生涯,不算是專業軍人。
  • 二戰時,日本海軍和陸軍都非常強悍,為啥他們卻互相瞧不起
    我們知道,二戰時日軍表現出了強悍的戰鬥力。不僅陸軍在東南亞的英美殖民地橫衝直撞來去自如。日本海軍更是十分了得,太平洋戰爭初期連強大的英美海軍都招架不住。 不過日本最終戰敗了,究其原因,除了美軍的強大,日本海軍和陸軍之間的內鬥,也是加速其敗亡的原因。
  • 日本歷代「陸軍大臣」,歷代都以侵略中國為目標,二戰後被撤銷
    陸軍大臣是1945年之前日本帝國內閣政府中陸軍最高領導機關陸軍省的長官,簡稱「陸相」,為陸軍三長官之一,前身為明治維新初期設立的「陸軍卿」,首任陸軍卿為山縣有朋。早期的「陸軍大臣」基本都是以中國為目標,直到二戰全面爆發後,才將目標擴展到東南亞及南亞地區,來看看日本歷代「陸軍大臣」都有誰吧。
  • 二戰前期德陸軍與二戰後期解放軍誰強誰弱
    作為二戰焦點戰場之一的歐洲大陸,不可不提及的便是德國與希特勒,二戰前期德國陸軍實力兇悍,關於納粹德國三大名將隆美爾、古德裡安和曼施坦因。 「閃擊伯爵」曼施坦因
  • 二戰時期死在中國戰場上的6名日本大將,實在是罪有應得!
    後來日本的軍國主義勢力越來越強大,並主導了日本的走向,最終與德國和義大利一起走向了瘋狂的瓜分世界的道路,而在日本對外擴張侵略的道路上,受傷最嚴重的就是中國了。整個二戰時期,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5萬多億美元付諸東流。
  • 「二戰時期的日本陸海軍有多亂?」,陸軍造船,海軍造坦克,螺絲都反...
    在日本,二戰時期的陸軍和海軍可以有多亂?當時的陸軍造船,海軍造坦克,螺絲都反著轉!海軍的飛機打了敗仗,想降落陸軍機場,結果被陸軍用防空炮給轟跑了。海軍有自己的陸軍,陸軍有自已的海軍,海軍從德國人那買了一些技術,陸軍又買了一次。德國拿兩分錢都拿懵逼了,二戰日本是沒有贏。日本要贏了的話,日本陸軍跟日本海軍還得打一仗?陸軍高級軍官不敢做船,海軍司令不敢上大陸陸軍兵變把三個海軍大將順手給滅了,差點把一個海軍大將好像是豐田富武,怕下面的軍官罵陸軍找不到詞彙,專門編了一本罵陸軍的詞,可謂是迷之操作了。
  • 二戰日軍「元帥」是最高軍銜?從元帥府職能看,它只是個榮譽稱號
    研究二戰史應特別注意,日軍的「元帥」嚴格來說並非是一級軍銜,而僅僅是授予少數陸海軍大將的「榮譽稱號」,可以理解為帶有「勳位」的性質,所以某位大將銜軍官獲授元帥後,其正式稱謂是「元帥陸軍大將」或者「元帥海軍大將」,說明其正式軍銜仍然是大將,這個稱謂雖然看起來很可笑,但事實的確如此。
  • 二戰時日本海軍裝備遠優於陸軍?海陸軍惡鬥,成日本最大軟肋!
    日本是一個彈丸島國,資源物資極為匱乏,日本接觸西方國家的工業革命很早,在亞洲是最重視的,這為日本的軍工生產打下了基礎。天皇當政之後,為了攏絡它們,就讓長州藩掌管陸軍,陸軍開始的兵員基本來自長州番,薩摩藩則負責建立海軍。從此日本軍隊就由陸軍和海軍組成,開始了長達半個世紀的撕B大戰,直到二戰失敗前,日本陸軍和海軍對外大打,對內相互使絆子,就差打起來了。陸軍打了敗仗海軍高興,海軍挨揍了陸軍樂得屁顛屁顛的,都希望利用二戰滅了對方。但海軍為什麼受到重視呢?
  • 二戰期間 日本海軍的夥食標準為何遠遠高於陸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海軍與陸軍兩個集團之間在待遇上的差距眾所周知有目共睹,別的不提,單單說起官兵之間日常的飲食標準,兩者之間就有著非常明顯的不同。即便當陸軍士兵就著醃蘿蔔吞咽著飯糰子的困難時期,海軍的老爺們依然保持著長久以來有魚有肉的生活標準。
  • 美國陸軍最悲催的一群人,遠看兇猛大坦克,近看一輛鐵皮車!
    美國軍隊向來都非常注重對士兵生命安全的保護,儘量減少傷亡是美國陸軍作戰的宗旨之一,和其他國家軍隊比起來,這個特點是非常突出的。在第2次世界大戰中,美國陸軍的戰力之所以強悍,傷亡率之所以偏低的重要原因,就是美軍為部隊配備大量的機動載具和火力支援武器.論步兵師和裝甲師中的坦克數量和比例,再到普通部隊能夠得到的火力支援武器和運輸載具數量,二戰各國無人能出美軍之右。說美國陸軍有著豪華的配置一點都不誇張,但是即使是在豪華配置的美國陸軍中,也有一些悲催的人存在。
  • 二戰日本陸軍最奇葩將軍,在東南亞開荒種田養活十幾萬日軍
    今村均 今村均,1886年出生於日軍宮城縣,日本陸軍大將(1943年晉升),軍銜很高了,它屬於日軍中的精英,仗打得不錯,在中國戰場與爪哇進攻作戰均有表現
  • 二戰日本陸軍各常備師團結局(上)
    二戰時期日本軍隊的常備師團是1937年七七事變前日本陸軍保留的常備軍隊,這些師團是二戰中日軍的主力作戰師團,成軍時間早,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多是歷經了甲午戰爭、日俄戰爭等的部隊保留而來,在早期的中國戰場也經歷了較多戰火的磨練,是日本陸軍的中流砥柱。
  • 二戰日本海軍為何斷油?不是資源不足,山本五十六:都怪陸軍
    在二戰的亞洲戰場上,日本本可以藉助其軍事優勢,結合海陸兩軍作戰特點,以達到他們的侵略目的,但他們做不到,以至於在進行作戰的同時,還不忘進行內部的相互抵制行為,即便是他們忠心奉承的天皇也不能阻止。一邊始終維護天皇皇權的長州藩,是日本陸軍的主要掌控者。一邊是始終堅守幕府將軍軍權的薩摩藩,他們負責海軍。
  • 二戰日本陸軍海軍矛盾頻出:陸軍吃的糙米,在海軍被扔進大海
    隨著時間的推移,為了滿足一國作戰需求,國家軍隊又發展出了海陸空三個基礎軍種,陸軍作為資歷最老的兵種,在分配軍費時似乎總是最吃虧的那一個,這導致各國的幾大軍種間多少都會存在一定矛盾。
  • 二戰日本海軍為何斷油?不是資源不足,山本五十六:都怪陸軍混蛋
    二戰正式打響後的日本,發生了一件有趣的情景,他們國內的陸軍不但有造船廠,而且陸軍所有的船舶總噸位數甚至還超過了日本海軍!這種情況的發生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 熊本師團,二戰中日本陸軍最能打的部隊,卻在太平洋全軍覆沒
    第六師團是日本陸軍精銳,其不僅僅是二戰爆發前17個常備師團之一,更是日本明治時代初建新式陸軍時的六大師團之一,由日本六大鎮臺中的熊本鎮臺改編而來,所以也稱熊本師團。
  • 二戰日軍大將東久邇宮,為何能解除700萬軍隊武裝?最短命的首相
    這個傢伙是逃過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的重大戰犯之一,正式官稱是「東久邇宮稔彥王」,陸軍大將,也是裕仁的叔父外加親家。太平洋戰爭形勢不妙以後,東久邇宮乾脆被雪藏起來,只擔任軍事參議官的虛職(朝香宮鳩彥王也是如此),所以後來日本人叫囂「本土決戰」組建第一、第二總軍的時候,也只是任命了昭和軍閥畑俊六、杉山元等大將為軍事主官,再不讓皇族將領頂在前臺。1944年畑俊六奉調回國時,日本軍部又有意提名東久邇宮出任「中國派遣軍總司令」。
  • 這種衝鋒德軍、蘇軍都做不到:二戰日本兵最勇敢?
    文/快哉風二戰中,日本士兵有一種別無分號的瘋狂衝鋒:萬歲衝鋒。西方人稱這種聞所未聞的自殺衝鋒為「Banzai charge」,日本人則稱「萬歲突擊」——因為衝鋒時,日本兵口呼「天皇陛下萬歲」的口號。圖:板載衝鋒的日軍二戰中,像日本人這樣殺到最後一人的作派,號稱強悍的德軍、蘇軍都做不到——動輒數十萬成建制的投降比比皆是。那麼,這是否意味著日本兵在二戰士兵中最勇敢?自殺衝鋒與勇敢無關。其原因,是日本軍隊的無降伏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