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幕府時代的締造者,曾經淪為流浪漢,娶了一個女人後飛黃騰達

2020-12-09 騰訊網

現在我們說靠女人發家,叫吃軟飯,其實歷史上有很多有名的歷史人物都是靠女人發跡的,這並沒有什麼丟人的,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劉邦。

劉邦原本一個近似流氓地痞的人物,因娶了沛縣富豪呂家的呂雉,隨後人生開始了逆襲,不僅有了老丈人的財力支持,還起兵反抗暴秦,擊敗老對手和強敵項羽後,劉邦當了皇帝。

在日本的歷史上也有這麼一個人物,那就是源賴朝。

源賴朝我們之前說了很多次了,他是日本幕府時代的締造者。平源之爭中源家被平家擊敗,源義朝戰死,源賴朝被流放到伊豆,成了流浪漢。要不是遇到了伊豆貴族北條家族的支持,我想源賴朝恐怕就淹沒在了歷史上。

事情要從保元之亂說起。公元1156年,日本歷史上爆發了著名的保元之亂,這實際上就是一場兄弟鬩牆、父子相爭的爭位之戰。爭鬥雙方的主角是:後白河天皇和其兄崇德天皇。

近衛天皇去世後,崇德上皇和後白河天皇展開了激烈的權力爭奪戰。

崇德上皇依靠的勢力為:左大臣藤原賴長。

後白河天皇這邊依靠的主要勢力為:源義朝和平清盛。

雙方鬥爭的結果是後白河天皇取勝,而源義朝和平清盛都是幫助後白河天皇爭奪的功臣,但是在論功行賞的時候,平清盛得到了更多的賞賜,而源義朝沒有得到應有的,或者說得到的和付出的不成正比,所以,源義朝不服,於是源義朝和平清盛對決開始了。

當然,源義朝不是平清盛的對手,被平清盛擊敗,源義朝戰死,源家一夜破產,只剩下兩個人,那就是源義經和源賴朝。

源義經因為母親是個美女,被平清盛看上了,所以,順勢放了他一馬。而源賴朝據說平清盛覺得他像自己死去的兒子,所以,也放了一馬,沒殺他,而是將其流放到伊豆這個地方。

很多人會知道伊豆都是從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看到的,我們從地圖上很容易就可以看到這個地方,其實就是日本東部的一個半島。

雖然現在的伊豆距離日本首都東京不是很遠,但當時日本的政治中心在京都一帶。京都一帶在當時稱之為關西,伊豆、東京在當時稱之為關東。相比發達的關西,關東地區則是十分荒涼,由於經濟落後和生產技術的不發達,這裡生活著大量以狩獵為生的山民,祖祖輩輩以狩獵為生,畜牧業發達,以至於關東有騎兵,而後來源義經就是靠著騎兵擊敗了平家。

源賴朝就被流放到了這個地方,平清盛對其還是不放心,於是又叫伊豆當地最有勢力的北條時政奉命監視源賴朝。

相比劉邦,源賴朝出生於武士家族,他比劉邦要高貴多了,劉邦一介平民,不過現在的源賴朝恐怕連劉邦不如,他等同於一個流浪漢,而且還是一個被監視的流浪漢。

但源賴朝並沒有放棄,他臥薪嘗膽,期間還愛上北條時政的女兒北條政子。

北條政子也愛上了源賴朝,她不顧家裡人的反對,依然跟源賴朝私奔了。這齣戲碼,我們似乎在西漢時期看到過,沒錯,就是司馬相如的那一齣戲。

司馬相如落魄到四川,喜歡上當地首富的女兒卓文君,一曲《鳳求凰》讓卓文君愛的死去活來,最後跟司馬相如私奔了。

跟司馬相如一樣,北條時政怎麼也想不到自己的女兒會看上一個流浪漢,所以,一開始拒絕相讓,直到兩個人生下孩子後,身為父親的北條時政也不得不承認源賴朝這個女婿了。

當然,北條時政更看重的是源賴朝這個人的大志,他發現源賴朝絕非池中之物。

於是娶了北條政子的源賴朝在嶽父財力和勢力的支持下,開始了飛黃騰達。

而當時平清盛的獨裁統治不僅引發了皇室和中央貴族的極度不滿,就連他的統治基礎武士階層也普遍對其不滿。

平清盛妄圖恢復貴族政治,剝奪武士利益,讓武士重新成為貴族的打手,這使得武士對於平氏十分不滿。

平氏的政治舉措既得不到貴族的支持,也得不到武士的支持,這就註定了伊勢平氏的滅亡。

公元1180年,後白河上皇的第二皇子「以仁王」發布令旨,號召全國的武士討伐平清盛。

而源賴朝以此為藉口在伊豆起兵起事,在嶽父北條時政等人的支持下,源賴朝攻滅伊豆國目代平兼隆,一路披荊斬棘,攻城略地。後來他跟自己的同父異母的弟弟源義經匯合,源義經是個名將。兄弟聯手其利斷金。

平清盛去世後,平家不堪一擊,源義經在「一谷戰役」中大敗平氏的軍隊,又在1185年的壇浦之戰徹底消滅平氏。源家取得了對日本政權的控制權。

擊敗對手後,源賴朝野心爆發,他似乎不願意跟弟弟分享權力, 於是找了個藉口,誅殺跟他的好兄弟源義經。

隨後源賴朝取得了絕對的權力,他在公元1192年天皇任命源賴朝為「徵夷大將軍」。鎌倉幕府正式建立,一個新的時代開啟了。

源賴朝之所以被稱之為是幕府制度的創建者,主要是他貢獻了日本歷史上的「御家人」制度,也就是武士制度。

所謂武士制度就是幕府將軍源賴朝和效忠他的武士結成主從關係。雙方存在「御恩」和「奉公」的關係:

「御恩」是指幕府將軍源賴朝承認這些作為御家人的武士對於莊園土地的支配權和所有權,並且給予保護,同時在這些武士為自己作戰立功時,賞賜他們新的土地。源賴朝還要為武士求取朝廷官職。

「奉公」是指御家人對幕府將軍應該盡到的義務,作為御家人的武士需要為幕府將軍效忠,並且為幕府將軍作戰。

說白了就是你們武士們享有的權利是我源賴朝給的,你們要對我源賴朝效忠,而不是天皇。

正因為源賴朝掌控了日本的武力,所以,能牢牢控制權力,而這個制度被以後的幕府所繼承,因此,幕府的統治十分穩定,一直持續到明治維新,在日本歷史上將近600年。

相關焦點

  • 她早年嫁給流浪漢,後輔佐其奪取日本統治權,號稱日本版「呂雉」
    其實,日本歷史上也有這麼個人物,那就是「北條政子」,她跟呂雉實在太像了。 其中,源賴朝被平清盛流放到了伊豆這個地方,成為一個流浪漢。當時的伊豆被一個北條時政的地頭蛇掌控著。平清盛叫北條時政監視源賴朝,叫他安分守己。
  • 屬於自己時代的貢獻者,日本古代封建社會的德川幕府
    而德川幕府時期之所以成為了日本歷史上不能忘記的時代,除了是因為德川幕府成為了日本近代化的強大阻力,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不管是幕府這個制度,還是德川幕府這個具體的權力統治中心,都對日本的封建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們不能因為他阻礙了一個新時代的到來就完全否認他們對於封建時代的貢獻。
  • 幕府時代的締造者徵夷大將軍源賴朝
    日本是我國的鄰國,他們的政治、文化都跟我們有相似和共同之處,但是他們國家古代政治體制跟我們還是有顯著差異的。提到日本政治,稍微懂點歷史知識的人都會想到幕府時代,這是武士階層取締貴族統治日本的時期,幕府時代延續了近七百年,而開創幕府的就是源賴朝。
  • 櫻花,武士道,幕府時代,切腹,日本武士階級是怎麼形成的?
    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在二戰期間可謂走出國門,衝向世界,在整個東亞和東南亞戰場上大放異彩。隱忍、毒辣、瘋狂,這是隱藏在日本人彬彬有禮的外表下的另一面。誠如題主所問,日本武士是如何像西方騎士一樣逐漸發展成為一個階層的呢?
  • 日本戰國時代穿越指南(一)室町幕府
    你腦子裡傳來了上述的神秘之音,恍然大悟的你決定不再深究,天正九年,這不就是日本戰國時代嗎?難道,你穿越了?沒錯,你穿越了。不管你在穿越前是個一天八小時課的學生黨,還是一個朝九晚五的白領,又或者是一個整天在網上自稱日本戰國之首,實際上是高中畢業後在家待業六年、和女友網戀五年都沒有奔現的窮屌絲,總之,你現在來到了日本戰國時代。
  • 成語飛黃騰達古人把飛黃理解為天馬
    從字面上來看,騰達可以理解為「騰飛到達」,但「飛黃」又是什麼呢?「飛黃」是一種神獸、瑞獸,早在西漢淮南王劉安的《淮南子·覽冥訓》中,就已經出現了「飛黃」。「青龍進駕,飛黃伏皂。」這裡是說,黃帝時期,天下太平,祥瑞齊降,所以出現了許多瑞獸,有青龍、麒麟、鳳凰等。青龍、麒麟、鳳凰都是上古瑞獸,飛黃能與它們並稱,自然也是瑞獸。不過飛黃到底什麼樣?
  • 將軍、天皇二元政治的時代,日本武士建立幕府
    從這個時候開始,日本進入了院政時代。這種方法看上去挺有效的,院政的確也打擊了攝關政治,但是武士的力量不就越來越強了嗎?這樣做不但沒有緩解朝廷內部的政治矛盾,反而把政治體制搞得更加的混亂,武士的勢力在不斷地增大,這也是日本進入武士時代的主要原因。
  • 在將軍淪為傀儡的日本戰國,傀儡的傀儡天皇是怎樣維持生活的?
    日本在應仁之亂後進入了戰亂四起的戰國時代,室町幕府的徵夷大將軍也逐漸淪為強力戰國大名的傀儡。既然室町幕府的將軍都淪為傀儡了,那麼被幕府將軍控制的傀儡日本天皇又是怎樣維持生活的呢?在室町時代,日本天皇與公卿所組成公家依然還保留了一定數量領地和莊園。雖然這些領地莊園無法讓天皇朝廷反抗幕府統治,但勉強可以維持最低生活需要,幕府也出於政治需要給天皇一定的經濟支持。但室町幕府在「下克上」的戰國時代淪為傀儡,自然不可能再給天皇多少經濟援助了。
  • 日本史上最後一個幕府:江戶幕府,究竟是什麼樣的存在?
    在日本史上,所謂幕府這個概念,也就是統治整個大名、朝廷、寺院、神社及直屬家臣集團的領導體制,在第一任將軍家康的時代還沒有形成制度。當時只有由稱為「家老」、「年寄」也就是一幫侍奉主家經驗豐富的人進行輔佐,另外還有由家康隨時錄用的僧侶、學者、商人和外籍人顧問及負責具體業務的人。
  • 日本第一個白人武士:娶日本妻,擁一個村,達人生巔峰
    文/快哉風十七世紀初,一個英國海員漂流到日本,神奇的獲得了武士身份,娶了日本妻子,並成為日本幕府將軍的紅人,度過了頗為傳奇的一生。圖:日本第一個白人武士這個日本史上第一個金髮碧眼的西洋人武士,原名威廉·亞當斯(William Adams),日文名「三浦按針」。
  • 伊達丸:日本德川幕府時代的跨太平洋外交
    評論區話題丨你怎麼看德川幕府的對外戰略改變? 17世紀初,德川幕府已完成對豐臣家族的逆襲,但彼時的日本已經很難回到過去。因而在這個特殊的戰略迷茫期,新的江戶當局也渴望在新世界中尋覓自身的位置。
  • 淺析日本德川幕府時代對天主教的禁令與閉關鎖國
    1549年以葡萄牙國王為後援的天主教耶穌會來日本傳教,揭開了日本有史以來與西方文化接觸、碰撞的序幕。當時的日本統治階級對天主教的態度始終是矛盾的,他們既渴望與葡萄牙人通商帶來的貿易利益,又對天主教在日本的迅速傳播抱有很深的疑慮。1637年爆發的島原天草天主教起義,深深刺激了幕府,使幕府終於採取了根絕天主教的非常措施,實行了鎖國。
  • 日本落語的前世今生:江戶時代幕府等級森嚴化與佛教世俗化的產物
    正如中國內地的相聲與清朝末年的社會現實以及宋元時期的"話本藝術"有著密不可分聯繫一樣,日本落語尤其是古典落語的誕生與流行也與日本江戶時代的社會現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落語的前世今生,其實就是一部日本江戶時期佛教與日本幕府對抗的歷史,它不僅體現了日本佛教的世俗化,還體現了日本幕府的等級化以及兩者之間持續百年的對抗。
  • 劍橋日本史:從鎌倉幕府到室町幕府
    在序言中,作者勾勒了這一時期的整體樣貌,以及日本中世相關著作編纂的特點,澎湃新聞經授權刊發。山村耕造著,嚴忠志譯,《劍橋日本史:中世日本》,浙江大學出版社,2020年1月出版那是武士的時代。在那幾百年的時間裡,武士階層的力量繼續壯大。這一發展帶來的一個政治結果是,兩個武士政府或稱幕府相繼組建。
  • 應仁之亂:11年激蕩歲月,室町幕府時代落幕,日本戰國時代的開端
    以前了解日本讀過《源氏物語》、《菊與刀》等作品,認識的名人也只是德川家康、織田信長、豐臣秀吉等少數人物。看過吳座勇一寫的《應仁之亂》,我才注意到了日本戰國時代開始之前還有這樣混亂的十一年。這十一年的混亂歷史似乎很少有人被提起,比如戰國時代的所出現的那些英雄們,應仁之亂是黯淡無光的。但歷史學家們卻忽略不了這十一年對日本歷史的影響。本來只是室町幕府將軍之位之爭,卻發展成天皇正統之爭。東軍控制將軍足利義政、后土御門天皇和後花園天皇,西軍則控制義視和南朝的後龜山天皇之重孫,雙方均以自己為正統,稱對方為賊軍。
  • 源於幕府時代的武士道精神及日本國民性「菊與刀」
    除了遊戲本身好玩之外,幕府時代的日本也非常值得玩家們深入了解。那麼,我們就跟著遊戲來一場旅行,本期雲旅行我們去日本。話不多說,走,出發!談到日本,我們應該了解一下日本國民的核心價值觀。其中有一句話非常令讀者影響深刻:「在以恥感為主要制約的文化中,人們的恥感不會因為公開承認自己的錯誤……而得到解脫……只要不良行為沒有洩露出去,他就不會感到羞恥……"事實上,用「刀鋒划過花瓣」來形容日本國民性裡的「菊與刀」再恰當不過了。江戶時代德川幕府統治下被正式定名並確立起來的「忍者」就是有一個代表。
  • 從1192年到1867年,日本幕府將軍的驚人崛起
    幕府將軍頭銜的起源「幕府將軍」這個名字可以追溯到平安時代,該時代從公元794年一直持續到公元1185年,從一開始就有軍事內涵,大致翻譯過來就是「徵夷大將軍」。在平安時代早期,一些居住在日本最大島嶼本州島東北部的部落,開始反抗京都宮廷的權威。
  • 日本最忠君愛國的武將,誓死追隨天皇討伐幕府,年僅42歲自殺殉國
    平安時代及其之前的奈良時代、飛鳥時代,甚至更早的日本歷史時期,日本天皇是有實權的,跟中國皇帝一樣,對國家有絕對專制權力。但12世紀初開始,因為武士勢力的崛起,先後建立了鎌倉、室町、江戶三個幕府,剝奪了天皇的權力,天皇淪為了沒有實權的傀儡君主,時間跨度長達600多年。
  • 德川幕府時代,天下太平,但大名們為何不敢反抗幕府?
    摘要:德川幕府時代,天下太平,但大名們為何不敢反抗幕府?德川幕府成立後,為什麼其餘大名不敢反抗幕府?關於這個問題我們要從德川家康時期開始說起。慶長8年,在江戶成立幕府後,德川家康開始對在關原之戰中跟隨德川的大名論功行賞,賜予這些大名新的領地。
  • 江戶時代幕府統治下的日本是一個怎樣的形態?又發展了些什麼?
    引言16世紀末年和17世紀初年以漫長的幕府統治猛然一分為二為特徵。事實上,在兩個多世紀的時間裡,德川革命使日本與世界其餘部分隔離開來,並強化了封建習慣和制度。16世紀末年,一位名叫豐臣秀吉的農民之子在日本列島建立了獨裁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