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越發達,瘟疫越猖獗

2020-12-19 金鞍白羽的時光

只有足夠多的人口才能為微生物提供足夠的宿主與滋生的溫床。

在迄今為止的史料中,僅有在羅馬世界和漢代中國才有準確的人口統計。貝洛希(Beloch)估計奧古斯都死時(公元14年)羅馬帝國的人口為5400萬,非常接近於漢代中國在公元2年帝國人口普查的5950萬(或者5760萬)的居民總數。

希波克拉底時代的地中海居民還沒有遭遇天花和麻疹的入侵。

這類人群在面對突如其來的新疫病時的脆弱無助,在公元前430—前429年發生在雅典的那場災難中表現得淋漓盡致。這場災難性的病變導致雅典人道德淪落並殺死大約1/4的雅典陸軍,但修昔底德對該病著名而詳盡的臨床描述,卻不能使我們依據現代醫學有把握地確認它的種屬。

傳染病「據說首先開始於埃及外圍的衣索比亞,然後傳到埃及、利比亞和王國(即波斯)的大部分。當它突降雅典時,首先襲擊比雷埃夫斯(Piraeus)的人口……而後當出現在上方的城市(指與比雷埃夫斯相連的雅典城)時,導致了更頻繁的死亡」。 由於比雷埃夫斯是雅典的港口,與整個東地中海沿岸保持著頻繁的接觸,所以幾乎可以肯定,這場疾病經海路傳入;又由於在雅典人的身體內產生那麼多抗體以致不能維持傳染鏈,它僅經一個季節便消失於無形。

僅在那一個季節裡,這場疾病對雅典社會的打擊如此之大,以致再也沒能恢復過來。如修昔底德所暗示的,這場未能預見也不可預見的瘟疫,與雅典未能打敗斯巴達和伯羅奔尼撒同盟的結局存在密切關係。

中國的疾病史無法用這麼多的細節來重構。漢朝和其他早期的文獻中充斥著疾病異常發作的記載。但用於描述這些事件的詞語不能翻譯成現代醫學術語。能夠確定的只是,中國也像地中海地區一樣,相當熟知各種疾病,包括那些不時以傳染病方式發作的「疫癘」。

古印度的文獻對這個大陸上的古代瘟疫乾脆不曾提及。依據推理,很容易相信印度為文明社會的人—人傳染病的蔓延提供了特別適宜的環境。像印度這樣溼熱的氣候條件,顯然非常有利於微小的病原體(適宜在體溫條件下繁殖)在宿主間不間斷地轉移。在水痘這類疾病初次完成向人類轉移的那些世紀裡,除了印度,其他溼熱地區並沒有足夠多的人類定居點與這些獸群比鄰而居,故認為水痘產自印度的傳統說法 其實有相當合理的事實依據。黑死病和霍亂作為人類疾病,可能也是從印度開始的。不過人類普遍傾向於把一種新出現的、險惡的疾病的源頭歸結於外國人,因此若要根據有說服力的(本土)歷史文獻,任何特定傳染病的源頭都不可能追溯到印度,當然也不可能追溯到其他任何地方。

同一傳染病偶爾可以同時蹂躪中東和地中海國家,如修昔底德提及的公元前430年襲擊雅典的那場疾病。進而,一種傳染病也可能偶爾跨越分隔印度與中東和地中海的人口稀疏區,甚至可以想像,中國有時也會遭受同一種傳染病的侵害。

在地中海這樣人類出沒頻繁的水域,航船藉助有利的風向,平均速度可以達到每天100多英裡,這樣,就使地中海的沿岸城市構成了統一的疾病圈。一個出發時身體還健康的人可能病倒在路上,並感染同船其他乘客,海上旅行因此可以很容易跨越幾百或幾千英裡的水域,把傳染病從一個港口帶到另一個港口。

陸地上的疾病傳播遠不如海上容易。在公元紀年之前,印度、中國和亞歐西部之間經常性的往返運動並沒有上升到系統組織的程度,傳染病在不同文明世界間的傳播機會仍微乎其微。一般情況下,人口稀疏的地區能有效地把古代亞歐大陸的各人口中心各自孤立起來,因為文明社會的人—人傳染病在稀疏分布的人類宿主之間不能長期維持。即使在我們習慣認為的同一文明區,永久性地潛伏在大城市或城市群的傳染病也無法在別處棲身;至多在易感人群增多到可以支持交互傳染時,才零星地襲擊人口稀疏的省份。

在每一個文明區內都存在不斷變異的微寄生關係。隨著傳染病引發的抗體在人體血液中的出現與消失,疾病的發病率也在改變;分別在寄生物和宿主內部進行的基因選擇也起到了改變發病方式的作用;此外,諸如氣候、飲食習慣、人口密度和交通方式等因素,也都影響著病原體和人類宿主之間敏感而脆弱的平衡。

到公元紀年開始時,至少4個不同的文明疾病圈已經形成,每一個疾病圈內的傳染病,一旦越出固有的邊界,肆虐於以前沒有患病經歷或免疫力的人口,都將是致命的。

相關焦點

  • 人類進化宇宙高級文明太難實現:科學越發達,前進的步伐就越慢
    至人類誕生以來,已經在地球上度過了四百萬年的歷史,雖然人類一直都沒有停止過探索的步伐,近兩百年內人類的科技事業也在飛速發展,但是人類現在的文明程度還是只存在於非常基本的階段,連一級文明都沒有達到,據科學家估算人類現在的文明頂多算得上是0.7級文明,這個數據是前蘇聯的宇宙學家卡爾達肖夫創立的衡量宇宙文明等級指數,一級文明的指標是可以儲存和利用所處行星的所有能量
  • 這幾張側視圖,看懂越多的說明右腦越發達!你看懂了幾個?
    超級好育兒 舉報   很多人都知道,左腦和右腦分工是不一樣的,而且大部分人的左腦都比右腦發達
  • 兩千多年前的雅典瘟疫,是如何引發的,又是怎麼毀掉雅典文明的?
    世界各國的文明在不斷向前發展的時候,地球也被摧殘得傷痕累累。就在人們洋洋自得,以為自己戰勝了大自然的時候,世界各國的災難一樁樁接踵而來。不管是如今的新冠病毒還是十七年前的那場非典病毒,都不是第一次。早在兩千多年以前,雅典就曾經發生過大面積瘟疫了。那麼,當年的那場瘟疫,到底給雅典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 劉守英:瘟疫與人類發展
    學人Scholar近期,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劉守英教授在網絡平臺開設了「瘟疫與人類發展」公開課。在公開課中,劉守英回顧了人類文明和瘟疫的歷史。由此可見,瘟疫從來都是來無影去無蹤。瘟疫是人類遇到的最大的外生衝擊。瘟疫讓人類露底子。而且每一次的大瘟疫都是全球化的。面對災難,讓我們看得更長更深更遠瘟疫不僅不斷地威脅人類,而且還與人類的文明進程相伴相生。
  • 古希臘文明為何走向衰弱?或與一場流行性瘟疫有關
    了解西方歷史的友友們都知道,赫赫有名的古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魅力四射的古希臘文明為當代西方文明的前行照亮了道路。 根據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的研究表明,一場來自非洲大陸的瘟疫,讓古希臘文明,特別是雅典文明走向了盡頭。
  • 越禁止越猖狂的人口買賣
    這些年來,人口買賣屢禁不止、越近越猖。原因何在?這可是突破道德倫理底線的勾當,按照石柱人的土話講,這個買賣可是生兒子不長屁眼的買賣。任何事情,只有當它的付出與回報成比例、相平衡,這件事情才能持續或者稱之為健康;當他的回報遠遠大於他的付出和承擔的風險的時候就會推動和促使更多的人參與其中。
  • 越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有創意,10萬志願者雲平臺待命服務
    越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有創意,10萬志願者雲平臺待命服務 2020-12-22 10: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哈佛研究發現:家裡這3個地方越亂,娃大腦越發達,父母別太勤快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家裡這3個地方越亂,孩子的大腦越發達,父母瞎勤快哈佛大學作為公認當今世界最頂尖的高等教育及研究機構之一,它的地位和影響力可以說是非同小可,不僅培養出來羅斯福、歐巴馬等一眾美國總統,更是產生了160多名的諾貝爾獎得主,可見哈佛大學的實力。
  • 讀《道德經》:越有本事的人,越沒脾氣
    來源:正和島作 者:吳強 私人董事會教練來 源:正和島(ID:zhenghedao )英國物理學家牛頓是千年一遇的天才,他在24歲那年,離開倫敦去鄉下躲避瘟疫,順便研究出了微積分、光學和萬有引力定律,一舉奠定現代物理學和數學的基礎。
  • 劉守英教授公開課:瘟疫與人類發展
    城市環境也使病毒與易感新宿主有更多接觸的機會,頻繁地交往使疾病不間斷地人傳人,由此傳染病成為一種滋生與蔓延於城市文明社會的「文明病」。一旦它們真正行動起來並成氣候,亞歐大陸不同的文明社會就形成了不同的疾病模式,不同的文明形成不同的「文明病」,各自獨特的疾病模式又形塑了不同的文明特徵。
  • 一億年的超級文明,會發達到什麼地步?看看科學家的答案
    雖然沒有真的找到外星文明,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對他們發達程度的設想。在結合了人類當前的發展水平以及可預見的未來之後,有科學家提出了一個觀點:一個發展超過一億年的超級文明,必然擁有三個技能:
  • 雅典大瘟疫——古典文明的浩劫
    由此產生的人畜混雜和公共用水困難,都在為外來瘟疫的爆發推波助瀾。 瘟疫的爆發讓人口密集的雅典損失慘重。 此後,疫情就在雅典城內瘋狂傳播。病人往往從頭部高燒等症狀開始,並隨病情惡化而轉移到胸部。然後伴隨著腹部疼痛、嘔吐和痙攣出現腸道的嚴重潰爛與腹瀉。到病人生命的最後階段,患者會突然擁有超越常人的大力,直至將自身體力耗盡為止。
  • 老兵回憶對越反擊戰,最讓我們緊張的,是越軍特工隊
    許多參戰老兵在談及1979年的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時,都有這麼一個印象:我們不太在乎越軍的正規攻防作戰,他們的進攻,火力不強,協同也不密切,拿不下我們的陣地;他們的防禦,陣地間隙大,兵力也不足,各自為戰,擋不住我們的攻擊;真正對我們造成心理壓力的其實是特工隊,這股敵人被越軍視為「特別精銳部隊」,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力量」。
  • 越城區婦聯凝聚「她能量」助推文明鄉風建設
    越城區婦聯凝聚「她能量」助推文明鄉風建設 2020-11-30 16: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經典反思:遠古心法,越讀越優秀!
    #華夏文明原汁原味的華夏遠古典籍,越讀越通透。一、專心悟道,不偏不倚。《尚書》: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人的本性都是趨利避害的,如果單純從本心來判斷,很多人的心是十分危險易變的。這就是華夏文明的高端智慧。可以稱為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啊。二、虛心待人,多聞多問。《尚書》:能自得師者王,謂人莫己若者亡。好問則裕,自用則小。
  • 日本最大的觀音像,內部電梯直達頭頂,網友:越看越詭異!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文明古國,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早在唐朝的時候,就有許多周邊的國家來中國學習,其中,日本更是多次的派人來中國學習唐朝文化,這其中,就包括佛教文化的交流。網上曾有網友說,想要看中國唐朝的風貌,就去日本。由此可見,日本很大程度的繼承並保留了唐朝的社會風貌和人文民俗。
  • 富人越借錢越富 窮人越借錢越窮
    大家都知道一個流行的觀點,「富人越借錢越富,而窮人越存錢越窮」。今天我想跟大家講的觀點是,「富人越借錢越富,而窮人越借錢越窮」!不僅如此,消費性借款者還要比別人花費更多的錢去購買相同的商品和服務,因為有利息的存在,本錢與利息都需要他們用未來的收入進行償還,利息越高,未來可夠買的商品就越少,消費水平就越低;投資性借貸人
  • 越原始,越深刻 – 重新理解漢字本義 │ 「天」人感應
    它承載著中華文明,代表著所有中國人的精神家園。可以很確切地說,如果沒有漢字和文言文,就沒有漢語的超方言特性和超語言特性,中國也早就分裂成幾十個小國了,中華文明也早就如其他古文明一樣湮滅了,可見漢字的價值,無論如何讚嘆都不為過的。漢字具有集「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四者於一體的特性。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獨一無二的,體現了漢族先民無與倫比的聰明智慧。
  • 為什麼樹齡長的福鼎白茶越喝越甜?
    這其中小夥伴們的體會最強烈的,該屬老樹白茶了,真是有越泡越甜的印象。為何老樹白茶越泡越甜?一、這其中就與樹齡有很大關係。樹齡低的茶樹體主要以含氮(N)類化合物代謝為主,這類茶湯喝起來鮮爽度比較高,但甜度、厚度、黏稠度及耐泡度較差。因而樹齡低的小樹茶几泡之後茶湯就寡而無味了。二、跟茶樹的生長環境有關。
  • 地圖看世界;為何北歐,西歐比東歐,南歐發達?
    眾所周知,西方文明的源頭是古希臘及羅馬,事實上在大航海時代之前,歐洲地中海地區遠比西歐和北歐發達。但從奧斯曼土耳其帝國(1299-1922)崛起之後,掌握東西文明的陸上交通線達6個世紀之久後,情況發生了逆轉。為了尋找與東方的貿易通道,葡萄牙人與西班牙人率先開啟了大航海時代。(15世紀初,遠洋航行的危險程度及難度不次於今天的殖民月球和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