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分崩離析,各路諸侯逐鹿中原。是漢高祖劉邦統一了天下,結束了天下的四分五裂,建立了西漢。那麼西漢初期為什麼會有兩個皇帝呢,一個漢朝皇帝,一個南越國皇帝。那麼趙佗為什麼敢於在西漢面前稱帝,西漢為什麼卻默認了趙佗的稱孤道寡?
一.南越國歸順漢朝後,趙佗卻為什麼敢於稱帝:
1.漢高祖劉邦去世:
本以為趙佗只會是一個「王」,然而他卻活出了「皇帝」的感覺。並且趙佗還實實在在的稱了帝,當上了真正的皇帝。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逝世,劉邦的長子劉盈繼位,是為漢惠帝。或許是因為身經百戰、英明神武的漢高祖劉邦終於去世了,南越國趙佗終於覺得漢朝再也不可怕了,不用再日夜擔心會遭到漢朝的攻伐了。
2.南越國疆域拓寬至東西一萬餘裡:
於是南越國先是出兵攻打了與其北部接壤的長沙國,直到攻佔了長沙國南邊的數個縣才肯罷兵,「發兵攻長沙邊邑,敗數縣而去焉」;隨後趙佗又出動了大軍壓境東邊與其接壤的閩越國,小小的閩越國在相對強大的南越國面前,自然是嚇得瑟瑟發抖。再加上在南越國的金錢與物資誘惑下,閩越國半推半就之下直接就投降歸順了南越國;
得知金錢和物資居然有如此之強大的功效和作用,趙佗又如法炮製用在了南越國治下的西甌部族(西越部族)和駱越部族。在巨大的金錢和物資的誘惑下,西甌部族(西越部族)和駱越部族果然也肯放下最後的成見,肯真心的歸順南越國了。至此南越國的疆域達到了鼎盛時期,東西一萬餘裡!
3.趙佗正式稱帝——南越武帝:
公元前180年,南越國國王趙佗正式稱帝——南越武帝。即趙佗搖身一變,從原先鄉巴佬、土鱉的南越武王身份,變成了高大上的「南越武帝」。稱帝後的趙佗開始學習漢朝皇帝一樣,也以皇帝的身份在南越國的疆域範圍內進行發號施令。
而趙佗稱帝的底氣,正是南越國鼎盛時期的東西一萬餘裡的疆域。南越國的這 「東西一萬餘裡」的廣大疆域,即北越南嶺一帶(即今廣東省北部、廣西壯族自治區北部、江西省南部一帶),西至夜郎(即今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全部,雲南省的大部),南至南海之畔(即今越南),東至閩越(即今福建省)。
二. 漢朝為什麼默認了趙佗的稱孤道寡:
1.皇太后呂雉奪權,架空漢惠帝,漢朝內部不穩:
漢高祖劉邦的去世,對於立國未久的漢朝來說是一個重大的損失。漢朝失去了一個震懾各大開國功臣和群臣,震懾地方和各大藩屬國、諸侯國的強有力神器。而繼位的漢惠帝,無論是在能力還是聲望上,都是不及原先的漢高祖劉邦,而且是相差甚遠。
而且誰也想不到作為漢惠帝劉盈的生母——皇太后呂雉,居然會架空年少的漢惠帝劉盈,並且逐步奪走了漢惠帝劉盈的皇帝權力。而皇太后呂雉在奪得朝政大權後,囚殺先帝妃子、殘殺漢氏宗室、誅殺開國功臣。可以說奪權後的皇太后呂雉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人神共憤。這引起了漢朝內部不穩,很多大臣心中不滿的同時,卻又人人自危,風聲鶴唳。
2.趙佗先發制人,贏得先機,割據地盤大為擴大:
《史記.南越列傳》:「今高后聽讒臣,別異蠻夷,隔絕器物,此必長沙王計也,欲倚中國,擊滅南越而並王之,自為功也。」
其實在南越國出兵攻打長沙國之前,漢朝皇太后呂雉是已經在暗地裡命令長沙國出兵準備攻打南越國的。只不過被趙佗提前察覺到了不妙,而先發制人,反過來先出兵攻打了長沙國,直到攻下了長沙國的數個縣才肯罷兵。趙佗繼而一不做二不休,又逼降了閩越國,徹底收服了西越部族(西甌部族)和駱越部族,與此同時南越國的勢力範圍也覆蓋到了夜郎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