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初期為什麼有兩個皇帝,一個漢朝皇帝,一個南越國皇帝

2020-12-22 神渡說廣西廣東

前言: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分崩離析,各路諸侯逐鹿中原。是漢高祖劉邦統一了天下,結束了天下的四分五裂,建立了西漢。那麼西漢初期為什麼會有兩個皇帝呢,一個漢朝皇帝,一個南越國皇帝。那麼趙佗為什麼敢於在西漢面前稱帝,西漢為什麼卻默認了趙佗的稱孤道寡?

西漢與其藩屬國南越國

一.南越國歸順漢朝後,趙佗卻為什麼敢於稱帝:

1.漢高祖劉邦去世:

本以為趙佗只會是一個「王」,然而他卻活出了「皇帝」的感覺。並且趙佗還實實在在的稱了帝,當上了真正的皇帝。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逝世,劉邦的長子劉盈繼位,是為漢惠帝。或許是因為身經百戰、英明神武的漢高祖劉邦終於去世了,南越國趙佗終於覺得漢朝再也不可怕了,不用再日夜擔心會遭到漢朝的攻伐了。

2.南越國疆域拓寬至東西一萬餘裡:

於是南越國先是出兵攻打了與其北部接壤的長沙國,直到攻佔了長沙國南邊的數個縣才肯罷兵,「發兵攻長沙邊邑,敗數縣而去焉」;隨後趙佗又出動了大軍壓境東邊與其接壤的閩越國,小小的閩越國在相對強大的南越國面前,自然是嚇得瑟瑟發抖。再加上在南越國的金錢與物資誘惑下,閩越國半推半就之下直接就投降歸順了南越國;

得知金錢和物資居然有如此之強大的功效和作用,趙佗又如法炮製用在了南越國治下的西甌部族(西越部族)和駱越部族。在巨大的金錢和物資的誘惑下,西甌部族(西越部族)和駱越部族果然也肯放下最後的成見,肯真心的歸順南越國了。至此南越國的疆域達到了鼎盛時期,東西一萬餘裡!

3.趙佗正式稱帝——南越武帝:

公元前180年,南越國國王趙佗正式稱帝——南越武帝。即趙佗搖身一變,從原先鄉巴佬、土鱉的南越武王身份,變成了高大上的「南越武帝」。稱帝後的趙佗開始學習漢朝皇帝一樣,也以皇帝的身份在南越國的疆域範圍內進行發號施令。

而趙佗稱帝的底氣,正是南越國鼎盛時期的東西一萬餘裡的疆域。南越國的這 「東西一萬餘裡」的廣大疆域,即北越南嶺一帶(即今廣東省北部、廣西壯族自治區北部、江西省南部一帶),西至夜郎(即今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全部,雲南省的大部),南至南海之畔(即今越南),東至閩越(即今福建省)。

南越武帝趙佗

二. 漢朝為什麼默認了趙佗的稱孤道寡

1.皇太后呂雉奪權,架空漢惠帝,漢朝內部不穩:

漢高祖劉邦的去世,對於立國未久的漢朝來說是一個重大的損失。漢朝失去了一個震懾各大開國功臣和群臣,震懾地方和各大藩屬國、諸侯國的強有力神器。而繼位的漢惠帝,無論是在能力還是聲望上,都是不及原先的漢高祖劉邦,而且是相差甚遠。

而且誰也想不到作為漢惠帝劉盈的生母——皇太后呂雉,居然會架空年少的漢惠帝劉盈,並且逐步奪走了漢惠帝劉盈的皇帝權力。而皇太后呂雉在奪得朝政大權後,囚殺先帝妃子、殘殺漢氏宗室、誅殺開國功臣。可以說奪權後的皇太后呂雉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人神共憤。這引起了漢朝內部不穩,很多大臣心中不滿的同時,卻又人人自危,風聲鶴唳。

2.趙佗先發制人,贏得先機,割據地盤大為擴大:

《史記.南越列傳》:「今高后聽讒臣,別異蠻夷,隔絕器物,此必長沙王計也,欲倚中國,擊滅南越而並王之,自為功也。」

其實在南越國出兵攻打長沙國之前,漢朝皇太后呂雉是已經在暗地裡命令長沙國出兵準備攻打南越國的。只不過被趙佗提前察覺到了不妙,而先發制人,反過來先出兵攻打了長沙國,直到攻下了長沙國的數個縣才肯罷兵。趙佗繼而一不做二不休,又逼降了閩越國,徹底收服了西越部族(西甌部族)和駱越部族,與此同時南越國的勢力範圍也覆蓋到了夜郎地區。

南越武帝趙佗

相關焦點

  • 漢朝西漢比較出名的皇帝,你最欣賞哪位?
    漢朝比較出名的皇帝,你最欣賞哪位?我們先說說西漢漢始祖:劉煓(tuān)(約公元前271年--前197年),也作劉湍,即太上皇劉太公,乃漢太祖高皇帝劉邦之父,名昂,字執嘉,號顯初,又號太平。漢惠帝 漢惠帝沒啥特殊的,一切按照高祖的政策辦「蕭規曹隨」,沒當多長時間皇帝基本上也沒啥權力被呂后操縱,因而後來一般也不被承認是漢朝先帝。呂后(前少帝 後少帝)漢惠帝完了,呂后自己也不想當皇帝,只是想在幕後操縱朝政。她先後扶持了前少帝和後少帝,但是前少帝和後少帝從來沒有真正掌權,因而也不被後世承認是漢朝皇帝,呂后卻因為自己的實際地位而被認為漢朝真正的第二代掌權者。
  • 「漢朝已經歷五代皇帝,現在是武帝執政時期!」你看懂了嗎?
    漢惠帝 漢惠帝沒啥特殊的,一切按照高祖的政策辦「蕭規曹隨」,沒當多長時間皇帝基本上也沒啥權力被呂后操縱,因而後來一般也不被承認是漢朝先帝。呂后(前少帝 後少帝)漢惠帝完了,呂后自己也不想當皇帝,只是想在幕後操縱朝政。
  • 漢朝皇帝詳情速查一覽表
    有5位皇帝在中年去世,3位皇帝二十幾歲便重病身亡,3位皇帝被殺害,1位被廢黜。另外,掌權時長基本較為穩定,除了被廢的皇帝,其他皇帝基本上都能持續掌握權力,直到死去。關於繼任者,基本上都是由其嫡長子繼承,或者由上上任皇帝孫子輩繼承,比較符合制度。
  • 漢朝的劉徹皇帝,為漢朝的繁榮做了什麼,被封為最傑出的君主之一
    在古代許多皇帝中,有些人統治國家很好,國家變得越來越強大。也有一些皇帝領這個國家一步步走向死亡。每個皇帝都有不同的勇氣和策略。有些人很勇敢,擅長戰鬥,在面臨危險時處理好國家事務。一些皇帝害怕死亡,面對國家危機,他們只能屈服於和平。有些皇帝很勤奮,是一代君主。
  • 皇帝當得越久越好?漢朝最偉大的皇帝晚年因為一個噩夢自滅三族
    中國歷史上最短壽的職業莫過於皇帝,平均年齡不過39歲。當然了也有特別長壽的皇帝,比如乾隆活到了88歲、漢武帝活到了70歲。 今天就給大家說說漢朝最偉大的皇帝——漢武帝劉徹,說起這位皇帝,那就必須體現一個武字。秦漢以來,中原王朝對匈奴一直是敢怒不敢言,漢朝早期還要給匈奴人納貢。
  • 漢朝最霸氣的2位皇帝
    漢朝是個很霸氣的朝代,特別是其中兩任皇帝相當霸氣,我們今天來看一下:秦漢時期,中華大地上最大的外患就是匈奴,秦朝的時候匈奴被大將蒙恬擊敗,逃往漠北,這一去十多年沒再南下,而中原大地也陷入了楚漢爭霸的局面,這時候漢高祖劉邦經過四年的大戰,終於統一了天下,但是這個時候匈奴出了冒頓單于這號牛人
  • 為什麼漢朝皇帝被稱為什麼什麼帝,而唐朝皇帝被稱為什麼什麼宗
    愛好歷史的朋友們在觀看歷史影視劇或者歷史書籍的時候會看到對皇帝的稱呼中有點的是「什麼祖」,有的是「什麼宗」,而有的時候稱「什麼帝」。那麼這三個稱呼哪個最大,為什麼不同時期對皇帝的稱呼不同呢?其實「帝」這個稱呼與「祖」,「宗」又很大的不同,如果你仔細的話會發現唐朝以前的皇帝稱呼的最後一個字都是「帝」,比如最後一個帝「隋煬帝」,「魏明帝」,「晉武帝」等等。唐代以前皇帝的稱呼就是「朝代名+一個修飾字+帝」。而唐朝之後皇帝稱呼最後一個字是祖或宗,「朝代名+一個修飾的字——祖或宗」。
  • 誰是漢朝真正意義上的首位皇帝?不是劉邦,答案並不意外
    為什麼這麼說?皇帝是封建社會最高的統治者,按照「家天下」的概念,所有人和物都是皇帝的私有財產。有句話描述得很到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秦始皇就是很好的例子。那麼,漢高祖劉邦符合條件麼?沒有,在位八年,消滅七大異姓諸侯王,平衡各方勢力,以確保劉氏的統治地位。
  • 與匈奴和親,漢朝皇帝為何不願娶匈奴老婆?
    漢朝皇帝娶不娶匈奴女子跟美醜無關,這是一個政治問題。對政治有利,哪怕匈奴女子醜如無鹽,照娶無誤,最多少寵幸幾次就是了;反之,無論匈奴女子再漂亮,漢朝皇帝們也不會娶,因為這涉及到血統問題,以及將來會涉及到的皇位傳遞問題。悠悠萬事,唯此為大!漢朝對外和親的民族很多,但限於標題所問,今天筆者就來講講漢朝與匈奴的和親。
  • 漢與匈奴和親,為何很少漢朝皇帝娶匈奴女子?難道匈奴女子很醜?
    而且漢朝的公主出嫁,一般都是有一個出嫁隊伍的,這個出嫁隊伍的人數不會在少數,他們在送公主出嫁後,一般也會直接留在匈奴,然後開枝散葉。而藉助這些人,匈奴能夠很好吸取漢人的先進文化與先進生產力,更好的查漏補缺。
  • 漢朝皇帝的諡號大多用「孝某帝」,到了劉秀為何用「光武帝」呢?
    漢朝皇帝諡號中大多都帶有一個孝字,叫「漢孝某帝」,比如,漢武帝劉徹,應該叫「漢孝武帝」,因為漢朝國策是「以孝治天下」,因此加孝字是一種榮耀的表現。
  • 為什麼其他朝代的皇帝都有「廟號」,而西漢只有4個皇帝有!
    ,然而漢朝並不是每個皇帝都有廟號的。廟號是皇帝死後供奉在皇家太廟的尊號,漢朝對廟號看得十分重,給皇帝上廟號也是十分謹慎,不是每個皇帝都能有廟號的,只有那些在皇位上有突出貢獻的皇帝才能享有這個尊榮。西漢的皇帝中,有廟號的皇帝只有4位。漢朝不像其他的王朝廟號濫用,漢朝之後廟號就開始濫用,後來的王朝一般只要是皇帝都會有廟號。
  • 他才是漢朝能力最強的皇帝,比漢武帝更厲害,只可惜大家把他忘了
    漢朝分成西漢、東漢。如果要在漢朝找一個皇帝作為「千古一帝」代言人,想必許多人第一反應都是漢武帝。漢武帝以「雄才偉略」著稱,但實際上,漢朝另有一個在許多方面比漢武帝更厲害的皇帝,此人智商奇高、能力過人,在位時將漢朝國力推向了巔峰,只可惜後世幾乎不提起他,好像把他忘了。
  • 南越國的滅亡,南越國是毀在一代奸臣手上,還是毀在一代佳人手上
    第一閩越國並不是那麼強,而「東西一萬餘裡」的南越國也並沒有那麼弱,只不過是第二任南越王趙眜太弱了、遠不如第一任南越王趙佗而已;第二南越國把漢朝軍隊請進來幫忙鎮壓閩越國,從一開始就註定了南越國必將失去閩越國;第三趙眜派遣太子趙嬰齊「入朝為質」,也是不妥。如果沒有太子趙嬰齊的「入朝為質」,或許就不會有太子趙嬰齊去漢朝樛氏為妻,樛氏後面就不會成為南越國王后、南越國太后。
  • 漢朝皇帝的在位時間,誰待的時間最久?
    漢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是漢武帝,在位54年。漢武帝劉徹,一名彘,出生於西漢都城長安(今陝西西安),漢景帝第十子,西漢第七位皇帝。後元三年(前141年),武帝繼位。漢武帝時期又是一個對「皇帝」有強烈意識的時代。漢武帝把公元前140年定為建元元年,首次制定了年號。後來從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到太初,每一年號各使用六年,又從天漢、太始、徵和到後元,每一年號各使用四年,前後共改年號11次。
  • 漢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僅僅27天,就被廢除帝位
    皇帝,作為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最高統治者,是每一個人夢寐以求的。但是漢朝就有這麼一位皇帝,自從他登上帝位,僅僅才過去27天,就被廢除帝位。劉賀是漢代的第九位皇帝,也是漢代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被廢除帝位後封為「海昏侯」,史稱「漢廢帝」。
  • 這兩人戲耍了千古一帝,一個被奉為神仙,一個當了皇帝
    中國皇帝這個稱號,是秦始皇嬴政首先使用。他掃滅六國,平定天下,統一了文字、度、量、衡,自認為功勞勝過之前的三皇五帝,便使用了皇帝這個尊號。事實上,他也確實是千古一帝。秦始皇在位時期,殺伐決斷,六國的遺臣都不敢輕舉妄動,領兵打仗的將領和出謀劃策的文臣都只能匍匐在他腳下。
  • 霍去病射殺了李敢,漢朝皇帝為什麼不殺?我們低估了霍去病
    說起衛青和霍去病,當時西漢又一個強大的武將,就是李廣。說到李廣,人們一定有話要說,憑什麼李廣能被稱為明星?這顯然是不合理的。在戰爭的過程中,李廣連戰場都沒有找到,等到找到了戰場,別人的戰爭就結束了。但李的運氣實在不好,這讓李為了後人的眼中"笑柄"。李這個人的運氣確實不是很好,但是他的兒子也不是很好。
  • 漢朝使者怎麼總是被殺?真不怪其他國家,主要是漢朝太無理
    在漢書《蘇武傳》當中,有這樣一段話:南越殺漢使者,屠為九郡。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闕。朝鮮殺漢使者,即時誅滅。獨匈奴未耳。這段話翻譯過來,就是說南越殺了漢朝的使者,結果他們的九郡都被平定。宛王殺了漢朝的使者,結果自己的頭顱被掛在了宮殿的北門。朝鮮殺了漢朝的使者,很快就被誅滅。只有匈奴沒受到懲罰。
  • 漢朝最僥倖的皇帝,漢景帝劉志,竟然是這樣死的
    漢景帝劉志出生於現在的河北,孝王劉開的孫子,漢朝第十仁皇帝,公元146年登上帝位,時太后聽政,外戚掌權,此時他年僅15歲,外戚希望能扶持一個好操控的皇帝上位,以便繼續控制朝政。劉志把持朝政僅僅只有8年時間,面對梁翼不能有一點作為,除了忍還是忍,公元159年因為身邊梁翼的線人太多,只有在茅房聯繫宦官商量單超誅殺將軍梁翼。當時城裡一千多士兵包圍了梁翼的府邸,梁翼被迫自殺自殺,接著又把他們的所有族人都抓入大牢全部處死。朝中受牽連處死的大臣有數十人,還罷免了300多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