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即將結束時,德國小鎮德勒斯登為何遭毀滅性轟炸?

2020-12-25 騰訊網

作者:慎獨

義大利軍事家杜黑在他的著作《制空權》中提到,戰略轟炸可以摧毀一個國家的戰爭潛力與抵抗意志,在之後的歷次戰爭中,也確實印證了他的理論。

不過,正如法國人提出的集中裝甲部隊作戰略突擊的理論被德國人發揚光大,杜黑的母國義大利除了在一戰中短暫驗證了他的理論外,真正將杜黑的想法發揚光大的是二戰中的盟軍。無論是美國對日本烏雲遮日般的轟炸,還是盟軍對德國義大利鋪天蓋地的空襲,都無不讓人感嘆杜黑眼光的超前。

杜黑

然而,轟炸過程中對平民的殺傷,使得這種作戰手段飽受爭議,尤其是在戰後,人們在反思戰爭時認為,這種戰爭手段充滿了殘忍與不人道。尤其日本右翼,以偷換概念的方式將原子彈轟炸視為對平民的屠殺。

在歐洲戰場上,盟軍對德勒斯登的轟炸同樣充滿爭議。這座德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在1945年2月的大轟炸中幾乎化為灰燼。戰爭行將結束,德勒斯登卻未能等到,究竟是軍事需要還是報復?在夜間轟炸時,英國轟炸機投下的照明彈被德國軍民稱作「聖誕樹」,這棵聖誕樹並不代表愛與和平,而是預示著死亡與毀滅。

英軍投下的照明彈

德勒斯登是德國薩克森州首府,有著易北河上的佛羅倫斯之稱,擁有近千年的歷史。這裡有大量巴洛克風格建築,充滿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典氣息。不僅在德國,在整個歐洲德勒斯登都是一座美輪美奐的城市,堪稱歐洲的文藝之都。

二戰大部分時間裡,德勒斯登的居民都感受不到戰爭的殘酷。1945年初,德勒斯登仍然看不到戰爭的氣息,居民像和平年代一樣生活著,歌劇、馬戲、舞會,似乎戰爭之神刻意的將這裡遺忘。然而德勒斯登的好運在1945年2月結束了,幾乎是一夜之間,德國所剩不多的天堂變成了熊熊燃燒著的煉獄。

德勒斯登風光

從地圖上很明顯可以看出,德勒斯登更靠東部,這對從英國本土起飛的皇家空軍來說過於遙遠,這在一定程度上讓德勒斯登躲過了大部分轟炸。另一方面,德勒斯登對西線戰事的影響也沒有那麼大,轟炸德勒斯登沒有那麼迫切。

隨著西線的戰事節節勝利,東線的蘇軍也在高歌猛進,德勒斯登的重要性愈發突出。這裡距柏林111公裡,距萊比錫71公裡,有三條鐵路線在這裡交匯,分別為柏林至維也納、慕尼黑至布雷斯勞、漢堡至萊比錫。同時德勒斯登還是德國東部重要的通信中心。可以看出,如果德國要向東線調兵,那麼德勒斯登的意義不言而喻。

皇家空軍的蘭卡斯特轟炸機

1944年12月,美國駐蘇聯大使哈裡曼向蘇聯表達了盟軍希望與蘇軍合作的想法,尤其是提供空中支援。經過多次協商,英國皇家空軍的泰德將軍負責協調蘇軍與盟軍空軍作戰。泰德表示盟軍會重點打擊德國的工業目標與交通要道,同時會積極阻止德軍向東線調兵。

根據英國情報部門的消息,德軍可能要向東線增兵42個師,這些部隊將通過德勒斯登到達東線。因此,對德勒斯登的空襲顯得十分有必要。1945年2月的雅爾達會議上,蘇軍總參謀部副總參謀長安東諾夫將軍向盟軍提出,要求盟軍加快西線進度,並打擊德軍在東線的交通要道。

根據雙方協商,德勒斯登與柏林萊比錫等城市一起列入空襲名單。對此英國皇家空軍表示,他們會讓蘇聯人看到皇家空軍的強大毀滅力。

實際上德勒斯登在之前並不是一直平安無事,1944年8月24日、10月7日、1945年1月16日,德勒斯登3次遭遇轟炸。只是這幾次轟炸的規模都不大,分別造成德勒斯登數百人的傷亡,相比於其他城市成千上萬的死傷,這點損失顯然不值一提。

盟軍對德勒斯登的忽略使德軍忽視了德勒斯登的防空力量,根據盟軍偵查,德勒斯登幾乎沒有高炮部隊,為數不多的戰鬥機也缺乏燃油與訓練,基本上是不設防狀態。德勒斯登的居民也幾乎沒有防空襲知識,更別說相關的演練。

1945年2月13日,英國皇家空軍轟炸機司令部長官哈裡斯下達了空襲德勒斯登的命令。參與空襲的機組都學習了德勒斯登的相關知識,讓他們明白空襲德勒斯登的意義,為了讓他們放下道德包袱,機組被告知德勒斯登有大量毒氣工廠,這顯然是皇家空軍的謊言。

皇家空軍轟炸機司令部長官哈裡斯

根據任務分配,第1轟炸機大隊的攻擊重點是鐵路樞紐,第3大隊的重點是軍事指揮中心,第6大隊的目標則是工業中心。黃昏時分,英格蘭各地的機場上,轟炸中群開始準備起飛。

原本美軍第8航空隊要與皇家空軍協同作戰,但美軍覺得天氣不好,推遲了一天。整個機隊由多達805架蘭開斯特轟炸機與蚊式組成,機組成員大都很緊張,因為這次任務目標地處德國腹地,長途飛行與德國空軍的攔截會給他們造成大麻煩。

蚊式轟炸機

2月13日晚22時,轟炸機群到達德勒斯登上空,經過確認,引導機投下白色照明彈。2分鐘後,引導機投下綠色照明彈,示意自己將開始低空引導。引導機機組成員發現他們沒有遭到任何阻攔,也沒有一門防空炮向他們開火,所以他們降到了非常低的高度。

當引導機降到大約300米的高度時,紅色照明彈開始投下,德勒斯登上空出現一棵棵火焰聖誕樹,此時轟炸機群高度大約3000米。此時下方的德勒斯登還不知道毀滅即將來臨,沒有對空探照燈也沒有防空警報,整座城市靜靜的等待著死亡到來。

德勒斯登市街區圖

22時13分,轟炸機群的指揮機下達了投彈的命令,轟炸機群的機組成員開始根據指揮機的命令向目標投彈。隨著紅色照明彈不斷出現在夜空中,炸彈也跟著這些照明彈的軌跡撲向德勒斯登。

第一波投彈的第5轟炸機大隊總計投下了877噸炸彈,其中包括大量的燃燒彈。精準的投彈基本點燃了整個目標區域,堪稱一次完美的投彈。完成投彈的第5轟炸機大隊立即返航,長距離飛行不允許他們欣賞自己幹的好事。

扇形區域為第5轟炸機大隊的目標區域

2月14日1時22分,第二波轟炸機群到達德勒斯登上空,熊熊燃燒的城市讓引導機很難看清目標區域。但是他們依舊精準的投下了炸彈,總計1800噸炸彈中,45%是燃燒彈。

根據投彈員回憶,燃燒彈幾乎點燃了整個城市,火焰竄到百米高空,即便在機艙內仍能感受到可怕的熱浪。烈火將夜空點亮,遠至200公裡以外仍能看見火光。許多機組成員甚至開始同情德國人,不過很快他們就打消了這種虛偽的同情心,他們明白這是贏得戰爭所必須的。

大約十個小時後,來自美國陸軍航空隊的311架B-17飛行堡壘轟炸機在187架P-51野馬戰鬥機的護航下來到德勒斯登上空,他們投下770噸炸彈,只是由於燃燒的濃煙影響了視線,他們的投彈精度很差。第二天中午,美軍的B-17轟炸機再次來到這裡,投下460噸炸彈。此時蘇軍距離德勒斯登不過80公裡。

B-17轟炸機

這幾次轟炸基本毀滅了德勒斯登,由於沒有防空力量的幹擾,英美轟炸機幾乎沒有損失。德勒斯登市中心方圓15公裡範圍內基本全毀,70%工業區域及其附近建築設施被毀,80%居民樓被摧毀。人員傷亡超過5萬人。

這次轟炸無疑釀成了一次人間慘劇,大量燃燒彈的使用在城市中產生了無數火焰風暴,風暴吸走了周圍的絕大多數氧氣,快速流動的空氣讓燃燒範圍迅速擴大。高溫甚至融化了瀝青路面,路上行駛的車輛快速燃燒起來。

有些人跳進井裡躲避大火,但高溫使得井水變成沸水,跳入井中的人幾乎是被煮死的。有些人躲進地下防空洞,結果炸彈讓地下室的入口坍塌,裡面的人要麼死在裡面要麼逃出來後被炸死。

轟炸後的德勒斯登

那些沾上白磷的人更慘,這種撲不滅的火焰產生劇痛,讓人在極度痛苦中慢慢死去。堵在地下室通道裡的人如果一個人被燒到,其他人也會被波及,被發現的屍首都是幾十人擠在一起,根本無法看清人形。

德勒斯登被毀讓希特勒大為震驚,他甚至要求殺死戰俘營中與德勒斯登死難者同等數量的盟軍俘虜。納粹喉舌戈培爾則準備在輿論上打倒盟軍,他向中立國展示德勒斯登大轟炸中的慘狀,攻擊盟軍的反人類行為。這些宣傳起到了效果,就連英美國內都產生了對這種大轟炸的質疑之聲。

轟炸後的德勒斯登

戰後一些人指出德勒斯登大轟炸是可以避免的,因為當時德國敗局已定,德勒斯登存在與否並不會影響戰爭進程。但從盟軍情報可以看出,德勒斯登不僅是一個工業城市、交通樞紐,這裡也是一個納粹的鐵桿城市,城內至少有兩萬名納粹黨衝鋒隊員。

不過有一件事十分值得玩味,當時英國情報部門聲稱有42個師將通過德勒斯登前往東線戰場,但實際上這些是運往德勒斯登的難民。按理說運輸難民的火車與運輸軍隊的火車很好分辨,不由得陰謀論一下英國人是想給自己報復德勒斯登找一個理由。

轟炸後的德勒斯登

雖然德勒斯登大轟炸是一場人類的災難,但德國之前對猶太人以及歐洲各國的屠殺早已人神共憤,在德國節節敗退後,很難阻止曾經的受害者不去報復。況且不這樣做似乎不足以讓德國放棄抵抗。就連德軍約德爾上將在紐倫堡受審時也說過,沒有一場戰爭是不傷害公民權利的。

相關焦點

  • 德國知名大學的較量,慕尼黑工業大學和德勒斯登工業大學
    慕尼黑工業大學和德勒斯登工業大學兩所高校都來自德國,而且兩所學校都是以理工科見長的高校,並且都屬於德國具有悠久歷史的頂級高校。德國人口只有8000多萬,但是製造業非常強悍,尤其是機械製造方面更是如此。這些得益於德國人生性嚴謹的同時,也說明德國教育的發達,尤其是理工科方面教研實力極強。德勒斯登工業大學雖然設有人文、工程、建築、自然、醫學五大領域學科,但是其真正具有競爭力的主要來電子,電氣、計算機、機械、材料、土木等這些工科專業,當然他的經濟也不錯,不過在德國並不突出。
  • 12架轟炸機進行了二戰中最具破壞性的轟炸行動
    在二戰期間,敵方轟炸機和地面攻擊機是士兵和平民最不歡迎的景象之一。從閃電戰初期潛水的女妖嚎啕大哭,到上空數千臺發動機的轟鳴聲,再到白天和夜間突襲時落下的炸彈震動地面的爆炸聲,戰爭期間幾乎沒有什麼東西能像飛機攻擊地面目標那樣造成廣泛的恐怖和破壞。然而,轟炸和地面攻擊雖然讓下面的人感到恐懼,但卻是二戰中最危險的職業之一。
  • 倫敦閃電戰:德國襲擊倫敦時的真實場景
    死亡與毀滅1940年9月7日至1941年5月11日,德國發動的「閃電戰」造成大約4萬名英國平民死亡,其中一半在倫敦。超過一百萬的房屋被完全摧毀,或遭嚴重破壞,而公路、橋梁和鐵路則成了廢墟。英國人準備好了儘管沒有預料到德國的空襲,英國人還是做好了準備。他們的預警雷達系統是世界上同類產品中最先進的,並且對即將到來的德國轟炸機給予軍方足夠的預先警告,讓市民有時間尋求庇護。皇家空軍也有兩種戰鬥機型號,噴火式和颶風式,比德國轟炸機優越。在他們的火力反擊下,他們擊落了幾架來襲的轟炸機。
  • 二戰英軍「九頭蛇行動」轟炸V-2飛彈基地,逼死德國空軍參謀長
    ▲由英軍偵察機拍攝的佩內明德飛彈研發中心全境,這裡是德軍復仇武器研發計劃的核心區域 在1943年初,英國情報部門已經通過大量的線報,證實德軍正在波羅的海的邊陲小鎮佩內明德進行代號為
  • 二戰末期,美國為何不轟炸日本首都東京,而是選擇廣島長崎?
    二戰末期,美國為何不轟炸日本首都東京,而是選擇廣島長崎?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義大利和德國都已投降,唯有日本法西斯負隅頑抗。到夏天時,日本的敗局已定,但日軍不肯死心,在衝繩等地瘋狂抵抗,導致大量同盟軍傷亡。
  • 歷史深處的秘密:二戰時納粹德國為何沒能率先造出原子彈
    日本立馬宣布無條件投降,進而二戰徹底結束! 當二戰結束之後,喜歡歷史的人不由回望一個事件,當初德國是最先發起原子彈計劃的國家,並且擁有超級豪華的科學團隊,但最終德國為什麼沒有造出原子彈呢? 1939年對於德國而言是歷史性的一年,這一年德國揮師百萬東進,只為了踏平波蘭。
  • 二戰結束後,為何德國被盟軍分割佔領,而日本卻只被美國佔領?
    二戰結束後,為何德國被盟軍分割佔領,而日本卻只被美國佔領?眾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少有的慘劇,也是到目前為止最大規模的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徹底改變了世界格局,一個個國家從閉關鎖國,悶頭發展,到相互之間聯繫了起來。
  • 二戰揭秘:美軍為什麼沒有轟炸奧斯維辛集中營
    二戰期間,納粹建立了屠殺猶太人的奧斯維辛死亡集中營。這個令全世界人民都仇視的集中營,本來在戰爭期間就可以被美軍摧毀,但是,不知道最終因為什麼,美軍沒有採取行動,使得法西斯分子在戰爭結束前能夠繼續在那裡進行瘋狂的屠殺。關於這一切引起了許多人的猜疑,那麼,美軍沒有轟炸納粹死亡集中營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 二戰時,德國與日本為何不東西兩面夾擊蘇聯?
    二戰時,德國與日本是盟國,但更多的是政治意義上的結盟,在軍事上還是各自為戰。戰爭初期,雙方開局打的都不錯。德國橫掃大半個歐洲,連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都被按在地上摩擦,龜縮在英倫三島瑟瑟發抖。實際上,在二戰當中,德國和日本曾經有過這樣的計劃,他們把會師的地方定在了中東地區。時任德國陸軍參謀哈爾德回憶到:希特勒曾經給他說過,要把兵力進行分散,然後穿過伊朗進駐到波斯灣,和日本的軍隊在印度洋地區進行會師。
  • 看啊,德國人心目中的二戰:33部經典電影解題(建議收藏
    根據德國作家同名小說改編。1945年歐洲戰爭結束在即的德國小鎮,七名高三在讀的青春期少年在「保家衛國」的名義下被徵為國防軍新兵,並在老軍士長帶領下保衛一座德軍藉以轉移傷員和運輸補給的磚橋……老軍士長說走就走,德軍將軍說撤就撤,美軍坦克說來就來,磚橋突然變成要塞……不同的出身和故事,相同的青春和命運,最後七名少年只有一名倖存。無意義的戰爭與死亡,愛國心衝昏頭腦,好奇心戰勝恐懼。以小見大,緊張醒目。
  • 二戰時的德國到底有多強大?
    隨著一戰時德國的戰敗,它的經濟、軍事等方面也出現了很大的問題,但德國的意志非常堅強,很短的時間內便恢復,隨後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而這次戰爭也直接讓世界格局急速轉變,可謂是影響巨大,二戰結束後的德國雖然經歷過一段時間的分裂,但之後統一的德國再一次讓自己走上了強國之路。
  • 二戰空戰廝殺最慘烈的美日,竟然都沒有空軍!太不科學?
    日軍高層當然也考慮到日本陸海兩軍歷來不和的「馬鹿」尿性,他們擔心如果再加上個空軍「馬鹿」,會讓日軍各兵種之間關係更加複雜,那樣的話日本可能會早兩年投降。所以雖然都看到了空軍的巨大作用,但直到戰爭結束,也沒有人敢提獨立組建空軍的想法。
  • 二戰中德國納粹的「六發怪物」,Ju-390遠程戰略轟炸機
    眾所周知,德國二戰空軍定位是戰術性空軍,其主要是轟炸機配合陸地作戰,負責炸毀敵方機場、兵員集結地等。因此,德國二戰期間的轟炸機一般都是中型轟炸機,比如Ju-88、He-111和Do-17等轟炸機。而德國在二戰期間由於自身定位戰術性空軍,沒有大規模的建造重型轟炸機,更不用提遠程戰略轟炸機了。
  • 二戰德國投降時,究竟還有多少軍隊,是不是已經山窮水盡了
    (正在籤署投降書的約德爾) 那麼,二戰後期德國投降時究竟還有多少軍隊,為何他們不續續堅持戰鬥呢?是不是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了呢?在德國投降時,該集團軍擁有總兵力90萬人左右,坦克和突擊炮1800多輛,飛機1000餘架,仍然有著極強的戰鬥力。該集團軍在德國投降時並沒有立刻放下武器,直到5月11日,才向蘇聯軍隊投降。 駐守丹麥和挪威的軍隊,由黨衛軍和少量國防軍組成,兵力超過30萬,擁有坦克和突擊炮500多輛,飛機400多架。這支黨衛軍二戰以來戰功累累,戰鬥力不俗。
  • 二戰時,德國二號人物戈林本來獲得高度信任,為何被開除黨籍
    赫爾曼·威廉·戈林是納粹德國最具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二戰期間,希特勒將戈林晉升為了特別設置的「國家元帥」軍銜。這一軍銜超越了德國歷史上最高階的元帥軍銜,戈林也由此成為了軍銜最高的德國人。除了軍銜最高之外,戈林還曾擔任過德國空軍總司令、「蓋世太保」首長、「四年計劃」負責人、國會議長、經濟部長等跨及黨政軍三部門的諸多重要職務。他是納粹德國當之無愧的二號人物。然而,隨著德軍在各線遭到潰敗,戈林開始失去希特勒的信任。在二戰最後兩年中,戈林幾乎被排除在了所有重要會議之外。
  • 德國發動二戰時的底氣在哪?看看二戰時期德國的工業產能
    50%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德國的發展再一次的陷入僵局,則德國不得不選擇貿易擴張,這就意味著要搶奪他國現有的殖民地和市場,於是戰爭爆發了,處於長年累月的壓迫之下的德國在戰爭打響之時就向世人展示了其可怕的戰鬥力,而一直處於安了之中的法國自然無法與之抗衡。
  • 二戰時,德國的「骷髏師」究竟有多厲害?為何能讓蘇軍談虎色變?
    而在世界戰爭史上,最為慘烈和焦灼的戰場,二戰時蘇德雙方的交戰不得不提。當時的德國有一支訓練有素、意志驚人的精銳裝甲部隊,就是黨衛軍第三「骷髏」師。「骷髏」在西方大多是死神的象徵,這支軍隊也是不懼死亡的,他們曾經在二戰上令蘇聯和盟軍聞風喪膽,其暴行與癲狂也常常臭名昭著。就是在這場著名的德米揚斯克戰役中,兇猛的「骷髏」師直接從150萬的蘇軍中殺出重圍!
  • 二戰時的英王室:德國轟炸險讓國王喪命,卻開啟了王室的親民路線
    女王究竟是因為什麼原因離開,我們暫時還不清楚,但作為親歷過二戰的人,我們不妨看看女王的父母,乃至整個英國王室在另一次重大戰役——二戰——前的表現吧! 就在他們衝入走廊以躲避爆炸的衝擊波時,兩枚炸彈已經落到了白金漢宮的庭院中,並在距他們兩人喝茶之處僅僅幾米的地方爆炸。另外三枚炸彈雖然沒有這麼危險,但也炸毀了一間教堂,在炸出了幾個巨大的深坑。 雖然說整個二戰期間,白金漢宮被轟炸的次數高達9次之多,但這一次,無疑是最危險的一次,如果英王夫婦的反應再慢那麼一拍,那麼後果恐怕不堪設想。
  • 德國科學家有多厲害!曾造出「末日武器」最後資料卻被美國奪去
    1945年二戰末期,美國分別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兩枚原子彈,這是迄今為止唯一一次將原子彈用於戰爭,造成大量平民和軍人傷亡,加速了日本的投降。而早在1939年9月初,德國就開啟了研製原子彈的「鈾計劃」,可是,為什麼納粹德國直到戰敗投降,都沒有成功製造出原子彈?納粹德國研製原子彈的領頭人叫海森堡,但在計算原子彈成分時錯將一顆原子彈的鈾二三五計算為幾噸,正是因為這筆錯帳,海森堡向領導層表示原子彈計劃是不可完成的。
  • 二戰前西方國家都想在中國謀取暴利,為何德國要幫助中國強軍?
    二戰前,在很多西方國家眼中,軟弱無能的中國政府只能成為被冷嘲熱諷的對象。他們只想著從中國撈取好處,謀取暴利。但是德國卻不這麼認為,他向中國伸出援助之手,幫助中國實現強軍計劃,這是為何?我們可以在許多影視劇和戰爭史料中發現,二戰前期中國軍隊的主力作戰部隊幾乎是清一色的德械師,他們所用的作戰武器幾乎都購自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