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寇中的七神將,兩人輸給魯智深,打殘武松者並非首位

2021-01-07 燦爛海灘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水滸畢竟是綠林好漢的故事,而不是魔怪小說,故此書中出現的會法術的神將並不多見。梁山招安前也僅僅出現了一個:高廉。不過,梁山招安徵討四寇時,這類神將突然間多了起來,也成了書中的一道風景。本文列出其中七位有代表性的人物,以供一樂。

第七位:遼國統軍賀重寶。他施展法術後,陰雲閉合,黑霧遮天,白畫如夜,不分東西南北。不過這個法術並不具備置人於死地的水準,故此只能排名榜尾。

第六位:田虎麾下神駒子馬靈。此人的法術很奇特,上陣殺敵有金磚法,趕路逃跑有神行術,對陣時額頭上會出現妖眼,可謂神將一員。他的金磚術被公孫勝所破,但神行術遠勝戴宗,卻不料最後竟然被魯智深活捉。

第五位:方臘麾下太尉鄭彪。念完咒語,就會從就頭盔頂上流出一道黑氣,黑氣之中,立著一個金甲天神,手持降魔寶杵,從半空裡打將下來,矮腳虎王英就這樣命喪鄭彪之手,而一丈青扈三娘這死於鄭彪的另外一項法術:金磚術,被活活拍死。不過最終他竟然敗在宋江手裡。宋江的迴風破暗的密咒秘訣破了鄭彪的道術,關勝一刀將其殺死。

第四位:方臘麾下靈應天師包道乙。此人手握玄元渾天劍,每逢對陣閉以法力駕馭寶劍對敵,武松便是被其砍斷左臂。不過有趣的是,後來包道乙的法力大打折扣,居然也是因為魯智深將其玄元渾天劍繳獲,最終死於凌振的火炮。

第三位:王慶麾下金劍先生李助。此人的御劍術非常高明,面對梁山第一高手盧俊義,李助殺得盧俊義抵擋不住。不過,由於並不知道這種御劍術有無大範圍殺傷作用,故此只能屈居第三。

第二位:方臘麾下毒焰鬼王寇烕。此人念念咒語,再用寶劍一揮,便能從口中噴出熊熊烈火,殺傷範圍遠超現在的火焰噴射器,與燃燒彈效果相當。五千士卒被活活燒死,四大寇中武藝最高的卞祥命喪火中,盧俊義也差點丟了性命。

第一位:田虎麾下護國靈感真人、國師喬道清。喬道清掌握的法術種類繁多,神兵法、三味神水法、五龍法,打得梁山連連敗陣。不過,喬道清也有剋星——入雲龍公孫勝,最終被公孫勝降服。

相關焦點

  • 魯智深朋友眾多,真正的知己並非林衝,而是排名八十七位的他
    儘管魯智深並沒有參與援救宋江的江州劫法場及後來的火燒無為軍等行動,但他與梁山好漢的交往從怒打鎮關西時便已經開始。直到離開二龍山為止,與魯智深打過交道的梁山好漢多達十多位。那麼,誰才是最了解魯智深的梁山好漢呢?
  • 魯智深武松沒有動手除掉梁山七個惡人,是打不過,還是打不得?
    咱們前面提到的死有餘辜的梁山好漢,至少有七個惡貫滿盈的惡人,而二龍山上的花和尚魯智深和行者武松,卻是很多人心目中的俠士和英雄——魯智深是梁山乃至水滸第一大俠,這一點毋庸置疑,武松下手雖然有點太過狠辣,但他快意恩仇鏟兇除惡,仍然不失英雄本色。
  • 魯智深在金庸武俠中是什麼水平?從玄鐵重劍來看,一點不輸給楊過
    《水滸傳》中的「武」不必多說,精彩程度絲毫不比後來的武俠小說差,書中有林衝的丈八蛇矛、有燕青的弩箭、有武松的鑌鐵雪花刀,有關勝的青龍偃月刀。 《水滸傳》中也是有「俠」的,魯智深拳打鎮關西,義救金翠蓮;武松夜走蜈蚣嶺,刀劈飛天蜈蚣。如果把既有一身絕世武功,又有一副俠義心腸的魯智深魯提轄放在金庸武俠中,他應該是什麼水平?
  • 魯智深和此人一見如故,為何兩人在梁山重逢時,卻「形同陌路」?
    《水滸傳》中,林衝與魯智深的關係很奇怪,他們剛一見面就一見如故,在林衝得罪高俅、被刺配滄州時,魯智深甚至專門跑來救林衝一命,可見兩人的關係很好。可是,兩人在梁山重逢時,兩人卻「形同陌路」,這是為什麼呢?
  • 梁山好漢為何沒人敢惹武松和魯智深?這兩人身上,有3點值得學習
    在與盧俊義的對決中,武松其實明顯佔優勢,武松之前打過虎,而且殺了很多惡人。在和盧俊義的決鬥中,武松和魯智深打的很憋屈,之前宋江一再叮囑不要殺了盧俊義,可見在宋江眼中,武松和魯智深二人一定能殺死盧俊義,如果他覺得不能的話就不會多次叮囑了。在書中,二人和盧俊義的決鬥也看得出,魯智深和武松都讓著盧俊義,生怕不小心就把他殺了,可見兩人的武藝十分高強。後來盧俊義上梁山之後,也對魯智深和武松很尊重,他知道兩人此前是讓著自己。
  • 魯智深馬戰也很強為什麼沒有入選梁山五虎將?
    以魯智深的馬戰實力其實完全有資格入選梁山五虎將的,因為魯智深的馬上功夫也是很有造詣的,他能跟呼家將後人雙鞭將呼延灼大戰五十回合不分勝負,讓呼延灼暗暗稱讚已經證實了魯智深馬戰實力。通過這場打鬥可以看出魯智深馬戰實力並不遜色於呼延灼。既然呼延灼能入選五虎將,那麼魯智深同樣有資格入選。魯智深之所以沒有入選五虎將而是入選的步軍十大頭領首位,其實已經說明了魯智深在步戰方面的實力其實更加剽悍。也就是說魯智深在步下的實力比馬戰更加突出。
  • 魯智深是古代最經典武僧形象,也是《笑傲江湖》中不戒和尚的原型
    古詩有雲,「南朝四百八十寺廟,多少樓臺煙雨中。」,講的就是當時的佛教盛況。佛教寺廟有了錢,自然會被山賊土匪盯上,建立必要的安保力量便排上了日程。讓豪門貴族派遣軍隊保衛寺廟並非不可能,但這對佛教不是好事。一方面佛教需要傳教,有了軍隊不利於傳教。另一方面,佛教弟子畢竟是出家之人,朝廷也不希望他們把手伸入到軍政之中。
  • 水滸傳:武松一生有4個真兄弟,對他最好最鐵的,並非魯智深
    梁山一百零八將的忠義形象深深地刻在了我們的腦海中,他們快意江湖,許多人之間都有著深厚的情分,雖然最後的結局是大家各自分散,死的死傷的傷走的走,但他們曾經的友誼都是真實存在過的,在《水滸傳》中,最能體現忠義二字的便是魯智深,他為人正直、有情有義,路見不平就拔刀相助,很多人都十分喜愛這個角色
  • 元代故事裡的(水滸傳)魯智深。
    我們現在讀《水滸傳》,發現其中眾多好漢都打了一輩子光棍,比如武松李逵等人。打光棍也還罷了,總有個父母手足吧,像武松李逵宋江,書中都寫了他們的親人,唯獨有一位重量級人物,仿佛生來就是孤家寡人,獨來獨往。他就是「花和尚」魯智深。
  • 水滸眾多山頭中,魯智深所在的二龍山實力最強嗎?
    儘管水滸說的是梁山好漢,但實際上,在七十一回108將大聚義之前,整個水滸的世界中,並不只有梁山一處勢力。比如書中明確提到過周通、李忠佔據桃花山,孔明和孔亮兄弟,與官府鬧翻後落草桃花山;樊瑞、李袞和項充霸著芒碭山;史進、朱武等人在少華山;飲馬川有鄧飛、裴宣等人;黃門山則有歐鵬、蔣敬等人。
  • 智真長老自相矛盾的八句偈語中,藏著一個秘密:魯智深並沒有圓寂
    學術界一直爭論不休,特別是《古本水滸傳》的出現,讓跟多人斷定通行版百二十回《水滸傳》的後五十回並非施耐庵先生原著,而是按照朝廷意願進行了篡改——原本抗爭到底的梁山好漢變成了向朝廷搖尾乞憐的軟骨頭,招安後更是甘做鷹犬,對江湖同道展開了無情的絞殺。
  • 方臘麾下第一猛將,不僅殺死梁山泊八位好漢,還差點活捉魯智深
    ,兩人的兵器同樣都是禪杖。他的武力值完全不輸於魯智深,可以說遠超宋江麾下大多數人,可算是方臘麾下第一猛將,根據《水滸傳》中的描寫,梁山大軍招安後討伐杭州菜,方臘之子方天定和鄧元覺一同鎮守,杭州之戰讓梁山的好漢們打得很心寒。
  • 年輕的三眼神將登場,實力與其他神將形成反差,難怪只有他活下來
    在西行紀外傳《狂王》中,上一話說到狂王跟三大天王打了起來,而在戰場的另外一個地方,天界大軍也正在與阿修羅戰鬥酣戰。其中十三神將是天界大軍的主要指揮官,但是從已經出場的幾位神將所表現的實力來看,他們似乎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強。
  • 《水滸傳》中品格最高尚的人—魯智深
    他痛打了小霸王周通。劉太公害怕周通報復,請求「師父休要走了去,卻要救護我們一家兒使得」魯智深回答:「甚麼閒話!俺死也不走。」他把不是自己該管的事當作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這句話,正是劉太公極為需要、熱切盼望的安全保證,簡約中含著踏實,平淡中透著熱忱,最鮮明地表現出魯智深的豪俠性格,也是讀者最為讚佩的魯智深助人為樂精神的典型體現。
  • 魯智深明明是枚「暖男」,一身正能量,為何卻被稱為「天孤星」?
    有人說,魯智深是水滸好漢中,唯一真正具有俠義精神的一個人。在人們的刻板印象中,「孤」並非什麼好詞。劉德華有一首經典歌曲叫作《孤星淚》,就描繪了一種煢煢獨立、形隻影單的意境。「天煞孤星」,這與我們頭腦裡那個滿身正能量、「大跨步走來」的魯智深,實在太不相稱了。在水滸世界中,梁山一百單八將的前身是天上的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
  • 魯智深VS武松,同為八尺好漢,誰的酒量更大
    在男人的世界中,可以沒有女人,但不可以沒有酒,似乎少了酒這種飲品,男人便少了男子氣概。在眾家好漢中,似乎一個個都擁有超級好的酒量。當然,有好的酒量,不見得有好的酒品,很多好漢喝醉後,直接進化為半獸人,唯有宰幾個人方才痛快。
  • 魯智深為什麼綽號「花和尚」?
    在《趙員外重修文殊院 魯智深大鬧五臺山》這一節,魯智深當了和尚後酒醉大鬧,向眾人展現出了他後背霸氣的紋身:「把皂直裰褪膊下來,把兩隻袖子纏在腰裡,露出脊背上花繡來」。這花繡紋的圖案是什麼,有的說是梅花,有的說是牡丹花。但不管怎麼說,一個面目粗魯的大漢竟然紋這麼一個嬌滴滴的花兒圖案,實在讓人匪夷所思,既不倫不類,也有點俗氣。
  • 魯智深是梁山唯一好漢?來看看他的黑點
    據統計,在《水滸》中,作者寫了近千名人物,光是梁山就有108位有名有姓的好漢。不過,限於篇幅,這108將不可能都一一細說,所以書中只有宋江、林衝、吳用、魯智深、武松、李逵、盧俊義等十餘人故事較多,其他人大多只作簡短介紹,或者乾脆一筆帶過,連一句臺詞都沒有。而作者極力塑造的人物中,魯智深是最受讀者喜愛的人物之一。
  • 水滸傳中,如果武松和魯智深進行生死對戰,誰能最終活下來
    在《水滸傳》中,武松和魯智深都是梁山好漢當中非常有知名度的,他倆不是親兄弟,但感情比親兄弟還親。當初在二龍山的時候,魯智深就是首領,武松是二當家的。他倆的本領也都非常強悍,以勇猛著稱。那麼,要是他倆進行一場生死對戰的話,誰能最終活下來呢?對此,我們不妨分析下。
  • 魯智深在梁山有兩個「徒弟」,武藝高強,都在天罡之內
    也就是說,楊志並非楊令公的孫子,他雖然說自己是楊令公的「嫡孫」,但至少也是曾孫輩,也就是孫子的兒子,當然玄孫比較合理。後世亦有此問題,故書中所設楊志為楊令公孫子之孫子。例如在《楊志演義》評語中,楊志是楊宗保的孫子,也就是楊令公的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