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吾欲變法以治,更禮以教百姓,恐天下之議我也。 ———《 商君書·更法》
說起變法,大家首先想到的應該就是春秋戰國時代,確實,春秋戰國時代是中國古代歷史社會發展進程中變法改革的黃金時段,在那一歷史時期,幾乎每一個諸侯國都曾經進行過變法。
變法的領域也十分的寬廣,形式多種多樣,為後世人們的發展提供了各式各樣的選擇,也讓文化擁有了多樣性,讓政治形勢更加豐富多彩。
但是到了後世變法改革則就沒有春秋戰國時代那麼輝煌了。當然,後世的變法也有很多,比如說宋朝王安石的變法,明朝張居正的改革,這些都屬於變法的行列。
但是這些遠沒有春秋戰國時代的變法出名,也沒有春秋戰國時代的變法跨度廣,形式多樣。那麼為什麼戰國時代是變法改革的黃金時代呢?這自然與戰國時代的社會環境有關。
一、秦魏的指引
魏國和秦國是戰國時代率先進行變法的兩個國家,魏國打開了變法改革的先河,它的李悝變法在當時的時代是非常先進的,李悝不僅在行政、軍事、經濟等各個方面都有改善,也將法的理念第一次在戰國時代提出,給後世各種變法的興盛提供了基礎,而魏國也依靠著李悝變法成功地成為了戰國初期唯一的超級大國,社會地位非常之高。
而秦國的例子更加明顯,秦國在戰國初期的時候其實是戰國七雄中排名比較靠後的國家,它當時依靠的是以戰養戰的政策。
也就是說,這個國家只有通過戰爭才能夠拉動國內的各項發展,但是以戰養戰的政策有一個很大的弊端,就是如果一個國家長時間無法打贏,那麼國內的發展就會陷入死循環,最終甚至會將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給拖垮。
而無奈的是,當時秦國面對的是已經進行過變法的魏國,在戰爭方面自然討不到好處,所以經過連年的戰爭,秦國雖然也有勝利的時候,可是國內的發展卻是一片蕭條,百姓處在水深火熱的生活之中,這讓秦國的土地面積一再縮小,也讓秦國的發展實力愈發降低,幾乎可以稱得上是戰國初期最弱的諸侯國。
但是這樣的局面卻在商鞅變法之後完全改變了,商鞅入秦提出了一整套的治國政策,讓秦國成了以法為基礎的國家,完成了君主的集權,壓制了貴族的統治,讓百姓的生活有了盼頭,也讓軍隊的戰鬥能力提高,如此,秦國迅速崛起。
所以說這兩個國家的經歷讓後來的諸侯國看到了希望,也讓它們尋找到了一條更先進的發展形式,畢竟成功的經驗誰都想要借鑑,自然變法也就相對興盛的起來。當然,他們之所以會借鑑秦國和魏國的成功經驗,那是因為它們想要變強,想要獲得更大的利益。
二、變法才能圖強
戰國時代就是一個利益紛爭非常複雜的年代,但是想要獲得更高的利益,想要擁有更高的社會地位和價值,那麼就必須擁有對應的經濟能力,如此一來,國家的發展必定要跟上步伐。
畢竟,先進的發展形勢更加容易與時代的發展潮流相結合,也就更容易獲得高速發展的機會,我們總說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其實國家的發展也是這樣。
當其他的國家因為變法改革強盛起來的時候,如果自己的國家依舊停留在原本的政治制度當中,那麼國家就會處在落後的局面,統治形式就會不與時代相符合,自然會出現這樣那樣的矛盾,所以變法也是國家變強的重要步驟。
秦國和魏國通過變法獲得了綜合國力的提升;趙國因為變法成為了能夠在軍事方面與秦國相提並論的國家;燕國通過變法組織了樂毅伐齊,差一點將齊國滅亡;韓國因為變法也曾以勁韓之勢威脅中原;也因為變法成為了東方的諸侯強國,曾經還與秦國並稱東西二帝。
所以由此來看,變法才能夠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因此,各大諸侯國自然不會放棄這樣的形式。
其實,變法改革是對於國家整體的一種改善,它可以讓這個國家的發展更加適合於當下的時代,像是戰國時代一些比較弱小的國家都是因為在變法方面的不徹底所導致的,比如說燕國。
燕國進行了燕昭王變法之後雖然強盛了一段時間,但是燕昭王的變法並沒有涉及到燕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所以導致燕國很難完全剔除之前遺留下來的影響,自然對其發展有不利因素。
所以說變法不僅僅能讓國家的實力變強,也能夠改善一個國家的基礎政治制度,能夠增強君主對於國家的統治。
三、變法有利於君主統治
變法也可以算作是一場革命,在當時那個歷史環境中,各大諸侯國雖然已經脫離了周王朝的控制而獨立,但是它們畢竟是出自於周王朝的國家,發展形式和制度深受周王朝的影響,發展過程中也會遇到這樣那樣的阻礙。
但是時代在向前進步,歷史也在向前發展,到了春秋戰國的時候,君主的集權統治已經成為了一種潮流,或者已經成為了各大諸侯國暗中實力比拼的關鍵。
事實上,當時的社會在表面上來看比的是軍事能力,比的是誰能夠在戰場上獲得更多的利益,但是實際上,制度方面的較量才是最為重要的。
因為制度是一個國家的發展機制,統治形式是一個國家發展最為重要的能力,可是要改變一個國家的基礎政治制度或者應用長久的政策是一件相當不容易的事情,如果不進行革命則就很難完成?所以說如果要想完成君主的集權,要想剔除西周時代遺留下來的不利因素。
那麼一個國家必定要進行創新,也必定要將創新的形式進行推廣,如此,變法自然是少不了的。
小結:
所以我們綜合上述的敘述可以看到,戰國時代之所以會出現各式各樣的變法是因為各大諸侯國都需要去除周王朝的影子,都需要新的統治措施來鞏固自身的地位,畢竟創新的發展政策更適合於國家在新時代進行發展,也更能夠讓國家在紛亂的社會環境當中立足,我們常說沒有創新也就沒有發展的動力,而國家失去了新鮮的血液這也就很難進步。
而且,歷史發展到春秋戰國時代的時候,君主的集權已經成為了一種主流的形式,君主如果想要剃除老舊思想,改善原本的統治,那麼通過變法改革是最恰當的方式。
除此之外,魏國和秦國這兩個最先變法的國家也給其他國家提供了成功的經驗,讓它們能夠更加放心的進行變法,所以變法在戰國時代是非常興盛的。
這也恰恰說明,身處亂世當中的國家不能夠固步自封,如果一直墨守成規,一直堅持原本的制度不願改善,那麼最終的結果必定是不容樂觀的。其實,戰國時代雖然變法的形式很多,但是這些變法卻不一定都是適合於時代發展的,如果每個國家都能夠尋找到適合歷史發展的變法,想必戰國時代的結局還會不同。
當然,歷史不容許我們進行假設,但是歷史也會給予我們很多的思考,這或許就是歷史帶給我們最大的利益,也是歷史的價值所在。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