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本文接為啥克裡特島是德軍傘兵的墳墓?看一下德軍在戰前的準備就知道了在上一篇文章中我講的是德軍的戰前準備,德軍通過各種方式對克裡特島進行情報搜集,然後他們根據搜集到的情報,展開了對克裡特島作戰計劃的討論。本文的主旨就是講解德軍的這份作戰計劃。
德軍進攻克裡特島的作戰計劃
雖然德軍統帥部在討論克裡特島的作戰計劃時,產生了一些分歧,但是大家都有一個共識:克裡特島上的馬萊邁機場(因為翻譯的原因,有的也叫馬利姆)必須要被首先攻克。因為馬萊邁機場是克裡特島上最大的機場,只要德軍先頭部隊拿下它,並進行快速地修復,就可以讓重型運輸機在這裡起降,以便於後續部隊的登陸作戰;另一個就是地利的優勢,馬萊邁這個地方是最靠近德軍的地方,如下圖所示(Maleme就是馬萊邁),德軍戰鬥機的作戰範圍完全能夠覆蓋馬萊邁這一帶,除此之外,它也靠近海邊,這也意味在這裡作戰的德軍空降兵能夠得到海軍的快速支援。
德軍的進攻方向德軍對克裡特島的首攻目標已經確定了,剩下的就是討論是否要分兵對其它地點進行空降作戰,對於這一點德軍內部就產生了很大的分歧了。所以德軍根據各自的看法,整理出來了兩套作戰方案:
第一套方案是以第四航空隊指揮官勒爾上將和海軍中將舒斯特為代表,他們認為應該集中兵力、全力以赴地攻佔克裡特島的西北部,也就是從馬萊邁到幹尼亞之間的這一片區域,這一片有該島最大的港口和飛機場,然後再以此為根基逐步的向周圍擴散,奪取該島的其餘部分。
這套方案的優勢在於:集中己方儘可能多的兵力,以絕對的優勢迅速地奪佔該島上的關鍵地點,這樣即使駐守在島上的敵人要比預估的還要強大,那麼己方也已經站住腳跟了;而且最關鍵的是,集中空降兵攻其一點的時候,可以得到己方空軍戰鬥機全力以赴的支援。當然,一旦部隊進入山區跟敵人長時間激烈戰鬥的時候話,有可能會遭到英軍戰機的襲擊,畢竟在馬萊邁東邊還有飛機場,如下圖所示。另外,由於德軍在克裡特島擁有絕對的制空權,那麼當德軍在白天對克裡特島進行作戰的時候,英軍基本上不太可能對其進行支援,即使有一定的支援,其規模也不會很大;英軍最有可能的支援,會來自夜間,因為在夜間德國空軍是無力阻攔的。
第二套方案以第十一航空軍的斯徒登特將軍為代表,他建議應該分兵,同時向島上大約七個地點發起登陸作戰,其中最主要的地點有馬萊邁、幹尼亞、雷西姆農和伊拉克林,這些地方都有飛機場和港口,屬於關鍵地點。斯圖登特將軍的建議,其優點在於能夠同時快速的、突然性的佔領該島上的所有重要地點,如果這個計劃成功,那麼德軍將會更加迅速而徹底地佔領島上的其他地區。
但是缺點也是很明顯的,首先德軍要分兵,分兵不僅僅是把空降兵給分開,還要把空軍的戰鬥機、轟炸機等支援飛機給分開,這麼一來,在每一處攻擊點德軍都不能集中空軍的優勢,坦白地說就是德軍的兵力不足以同時進攻這麼多的地點。而且最主要的是,當時參戰的德軍運輸機的運輸能力有限,每次只能運載十二人,或者再多那麼幾個人,如果把所有運輸機都分開行動,那麼每一處登陸點的第一波空降部隊人數都不會很多,一旦遇到敵人的頑強抵抗,那麼分兵後的德軍很有可能會無法攻佔這些地點。而且在此處的德軍第八航空軍也沒有足夠的飛機,同時對所有的登陸地點進行有效的空中支援。
提出這個建議的斯圖登特將軍很有可能是被德軍前期的情報給誤導了,在昨天那篇文章中咱們提到了:德軍誤判了英軍在克裡特島的駐防兵力,也誤判了英軍的士氣,德軍在戰前認為英軍戰鬥力低下,而實際上英軍鬥志昂揚。所以很有可能就是因為這些原因,斯圖登特才建議分兵進攻的。
雖然德軍內部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並有了兩項方案,但是最終下決定的還是空軍總司令戈林。戈林在綜合考量了這兩項方案之後,定的最終作戰計劃是那兩項方案的混合體:
德軍首先要迅速而徹底地攻佔馬萊邁、幹尼亞、雷西姆農和伊拉克林這四個最關鍵的地點,然後以此為基點向周圍擴散,直至佔領全島;空降作戰由第十一航空軍為主,他們會運載其下的空降兵與突擊部隊的先遣隊,率先從空中發起突然性的空降作戰,首先佔領島上的飛機場和最重要的城鎮。
為了充分發揮第八航空軍的火力,得到其戰鬥機和轟炸機的全面支援,空降作戰必須要分波次來進行。第一波次預定在7點15分,在克裡特島的西部馬萊邁機場與幹尼亞城登陸,這兩個是主要攻擊目標;第二波次要等運載第一波次的運輸機返回之後進行,初步預定在下午的3點15分在島嶼的東部登陸,這一波的進攻目標是雷西姆農和伊拉克林,首先是這裡的飛機場。這兩波先遣部隊將得到空降部隊的加強,以及機降登陸部隊和後續海上登陸部隊的支援,直到全軍都登上克裡特島。
如果突襲順利的話,德軍將在第一天就佔領那三個機場和幹尼.亞城以及蘇達灣這一些重要的地點,這樣一來駐防在這裡的英國空軍就無法對付德軍的登陸部隊,同時駐防在這些關鍵地點的英軍地面部隊也無法互相支援,此時空降作戰就算成功了。第十一航空軍把進行空降作戰的部隊編為三個突擊群:西部突擊群和中部突擊群(這倆都屬於第一波次)、東部突擊群屬於第二波次。
西部突擊群由邁因德爾上校指揮,他們的作戰任務是突襲並佔領馬萊邁機場,並保障後續空降部隊的登陸。中部突擊群則由蘇斯曼少將指揮,他們的任務是攻佔幹尼亞與蘇達灣這一帶,以打亂敵人的防禦部署,癱瘓這裡的港口。東部突擊群由布勞爾上校指揮,他們的任務是攻佔伊拉克林城以及附近的機場,並要守護住機場,以保障後續山地部隊的機降登陸。
在進攻當天的凌晨,空降作戰之前,第八航空軍的戰鬥機和轟炸機要率先對克裡特島上的英軍目標進行轟炸,以摧毀島上的英軍戰機和地面防空設施。再之後,第八航空軍還要負責掩護第十一航空軍的空降部隊進行登陸,並且對登陸後的作戰提供火力支援;除此之外,第八航空軍還要負責掩護己方參加作戰的艦艇,並消滅或趕走在克裡特島附近的敵海軍艦隊。
在此處作戰的德軍東南艦隊會先派出掃雷艇,在空軍的掩護下對登陸地點的海域進行清理。這樣一來,德軍第一分艦隊就可在進攻的當天晚上,在馬萊邁以西的地方進行登陸,實際上因為英軍艦隊的原因,這次登陸被推遲到第二天晚上才進行;第二分艦隊則可以在第二天晚上在伊拉克林以東的地方進行登陸。完事之後,德軍的掃雷艇會前往蘇達灣一帶進行排雷,在這裡清理出來一條安全的通道,同時等到附近的敵軍被清理乾淨之後,德軍的運輸船會滿載作戰物資運往克裡特島上的蘇達灣。
以上是德軍擬定地對克裡特島的作戰計劃,可以看出來這項進攻計劃制定得非常詳細,該計劃也是德軍成功攻克克裡特島的關鍵;但是也能夠看出來,德軍的情報對該計劃的影響。總的來說的,德軍進行空降作戰成功的前提條件就是攻克那三個機場,即使德軍沒有佔領其中某一個機場,那麼後續的空降部隊也可以轉移到另外兩個機場中進行登陸作戰,這樣一來就多了一層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