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的克裡特島戰役是德軍眾多經典戰例之一,即首次在沒有任何地面部隊接應的情況下,獨自依靠空中力量奪取了一個面積達8000多平方公裡並被人數優勢敵軍守衛嚴密的島嶼,堪稱軍事史上的創舉。
1941年4月,在納粹德軍以勢如破竹之勢,迅速佔領了位於巴爾幹半島最南端的希臘,希軍和駐希臘軍的大英國協軍被迫撤向與巴爾幹半島隔海相望的克裡特島,邱吉爾為了確保英國在地中海、北非和中東的利益,命令撒到島上的大英國協軍隊停止撤退,一定要堅守克裡特島。
當德人是肯定不想英國人在他們背後留下隱患,因為德國軍隊想儘快結速這場戰爭,這樣就可以騰出手來對付蘇聯,因此德軍想儘快控制克裡特島,於是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克裡特島,位於東地中海,處在愛琴海與地中海交匯處,面積約8200平方千米,是地中海的第五大島,也是愛琴海的最大島嶼。克裡特島是一處戰略要地,如果英國能控制這個島,盟軍就能在地中海東面擁海空優勢,可以用該島作為沿巴爾幹半島海岸發動攻擊的跳板,很顯然德國也意識到這一點,所以打算務必要控制該島。
於是德軍第11空降軍軍長斯圖登在希特勒的授意下擬訂了一個奪取克裡特島的空降作戰計劃,並把這個計劃叫做「水星」計劃,在這個計劃中,攻佔克裡特島的作戰任務由傘兵獨立完成。
於是1941年4月25日,希特勒下達了攻佔克裡特島的作戰命令,命令規定空中作戰由洛爾上將統一指揮,等傘兵著陸後地面作戰由薩斯曼上將指揮。
直到5月20日凌晨,德軍發動攻擊,首先用轟炸機和低飛的戰鬥機轟炸島上的防空火炮以及通信網,然後德國傘兵在對克裡特島陣地實施傘降,但遭到英國軍隊的頑強抵抗,這一戰讓德國傘兵損失慘重。
即使在德軍損失慘重的情況下,德軍才在島上馬萊邁和哈尼亞地域站穩腳根,而在但天晚上德軍空降兵控制三個機場,然後在雖後的幾天在空軍的近距離支援下,遠輸機和滑翔機搭載步兵部隊對空降兵進行了支援,直到5月26日,另有近兩萬名德國士兵在島上的蘇達灣登陸,而後德軍佔領克裡特島。
克裡特島空降戰,一共持續了12天,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軍進行規模最大的一次空降戰,在這次戰役中德軍空降兵共投八2.5萬人,雖然佔領了全島,但代價也是很大的。
據戰後統計,德軍被擊斃和失蹤人數約為四千人,受傷二千一百人,損失戰機約二百二十架,其中運輸機一百一十九架,還有大量的艦船,這個數字對於一直勢如破竹的德軍來說可以說是空前的,以至於第十一軍空降軍軍長斯圖登把克裡特島稱之為「德國空降兵的墳墓」。
而希特勒聽到這次戰役的損失後也比較震驚,他向斯圖登說到,克裡特島之戰表明空降部隊的時代已經結束,空降部隊雖然是一個秘密武器,但這一出奇制勝的要素顯然是被高估了,從此希特勒再也沒下令過大型的空降兵作戰。
德軍奪佔克裡特島之戰雖然顯示了空降兵作戰能力,同時事實也證明,實施這樣的戰役,如果不與其它軍種合作,勢必會遭到重大的損失,因此奪佔該島之後,德軍再也不敢實施類似大規模空降戰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