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有料的文史
「推理上的勝負,沒有高低之分喲。因為真相,永遠只有一個!」這是柯南新一的名言。作為一部推理動漫,《名偵探柯南》不僅是很多人童年時代的美好記憶,更是在無數次的翻拍中成為了世界級的熱門大IP。它的風靡,也是偵探小說風靡世界的縮影。
西方偵探小說,是一種社會文學,也以「設迷-解謎」的遊戲互動滿足了文學的娛樂性。它誕生於西方,也被日本和中國繼承發展。這期開始,料爺和大家談一談西方偵探小說發展小史。
這一期,我們來看西方偵探小說的早期發展中的審美特點。
西方文學藝術的源頭有兩個,其中之一是古希臘羅馬文學,另一個是《聖經》。
希臘神話,俄瑞斯涅斯殺母報仇
在這兩個源頭中,都出現了大量關於「解密」和「懲治罪惡」的母題。比如海格力斯是希臘神話中赫赫有名的大力士,他善於戰鬥,可惜遭到了赫拉的詛咒,在瘋癲之下把三個無辜兒子手刃。這之後,他為了證明自己的身世,前往宙斯神廟尋求答案,整個過程中經歷了很多判斷和推理;再比如俄瑞斯涅斯,被母親克呂泰涅斯特拉驅逐,經歷了一系列艱難險阻最終長大後替父報仇。
而在《聖經》故事中,也出現了「蘇珊娜與長老的故事」,這個故事從一個側面來說,也是個冤屈得到洗刷的解謎過程:美麗的蘇珊娜被兩位「莊重自持」的長老惦記,一直覬覦她想佔為己有,便在蘇珊娜洗澡時下手了。結果美人拼命抗爭就是不從,惹怒了兩位長老。仗著自己的男性與長老身份,來了個對蘇珊娜的誣告,先發制人詆毀她不忠不貞。不過最終的結果是,法院還是找到了事實真相,為蘇珊娜洗脫冤屈伸張了正義,兩個為老不尊的傢伙也被判處了刑罰。
蘇珊娜與長老
其實,除了古希臘羅馬文學和聖經之外,各民族史籍中都記錄了不少「罪與罰」的故事,以史詩、神話和寓言等形式廣為流傳。這類故事和人類的實際社會生活息息相關,一邊是罪行的存在,一邊是揭露和懲治的偵破行動,這符合人類的固有天性。可以說,這其中的故事在懸念設置、敘事模式和運用推理解開疑團、尋求真相上都進行了開拓嘗試、頗有風味,為偵探小說的出現奠定了文學基礎。
17、18世紀,是偵探小說雛形的時代。這個時期,西方工業革命催生了生活方式的劇變,法律制度也日趨完善,這讓犯罪現象和偵探辦案都有了堅實的現實基礎與合理性,因此也出現了不少雛形偵探故事。福柯把這類偵探小故事稱為「新的犯罪文學」,這也正是偵探小說廣受歡迎的一個地方。而在英國作家昆西那裡,這些「舉止高雅者不動聲色的智力遊戲」,稱得上是一種「作為藝術的謀殺」,而非血腥的現實,這也將偵探小說中的故事與道德區分開來。
雖然「偵探故事」源遠流長、可追溯到遠古時代,但偵探小說的發展歷史並不長。在世界小說的發展史上,還沒有哪一種小說體裁能像現代偵探小說那樣,準確地說出自己的誕生日期和創始人:1841年4月,愛倫坡《莫格街血案》被載入偵探小說史冊,他也成為了「偵探小說鼻祖」。故事中,一對母女被殘忍殺害,而且死狀可怕,但鄰居們都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經過細緻排查和推理,偵探奧基斯特•杜賓最終巧妙破獲了謎團。也正是這部小說,讓杜大偵探榮膺偵探小說歷史上首個名偵探,在他身上的很多個性和情節推理設定,也沿用到後世小說的情節中,成了偵探模板。
偵探小說《莫格街血案》被改為經典電影
可以說,在愛倫坡開創的犯罪文學樣式中,「一種偵探的藝術」應運而生,是一種浪漫主義和客觀理性極致結合的審美宣言。這種故事中的兇案描寫看似「審醜」,卻和波德萊爾浪漫的歌頌醜惡事物、王爾德筆下莎樂美為代表建立的「為藝術而藝術」的倡導相似。愛倫坡不是從道德角度、而是從審美角度,為現代偵探小說的誕生進行了倫理鋪墊,讓觀眾在閱讀時產生「宣洩快感」而不必帶有罪惡感。
追隨著愛倫坡的腳步,在1887年-1913年,迎來了短篇偵探小說的黃金時期,古典派作家們開始侵入文學領域,對傳統文學造成了巨大衝擊。在維多利亞時代,英國偵探小說以柯南道爾筆下福爾摩斯的故事為代表,影響美、法等國相繼出現了一大批智慧與技巧高超的大偵探探案故事,比如M.D.卜斯特的「阿伯納叔叔」系列,奧西茲女男爵的「牆角老人」系列,G.K.切斯特頓的「布朗神父」系列,弗裡曼的「科學偵探」約翰·桑代克博士系列,美國作家傑克·福翠爾的「思考機器」系列等等。這些偵探小說中的破案主角不同,但是都強調案件裡的超越現實的非邏輯性,然後依靠合理的推理破案,這讓讀者閱讀起來既震驚嘆服又覺得酣暢過癮。
柯南道爾創造的福爾摩斯形象。
如果說「杜賓」這一偵探角色是偵探小說首創,那「福爾摩斯」鞏固了大偵探的地位。他在文學藝術上的形象非常飽滿:一方面,他崇尚理性和科學,在推理中不受感情的影響,認為這會折損自己的推斷力。而另一方面,他又是個無可救藥的浪漫主義者,肆無忌憚表現出情緒化、容易厭倦和厭女症的傾向。這種理性和感性的交融,讓福爾摩斯成為了長久以來家喻戶曉的「偵探」代名詞。而柯南道爾,也成為了英國古典式偵探小說的開山人物,他的人物塑造、文學構思和推理手法,影響了無數偵探小說家。
福爾摩斯身材瘦削,有著鷹鉤鼻,頭戴獵帽,肩披風衣,口銜菸斗的形象成為標誌
在這一時期,法國黑色反偵探小說形象「亞森·羅賓」不得不提。他是法國作家莫裡斯·勒布朗筆下的一個神出鬼沒、劫富濟貧的大盜,經常通過非法律手段來制裁邪惡,讓警方束手無策,於是,警方便請偵探福爾摩斯來抓捕他。大盜與神探之間的鬥智鬥勇,推動了偵探小說的張力。羅賓非凡的冒險與能力,打破了偵探小說「黃金時期」作品的約定俗成以及禁忌規範,讓故事情節發展隨意,甚至突破「偵探小說」的界限。
亞森羅賓和福爾摩斯,反偵探
而在西方偵探小說界,一批以羅賓為代表的偵探對立面角色興起,被稱為「黑色英雄」。他們常常巧妙的逃脫掉偵探的追捕,自在的逍遙法外。比如威廉·赫爾南筆下的「業餘神偷拉菲茲」系列,塑造了小偷亞瑟·拉菲茲屢騙警察、偵探,巧妙偷盜得逞的故事,開創了反派人物做偵探小說主人公的先河。作者直接宣稱,英雄不止是福爾摩斯,他還可以是個盜賊!
業餘神偷拉菲茲
19世紀《福爾摩斯探案全集》在全球掀起「偵探小說熱,還滲透到了這一時期各個偵探小說裡。19、20世紀之交的古典派短篇偵探小說不僅大量出現,特點也非常鮮明:
這些作品篇幅短小,情節也比較簡單,符合早期偵探小說的發展特點;這一期間的小說有著固定的人物搭配模式,常常圍繞著某一個偵探為系列展開故事,讓讀者建立了鮮明的形象認知,大量個性迥異、大放異彩的偵探形象影響至今;偵探小說家的地位,也在這個期間上升,憑藉著強大的故事性和趣味性,讀者非常買帳,因此很多文學愛好者進入了職業偵探小說寫作領域,開始了職業化和規模化的創作隊伍;為了滿足讀者不斷增加的閱讀興致,偵探小說中的奇案大量出現,它們在設計和破解上都匪夷所思,解謎效果越離奇越能令讀者拍案叫絕;這一時期的偵探小說也有突出問題,結構比較鬆散,趣味比較單一,沒能出現系統化的傾向。
下一期,料爺繼續和你看下一階段「長篇偵探小說」與「硬漢派」偵探小說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