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典詩詞當中,梅花有著特別的意義指向。古人在詩歌當中一旦寫梅花,大多詠嘆的都是梅花的品格。畢竟梅花是冬天開放,傲立霜雪,這種不畏嚴寒的品格是中國古代很多詩人們所追求的。
即便是我們今天讀到一個不知名詩人的一首古詩,其中也有對梅花品格的詠嘆,可以看得出梅花對中國古典詩詞的影響之深。
山邊幽谷水邊村,曾被疏花斷客魂。
猶恨東風無意思,更吹煙雨暗黃昏。
這首古詩就是宋代詩人張嵲的《墨梅》,整首詩讀起來非常簡單,描繪的場景也是我們很容易想像得到的。整首詩不長,寫的就是詩人在旅途當中,在一個山中村落看到了稀稀落落的梅花後,所發出的感慨。
詩歌一開始,就寫詩人在旅途當中來到了一個「山邊幽谷水邊村」,此地遠離世俗生活,這也才是梅花生長開放的地方。詩人經歷漂泊看到此地生長的梅花,想到高潔的梅花生長在如此荒涼之地,「曾被疏花斷客魂」,內心更是充滿傷感。
畢竟梅花盛開的時節都已經是冬天,周圍到處都是一片蕭瑟之景。如果是在春夏,山邊的村落必然是生意盎然,但此時映照在詩人心中的都只是一片暗淡光景。正待詩人習慣了慘澹的場景之時,忽然看到這一朵綻放的梅花,心中一下子被觸動。
因為這梅花實在是太美麗了,詩人內心生出了幾分愛戀,傾注情感讚美,也能夠感覺到他的漂泊之苦。「猶恨東風無意思,更吹煙雨暗黃昏」,最後兩句則是遺憾東風一直在吹。東風時代是沒有情趣的風,在這個寒風蕭瑟的季節裡吹拂著煙霧似的梅花,使得花瓣掉落,更讓眼前的黃昏顯得更加黯淡,也使得詩人的內心更加的充滿愁緒。
整首古詩沒有寫一個字是「梅」,卻在不經意間透露出了梅花含蓄的美麗,也給詩人帶來了情緒上的觸動。這種觸動是羈旅他鄉的漂泊之苦,也有詩人絕於世俗的清高脫俗。他在這滿眼的蕭瑟之中看到綻放的梅花,不也是代表著遺世而獨立的詩人,在這天地之間孤獨漂泊嗎?
梅花的落寞就是詩人的落寞,梅花的孤獨就是詩人的孤獨,梅花的凋落就如同他在現實當中受到的打擊,彼此之間都是相互映襯的。詩中的梅花,就是詩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