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火熱,泡泡瑪特的暴利生意還能做多久?

2020-12-16 今日科技爆料

不管你願不願意承認,「泡泡瑪特」就是有一種讓年輕人成癮的魅力。

12月11日憑藉「盲盒」的熱潮,知名潮流玩具品牌泡泡瑪特就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成功登陸香港交易所,成為了潮玩第一股!

這是一家充滿爭議的公司,很多人表示不理解,到底是誰在買它們的產品?憑什麼支撐起這麼高的市值?

在很慢長的時間裡,這些困擾一直圍繞著泡泡瑪特,直接導致了這家公司長期處於命懸一線的狀態,有時候公司帳上不到100萬元,連工資都快要發不出來了。

2014年-2016年,泡泡瑪特連續三年虧損。財報顯示,2014年、2015年、2016年,公司營收分別為1703萬元、4538萬元、8812萬元;淨利潤分別為-277萬元、-1598萬元、-3003萬元。

因為沒什麼主流投資機構欣賞,錢荒的王寧決定帶著泡泡瑪特去衝擊新三板上市,但是當時的新三板幾乎沒有流動性,他需要的3000萬元,最終「拆成了三筆」才湊齊。

直到Molly的出現成為了這家公司的轉折點,2016年7月,泡泡瑪特發行了第一個Molly系列,投入上百萬進行開模和生產,因為不能預知消費者的市場反應,這是極其冒險的事。

但是王寧憑藉多年的零售經驗終於找對了方向。泡泡瑪特的第一個Molly系列,一套有12個盲盒,每套售價708元。在天貓開售僅4秒,200套被粉絲們一搶而空,線下店更加火爆,開售不久就缺貨了。

2017年開始,泡泡瑪特出現了陡峭的增長曲線。2017年,找到盲盒大法的泡泡瑪特,第一次實現了年度盈利,淨利潤156萬元;2018年淨利潤9952萬元;2019年淨利潤4.51億元。

於是很多人把泡泡瑪特的成功歸結在「盲盒」上,在他們的設想裡,拆盲盒會有一種類似賭博的快感。消費者總會有追求自己想要的款式,傾向於「報復性」地繼續購買,帶來一種成癮性的消費行為。

「盲盒」的營銷方式肯定對泡泡瑪特的推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這並不是核心,因為「盲盒」並不是一種新鮮的玩法。

曾經5毛錢一包的小當家乾脆麵中的水滸傳卡片,也是類似的機理,但是小浣熊乾脆麵卻沒有受到泡泡瑪特這麼大的關注。類似的營銷模式很容易模仿。

而泡泡瑪特能長期吸引年輕人應該歸結為IP的開發和運營。如今泡泡瑪特已經運營了超過93個IP,但並非所有的IP都受到了消費者平等的青睞。最受歡迎的Molly 和Pucky兩個IP在2019年就貢獻了將近一半的收益。

其實,泡泡瑪特與遊戲、文創的等內容行業相似,需要依賴持續推出爆款產品來吸引客戶。一旦消費者對爆款產品失去熱情,能否持續生產出下一個爆款就成了關鍵問題。而其他品牌只要能產出爆款,很容易彎道超車。大家看好泡泡瑪特的後續發展嗎?

相關焦點

  • 泡泡瑪特:收割「後浪」的暴利生意 還能做多久?
    12月11日,「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正式登陸港股市場,發行價38.5港元,開盤後股價一度漲超100%,飆升至81.75港元,市值突破千億港元。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及其妻子持有近49.8%的股權,這對85後夫妻的身價也於今日早間突破500億港元。
  • 泡泡瑪特:收割「後浪」的暴利生意 還能做多久
    泡泡瑪特上市後,投資人對王寧的評價是:喜怒不形於色,沉穩,偏執,較真,具有消費行業賽道創業者的優秀品質。  12月11日,「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正式登陸港股市場,發行價38.5港元,開盤後股價一度漲超100%,飆升至81.75港元,市值突破千億港元。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及其妻子持有近49.8%的股權,這對85後夫妻的身價也於今日早間突破500億港元。
  • 泡泡瑪特:收割「後浪」的暴利生意,還能做多久?
    12月11日,「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正式登陸港股市場,發行價38.5港元,開盤後股價一度漲超100%,飆升至81.75港元,市值突破千億港元。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及其妻子持有近49.8%的股權,這對85後夫妻的身價也於今日早間突破500億港元。王寧,33歲,整個泡泡塔特的高管團隊也僅35歲,最懂得收割後浪青年的,莫過於後浪企業家了。
  • 「盲盒」暴利生意:毛利率高達64.8% 泡泡瑪特趕考資本市場
    來源:華夏時報原標題:「盲盒」暴利生意:毛利率高達64.8%,泡泡瑪特嘗到甜頭趕考資本市場(圖片來自泡泡瑪特官網)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金曉巖 北京報導6月1日,兒童的節日
  • 泡泡瑪特(09992):收割「後浪」的暴利生意,還能做多久?
    12月11日,「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正式登陸港股市場,發行價38.5港元,開盤後股價一度漲超100%,飆升至81.75港元,市值突破千億港元。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及其妻子持有近49.8%的股權,這對85後夫妻的身價也於今日早間突破500億港元。王寧,33歲,整個泡泡塔特的高管團隊也僅35歲,最懂得收割後浪青年的,莫過於後浪企業家了。
  • 泡泡瑪特的「盲盒故事」還能講多久?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是已經融資8輪的泡泡瑪特第二次向資本市場發起衝鋒。在過去的幾年裡,依靠「盲盒」,泡泡瑪特不僅扭虧為盈,還實現了利潤增長百倍的奇蹟,賺錢速度堪比印鈔機。然而,就在泡泡瑪特加速狂奔的同時,盲盒所帶來的新奇感也在部分愛好者之間逐漸消退,不少盲盒玩家開始「退坑」。
  • 泡泡瑪特|IP+盲盒,泡泡瑪特的泡泡還能吹多久?
    摘自《泡泡瑪特招股說明書》小浣熊的另一個啟發是,賣什麼很重要,怎麼賣更重要。泡泡瑪特從Molly開始使用盲盒發售。今年2月泡泡瑪特發布新品AYLA動物時裝系列,上線當天熱度很高,但隨後就有粉絲指出這個系列涉嫌抄襲「娃娃城堡」。泡泡瑪特後來發布致歉聲明,不但全渠道下架AYLA系列,還召回了全部已售出產品。這個例子就說明了孵化新IP的難度有多大。實際上泡泡瑪特也清晰地看到了這個風險的存在。
  • 盲盒「裝下」千億市值潮玩王國 泡泡瑪特暴利生意能火多久?
    不過,也有不同的聲音認為,一個小小的盲盒,出廠價 10 多元,售價翻了幾番達數十元,甚至有些熱門隱藏款的產品價格一度被哄抬到了數千元,溢價幾十倍。不免引起疑問,泡泡瑪特是否能真的撐起 1000億的估值?
  • 盲盒出圈後,泡泡瑪特還能火多久?
    文/DoNews 尹太白編輯/楊博丞因盲盒而名聲大噪的潮流百貨零售品牌泡泡瑪特終於叩開資本市場的大門了。今日,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在聯交所主板上市,開盤漲100%報77.1港元,總市值達1065億港元。三年間,泡泡瑪特的淨利潤分別為人民幣156萬、9952萬、4.51億元,毛利率也極其亮眼,從2017年的47.6%增至2019年的64.8%,吸金能力可謂一絕。泡泡瑪特的淨利潤在兩年時間內翻了289倍,「盲盒+潮玩」的業務形式起到了關鍵作用,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賣盲盒已經成了一門比搞房地產還要掙錢的生意。
  • 對標迪士尼,炒IP賣盲盒的泡泡瑪特還能火多久?
    因為在電商蓬勃發展的日子裡,商品若沒有核心競爭力,那麼勢必一天比一天難做。泡泡瑪特能夠觸底反彈關鍵因素就是它在做減法。它不再什麼都賣,而是專注能帶來最大利潤的品類,也就是Molly這一類的潮玩人偶。資源聚焦的好處就是容易起規模效應。聚焦之後,泡泡瑪特17年扭虧為盈,18年上半年,營收達到1.61億元,淨利潤達2100多萬。
  • 泡泡瑪特的生意,在「盲盒」之外
    泡泡瑪特賣得才不是簡單的公仔,也不僅僅是盲盒,它的獨特「產品思維」將消費者需求升華到了另一個價值層次,下面我們來細細剖析。01 泡泡瑪特是賣什麼的?其實,很多朋友沒明白泡泡瑪特到底是賣什麼的。放下偏見和狹隘,泡泡瑪特裡的學問特別大,其精髓幾乎是所有成功消費品的精髓。泡泡瑪特的生意,在「盲盒」之外。
  • 泡泡瑪特IPO下的盲盒產業圖鑑
    在資本打底、市場需求、企業方向等三方協力下,盲盒自然而然成了一門暴利生意。更深一步來看,在這個溫床的暴利生意之中,決定盲盒玩家上下限是「怎麼實現上遊到下遊的協同,如何打造專業產業鏈」,從某種程度來看,這也恰是泡泡瑪特最本質的財富密碼。
  • 當潮玩走向主流,泡泡瑪特的「盲盒泡泡」能吹多大?
    2016年,受到Sonny Angel盲盒產品的啟發,泡泡瑪特決定轉型專注潮流玩具,與香港設計師Kenny Wong籤約,拿下了第一個合作IP——Molly,並且以盲盒的形式發售。自此,Molly成為了泡泡瑪特生意版圖中最為賺錢的IP,也成就了當前泡泡瑪特的在國內盲盒市場的地位。
  • 揭秘:藏在「盲盒」裡的暴利生意經
    有意思的是,根據我們的了解,這家名叫「泡泡瑪特」的公司,此前其實已經連虧了三年。從連續虧損到年入16億,泡泡瑪特的盈利秘密就藏在「盲盒」裡。所謂盲盒,物如其名,就是買的時候不知道是什麼,只有買完拆開之後才能「一睹芳容」的盒子。這個盒子有多受歡迎?根據拼多多數據顯示,今年兒童節最熱銷的十大商品,盲盒排在第二名。
  • 泡泡瑪特的泡泡能吹多久?盲盒經濟能收割90後多久?
    大孩子們上癮一樣被猜娃娃遊戲搞得欲罷不能,泡泡瑪特賺得盆滿缽滿。所以,泡泡瑪特是怎麼讓90後掏空錢包的?泡泡瑪特借娃娃擺賭場的資本遊戲能走多久呢?59的盲盒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但讓娃友們頻繁上當的是,太想知道盲盒裡到底是隱藏款還是雷款的好奇心。賭對了拿回家擺著落灰,賭錯了可以轉手閒魚高價賣,既能滿足社交需求,又能賺點小錢。泡泡瑪特也明白90後對什麼上頭,也知道娃友們醉翁之意不在娃,而是盲盒裡會抽出啥的不確定感。所以泡泡瑪特的收割遊戲才能率先開始。
  • 泡泡瑪特赴港上市:暴利背後合規性存疑,盲盒熱度衰退前景難料
    此次再赴資本市場,不僅受到了廣泛關注,還引發了人們對盲盒經濟「暴利收割」、「可持續性」、「投機炒作」等爭議和質疑。不僅如此,盲盒本身具有一定賭博性質,由於是新事物,法律並未對其做出明確界定,但其合規性依舊存疑,不排除未來政府相關部門會對其出臺相關法律法規予以約束和規範。
  • 年入16億的泡泡瑪特上市!盲盒會是長久熱門的生意嗎?
    也說明以泡泡瑪特為代表的企業,抓住了盲盒玩家的消費心理。不過,這就能真正說明盲盒永遠在風口,會一直是長久熱門的生意嗎?暴利的生意經:泡泡瑪特終於上市了過去的三年,是中國盲盒產業高歌猛進的時間段。僅從招股書上看,身為盲盒代表企業的泡泡瑪特,營收就呈現爆發式增長,甚至淨利潤三年時間增長了300倍!
  • 瘋狂的泡泡瑪特,還能火多久?
    近幾年來,泡泡瑪特推出的MOLLY盲盒系列,突然在網際網路上火爆了起來,一時間喜歡潮流文化的各色青年,都被這款盲盒所「俘獲」,同時也幫助推出盲盒的泡泡瑪特實現了營收方面的三級跳,扭轉了以往的慘澹營生。隨後,在國內風生水起的泡泡瑪特,也將盲盒生意做到了海外市場,試圖在海外市場再現國內神話。
  • 市值千億的盲盒故事,泡泡瑪特能講多久?
    圖:泡泡瑪特今日股價走勢小盲盒,大財富,一個小小的盲盒標價59元,這是泡泡瑪特走向巔峰的關鍵。搭乘盲盒經濟的東風,泡泡瑪特2017年至2019年淨利潤分別為156萬元、9952萬元、4.51億元。潮玩的原創設計考驗著泡泡瑪特,而這可能讓泡泡瑪特喪失一部分對原創設計要求高的消費者。從盲盒的產業鏈角度來看,盲盒的上遊主要包括IP供應商、模具提供方及產品生產商,其中盲盒企業能夠持續與優質IP供應商合作是其重要核心競爭。IP授權業務是否順利,IP是否涉嫌抄襲等問題也在困擾著泡泡瑪特。
  • 泡泡瑪特赴港上市 「盲盒」還能火多久
    大大的腦袋,大大的眼睛,配著傲嬌的表情……在過去一段時間裡,一個叫Molly的盲盒小玩偶,不知道「掏空」了多少人的錢包,以至於這個玩偶背後的公司——泡泡瑪特也在短短幾年時間裡,扭虧為盈,奔向資本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