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瑪特:收割「後浪」的暴利生意,還能做多久?

2020-12-14 手機鳳凰網

網上有一個段子:

泡泡瑪特上市前,投資人對王寧的評價是:相貌平平,文化水平不高,說話沒有感染力,缺乏領袖氣質,團隊也沒有精英。

泡泡瑪特上市後,投資人對王寧的評價是:喜怒不形於色,沉穩,偏執,較真,具有消費行業賽道創業者的優秀品質。

12月11日,「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正式登陸港股市場,發行價38.5港元,開盤後股價一度漲超100%,飆升至81.75港元,市值突破千億港元。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及其妻子持有近49.8%的股權,這對85後夫妻的身價也於今日早間突破500億港元。

王寧,33歲,整個泡泡塔特的高管團隊也僅35歲,最懂得收割後浪青年的,莫過於後浪企業家了。

方興未艾的潮玩經濟

潮玩賽道看似熱鬧,但其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龍頭,市場份額高度分散。數據顯示,按零售價值計算,市場前5大參與者的市場份額合計僅有22.8%。作為目前市場份額排名第一的泡泡瑪特,市場份額則僅為8.5%。

正因為還沒有出現龍頭,所以創業者們仍在蜂擁,爭奪迅速增長的蛋糕。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我國至少有800家企業的名稱含「潮玩、潮流玩具」,或產品標籤或項目品牌含「潮玩」,且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潮玩相關企業。其中,24%的相關企業為有限責任公司,73%為個體工商戶。

地域分布方面,從省份來看,廣東省的潮玩相關企業數量最多,近150家。其次是浙江、江蘇和山東三個省份,均有40家以上相關企業。從城市來看,深圳市的潮玩相關企業數量最多,超過40家,其次為上海、北京、杭州、廣州和成都五個城市,均有20家以上相關企業。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近五年來,潮玩相關企業年註冊量(全部企業狀態)呈現顯著的逐年上漲趨勢。2017年,我國潮玩相關企業年註冊量首次超過100家。2019年,我國新增約230家潮玩相關企業。截至2020年11月30日,我國今年已新增260餘家潮玩相關企業。

目前,在國內的潮玩市場,值得一提的競爭對手包括Dreams、MedicomToy、52Toys、十二棟文化等。其中,Dreams和MedicomToy均為老牌日本玩具公司。

除上述競爭對手外,包括名創優品、三福等新零售公司開始推出低單價盲盒,或許將對泡泡瑪特的市佔率、盈利能力造成影響。

新的「攪局者」也層出不窮:

近日,奧飛娛樂、邦寶益智先後宣布牽手國內網際網路大佬,打造陰陽師、鬥羅大陸等手遊、動漫IP的盲盒,優質二次元IP的實物化、商品化將成為玩具公司新增長極。

堪比印鈔機的盲盒生意

泡泡瑪特披露的IPO文件中寫道:兩年間收入翻了十倍,同店增長60%,ROE達到75%。

而全球的潮玩市場,已經達到了236億美元的規模,就算是今年,經濟下行,也獲得近20%的漲幅。

中國增速則比全球更快,接近30%的年化。

盲盒利潤多高?根據騰訊科技的報導《代工廠調查:一隻盲盒如何從10元炒至千元?》,售價59元的Tokidoki系列,代工廠報價僅13元,溢價主要來自IP。

潮玩真正火起來,「盲盒」的營銷方式功不可沒。

2018年,泡泡瑪特上線了首個盲盒,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泡泡瑪特總收益從2017年的1.581億元人民幣,增加至2018年的5.145億元人民幣,2019年達到16.834億元人民幣。毛利率也提升明顯,從2017年的47.6%增至2019年的64.8%。

所謂盲盒,就是一個個裝著不同款式的玩偶盒子,拆之前你不知道裝的是哪一款,為了集齊盲盒,或者獲得所謂概率最低的「隱藏款」,不少消費者一擲千金。

去年天貓發布的《95後玩家剁手力排行榜單》中,盲盒已經成為95後玩家燒錢最快最多的愛好,有近20萬消費者花費超過2萬元,有硬核玩家一年豪擲百萬。

盲盒甚至被賦予了金融屬性。

不少人將盲盒,特別是「隱藏款」,當成金融產品炒作。

據報導據投資界報導,閒魚上漲價最迅猛的是一些熱門盲盒。第一名要數泡泡瑪特的潘神聖誕隱藏款,原價59元,現在在閒魚已經賣到2350元的高價,狂漲39倍;泡泡瑪特的molly胡桃夾子王子隱藏款漲幅也很高,原價59元,閒魚均價1350元,漲幅22倍。

不理解Z世代,你就無法理解泡泡瑪特

為啥年輕人願意在盲盒上剁手?

泡泡瑪特的招股書,揭示了其粉絲群體:18-35歲為主,一二線城市為主。

潮玩為何在年輕人中發展如此之快?也是也許是感情,而非物質。

我們找到了kantar諮詢發布的《Z世代消費力白皮書》。

新年輕一代「Z世代」(指出生於1990年代中葉至2010年的年輕群體),一出生就生活在一個數位化社交媒體世界裡。

Z世代三大消費動機:「為社交、為人設、為悅己」。

擴大社交圈、尋找身份認同、及時行樂的滿足感,都是他們買買買的動機。

我們常常能聽到來自Z世代這樣的聲音:

「喜歡的東西不一樣,圈子也不一樣。」

「聽說他一面牆都是AJ,我自己也想有一雙,這樣就跟他有共同話題可聊了。」

還有這樣的聲音:

「我沒有,就覺得我跟他們差點什麼,有點OUT了。」

「我們可以交流化妝心得,能顯得我們關係很好。」

而這種以圈子為論調的消費,也使潮鞋潮服、腕錶、包包配飾、數碼產品成為主要消費對象。

泡泡瑪特的葩趣app,已經成為最大的潮玩社交平臺和二手交易市場。用戶不但可以分享故事,結識夥伴,與潮玩藝術家交流,進行基本社交,還可以參與玩具交換和二次交易,或者抽號活動。

潮流玩具不僅因其藝術內容和外形吸引年輕消費者,也符合當下年輕消費者的心理需求,滿足其陪伴心理、社交心理、收藏心理等。

此外,「結果未知、容易上癮、以小博大」的模式,類似賭博,容易讓人成癮。事實上,正是2018年泡泡瑪特上線了首個盲盒,從此收入和利潤才開始飆漲。

「後浪收割機」的生意,監管的達摩克裡斯之劍

一個59銷售元的平價盲盒,泡泡瑪特大約能從中得到將近40元收入。毛利率近70%。這種利潤水平,基本與棋牌類遊戲的淨利水平相當。

盲盒不透明的中獎率和涉及有獎銷售是被詬病最多的地方,《中國經濟網》和《光明網》等官方媒體也曾刊文呼籲要加強監管。

中國經濟網認為,「盲盒理論上有可能被《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條認定為有獎銷售,這要求商家必須明示規則、不得以內定等方式作弊,儘管目前很多商家會在盲盒包裝上簡單標註規則,但實際中隱藏款、限量款的真實「中獎」率會否低於宣傳,仍有待進一步監督驗證。

「盲盒」的玩法,其實很像此前網路遊戲的「氪金抽卡」。

2016年,文化部下發通知,要求:

網路遊戲運營企業採取隨機抽取方式提供虛擬道具和增值服務的,不得要求用戶以直接投入法定貨幣或者網路遊戲虛擬貨幣的方式參與。

網路遊戲運營企業應當及時在該遊戲的官方網站或者隨機抽取頁面公示可能抽取或者合成的所有虛擬道具和增值服務的名稱、性能、內容、數量及抽取或者合成概率。公示的隨機抽取相關信息應當真實有效。

核心就兩點:抽卡不能用錢,還需公示抽卡概率。

2018年,來自歐洲15個國家以及一個美國地方州的賭博監管機構決定,將聯合起來對電子遊戲的開箱玩法以及其他形式的賭博展開調查。此舉導致多家遊戲公司股價暴跌。

跟盲盒商業模式幾乎完全一樣的,就是日本的「扭蛋」。

扭蛋機,同樣是把多個相同主題的玩具模型歸置成一個系列,分別放入蛋狀的半透明塑料殼裡,並添加相應的說明書然後放到對應主題的扭蛋機中,通過投幣或插卡隨機抽取的方式進行售賣的商品。

2016年,日本一般社團法人電腦娛樂協會發布公告,規定所有付費扭蛋頁面必須在玩家容易識別的位置放置扭蛋項目一覽,讓所有玩家都能清楚知道自己能抽出什麼。同時明確標示取得任一付費扭蛋稀有道具的預估付費金額上限為5萬日元,超過該上限亦須明確預估付費金額。

可見,無論任何國家的監管,都希望遏制年輕人不理性消費、衝動消費。

相關焦點

  • 泡泡瑪特:收割「後浪」的暴利生意 還能做多久?
    泡泡瑪特上市後,投資人對王寧的評價是:喜怒不形於色,沉穩,偏執,較真,具有消費行業賽道創業者的優秀品質。  12月11日,「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正式登陸港股市場,發行價38.5港元,開盤後股價一度漲超100%,飆升至81.75港元,市值突破千億港元。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及其妻子持有近49.8%的股權,這對85後夫妻的身價也於今日早間突破500億港元。
  • 泡泡瑪特:收割「後浪」的暴利生意 還能做多久
    泡泡瑪特上市後,投資人對王寧的評價是:喜怒不形於色,沉穩,偏執,較真,具有消費行業賽道創業者的優秀品質。  12月11日,「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正式登陸港股市場,發行價38.5港元,開盤後股價一度漲超100%,飆升至81.75港元,市值突破千億港元。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及其妻子持有近49.8%的股權,這對85後夫妻的身價也於今日早間突破500億港元。
  • 泡泡瑪特(09992):收割「後浪」的暴利生意,還能做多久?
    網上有一個段子:泡泡瑪特(09992)上市前,投資人對王寧的評價是:相貌平平,文化水平不高,說話沒有感染力,缺乏領袖氣質,團隊也沒有精英。泡泡瑪特上市後,投資人對王寧的評價是:喜怒不形於色,沉穩,偏執,較真,具有消費行業賽道創業者的優秀品質。
  • 套路收割「後浪」,年賺4億的泡泡瑪特還能紅多久?
    被後浪們追捧的盲盒,竟然有人年花百萬。國泰君安發布的有關盲盒經濟的研究報告顯示,天貓上有近20萬消費者,每年花費萬餘元收集盲盒,其中95後佔大多數。近日,盲盒的始作俑者、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瑪特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2017-2019年,泡泡瑪特營收分別為1.58億元、5.14億元、16.83億元,同期,淨利潤分別為156萬元、9952萬元、4.51億元。但,盲盒這個風口能持續多久,泡泡瑪特能紅多久,都是問號。
  • 盲盒火熱,泡泡瑪特的暴利生意還能做多久?
    不管你願不願意承認,「泡泡瑪特」就是有一種讓年輕人成癮的魅力。12月11日憑藉「盲盒」的熱潮,知名潮流玩具品牌泡泡瑪特就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成功登陸香港交易所,成為了潮玩第一股!在很慢長的時間裡,這些困擾一直圍繞著泡泡瑪特,直接導致了這家公司長期處於命懸一線的狀態,有時候公司帳上不到100萬元,連工資都快要發不出來了。2014年-2016年,泡泡瑪特連續三年虧損。
  • 泡泡瑪特的泡泡能吹多久?盲盒經濟能收割90後多久?
    大孩子們上癮一樣被猜娃娃遊戲搞得欲罷不能,泡泡瑪特賺得盆滿缽滿。所以,泡泡瑪特是怎麼讓90後掏空錢包的?泡泡瑪特借娃娃擺賭場的資本遊戲能走多久呢?泡泡瑪特也明白90後對什麼上頭,也知道娃友們醉翁之意不在娃,而是盲盒裡會抽出啥的不確定感。所以泡泡瑪特的收割遊戲才能率先開始。但是,靠天時地利人和獨領風騷的泡泡瑪特盲盒,能否持續當C位收割機,還是泡泡變大到一定程度破碎?劇姐從幾個層面分析,大家自得結論。1、潮玩市場門檻低,名創優品、52BOYS也都是搶蛋糕積極分子。
  • 泡泡瑪特:熱度褪去後,還能牛多久?
    以下是詳細內容:1核心優勢:潮玩IP的全產業鏈覆蓋高毛利的生意如果壁壘不高,很容易招來同行競爭,那麼泡泡瑪特做出遠超同行的利潤,壁壘在哪裡?泡泡瑪特IP情況資料來源:公司公告,見智研究院對於已是自有產權的IP,自然沒有出走的理由,尤其是公司最大頭部Molly已被公司買下,轉為自有,只要不斷做長Molly的生命力即可;但對於獨家IP則存在授權期過後,續約的問題。
  • 泡泡瑪特|IP+盲盒,泡泡瑪特的泡泡還能吹多久?
    套路本身不複雜,但是直到看了泡泡瑪特的招股書橙哥才發現,原來這個套路可以玩兒到這麼大!摘自《泡泡瑪特招股說明書》小浣熊的另一個啟發是,賣什麼很重要,怎麼賣更重要。泡泡瑪特從Molly開始使用盲盒發售。摘自《泡泡瑪特招股說明書》放眼全球,擁有變形金剛、特種部隊等大IP的孩之寶毛利率與泡泡瑪特大致相當,但是其淨利率只有泡泡瑪特的1/4。
  • 「盲盒」暴利生意:毛利率高達64.8% 泡泡瑪特趕考資本市場
    來源:華夏時報原標題:「盲盒」暴利生意:毛利率高達64.8%,泡泡瑪特嘗到甜頭趕考資本市場(圖片來自泡泡瑪特官網)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金曉巖 北京報導6月1日,兒童的節日
  • 泡泡瑪特今日敲鐘,盲盒生意「收割」了誰?
    據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泡泡瑪特收入8.17億元,毛利5.33億元,經營利潤2.08億元,期內利潤1.41億元。 這是泡泡瑪特第二次尋求上市。早在2017年1月,泡泡瑪特曾在新三板上市,兩年多後退市。 得益於盲盒經濟興起,泡泡瑪特業績「翻身」。
  • 泡泡瑪特的「盲盒故事」還能講多久?
    泡泡瑪特自身也因「產品質量」、「被控抄襲」等問題頻頻「翻車」。利潤暴增,融資8輪,泡泡瑪特應該「並不缺錢」,那麼為何急著投入資本市場「懷抱」呢?在愛好者開始「退坑」的背景下,其盲盒故事還能講多久?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泡泡瑪特實現營收1.58億元、5.14億元和16.83億元,後兩年增幅為225.32%和227.43%,淨利潤分別達到156萬元、9952萬元和4.51億元,2018年和2019年的同比增幅高達6279.49%和353.16%,毛利率也從2017年的47.60%增長到了64.80%。
  • 盲盒出圈後,泡泡瑪特還能火多久?
    泡泡瑪特公告披露,發售價已釐定為每股股份38.50港元,估計將收取全球發售所得款項淨額約50.25億港元,每手200股,香港公開發售項下初步可供認購香港發售股份總數的356.74倍,全球計劃發售1.357億股,泡泡瑪特將在本次IPO中至多募集52.24億港元(約合6.7億美元),估值將在IPO後達到70億美元,折算人民幣接近460億元。
  • 泡泡瑪特赴港上市:暴利背後合規性存疑,盲盒熱度衰退前景難料
    此次再赴資本市場,不僅受到了廣泛關注,還引發了人們對盲盒經濟「暴利收割」、「可持續性」、「投機炒作」等爭議和質疑。不僅如此,盲盒本身具有一定賭博性質,由於是新事物,法律並未對其做出明確界定,但其合規性依舊存疑,不排除未來政府相關部門會對其出臺相關法律法規予以約束和規範。
  • 年入16億的泡泡瑪特上市!盲盒會是長久熱門的生意嗎?
    而在不少潮玩玩家沉溺於開盲盒無法自拔後,也催生了新的暴富神話。盲盒熱潮的主要催生者——泡泡瑪特正式提交招股書,擬登陸紐交所。上市,很顯然是一個積極信號。也說明以泡泡瑪特為代表的企業,抓住了盲盒玩家的消費心理。不過,這就能真正說明盲盒永遠在風口,會一直是長久熱門的生意嗎?
  • 瘋狂的泡泡瑪特,還能火多久?
    近幾年來,泡泡瑪特推出的MOLLY盲盒系列,突然在網際網路上火爆了起來,一時間喜歡潮流文化的各色青年,都被這款盲盒所「俘獲」,同時也幫助推出盲盒的泡泡瑪特實現了營收方面的三級跳,扭轉了以往的慘澹營生。隨後,在國內風生水起的泡泡瑪特,也將盲盒生意做到了海外市場,試圖在海外市場再現國內神話。
  • 盲盒「裝下」千億市值潮玩王國 泡泡瑪特暴利生意能火多久?
    十幾年前,對於絕大多數普通人來說,潮玩是個相當生僻的概念,直到Bearbrick,Kaws的「同伴」,以及今年大火的Molly出現,並融入盲盒玩法後,這種玩具開始不止於小圈子裡的所謂潮流人士玩轉,逐漸進入普通大眾消費圈。 據了解,泡泡瑪特IPO定價為38.5港元/股,共募資52.25億港元(約合人民幣44億元)。
  • 泡泡瑪特靠Molly這顆「搖錢樹」還能紅多久?
    據北京商報報導,11月17日,內地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瑪特將於本周尋求上市聆訊,計劃集資2億-3億美元,據悉,泡泡瑪特於今年6月1日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若本次聆訊通過,則意味著泡泡瑪特離上市又近了一步。泡泡瑪特「IP+盲盒」的經營模式使其迅速捕獲了年輕一代消費者的心,同時,業界對於泡泡瑪特的疑問也隨之而來:其一個個小盒子裡到底有什麼秘密?
  • 泡泡瑪特上市,盲盒是收割韭菜還是承載夢想?
    1、盲盒第一股在國內,第一家把盲盒生意做到數十億的公司12月11日在香港上市,它叫泡泡瑪特(POP MART)。泡泡瑪特成立於2010年,創始人王寧是一個85後,起初主要售賣玩具、化妝品等創意小百貨,什麼流行就賣什麼。泡泡瑪特一開始的定位讓王寧開始反省。 「啥都賣,賣的都是雜貨。」
  • 泡泡瑪特這樣收割年輕人
    2019年4月,泡泡瑪特從新三板退市時,按前一日股票最終成交價計算,市值為20億元。小小盲盒為泡泡瑪特帶來了巨大財富。從2017年到2019年,泡泡瑪特的淨利潤迅速增加,從156.9萬元升至4.51億元,增長約289倍。賣盲盒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一門比賣房還要掙錢的生意。
  • 靠資本和年輕人加持 泡泡瑪特的「泡泡」還能吹多久?
    今年12月11日,「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09992.HK)在港股上市,發行價為38.5港元/股,開盤暴漲超100%,市值一度突破1100億港元。當日收盤價為69港元,市值達953億港元,可謂一「喜」。而12月14日,泡泡瑪特上市後第二個交易日開盤後快速跌破10%,可謂一「驚」,盤中轉跌為升,「驚喜」又至,截至收盤,報74.5港元/股,漲幅達7.97%,市值再破千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