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一個段子:
泡泡瑪特上市前,投資人對王寧的評價是:相貌平平,文化水平不高,說話沒有感染力,缺乏領袖氣質,團隊也沒有精英。
泡泡瑪特上市後,投資人對王寧的評價是:喜怒不形於色,沉穩,偏執,較真,具有消費行業賽道創業者的優秀品質。
12月11日,「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正式登陸港股市場,發行價38.5港元,開盤後股價一度漲超100%,飆升至81.75港元,市值突破千億港元。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及其妻子持有近49.8%的股權,這對85後夫妻的身價也於今日早間突破500億港元。
王寧,33歲,整個泡泡塔特的高管團隊也僅35歲,最懂得收割後浪青年的,莫過於後浪企業家了。
方興未艾的潮玩經濟
潮玩賽道看似熱鬧,但其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龍頭,市場份額高度分散。數據顯示,按零售價值計算,市場前5大參與者的市場份額合計僅有22.8%。作為目前市場份額排名第一的泡泡瑪特,市場份額則僅為8.5%。
正因為還沒有出現龍頭,所以創業者們仍在蜂擁,爭奪迅速增長的蛋糕。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我國至少有800家企業的名稱含「潮玩、潮流玩具」,或產品標籤或項目品牌含「潮玩」,且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潮玩相關企業。其中,24%的相關企業為有限責任公司,73%為個體工商戶。
地域分布方面,從省份來看,廣東省的潮玩相關企業數量最多,近150家。其次是浙江、江蘇和山東三個省份,均有40家以上相關企業。從城市來看,深圳市的潮玩相關企業數量最多,超過40家,其次為上海、北京、杭州、廣州和成都五個城市,均有20家以上相關企業。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近五年來,潮玩相關企業年註冊量(全部企業狀態)呈現顯著的逐年上漲趨勢。2017年,我國潮玩相關企業年註冊量首次超過100家。2019年,我國新增約230家潮玩相關企業。截至2020年11月30日,我國今年已新增260餘家潮玩相關企業。
目前,在國內的潮玩市場,值得一提的競爭對手包括Dreams、MedicomToy、52Toys、十二棟文化等。其中,Dreams和MedicomToy均為老牌日本玩具公司。
除上述競爭對手外,包括名創優品、三福等新零售公司開始推出低單價盲盒,或許將對泡泡瑪特的市佔率、盈利能力造成影響。
新的「攪局者」也層出不窮:
近日,奧飛娛樂、邦寶益智先後宣布牽手國內網際網路大佬,打造陰陽師、鬥羅大陸等手遊、動漫IP的盲盒,優質二次元IP的實物化、商品化將成為玩具公司新增長極。
堪比印鈔機的盲盒生意
泡泡瑪特披露的IPO文件中寫道:兩年間收入翻了十倍,同店增長60%,ROE達到75%。
而全球的潮玩市場,已經達到了236億美元的規模,就算是今年,經濟下行,也獲得近20%的漲幅。
中國增速則比全球更快,接近30%的年化。
盲盒利潤多高?根據騰訊科技的報導《代工廠調查:一隻盲盒如何從10元炒至千元?》,售價59元的Tokidoki系列,代工廠報價僅13元,溢價主要來自IP。
潮玩真正火起來,「盲盒」的營銷方式功不可沒。
2018年,泡泡瑪特上線了首個盲盒,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泡泡瑪特總收益從2017年的1.581億元人民幣,增加至2018年的5.145億元人民幣,2019年達到16.834億元人民幣。毛利率也提升明顯,從2017年的47.6%增至2019年的64.8%。
所謂盲盒,就是一個個裝著不同款式的玩偶盒子,拆之前你不知道裝的是哪一款,為了集齊盲盒,或者獲得所謂概率最低的「隱藏款」,不少消費者一擲千金。
去年天貓發布的《95後玩家剁手力排行榜單》中,盲盒已經成為95後玩家燒錢最快最多的愛好,有近20萬消費者花費超過2萬元,有硬核玩家一年豪擲百萬。
盲盒甚至被賦予了金融屬性。
不少人將盲盒,特別是「隱藏款」,當成金融產品炒作。
據報導據投資界報導,閒魚上漲價最迅猛的是一些熱門盲盒。第一名要數泡泡瑪特的潘神聖誕隱藏款,原價59元,現在在閒魚已經賣到2350元的高價,狂漲39倍;泡泡瑪特的molly胡桃夾子王子隱藏款漲幅也很高,原價59元,閒魚均價1350元,漲幅22倍。
不理解Z世代,你就無法理解泡泡瑪特
為啥年輕人願意在盲盒上剁手?
泡泡瑪特的招股書,揭示了其粉絲群體:18-35歲為主,一二線城市為主。
潮玩為何在年輕人中發展如此之快?也是也許是感情,而非物質。
我們找到了kantar諮詢發布的《Z世代消費力白皮書》。
新年輕一代「Z世代」(指出生於1990年代中葉至2010年的年輕群體),一出生就生活在一個數位化社交媒體世界裡。
Z世代三大消費動機:「為社交、為人設、為悅己」。
擴大社交圈、尋找身份認同、及時行樂的滿足感,都是他們買買買的動機。
我們常常能聽到來自Z世代這樣的聲音:
「喜歡的東西不一樣,圈子也不一樣。」
「聽說他一面牆都是AJ,我自己也想有一雙,這樣就跟他有共同話題可聊了。」
還有這樣的聲音:
「我沒有,就覺得我跟他們差點什麼,有點OUT了。」
「我們可以交流化妝心得,能顯得我們關係很好。」
而這種以圈子為論調的消費,也使潮鞋潮服、腕錶、包包配飾、數碼產品成為主要消費對象。
泡泡瑪特的葩趣app,已經成為最大的潮玩社交平臺和二手交易市場。用戶不但可以分享故事,結識夥伴,與潮玩藝術家交流,進行基本社交,還可以參與玩具交換和二次交易,或者抽號活動。
潮流玩具不僅因其藝術內容和外形吸引年輕消費者,也符合當下年輕消費者的心理需求,滿足其陪伴心理、社交心理、收藏心理等。
此外,「結果未知、容易上癮、以小博大」的模式,類似賭博,容易讓人成癮。事實上,正是2018年泡泡瑪特上線了首個盲盒,從此收入和利潤才開始飆漲。
「後浪收割機」的生意,監管的達摩克裡斯之劍
一個59銷售元的平價盲盒,泡泡瑪特大約能從中得到將近40元收入。毛利率近70%。這種利潤水平,基本與棋牌類遊戲的淨利水平相當。
盲盒不透明的中獎率和涉及有獎銷售是被詬病最多的地方,《中國經濟網》和《光明網》等官方媒體也曾刊文呼籲要加強監管。
中國經濟網認為,「盲盒理論上有可能被《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條認定為有獎銷售,這要求商家必須明示規則、不得以內定等方式作弊,儘管目前很多商家會在盲盒包裝上簡單標註規則,但實際中隱藏款、限量款的真實「中獎」率會否低於宣傳,仍有待進一步監督驗證。
「盲盒」的玩法,其實很像此前網路遊戲的「氪金抽卡」。
2016年,文化部下發通知,要求:
網路遊戲運營企業採取隨機抽取方式提供虛擬道具和增值服務的,不得要求用戶以直接投入法定貨幣或者網路遊戲虛擬貨幣的方式參與。
網路遊戲運營企業應當及時在該遊戲的官方網站或者隨機抽取頁面公示可能抽取或者合成的所有虛擬道具和增值服務的名稱、性能、內容、數量及抽取或者合成概率。公示的隨機抽取相關信息應當真實有效。
核心就兩點:抽卡不能用錢,還需公示抽卡概率。
2018年,來自歐洲15個國家以及一個美國地方州的賭博監管機構決定,將聯合起來對電子遊戲的開箱玩法以及其他形式的賭博展開調查。此舉導致多家遊戲公司股價暴跌。
跟盲盒商業模式幾乎完全一樣的,就是日本的「扭蛋」。
扭蛋機,同樣是把多個相同主題的玩具模型歸置成一個系列,分別放入蛋狀的半透明塑料殼裡,並添加相應的說明書然後放到對應主題的扭蛋機中,通過投幣或插卡隨機抽取的方式進行售賣的商品。
2016年,日本一般社團法人電腦娛樂協會發布公告,規定所有付費扭蛋頁面必須在玩家容易識別的位置放置扭蛋項目一覽,讓所有玩家都能清楚知道自己能抽出什麼。同時明確標示取得任一付費扭蛋稀有道具的預估付費金額上限為5萬日元,超過該上限亦須明確預估付費金額。
可見,無論任何國家的監管,都希望遏制年輕人不理性消費、衝動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