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於林則徐的大體印象都是虎門銷煙,事實上他還曾幹過別的英雄事跡,比如說防衛新疆。被發配去新疆的時候他已經年邁,卻不顧體衰,堅持從伊犁到新疆各地勘察。由此發現了沙俄對中國的威脅,明確與伊犁將軍提出:屯田耕戰。然而國人對這種威脅卻沒有意識到,只有一個人例外,那就是尚是布衣的左宗棠。
1850年(道光二十九年末),林則徐路過湖南,與左宗棠在長沙舟中相見。在相見前,兩人便聽聞過對方的名聲,都是帶著欣賞和仰慕的心態相見的。相談甚佳,自然而然的說到了新疆的局面,越聊林則徐眼中欣賞之意更甚。末了,林則徐忽然用手拍左宗棠的肩膀,嘆道:他日完成我的志向的人,大概是你吧!
事實上也是如此,在面對帝國主義瓜分時,投降派一昧議和。他們有一個著名的三段論:因為弱小,所以需要發展,發展需要和平,需要和平所以投降。而左宗棠與他們持相反的意見,力排眾議,率部西徵收復新疆。用王震的話來說就是,左公收復新疆符合中華民族長遠利益,否則祖國西北大好河山很難設想。
當然,那個時候人類已經走出了冷兵器時代,轉入熱兵器時代。光是赤手空拳上戰場是不行的,冷兵器對熱武器,再好的戰術都白搭。左公自然明白這個道理,但因著朝廷國庫的空虛加投降派的不支持,西徵的一切費用大部分需要他自己解決。於是便引沈葆楨為臺灣防務借款的先例,請求借款一千萬兩,不料沈葆楨反對。
最終朝廷撥款兩百萬輛,各省協調三百萬兩,再借款五百萬兩。可經費還是不夠,後又三次借款,總算是籌齊了軍費。西徵軍的武器則一面由上海採運局委員胡雪巖採辦後轉運西北,一面在陝甘自產,左宗棠為此創辦了西安機器局和蘭州製造局。因為肯幹,又有製造局,武器並不算落後,甚至威力就連沙俄都害怕。
比如說他們仿造了德國的螺絲炮和後膛七響槍,改造了中國的劈山炮和廣東無殼抬槍。後膛七響槍如同其名,是從後膛裝填子彈的,一次可以裝七發。這種槍的殺傷力在當時很大,後來經過演變,便是日本所使用的三八步槍。還有加特林機槍,此槍由美國人在1860年設計而成,是在世界範圍內大規模第一支實用化機槍。
在左宗棠西徵前兩年傳入中國,時稱格林炮或格林快炮,每分鐘可達兩百發。這算是當時世界上比較先進的武器了,後來馬克沁機槍出現後,加特林機槍才退出歷史舞臺。但因其射速,五六十年代有人將其原理,應用在機炮上。可見其威力,當左宗棠亮出這個武器,叛軍和沙俄軍都被震撼了。
好的武器配上有英明的將領,與訓練有素的軍隊,收復新疆之戰在1878年1月2日(光緒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宣告結束。這一次消滅了阿古柏政權,收復了除伊犁外的新疆大部分地區,也打擊了侵略者的囂張氣焰。
但從左宗棠西徵的武器,可以看出一件很遺憾的事,1875年中國的武器還不算落後。甚至能仿造十五年前才出現的先進武器,後來的戰爭中,卻在用四十年前的武器。還有大部分依賴進口,說明洋務運動之後,武器發展是處於倒退狀態的。
參考資料:《清史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