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得春風渡玉關:左宗棠收復新疆之戰的戰略地緣分析

2020-12-03 涼州七裡的歷史課堂

關於晚清喪權辱國的問題,筆者一直認為,當下的我們無論怎麼遺憾或謾罵,都不得不承認960萬平方公裡土地中的血緣和政治羈絆都來自康雍乾們的努力,而遼闊的土地資源和足夠的戰略縱深才是走向復興的基石之一。

反之,也不要老說「自古以來」是個什麼鬼樣子,丟了就是丟了,拿回來才是自己的,不管有什麼不得已的原因,都是今天的「既成事實」,爭端的勝負只會關注誰的拳頭更大。

所以,走向復興之際的種花家更加不能遺忘那個偉大的名字--左宗棠。

如果沒有西徵新疆的壯舉,或許今天爭端地會在成都平原與青藏高原的連接處,而這絕非危言聳聽。

大西部的地緣分析

被好大喜功的乾隆命名的新疆其實並不新,那片曾經叫西域的廣袤土地早在漢唐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後來的脫離除了安史之亂和怛羅斯的敗北之外,最大的原因還在於吐蕃的阻隔,以至於張議潮這樣的大英雄都遺憾地未盡全功。

▲劇照:西徵途中的康熙大帝

左宗棠說無新疆則無蒙古,無蒙古則無大清,實際上還漏了一個西藏,早在1716年以策妄阿拉.布坦為首的準噶爾貴族就攻佔拉薩並殺死拉藏汗,年邁的康熙當機立斷調兵遣將從四川和青海兩路進兵,一舉結束了前者長達三年的統治。

康熙發現,新疆和西藏幾乎平行的地理位置,直接導致二者唯有並存方能守衛,吐蕃王朝之後的政權雖然戰鬥力不行,但世界屋脊的俯瞰優勢卻很容易被敵人所利用,所以康雍乾三代皇帝才不惜民力徹底蕩平準格爾並歷史上第一次在西藏建立中央直管的政治體制。

▲噶爾丹和阿古柏們的野望

所以,新疆若是不在,趙爾豐後來的入藏平叛部隊將會被新疆的敵對勢力威脅甚至夾擊,大英帝國極有可能得手,而少了居高臨下的戰略威脅,雲貴高原或將淪為緬甸第二,而在在外蒙被撬走之後而通向東北的狹長通道也隨時會被敵人鎖喉,北京將喪失所有的戰略縱深。

且不說豐富的油氣資源,新疆既是中亞戰略最重要的支撐點,也是與西亞、印度以及俄羅斯之間的戰略緩衝帶,一旦丟失中國就不得不在北京周圍囤積重兵防衛,一如北宋首都開封的「八十萬禁軍」。

▲北宋在當時的確不算強國

總之,那樣的中國將只剩下漢地十八省而只配與北宋比肩,連今天的印度都不如,新疆將從此成為中亞的「斯坦」之一,而藏地則會是一個被西方掌控的戰略威脅。

而印度則會成為南亞的老大,小國們將或被從地圖上抹去,或不得不將監護權拱手送上,而「巴鐵」將成為我們八竿子打不著的難友,不知道能支撐幾何。

好在這些都只是假設,今天的種花家有著兩萬多公裡的漫長陸地國境線和多達17個鄰國,攻防一體,面對美俄絲毫不怵,這是大國的專利和樣子。

▲青藏高原就是我們立於不敗之地的底氣

所以今天的印度為何戰慄就不難理解了:越過喜馬拉雅山就是一馬平川的恆河平原。沒人「主持公道」的話,出現在兩國西部邊界的解放軍一天之內就能殺到新德裡,我們的火炮可以輕鬆打到印度境內縱深數十甚至百公裡,反之印度的戰機一起飛就將被居高臨下的中國雷達和飛彈鎖定,火炮和飛彈也只能徒呼奈何。

而不管「印吹斯汀」們如何活躍,我們的老鄰居印度早已被公認為不自量力的跳梁小丑,的確,對於今天的中國而言沒有打不打得贏的疑問,而是打不打或者打多狠的問題。

▲印度人全然忘了「刻舟求劍」的古訓:自己不再是1962年的樣子,而對手眼中甚至早已沒有他們的存在。

這才是大國的氣質,可惜當時落日殘煙般的大清帝國卻絲毫感受不到這樣幸福的煩惱。

塞防還是海防,這是個問題。

發生在19世紀70年代「塞防」、「海防」之爭其實是個悲涼的話題,財政的吃緊需要肉食者們做出類似「壯士斷腕」般的抉擇:西邊阿古柏聯手沙俄幾乎全據新疆,而來自東瀛的強盜則不宣而戰偷襲了臺灣,究竟選擇「塞防」還是「海防」,以左宗棠和李鴻章為首的兩派各執一詞展開了長達數月的大討論。

▲1874年「牡丹社事件」留下的石碑

李鴻章在《籌議海防折》中指出中國正面臨「三千年未有之變局,三千年未有之強敵」,將日本當做主要假想敵,並認為「茫茫沙漠,赤地千裡,土地瘠薄,人煙稀少。」,將新疆視作毫無價值的「化外之地」,他奏請清廷暫罷西徵,放棄塞防,建議「停撤之餉,即勻作海防之餉」;

時任陝甘總督的左宗棠則指出「若此時即擬停兵節餉,自撤藩籬,則我退寸,而冠進尺」,西北屏障的意義在於保蒙古,保蒙古又是為了衛京師。他並不抵制海防,後來在《復陳海防塞防及關外剿撫糧運情形折》中提出「東則海防,西則塞防,二者並重」的折中辦法。至於錢,在國家領土完整面前從來不是有沒有的問題,而是怎麼弄的問題。

「塞防」和「海防」貌似是兩種防禦理念的衝突,實則兩種思維方式的較量,或者說強硬派和投降派的分歧。李鴻章企圖用混淆視聽的方式貶低收復新疆的意義,實乃人神共憤,任「裱糊匠」當得再怎麼兢兢業業,那也只是一種苟且的卑賤。

憑藉滿清重臣文祥的一錘定音,左宗棠總算是贏了老對手一回,而後來的結果證明了他的遠見卓識:東面的土地和海面後來基本上要回來了,而西邊一旦喪失可能就是永久,畢竟這事早在晚唐就發生過,而滿清丟掉的還不止這些,比如外東北和外西北。

春風還度玉門關

「六十許人,豈尚有貪功之念?所以一力承擔者,此心想能鑑之。」

出京是在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除了督為新疆軍務的欽差任命和500萬兩軍餉,這個倔強的老頭不得不面對「兵疲、餉絀、糧乏、運艱」的窘迫和內憂外患的處境,在過去的四十年裡外戰外行的大清沒有贏下過哪怕一次小小的衝突,沒有人看好這次遠徵,唯有他信心滿滿。

根據實際情況,左宗棠制定了「緩進急戰」和「先北後南」的戰略。

▲行走於漫漫戈壁的西徵運糧隊

所謂「緩進」,在於出徵前的準備就花了一年多時間來籌措軍餉,積草屯糧,整頓軍隊,減少冗員,藉以增強軍隊戰鬥力,到出徵前夕共有馬、步、炮軍150餘營,兵力總數約7、8萬,又藉助親手打造的「甘肅製造局」生產大量的仿製洋槍洋炮。

至於「急戰」,則是考慮國庫空虛,以及交通不便、人煙稀少、田地荒蕪等不利因素,爭取速戰速決。

具體執行上則是根據新疆「三山夾兩盆」的地貌特徵,制定了先定北疆(暫時留下伊犁)、再平南疆的戰略方案。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

公元1876年4月,時年64歲的左公在肅州祭旗出兵,繁忙的軍務令他常咳血於營帳,索性帶著一口棺材踏上了西徵的道路。筆者很慚愧不善於書寫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無法用鍵盤還原當年驚心動魄的戰鬥,總之在這場維護民族尊嚴和祖國統一的戰爭中,湖湘男兒的情緒深受主帥感召,他們鬥志昂揚,銳不可當,一年後除了伊犁之外新疆便全境收復。

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裡,引得春風渡玉關。 -楊昌浚《恭誦左公西行甘棠》

隨後,左宗棠奏請朝廷在新疆建立了行省制度,麾下悍將劉錦堂和魏光燾成為首任巡撫和布政使,新疆全境被劃分為5道,下設各府、廳、州通縣,在行政體制上保障了西徵的勝利果實。

這是晚清歷史上難得一見的揚眉吐氣,其意義遠在鎮南關大捷之上,左宗棠完成了漢之衛霍、唐之張議潮、宋之嶽飛和明之袁崇煥史可法們未能達到的高度--收復失地。他留下的不是仰天長嘯的悲壯和功虧一簣的遺憾,而是實實在在佔據今天種花家六分之一面積的廣袤領土,左宗棠藉此進入了中國歷史上偉大民族英雄的序列,如果算上當代國人能夠感受得到的層面上,這個「之一」大約可以去掉了,他就是毫無爭議的千古第一人。

左公的偉岸

▲位於湘陰八甲村的左公祠,筆者記得當年落成之際屠洪剛曾獻唱《精忠報國》

筆者來自左公的同鄉(湖南湘陰),從家裡駕車到左公祠不過十分鐘路程,甚至在學生年代都有幾個來自左氏祠堂的同學,深感榮幸之餘,也鬥膽聊聊這位傳奇英雄吧。

秀才是買的,舉人是撿的,所以京城大考屢試不第也是必然,「同進士出身」是西徵前找慈禧要來的,好在左公只是不好八股,而是天文地理歷史之類的「經世之學」,關於是否「不學有術」的討論並不適合他。

1860年,左宗棠一口氣得罪了永州總兵樊燮和湖廣總督哈文,鹹豐皇帝下令將其押至武昌,「若有不法,就地正法」,不料卻引發了以曾國藩、駱秉章和陶澍等漢族官僚的集體營救,翰林院侍讀學士潘祖蔭更是說出了那句振聾發聵的「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隨後榮升浙江巡撫,不久後轉任閩浙總督,完成了從一介幕僚到封疆大吏的逆襲。

▲長沙街頭的湘江夜話雕塑:兩代英雄的傳承和託付

林則徐將多年在新疆整理的資料和繪製的地圖全部交給左宗棠,並說:「吾老矣,空有御俄之志,終無成就之日。數年來留心人才,欲將此重任託付!」,甚至在彌留之際留下遺書向鹹豐皇帝一再推薦左宗棠為「絕世奇才」、「非凡之才」。

他幹過家庭教師、私人幕僚、洋務先鋒和領兵大將,每一次上級總是對超乎想像的成果讚不絕口,同僚對他的才氣敬佩有加,下屬們更是心服口服,連石達開都將當年在長沙城下放跑偶遇的左宗棠視為最大的失誤。

▲誰都不敢冒犯左帥的虎威

日不落帝國的租界在迎接左宗棠巡視時都只能灰溜溜地撤下米字旗並換上大清的龍旗,法國人的軍艦哪怕在福建水師全軍覆沒的情況下也不敢越雷池半步,俄國人則被嚇得老老實實地歸還了伊犁城,這一切都來自在新疆打出來的虎威,或許當時唯有在他面前所有的帝國主義才都是紙老虎。

他也是個倔強的老頭子,因為堅持以戰爭來維護國家統一與和平而與曾國藩交惡,後來在《中俄密約》的籤訂過程中搞得李鴻章灰頭土臉,自此成為宿敵,連帝國最高掌控者慈禧老太后也對他的桀驁不馴而耿耿於懷。

但從來沒有人敢動他絲毫,不光是因為收復新疆的功勞,更在於頂天立地的人格,在那個人盡可欺的年代,左宗棠不是唯一的股肱之臣,卻是懦弱廟堂僅有的陽剛之氣和中華民族僅存的的脊梁!

左公的期待:為何要一定要收復伊犁?

準確的說,伊犁是通過談判要回來的,在對付阿古柏的過程中左公為了避免兩線作戰而選擇了隱忍,並採用「先之以議論,決之以陣戰」的策略展開了漫長的談判。

▲虎口奪食的曾紀澤

大家都知道老毛子在面對領土爭端時的態度,左宗棠頂著俄國人訴諸武力的恫嚇而迎難而上,據理力爭,而就當他決定訴諸武力之時,英俄的威脅和「海防」派的拖後腿卻令朝廷的態度首鼠兩端起來。

1880年8月,左宗棠收到朝廷詔書回京任職,心念收復伊犁之事可能功虧一簣,他心急如焚,好在此時的新疆已非當日可比,以劉錦堂督辦新疆軍務的布防作為後盾和曾國藩長子曾紀澤的據理力爭下,1881年2月籤訂的《中俄伊犁條約》終於將這塊戰略重地「要」了回來。

但我們也知道,戰場上拿不回來的土地,在談判桌上也註定是徒勞無功,若不是左公在西徵以來的赫赫武功,如何能夠令對土地極度嗜血的老毛子將好處再吐出來呢?

回到收復伊犁的現實意義,如同當年乾隆皇帝設置伊犁將軍統領新疆而非烏魯木齊一樣,自有他們的考慮。從地圖上看,伊犁游離於「三山兩盆」之外,是一個直接面對的中亞的城市,更適合作為內外西北的共同首府,故而伊犁回歸的意義更在於留下了一個未來的可能。

後來,左宗棠曾專門到福建林則徐祠拜謁,也是用新疆戰事的勝利告慰林公在天之靈,還留下了一副對聯:

三吳頌遺愛,鯨浪初平,治水行鹽,如公皆不朽;卅載接音塵,鴻泥偶踏,湘間邗上,今我復重來。

▲風景如畫的伊犁河谷,更是直面中亞的要地

左宗棠也知道,今日雖豁出老命奪回伊犁,然國家凋敝,未盡全功,期待後世子孫或有復興之日能夠繼承今日之遺志去收復河山。當然,之前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雖然是徹頭徹尾的不平等條約,但畢竟是兩個主權國家白字黑字籤下的合同,想在當下的世界格局下收復故土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世界總是在變化的,誰說就一定不行呢?

相關焦點

  • 左宗棠大軍當時勢如破竹!為什麼不一鼓作氣收復全新疆?
    1876年4月,陝甘總督左宗棠率領八萬湖湘軍西徵新疆。到1878年1月,左宗棠的西徵軍花了近兩年的時間,收復了除伊犁之外的新疆全境。左宗棠創造了第一次鴉片戰爭以來中國成功收復失地的軍事奇蹟。清廷嘉獎了左宗棠,下詔將他晉升為二等恪靖侯。這時候,有人就會好奇:左宗棠率領西徵軍一路勢如破竹,為什麼不一鼓作氣把伊犁給攻下,讓它回到祖國的懷抱之中?
  • 左宗棠收復新疆,為什麼直接消滅了阿古柏,卻要與沙俄談判呢?
    同治時期,阿古柏侵略新疆,盤踞新疆大部分地區,十來年的時間裡,為非作歹,還建立了政權。到了光緒時期,左宗棠被任命為欽差大臣,抬棺出徵,開啟了收復新疆的戰爭。 由於阿古柏的主要勢力在南疆,所以左宗棠採取了先北後南的戰略,最終消滅了阿古柏政權,收復了除伊犁外的新疆大部分地區。
  • 左宗棠收復新疆,為何俘虜5000印度人?查明後,阿古柏被挫骨揚灰
    阿古柏(1820—1877),原本是安集延的大將軍,在沙俄和英國的幕後支持下,在1865年侵略新疆喀什,進而強佔我新疆大部分領土,建立了所謂的「洪福汗國」。左宗棠領兵收復新疆,主要的對手正是這個阿古柏。左宗棠大軍,用1年半時間,平定了阿古柏之亂。
  • 左宗棠收復新疆後,發現五千印度人在此經商,就將阿古柏挫骨揚灰
    而且他最大的功績莫過於1878年1月在甘肅酒泉宣布收復被中亞安集延阿古柏佔領13年的新疆。平心而論,收復故土,驅逐韃子,正是臣子一生中最光榮的時刻,而此時的左宗棠卻不由得有些困惑。這種困惑正是來自於新疆的大敵阿古柏。1873年1月初,左宗棠軍擊潰了阿古柏在新疆和田的殘餘勢力,收復了新疆最南端的城市,並俘獲了大批外國人。
  • 左宗棠收復新疆只用一年半,為何康雍乾平定準噶爾卻用了半個世紀?
    乾隆二十年之後,準噶爾內部為了爭奪大汗之位,爆發了內訌。乾隆皇帝乘此機會,以五萬大軍直攻伊犁,滅掉了準噶爾。但是乾隆滅準噶爾,也是建立在康熙和雍正替他打好的基礎之上的。 在乾隆出兵之前,清軍按照既定的計劃,已經蠶食到了新疆腹地,並且控制了北疆,可以從東面和北面對準噶爾兩面夾擊。這個戰略上的優勢,是從康熙時期開始構築的。
  • 李鴻章身上最大汙點,反對左宗棠收復新疆,結果遭到左公強烈反擊
    筆者要反問持這種觀點的人,如果左宗棠不收復新疆,北洋水師能受得住東部沿海地區?李鴻章強調,「籌辦海防,欲與洋人爭衡,非治土寇可比,必須時加戒備。方今強鄰環逼,合反傾危,豈可稍存僥倖無事之心。頓忘厝火積薪之誡。」 可甲午戰爭的結果早已說明一切。1867年,中亞浩罕汗國的軍閥阿古柏在沙俄和英國的慫恿下,入侵新疆。
  • 左宗棠收復新疆究竟有多艱難?李鴻章層層阻攔,連軍餉都靠高利貸
    這是梁啓超對晚清重臣左宗棠的評價。筆者非常認同這個觀點,甚至還可以評價左宗棠是中華民族的千古功臣。可能有人會說,這樣評價是不是誇大了。完全沒有,收復新疆之功業,自明清至現代,難有可比擬者。當阿古柏在新疆自封為王,還自立哲德沙爾汗國時,沙俄趁機佔領了伊犁。禍不單行,英國也虎視眈眈,意圖瓜分西北。要知道新疆面積達到160萬平方公裡,這裡是名副其實的聚寶盆。
  • 左宗棠收復新疆時,用的什麼先進武器?威力就連沙俄看到都要害怕
    被發配去新疆的時候他已經年邁,卻不顧體衰,堅持從伊犁到新疆各地勘察。由此發現了沙俄對中國的威脅,明確與伊犁將軍提出:屯田耕戰。然而國人對這種威脅卻沒有意識到,只有一個人例外,那就是尚是布衣的左宗棠。
  • 清軍收復新疆,阿古柏還在痴心妄想,要把白彥虎交給左宗棠換點啥
    同治八年(1869年)反攻西安,被左宗棠擊退,退入甘肅。同治十三年(1874年)撤至新疆。如何評價,目前仍有爭議。八月,清軍攻入回城,白彥虎擄哈密王邁哈默特之母至吐魯番,投靠了佔據新疆的外來侵略者阿古柏。至此,兩人合流,白彥虎成為阿古柏的走狗,配合阿古柏入侵勢力在新疆進行分裂活動。1875年(光緒元年)5月,清廷下詔授左宗棠以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全權節制三軍,以將軍金順為幫辦軍務 ,擇機出塞平叛新疆。
  • 左宗棠大軍勢如破竹,為何不收復新疆最精華的七河流域?細思極恐
    左宗棠的眾多功績之中,最為人熟知,也最為人稱讚的一點就是他收復了新疆。  當年左宗棠收復新疆,左宗棠抬棺西徵,取得了赫赫有名的軍功,獲得了彪炳史冊的豐功偉績,但有一塊地方,叫七河流域,卻沒拿回來。  七河流域是新疆最精華的地方,左宗棠應該清楚這塊土地的價值和地位,也應當有收復這塊土地的野心。但是最終卻沒能收復,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 左宗棠收復新疆奉旨進京,究竟多威風,慈禧太后為他屢破規矩
    左宗棠收復新疆奉旨進京,究竟多威風,慈禧太后為他屢破規矩一、阿古柏趁機入侵由於大清的逐漸衰退,列強各國都慢慢盯上大清朝,這其中就有英國和俄國。二、左宗棠掛帥出徵雖然大清政府當時也面臨的來自海上的威脅,朝廷內部也是分為兩派,一派主張收復新疆,另一派主張求和甚至放棄新疆。最終慈禧還是聽從了左宗棠等主戰派的意見,決定收復新疆,而且派左宗棠親自出徵。
  • 左宗棠抬棺收伊犁,新疆建省,劉錦棠任新疆第一任巡撫
    1878年1月,西徵軍收復和闐,盤踞新疆12年之久的阿古柏偽政權終於被全殲,新疆回到了祖國懷抱。收復天山南北兩路後,只剩下伊犁仍被俄國佔據。沙俄早就覬覦新疆的伊犁地區,七河省省長科爾帕科夫斯基曾經瘋狂叫囂說:「要佔領塔城、伊犁和喀什,並應在該處安 置俄國移民。」
  • 收復新疆的左宗棠,1971年被炸開墳墓,多年後盜賊自斷手指以此謝罪
    左宗棠 左宗棠1878年收復新疆,是我國近代史上的一起重大事件。成功收復新疆,也成就了左宗棠的人生功業。左宗棠建功西陲,回京擔任了軍機大臣。不久法國入侵,七十多歲左宗棠抱病來到福州,以欽差大臣督辦福建軍務。1885年9月5日,左宗棠交卸了欽差大臣的差事,在福州皇華館行營去世。臨終遺言:「迄未大伸撻伐,張我國威,遺恨平生,不能瞑目。」左宗棠去世,舉國震驚。第二年的冬天,左宗棠歸葬於今湖南省長沙縣跳馬鄉。
  • 時代造就的英雄——左宗棠
    左宗棠收復新疆,家喻戶曉。不論什麼時候,人們一旦提及抬棺西徵,總會流露欽佩之色,由衷地感嘆幾句,胸中倏然熱血浮升。然而,卻很難說出更多的細節,細節似乎就在傳說中湮滅了。 翻開史書,仔細爬梳,我們能夠發現抬棺西徵的背後隱情。這隱情,交織著兒女情與家國情,也能幫助我們拼接起一個鐵血鮮活的左宗棠。
  • 左宗棠西徵軍的霸氣,手有金鋼鑽,怕什麼瓷器活
    左宗棠抬著棺材西出玉門關,有鐵骨錚錚的軍人血性,更有手持金鋼鑽時面對瓷器活的從容。011860年,阿古柏率兵趁亂侵入新疆,先後蠶食多地。與此同時,沙俄也趁機侵佔新疆伊犁。面對嚴峻的領土問題,清廷內部產生「海防」與「塞防」輕重之爭。李鴻章認為: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裡,土地瘠薄,人煙稀少,不如不收回為好。他主張放棄塞防,把邊防的錢全都用於海防。左宗棠反駁:天山南北糧產豐富,瓜果纍纍,牛羊遍野,牧馬成群。
  • 薛仁貴定天山民怨沸騰,劉錦棠才是真英雄,左宗棠評價:古今罕見
    而晚清名將劉錦棠,收復新疆之戰可謂酣暢淋漓,徹底打垮打服了侵略者,贏得了新疆各族人民的衷心擁護。作為左宗棠的最得力助手,劉錦棠是收復新疆的前敵總指揮,在收復新疆的戰鬥中,他所表現出來的英勇果決和軍事指揮藝術令人稱奇。
  • 千年難出的左宗棠,為何偏偏出現在晚清,莫非他就是天選之子?
    究竟是左宗棠錯生在晚清,耽誤了自己,還是晚晴的顛沛流離,成就了左宗棠呢?1875年,身為陝甘總督的左宗棠,對剛剛即位的光緒皇帝,表明了自己想要竭盡全力,收復新疆的想法,本以為這一次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壯舉,肯定會得到皇帝的首肯,但是沒想到這一提議,卻遭到了當時李鴻章的強烈反對,究竟是收復失地,還是加強海防、塞防?
  • 左宗棠,太狠!
    一日早朝,三朝重臣李鴻章向慈禧太后奏曰: 「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裡,土地瘠薄,人煙稀少…」 意思就是說,那不過是塊兔子不拉屎的窮地兒,不要也罷。
  • 為中國收復了『百萬領土』,把臺灣變為中國一個省,是他提出來的
    關於左宗棠的事跡,誰都不會陌生。我們在中學教科書上學過。他是晚清四大中興名臣之一。左宗棠一生最大的功績是收復新疆。目前新疆領土約160萬平方公裡。如果左宗棠當年沒有收復這片土地,中國的領土就要減掉一塊。朱五宗黨收復新疆的過程並不順利。
  • 左宗棠收復新疆後,湘軍幾大將帥相繼離去,1890年就走了3位巨將
    可是,在中國社會上對曾國藩一生的評價,反差之巨大,這在古今也是不多見的現象。比方說:我們新中國的開國領導人,就曾經公開講過:我對中國近時代的人物,獨服曾文正公。搞得我們反倒覺得他的成就之大難以估量,他的偉大同樣難以企及。至於,對曾國藩這個人究竟該如何來評價?我們恐怕暫且還是蓋棺不定論吧。但湘軍的出現,使得本來已經被太平天國起義,逼上絕路的大清帝國,又重新獲得了一線生機。然而,就在成功剿滅這場起義後沒多久,這個國家又再一次面臨巨大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