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氏家訓》中深藏的3大財富

2020-11-28 澎湃新聞

以下文章來源於十點讀書 ,作者十點籤約作者

十點讀書

深夜十點,陪你讀書,美好的生活。好書/故事/美文/電臺/美學。

作者 | 青衣

來源 | 十點讀書(ID:duhaoshu)

公元6世紀,一位「飽嘗離亂之苦,深懷忐忑之慮。」

「三為亡國之人」的老人,為子孫留下一筆遺產。

這筆遺產不是錢,而是用他飽經滄桑的筆,寫了一部20篇文章的家訓。

這位老人就是赫赫有名的顏之推,這部書就是《顏氏家訓》。

明智的人,則從來不把錢放在第一位。

例如,林則徐最著名的段子:

兒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

兒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留下錢財,可以花盡。

而這位老人的諄諄教導,歷經千載價值不變,而且對我們任何人都有幫助。

千金難買是健康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的水杯裡泡上了枸杞,穿上了討厭的秋褲。

照照鏡子發現,皺紋已經爬上了眼角。

人到了一定的年齡發現,健康真的是所有事情的總領。

上有老,下有小,可以慫,但不能病。

因為回顧四周,全是指望你的人。

前幾天,一位朋友榮升副總,他把喜訊告訴老媽的時候,老媽只說了一句話。

「我不在乎你什麼總不總的,把身體養好了,媽就放心了。」

愛你的人,從來不在乎你飛多高,而是關心你累不累,身體健康不健康。

顏老先生也跟現在的父母一樣,希望兒孫都懂得健康的重要性。

他以70多年的養生經驗,毫無保留地寫下來,留給後世子孫。

他在家訓中寫道:「調護氣息,慎節起臥,均適寒暄,禁忌食飲。」

健康的身體,首先從點滴做起,飲食起居要精細,要有規律。

他聽說梁代的庚肩吾,常常吃槐樹的果實,年紀到了七十多歲,目看細字,鬚髮猶黑。

另外,他自己的牙齒不好,「搖動欲落,飲食熱冷,皆苦疼痛。」

從書中看到堅固牙齒的方法,「早朝叩齒三百下為良」,他照著做了幾天,牙齒真的好了。

縱觀上述不難發現,養生需要從日常細微處入手,持之以恆的堅持,才是保重身體的良方。

一個諄諄老者迫不及待的心情,事無巨細地叮嚀,跟今天我們的父母,毫無差別。

沒有人能長久地活著,但要讓活著的每一天,都健健康康的。

人過中年才發現,努力做事的前提,是要有一個好身體。

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是對家人最好的負責。

擁有健康,才是人生最大的財富。

萬金不換是心態

「也許我的人生,註定就是從失敗,走向失敗。」

看熱播劇《平凡的榮耀》,這句扎心的話,說出了多少中年人的心態。

很多的不甘心,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變成妥協。

想當年,那個意氣風發的鮮活少年,幾時被蒙了塵,低到了塵埃裡?

還不完的車貸、房貸,繳不完的學費、水費、物業費。

我們被生活的壓力,碾壓成了卑微的樣子。

生活中,不敢怒,不敢言,只為保全一份能求溫飽的工作。

在《顏氏家訓》中,有這麼一段:

衣食資須,公私驅役,加以金玉之費,爐器所須,益非貧士所辦。

我們有我們的不易,古人有古人的艱難。

每一個活過的人都懂,人生,從來都沒有簡單兩個字。

我們何嘗不努力,但不是每一個努力的人,都必有回報。

書中這段很現實:學如牛毛,成如麟角。華山之下,白骨如莽,何有可遂之理?

努力的人成千上萬,成功的人少如鳳毛麟角,華山之下的累累白骨,有幾個曾出人頭地?

人生最好的活法,顏之推老先生的話非常中肯,他說:

「夫養生者先須慮禍,全身保性,有此生然後養之,勿徒養其無生也。」

總結起來一句話,做事要「盡人事,聽天命」。

大富大貴未必是福,沒有禍患就是最好的保全。

是啊,「世有痴人,不識仁義,不知富貴並由天命。」

錢是賺不完的,事是做不完的,努力了就好,凡事不能太要強。

生活中凡事看淡一點,平平淡淡,平平安安就是福。

最重要的是養心,培養自己一種平和的心態。

不用求全,盡力就好。

無價之寶是知足

《禮記》有云:「欲不可縱,志不可滿。」

人生所有的災難,都來自於永不滿足的貪心。

電影《極速巔峰》中的男主,擁有甜美的愛情,有一份普通的工作,過著平凡的日子。

像極了生活中普通的你我。

然而,一次偶然與富豪大佬的接觸,擾亂了他平靜的內心。

看到了大佬美女簇擁,豪車出入,豪宅的氣派,讓他貪念頓生。

他答應大佬為他幹一票生意,幫他劫持一輛汽車,就能賺到一輩子都掙不到的錢。

《顏氏家訓》中的話說得好:

宇宙可臻其極,情性不知其窮,唯在少欲知止,為立涯限爾。

宇宙都有極限,而人的貪念無窮,唯有懂得減少欲望,才能有一個界限。

欲望的溝壑,一旦開啟,永遠沒有填滿的那一天。

人會深陷其中,欲罷不能。

哪一次巨額贓款的背後,不是從一個小恩惠開始?

哪一種理屈詞窮,不是從伸手拿了人家的東西後開始的?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有一副名聯:

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

多少貪念,在開始時不懂得及時制止,到了鋃鐺入獄的那一天,悔之晚矣。

顏老先生殷勤地叮嚀後世子孫:

人生衣趣以覆寒露,食趣以塞飢乏耳。

形骸之內,尚不得奢靡,己身之外,而欲窮驕泰邪?

用現在話說就是:衣服不過是為了禦寒,吃飯不過是為了充飢,身外之物不必無度奢侈。

貪心,是招災的禍根。

相反,知足,才是一個人最大的福祉。

《顏氏家訓》開家訓先河,沒有一句虛詞,全是實實在在的肺腑之言。

從齊國治家,到修身正心,面面俱到,是留給後人真正價值不菲的財產。

現實生活中的我們,終日奔波,都是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

所有的忍辱負重,無非是想託起家人的幸福。

「設筵滿屋,家人相爭,不如有塊幹餅,家人平安。」

在保證身體健康的前提下,努力工作。

在不求完滿的狀況下,盡力拼搏。

在知足的淡然中,理解減少欲望的幸福。

人最大的財富,是用健康的身體託底,以好的心態面對,以知足的境界接受。

盡力了,就是最好的結果。

人生的答卷沒有滿分,願你我用心抉擇,認真書寫。

然後告訴自己說:人間值得。

來源:十點讀書(ID:duhaoshu),超2700萬人訂閱的國民讀書大號。轉載請聯繫十點讀書。

材料來源/十點讀書

圖片/網絡

原標題:《《顏氏家訓》中深藏的3大財富》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立言」才以留存:《顏氏家訓》何以受統治者青睞稱「古今家訓」?
    「顏君的識見,寬嚴得中,而文詞溫潤與情調相副,極不易得」。這是現代評論家周作人,對於顏之推的評價。他所作的《顏氏家訓》共有二十個章節,囊括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子為第二章,兄弟為第三章此外還有後娶,省事,風操等等。
  • 整齊門內 提撕子孫——《顏氏家訓》的齊家觀
    中國古代家國同構的社會機制決定了家庭在社會結構中的重要地位,家庭作為社會治理體系中的最小單元成為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石。因此,治家成為士大夫立身處世的重要使命,而家訓則是治家的文化載體。家訓是指家庭、家族對子孫安身立命、持家治業的訓誡和教誨。家訓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義婦順作為訓示目標,以忠厚傳家、勤儉持家、敦親睦鄰、扶貧助困作為訓示內容。
  • 《顏氏家訓》《了凡四訓》……積澱千年的江蘇傳統家訓怎樣「古為...
    家訓,素有「中國人的家庭教科書」之稱,江蘇是家訓文獻保存大省,江蘇師範大學陳延斌教授領銜編著的《江蘇家訓史》一書,對江蘇歷代家訓進行了全面系統梳理,並通過吸納借鑑,去蕪存菁,使傳統家訓文化能為今所用,培育優秀家風,推動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父母不要一直跟孩子「講道理」了,《顏氏家訓》給你育兒正解
    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在《顏氏家訓》中有一句話:「夫風化者,自上而行於下者也,自先而施於後者也。」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教化這件事,是從上向下推行的,是從先向後施行影響的。共情是最好的溝通方式《顏氏家訓》有這樣一句話:「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 如果教育任性頑皮的孩子,看顏之推在顏氏家訓中怎麼說
    因此之故《顏氏家訓》在起頭的篇章中,以極大的篇幅強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並提出各類孩子的教育問題及情況。特別注重家庭教育,似乎是與顏之推童年親身的痛苦經驗相關。依據顏之推的自述,知道他是在父母及二位兄長照料下成長,幼小的他毫無憂慮,等待旁人對他噓寒問暖,乃至飲食起居等事,皆有家人為其安排。
  • 從顏回到顏真卿,顏氏家族是如何保持人才輩出、長盛不衰的?
    那麼顏氏家族是如何保持人才輩出的呢?從顏回拜師到顏之推立下《顏氏家訓》,從顏真卿的毅然赴死到顏杲卿的慷慨就義,我們通過歷史的痕跡可以發現顏氏族人在歷史的洪流中,如何修身、治家、處世、為學的。這部典籍對於古代的家庭教育產生了重要影響,明代藏書家陳振孫把這部著作稱作「古今家訓之祖」,宋代朱熹的《小學》,清代陳宏謀之《養正遺規》,都曾引用過《顏氏家訓》中的記載。唐代以後出現的數十種家訓,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該著作的影響。
  • 什麼是家訓?家訓指家庭或家族內父祖輩對子孫後代的垂誡、訓示
    《顏氏家訓》是隋朝顏之推的著作,以其獨特的教育思想聞名而流傳千古。在這本家訓中,顏之推以自己立身、治家、處事、為學的經驗,傳給後世子孫。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內容豐富,體系宏大的家訓,也是學術史名著。夜覺曉非,今悔昨失。
  • 觀察專欄|陳忠海:古代家訓中的廉政文化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家訓的形式較為廣泛,如家令、家誡、家戒、家規等,其內容在家範、家禮、家約以及教子詩、示兒書、家書中也經常有所涉及。《尚書》有《誡伯禽》一篇,講的是周公在其子伯禽前往外地上任前提出6點訓示,主要內容是居安思危、謹慎做事等,這被認為是中國最早的家訓。其後,家訓文化一直綿延傳承、長盛不衰,著名的如《章氏家訓》《顏氏家訓》《朱子家訓》《袁氏世範》等,其中許多名言警句至今仍膾炙人口。
  • 中國家訓變遷:周公首開仕宦家訓,明清盛極而衰
    遼寧大學古代文學講師劉磊這樣向記者描述家訓的千年流變。那麼古代早期的家訓是什麼樣?對此,王美華說,古代家訓是有階層性的,直到孔子打破教育界限,提出有教無類這一觀點。孔子創辦私學,招生授徒,建立了儒家學派,並以詩禮名揚四方。孔子曾兩次在庭中教育兒子孔鯉既要學《詩》又要學《禮》,因此後人稱父親的教誨為庭訓。在《論語·季氏》篇中有關於此事的記載:「(孔子)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
  • 中國古代20大家規家訓,持家、旺家、傳家
    ——司馬光《訓儉示康》 不要被炫富的風潮所吸引,要物慾橫流的社會中要堅守自己的獨立意識。司馬光認為,有德行的人都是從簡樸中培養出來的,簡樸就會減少欲望,君子少欲就不會被外物役使,就可以正道直行;小人少欲就能自謹其身,節約費用,遠離罪過,使家庭豐裕。
  • 熱點話題家風、家訓,初中優秀作文,名師解讀,專家評點(收藏)
    題目:「家訓是________」或「________的家訓」家訓:(1)父母的教導。(2)特指《顏氏家訓》(《辭海》)。可見,家訓是基於長期的家庭生活方式、文化氛圍所形成的一個家庭所具有的可持續傳承的為人處世的規範。
  • 《顏氏家訓》,大鬧天宮的孫悟空告訴家長:請一定要孩子遵守規則
    《顏氏家訓》記錄了梁元帝時的一位學士,聰明而又有才華,但從小父親對他非常寵愛,管教失當。他若取得一點成績,父親就唯恐天下不知道,一年到頭逢人就讚譽誇獎;他若做錯了一件事,不管有多大,多離譜,父親都不忍心對他怒斥責罵,更不說用荊條抽打,反而想方設法幫他掩藏粉飾,希望他自己能醒悟改正。
  • 「聊齋」顏氏:女扮男裝的成功女子為何怕人恥笑?精神獨立太難了
    不,這不是在歌頌女性、讚美女性的小說,在它的背後,深藏著男權社會對女性的歧視和嫌棄。更悲哀的是,女性自己,亦是認同這種文化、維護這種道德,哪怕已然全面碾壓男人、在男性的世界裡亦成功優秀的女性,依然擺脫不了這份自甘卑微,甚至覺得這是一種恥辱——如此,著實讓人無語無奈。
  • 這些家訓名句,你讀過嗎?
    「家規、家訓與家風」是中國傳統家庭文化的精髓,是家庭教育最基本的形式。因此,家訓、家風既是家庭教育,也是社會教育,還與學校教育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1.
  •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六個家訓,你知道幾個?
    族語:「家族,責任,榮譽」(Family, Duty, Honor)和西方有些類似的是,中國也有自己的家庭教育和家族理想,那就是族規和家訓。在電視劇《白鹿原》中,我們看到白鹿原上的人們在祠堂聚會時都要跟著一起念《鄉約》,甚至還實行族規,懲罰不遵者。不過《白鹿原》中的鄉約不能經典且全面地代表中國的家庭教育文化,它代表更多的是一個隸屬於集體性質的約定。
  • 新疆婦聯【家庭網課】經典家風家訓 · 雲誦讀(75)
    新疆婦聯【家庭網課】經典家風家訓 · 雲誦讀(75) 2020-11-25 2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深藏blue是什麼梗?
    前段時間不是很流行dunk不必這個英文梗嗎,最近又來了深藏blue,很多人不知道深藏blue是什麼梗?就是和之前dunk不必是類似的,很多人都在尋找類似的英文梗有哪些?別著急今天小編也為你分享了一些哦!拿走不謝~深藏blue什麼意思?
  • 《顏氏家訓》|何為魏晉「遺風」?聊一聊多元化民間風俗的演變
    在社會生活的基本方面中,比如飲食、服飾等等都會產生了一種混合的特點。今天的羊湯服飾、住所以及婚喪習俗方面的變化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服飾變化應當為最顯著的,因為漢族傳統服飾與北方少數民族的傳統服飾的差異實在是太大了,因此這種服飾之間所體現出來的民族融合是非常有意思的。
  • 《哈佛家訓》經典箴言:但願每一個父母都能親口讀給自己的孩子聽
    培養一個優秀的人容易,但400年來,培養了8位美總統、40位諾貝爾獎得主、30位普立茲獎得主、數以百計的世界級財富精英,確實非常了不起。哈佛靠什麼打造了這些巨人?它的教育中有什麼深藏未露的秘密?我們是幸運的。美國著名學者威廉·貝納德,向世人揭開了這個秘密。一本《哈佛家訓》橫空出世,向我們揭示了哈佛育人的高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