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為何讓很多歐洲人懼怕?美國學者:因為長城把他們害慘了

2020-12-16 騰訊網

「千古一帝」秦始皇,是中國2000多年中央集權封建帝制的開創者,關於他,人們歷來褒貶不一,討厭他的人說他冷血無情、焚書坑儒、勞民傷財修建長城;讚賞他的人覺得他第一個統一中國、統一文字的皇帝,才讓我國成為世界上唯一沒有文化斷層的國家。

這些我們都太熟悉了,就不過多舉例,不如今天我們來看看外國人眼中的秦始皇。在西方,人們常常把中國的秦始皇和羅馬的凱撒大帝相提並論,在任何一個世界傑出帝王排行榜上,秦始皇可是基本保持第1,或者前3。

但歐洲人其實挺討厭秦始皇的,甚至美國教授都公開表示:秦始皇把歐洲「害慘」了!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這就要從長城說起。

長城,又稱萬裡長城,是世界文化遺產,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最開始可以追溯到西周時代,綿延不斷修建了2000多年,連接中國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土地,根據文物和測繪部門的調查顯示,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0000千米,總長超過21000千米。

不了解歷史知識的人總是說「孟姜女哭長城」——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全國各地徵集來10萬多人,就為了修築萬裡長城,根本不管你老百姓願不願意,抓到你就是你,有個叫萬喜良的書生也被抓了去,他就是孟姜女的丈夫。

當年丈夫被抓去修長城,孟姜女天天哭,月月哭,她長途跋涉來到長城下,詢問修長城的民夫們自己的丈夫在何處,民夫說早就累死了。孟姜女頓時痛哭失聲,哭聲震天,一瞬間800多裡長城一段一段坍塌,下面竟然都是白骨,突出了秦始皇為了修長城造的孽。

但史學家也客觀地說了,如果當年沒有修築長城,死的不會是數十萬民夫,而是幾十、幾百萬老百姓,當時的匈奴虎視眈眈,早就看上了秦朝這塊「大肥肉」,面對彪悍、行動力迅速、入侵性極強的遊牧民族,秦朝的士兵們是難以對抗的。

然而有了長城,遊牧民族不得不繞路走,他們幹嘛來攻打秦朝?因為糧食不夠吃,等他們繞完路來攻打,大家腿都餓軟了,更別說啥打勝仗。

當然,這10萬民夫是無辜的,但人們忘了秦始皇主持修建長城的目的,長城保護的100、1000萬人,只記住了秦始皇暴虐,讓10萬人累死。關於這一點,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無法統一想法。

那麼遊牧民族來不了中國了,可肚子又餓,怎麼辦呢?——西徵歐洲,成了遊牧帝國的下一個目標。

美國波士頓大學有一位中國歷史學教授,叫做巴菲爾德,他發表了一篇名為《危險的邊境:遊牧帝國與中國》,裡面就講述了當年長城有效抵禦了大部分遊牧民族的進攻,可沒有糧食吃啊他們,怎麼辦?他們開始西遷,一路「殺」到歐洲,而且還不止一個遊牧民族攻打他們。

根據史料記載,匈奴、突厥、柔然和蒙古,甚至名字都叫不上來的小部落,都進攻過歐洲,當時的歐洲面對遊牧民族,根本毫無抵抗之力,任憑他們肆無忌憚地入侵。

1260年,西方號稱「戰無不勝」的十字軍,就被郭侃帶著的蒙古大軍打敗了,許多西方史學家表示,要是蒙古大軍沒有回去,而是繼續西徵,西方的歷史將從此改變,甚至被蒙古完全拿下。

面對強大的蒙古鐵騎兵,歐洲人生氣又害怕,只能把「黑鍋」都扔給了秦始皇,覺得是他建立了長城,擋住了遊牧民族,才「害」他們挨打。

身為我國「古代第一軍事工程」的長城,原來默默保護了我們數千年,真是值得每一個中國人自豪!

相關焦點

  • 中國修建的長城真的有用嗎?西方學者一針見血:害慘了歐洲國家
    雖然長城是世界上的知名建築之一,但仍然有不少人質疑長城究竟在歷史上是否真正發揮了它的作用,有很多人覺得修建長城只是因為秦始皇好大喜功,也有的人對這樣的說法很是反對,人們也各執己見,各有各的看法。值得一提的是,曾經有一位西方國家的專家教授直接一針見血地指出:長城害慘了歐洲 。
  • 秦始皇為何不築城堡抵禦外敵?日本學者的回答彰顯秦始皇的偉大!
    在當時的人們看來,秦始皇修築長城用處太小,反倒是坑苦了民間百姓。甚至,因為長城,還間接導致了「陳勝吳廣起義」。看來,大秦的滅亡與這長城也有很大的關係。圖片來源於網絡:孟姜女哭長城漫畫讓窮苦大眾奔赴遙遠的北方,修建工程量巨大的長城,秦始皇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 康熙認為修築萬裡長城沒意義,美國教授反駁:長城把歐洲人害慘了
    康熙皇帝就對歷朝歷代修築長城不屑一顧,他說:「秦築長城以來,漢、唐、宋亦常修理,其實豈無邊患?明末我太祖統士兵長驅直入,諸路瓦解,皆莫能當。可見守國之道,惟在修德安民。」康熙皇帝認為長城即便修築的再堅固,也解決不了邊患問題,皇太極當年就多次率部跨過長城,甚至兵臨北京城下。
  • 「中國長城」真有用嗎?美國教授一針見血:長城害慘了歐洲
    真正聞名世界的長城,是秦始皇在建國之後,將這些長城連在了一起建成的。但是在現代,卻有不少人開始質疑起來,長城究竟在歷史上,有沒有發揮它的作用呢? 這個問題困擾了很多人,也有很多人認為,長城在歷史上只是秦始皇好大喜功的產物。但是這個說法也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其中包括一個美國名叫巴菲爾德的教授。這個美國教授在他的書中一針見血地指出,長城改變了世界的格局,害慘了歐洲。
  • 「中國長城」真的有用嗎?美國教授一針見血:其實長城害慘了歐洲
    《史記·楚世家》載:「齊宣王乘山嶺之上,築長城,東至海,西至濟州,千餘裡,以備楚。」這就是我國古代著名的萬裡長城的相關記載。嚴格來說,這兒記載的是南長城,和眾所周知的北長城有所區別。我們所熟知的是秦始皇及之前的韓趙魏等國修建的北長城,它主要是用來防備北方遊牧民族。
  • 長城僅7米8,到底防住了啥?西方學者苦不堪言:反正把我們坑苦了
    ——《史記·匈奴列傳》 俗話說「不到長城非好漢」,長城已經成為了我國的標誌性建築。而對於長城的評價,卻褒貶不一。大多數人都認為是我國古代人們的心血和智慧,是世界七大奇蹟之一。但是卻有很多人對他產生了質疑,日本人就評價其「大而無當」。那麼事實是否如此,僅僅數米之高的長城到底防住了什麼?
  • 孟姜女和秦始皇的愛恨情仇,《孟姜女哭長城》的三大疑團
    《孟姜女哭長城》在中國可以算得上家喻戶曉,流傳至今二千多年,是為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然而千百年來,圍繞著這個經典民間傳說,歷代學者津津樂道,爭論不休,至今還有很多謎團懸而未解。後世之所以將這個故事列為「四大民間傳說」,就是因為這個故事反映出了百姓與統治者的不可調和的主要矛盾衝突,描繪了封建社會殘酷無道的一面。秦王無道兮四海枯,築長城兮遮北胡,築人築土一萬裡,杞梁貞婦啼嗚呼。
  • 秦始皇究竟用了什麼辦法?讓長城屹立兩千年不倒
    秦始皇也被人稱為千古一帝,因為他使得當時紛亂的政局得以統一,使得國家可以快速發展。我們也聽過一句歌詞,就是萬裡長城永不倒。秦始皇究竟用了什麼辦法?讓長城屹立兩千年不倒? 修建長城 秦始皇修建萬裡長城並不是為了裝飾,而是真的為了戰略需要。因為當時的中原屬於農耕文明,北方一些地區屬於遊牧民族。
  • 長城距今兩千多年,為何從不倒塌?原來秦始皇用了一個殘忍的方法
    萬裡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從這句詩可以看出,萬裡長城是當年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建造的,當時嬴政主要是為了防止敵人入侵,因為萬裡長城的存在,"卻匈奴七百餘裡,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抱怨"。
  • 秦始皇陵長明燈為何千年不滅?千年之謎被外國學者破解,中外信服
    秦始皇時代,建造了許多非常著名的建築,不過由於時間太長,其中大多數已經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比如大家熟知的阿房宮,傳說非常奢靡豪華,結果現在已經是看不見了。不過隨著不斷地考古發掘,秦始皇時代的偉大建築再一次出現在了我們眼前,最著名的莫過於兵馬俑了。
  • 長城無法抵禦侵略者?修它無用?史學家:一派胡言
    提到中國的長城,相信有很多人會覺得很自豪。它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還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可以說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徵。但是,你可知在一些古代學者的眼裡,那時的長城卻被視為無用之物,只會勞民傷財。為何這麼說呢?下面聽小編細細講給你聽。
  • 孟姜女哭長城?秦始皇:春秋時期的女子,為啥要哭寡人的長城
    我們很容易把民間故事當成歷史事件,比如「孟姜女哭長城」,在歷史上根本就不存在。雖然這個故事家喻戶曉,但為了證明它的「傳說性」,我們首先還是大致梳理下梗概。話說,秦朝女子孟姜女正要和萬喜良拜堂,衙役突然衝進家門,把萬喜良抓去修長城;一年後,孟姜女去長城尋夫,卻聽說丈夫已累死;她悲痛的放聲大哭,長城由此倒塌了800裡,露出了萬喜良的屍骨。此時,秦始皇剛好路過,他見色起意,為了得到如花似玉的孟姜女,不惜答應了搭建孝棚、親自披麻戴孝、將萬喜良風光大葬等等誇張要求。不過他最終仍未能得到美人,孟姜女投水後被龍王挽救。
  • 沒有鋼筋水泥的古代,秦始皇是用了什麼辦法?讓長城能兩千年不倒
    不管怎麼說,秦始皇確實是有功有過,但他南徵北戰、擊退匈奴,確實為歷史發展做出跨越性的一步。而且他修建的萬裡長城和兵馬俑,堪稱世界奇蹟,讓中外考古學家都驚嘆佩服不已。雖然現在長城和兵馬俑作為歷史文化遺產被我們保護,也讓我們參觀和了解當時的一些歷史文化,是我們值得驕傲的古建築。也正是因為修建長城,秦始皇用他的專政和暴力徵用了一批又一批的勞力,讓百姓們怨聲四起。
  • 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要商量,因為祖龍真的很冤枉
    後來李斯建議秦始皇,國家方針政策,允許大臣在朝堂做民主討論,最後由陛下裁決定奪,但絕不能放任讀書人私下妄議中央。雖然國家實現了統一,但是朝廷頒布政令法規時,民間各流派的讀書人,總是根據自己所學的理論,來議論國家政策。這些人,在街頭巷尾,唧唧歪歪,通過批評中央政策來吸粉圈人。他們顯耀自己學問,博取虛名倒是其次,更嚴重的是他們會誤導廣大人民群眾。
  • 秦朝沒有鋼筋混凝土,秦始皇是加了什麼?讓長城2000年屹立不倒
    直到看了《長城》這首詩,我找到了形容它的合適詩句:「秦築長城比鐵牢,蕃戎不敢過臨洮。」一座長城就抵禦住了匈奴的千軍萬馬,用這句詩句形容恰到好處。提到長城,不得不說的就是秦始皇。作為提出修建長城的第一人,他的功績頗高。隨著後續各朝各代的出現,都或多或少地修建了長城。
  • 日本為何不懼日益強大的中國而懼怕俄羅斯?美國專家的話在理
    隨著時代的發展,世界局勢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不少老牌強國的綜合實力大不如前,而美國憑藉著在二戰時期所積攢的財富,成長為了世界上唯一一個超級大國。其實在蘇聯未解體以前,美蘇兩國的綜合實力不相上下,在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在軍事、科技、工業、經濟等方面,都展開了一系列比拼。
  • 夏朝明明很多文獻都有記載,為何西方學者卻執意否定它的存在
    近些年,一些西方的專家學者更是直接否定了夏朝的存在。那麼夏朝明明有文獻記載,為何西方學者卻一直不承認呢? 史書中記載的夏朝 很多人都認為,夏朝之所以爭論不斷,主要是因為留下的記錄文獻太少。
  • 沒有鋼筋混泥土的古代,秦始皇給長城加了什麼?能夠2千年不倒
    曾有許多的文人騷客都揮毫寫下對長城的讚美之詞,當然也有許多詩人在感嘆長城氣勢恢宏的同時,也對秦始皇的暴虐進行譴責,對勞動人民的苦難表示深切同情。▲長城(一)公元前247年,當時只有13歲的秦始皇登上帝位。在公元前237年,秦始皇掌握秦國政權,開始了他吞吐江山的宏圖大業。《秦王掃六合》中說:「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 孟姜女實有其人,不生在秦朝,卻和秦始皇長城扯上關係,真相如此
    孟姜女哭倒長城的故事,是文人炮製出來污衊秦始皇的典型冤案。《淮南子》說,秦始皇「發卒五十萬」,由蒙恬率領,修築長城,「中國內郡輓車而餉之」。於是男人不能在田間耕作,女人不能在家裡紡織,無衣無食,也得去拉車運輸。
  • 千古「秘」帝秦始皇,皇陵為何無人敢挖?
    車同軌,書同文,掃六合,滅八荒,是他;焚書坑儒、殘暴無度,也是他;修長城,御外敵,是他;千古第一帝是他,史上第一暴君也是他。他就是大秦帝國的開創者、統治者——秦始皇,一位毀譽參半的歷史人物。秦始皇,千古「秘」帝不僅如此,秦始皇還是歷史上「秘」點最多的帝王,比如,他的性格之謎:他為何如此熱衷於求仙,他到底有沒有征服死亡?他撲朔迷離的身世背後到底是什麼?由於秦始皇在歷史上沒有留下畫像,他到底長什麼樣,也成了一個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