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為何不築城堡抵禦外敵?日本學者的回答彰顯秦始皇的偉大!

2020-12-09 大咖說史

嬴政滅六國統一天下之後,自封為「始皇帝」,所以從此時起君王才有了皇帝之稱。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雖頒布了許多利於中國大一統的政策,但是也有一些損害百姓利益的行為。

從此,秦始皇便成了「暴君」的代表,從漢朝開始,秦始皇就一直被後人批得體無完膚。

就拿秦始皇下令修築長城一事來說,人們認為秦始皇調動大批勞動力,導致無數民眾累死,甚至還傳出「孟姜女哭倒長城」的傳奇故事。

在當時的人們看來,秦始皇修築長城用處太小,反倒是坑苦了民間百姓。甚至,因為長城,還間接導致了「陳勝吳廣起義」。看來,大秦的滅亡與這長城也有很大的關係。

圖片來源於網絡:孟姜女哭長城漫畫

讓窮苦大眾奔赴遙遠的北方,修建工程量巨大的長城,秦始皇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他的意圖很簡單,就是防範匈奴來犯,抵擋進攻。看到這,也許有人會問,秦始皇為什麼不仿照歐洲國家,直接修建一座城堡防範?卻要不遠萬裡跑到邊境去修長城,這不是太麻煩了嗎?

在我們的印象中,歐洲封建時期的文明少不了城堡,堅固無比,抵禦作用很突出。例如在查理曼帝國時,直接建立「採邑制度」,就是上至國王,下至騎士,層層分封,自己在自己的封地上建造城堡進行統治。

這麼一來,每一塊封建主都會修建城堡,所以,在封建時期的歐洲,真可謂是「遍地城堡」。

圖片:歐洲城堡劇照

除了歐洲之外,我們的海上鄰國日本也對城堡情有獨鍾。日本戰國時期,領主們在自己的地盤也修建起了山城,依山而建,防禦能力特別突出。為什麼秦始皇卻如此另類,非要修建長城呢?下面我們就以長城和城堡的優缺點來進行比較。

長城十分蜿蜒,長達萬裡,看起來十分雄偉壯闊。不過,畢竟其防守是以「線」為主,士兵們都是分散防守,如果敵軍聚集兵力猛攻一點,那還是比較容易得手的。

雖說長城上有狼煙,放了之後會有援軍支援,不過趕來也需要時間,只要敵軍動作迅猛,那還是有機可趁。

圖片:放狼煙劇照

反觀城堡,其優勢很突出,城堡有大有小,長城規模再大也無法與城堡匹敵。正因此,城堡小而堅,不需要太多的駐守士兵,就能拒敵軍於城下。就算敵軍強行攻下城堡,也會損失慘重,而我方的軍力損失很小。

其實,在周朝時期,各諸侯王們也熱衷於修建城堡。因為周朝實行的也是分封制度,各諸侯王有自己的土地,可以在自己的領土上自治。

不過,周天子為了顯示自己帝王的尊貴,並且限制各諸侯王的實力,也曾下達了一條規定:「諸侯王修建的城牆不能超過十八尺」。

圖片:城牆

在周王朝實力強盛之時,各諸侯王們不敢逾越,都乖乖遵守。不過,等周王室實力衰微之時,諸侯王們就蠢蠢欲動了,城牆也越修越高,完全不把周天子放在眼裡。到了戰國時期,城堡就更多了,諸侯王們基本就是進行「城堡爭奪戰」。

那麼秦國滅六國統一天下之後,秦始皇為什麼不繼續以城堡作為防禦工程了呢?

因為秦朝的制度發生變革,將分封制廢除了,轉而實行郡縣制,沒有了諸侯王,有的只是秦始皇任免的官員。如此一來,原先諸侯王們的城堡都給拆掉了,這也是加強中央集權的一種方式。

拆除諸侯王的城堡,這很正常,不過為什麼秦始皇不修建城堡來抵禦外敵呢?很多外國朋友都感到納悶,以長城來代替太費力,而且缺點也很明顯。對於這個疑惑,很多網友都給出了自己的見解。

圖片:秦始皇實行郡縣制劇照

一些網友認為,秦始皇之所以修建長城而不修建城堡,是因為城堡規模太小,在中國起到的防禦作用不大。因為中原的戰爭規模比較大,一次交戰人馬少則幾萬,多則數十萬上達百萬。

反觀同一時期的歐洲和日本,他們的交戰在我們眼裡完全就像「過家家」一樣,根本不值一提。如此一來,小小的城堡在數十萬大軍面前自然沒什麼作用了。

除了網友們發表見解之外,還有專家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大慧比較贊同日本一位學者鶴間和幸的看法。

鶴間和幸認為:「秦始皇並不是戰爭愛好者,他發動戰爭是為了統一,而不是為了殺戮。因此,在統一中國之後,秦始皇便不再輕易發動戰爭,他注重的是國家的和平與安寧。像亞歷山大或成吉思汗等人,他們就像一位徵服者,喜歡四處徵戰,以顯示自己的實力。秦始皇與他們不同,他不懼怕戰爭,但是反感戰爭。」

圖片:秦始皇劇照

要知道,城堡代表了封建割據,是割據勢力的混戰,這是秦始皇最不願看到的局面。不然,他也不會廢黜分封制,拆掉諸侯王們的城堡。這些城堡就像是混亂的象徵,在秦始皇看來,只有摧毀城堡才能保持和平。

秦始皇其實是個熱愛和平的人,例如他每次巡遊江南的時候,都會在一些石碑上刻下四個字「永和平」。

所以,為了守護這來之不易的和平,秦始皇決定修築萬裡長城,希望它能夠抵擋住匈奴的入侵,保護中華大地。可惜,秦始皇下令修建的長城保住了中華大地的安危,卻沒辦法護住秦王朝的安危。強秦的滅亡,罪不在秦始皇,而在於他的接班者。

圖片來源於網絡:萬裡長城

秦二世胡亥的殘暴,最終引起了天怒人怨,起義軍以不可阻擋之勢,將秦王朝打得支離破碎,毫無還手之機。最終,天下落到了劉邦的手上,而天下,也從戰亂中再次回歸一統。

其實從漢朝之後,中華大地也曾多次陷入分裂之中,接踵而來的便是「城堡」的再次復生,不過化身為了「塢堡」。

圖片:秦二世胡亥劇照

有秦始皇的先例,這些塢堡最終還是難逃一劫,被毀掉了。正因此,沒有城堡的林立,才換來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大一統。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

相關焦點

  • 萬裡長城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秦始皇僅僅是為了防禦外敵嗎?
    萬裡長城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秦始皇僅僅是為了防禦外敵嗎?萬裡長城是中國人類歷史上出現的奇蹟,在那個落後的年代,居然可以建造這麼宏偉的建築物,無論從中國歷史上來看,還是從世界歷史上來看,都堪稱是奇蹟。而這個萬裡長城的建造者就是秦始皇。
  • 我們都低估了秦始皇的豐功偉績,看完就明白了
    這種說法的依據是,秦始皇修築長城、建陵墓和兵馬俑、用先進的青銅鑄造技術製作兵器。這種工程和技術在當時的科學水平下是不可能實現的,就是在現代都能難做到秦朝的宏偉工程。如果外星人以這個作為秦始皇統一六國,幫助建設秦國的條件,那焚書坑儒就是秦始皇為兌現承諾的無奈之舉,情有可原。
  • 秦始皇真實面貌什麼樣?專家用AI技術還原後,與史料記載不太一樣
    有人說,秦始皇的父母都不醜,所以基因遺傳,秦始皇也醜不到哪裡去,但是很多人卻說秦始皇的長相非常醜陋,而且身材也非常的矮小。大家各有各的說法,所以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到了現代之後,考古學家們在秦始皇的陵墓中發現了秦始皇兒子的屍體骸骨,人們利用現代科技的AI技術將其復原,卻發現秦始皇兒子的長相併沒有那麼的帥氣,但是也沒有傳說中的那麼醜陋,只是相貌平平的一個普通人而已,所以缺少了該有的霸王之氣。但是世人又是怎樣評價秦始皇的長相的呢?
  • 秦始皇陵長明燈為何千年不滅?千年之謎被外國學者破解,中外信服
    秦始皇作為中國第一位皇帝,名氣非常大,基本上是沒人不知道他的名字。而他的功績也確實是配得上他的名聲,書同文,車同軌這種規定造福了千年華夏,使得我們一直有一個共同的認知背景。如果像戰國時代每個國家文字習俗話語完全不同,那就相當於出一個省就需要重新學一種文字,這得是多麼痛苦的事情啊。
  • 華夏的祖龍:秦始皇
    提到秦始皇,有很多名詞形容他,「千古一帝、暴君、奇貨可居、長生不老」等,有褒義也有貶義,但不可否認,他是一個開創性的君王、奠定了兩千多年來中華帝國的根基,中華民族盡享其餘澤。秦始皇很多歷史學家將秦朝的建立、郡縣制的實施稱為封建社會的開端,總拿西方那套學說來解釋中國歷史,但在我看來,郡縣制領先西方何止百年千年
  • 你認為秦始皇和孔夫子誰更偉大?
    孔子比秦始皇出生早,成名也早,但秦始皇似乎瞧不上這個儒家的創始人,也看不上他的學問,焚書坑儒就可見一斑,而孔子的學生和後代子孫們,似乎也瞧不起秦始皇,紛紛罵他是暴君,古代的儒家學者,似乎在把秦始皇名聲搞臭這件事上,達成了一致默契。這也沒辦法,誰讓秦二世而亡了呢,如果秦朝能傳了十七八代,那也沒儒家什麼事了。
  • 秦朝沒有鋼筋混凝土,秦始皇是加了什麼?讓長城2000年屹立不倒
    直到看了《長城》這首詩,我找到了形容它的合適詩句:「秦築長城比鐵牢,蕃戎不敢過臨洮。」一座長城就抵禦住了匈奴的千軍萬馬,用這句詩句形容恰到好處。提到長城,不得不說的就是秦始皇。作為提出修建長城的第一人,他的功績頗高。隨著後續各朝各代的出現,都或多或少地修建了長城。
  •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修建萬裡長城,意欲何為?僅僅為了抵禦匈奴?
    綿延不絕,足足有12000多裡,站在高處向下眺望,蜿蜒盤旋,就像一條大蛇一樣保衛著中華大地。到現在為止,長城也吸引著很多的遊客絡繹不絕的前來。但在當年秦始皇在統一六國之後,為什麼要去修建萬裡長城呢?雖然當時匈奴不斷的入侵,倘若是為了單純的抵禦匈奴,又為何會動用如此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這到底是意欲何為?
  • 日本人眼中的秦始皇,居然是這樣
    我們對秦始皇太熟悉了,從小時候就聽說的焚書坑儒,聽過荊軻刺秦王,還有秦王和呂不韋之間不得不說的愛恨情仇。那麼日本人眼中的秦始皇是怎樣的呢?今天發現一個特別熱愛中國歷史文化的日本老頭,他叫陳舜臣,祖籍臺灣,但是出生於日本。
  • 秦始皇修——偉大的帝王還是殘酷的暴君
    秦始皇統一六國,修建長城抵禦北方匈奴的入侵,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第一次將郡縣制應用到國家治理當中,使得統一的概念逐漸被認可。從這些層面來講,秦始皇毫無疑問是偉大的皇帝,前無古人亦後無來者。
  • 秦始皇找的「仙藥」到底是啥?為何徐福找到後卻不敢回國?
    有一說一有二說二,雖然秦始皇的功績確實不容不容許,不允許讓任何的人去抹殺。可對於他的一些不正確的行為,我們也應當重視。秦始皇在他這一生當中,最大的功績應該就是統一了6國,建造了大一統的王朝。為了鞏固這個王朝,他就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來進行監督以及管理措施。
  • 她是中國古代偉大的女性企業家巴清,秦始皇都親自築臺表彰、稱頌
    春風無十裡|文她是中國古代偉大的女性企業家巴清,秦始皇都親自築臺表彰、稱頌雖然現代並不缺乏優秀的女性企業家,但在古代「重農抑商」思想控制下,經商是不被大多數人認可的,更別說是女性經商了,但就是有這樣一位女性
  • 孔子與秦始皇,哪一個貢獻更大?越是偉大的人物,其價值越難發現
    秦始皇怎麼可以跟孔子相比?我們不否認政治實踐家的歷史地位,但是要論對中國歷史的深層影響力,秦始皇跟孔子遠不在一個層次。 舉個例子,你能說愛迪生因為發明眾多,他就比愛因斯坦偉大嗎? 秦始皇的偉大,是因為他站在了歷史的風口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也是帝制文化開始的標誌性人物。因此,人們產生一個誤解:中國兩千年帝制文化,是秦始皇的發明專利。
  • 千古一帝秦始皇死後有多悲哀
    說起秦始皇,可能每個人都多少有一些了解,說起他的一生那一定是豐富多彩,就是死後也是有著輝煌的陵墓。我們都知道他是我國封建社會的第一個皇帝。統一六國後也採取了許多有效的措施管理國家,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建立中央集權制;設立三公九卿;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修築萬裡長城抵禦外敵鞏固國家統一,為後世中國的大一統奠定了基礎。
  • 秦始皇為何讓很多歐洲人懼怕?美國學者:因為長城把他們害慘了
    在西方,人們常常把中國的秦始皇和羅馬的凱撒大帝相提並論,在任何一個世界傑出帝王排行榜上,秦始皇可是基本保持第1,或者前3。 但歐洲人其實挺討厭秦始皇的,甚至美國教授都公開表示:秦始皇把歐洲「害慘」了!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這就要從長城說起。
  • 網絡投票中國古代皇帝排行榜出爐,秦始皇僅第六,第一當之無愧?
    而秦始皇-嬴政排在李世民、皇帝、項羽、 顓頊、 大禹之後,位居第五。而 漢武帝-劉徹也只是排在十二的位置。往後我們就先不說吧。就拿秦始皇-嬴政以及 漢武帝-劉徹的貢獻來說,恐怕前面的很多帝王都望塵莫及。那這兩位帝王對後世都有什麼貢獻呢?小編對於帝王的評判標準主要有兩個方向。一個是對內,另一個就是對外。對內既是對國民發展的貢獻。對外就是開疆拓土、文貿往來。
  • 為什麼只活了50歲的秦始皇,卻被評說了2000多年?
    為了對秦始皇多一些了解,我入手了一本陳舜臣的這本《秦始皇:大秦帝國啟示錄》,他以一個日本人的角度,描寫了他眼中的中國歷史。陳舜臣是華裔日本作家,著作有二百餘本,因為他在日本出生和成長,所以他的文章中柔和了日本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
  • 秦始皇為何寧可背負千古罵名,也要攻下一塊荒地?如今才知他偉大
    秦國相對於其他六國來說比較偏遠最初也只是一個不太起眼的小諸侯國,但是在其他諸國為了中原地區的土地爭得面紅耳赤的時候,秦國就默默地厲兵牧馬發展自己的國力。 因為秦國在西戎偏遠地區,臨近遊牧民族羌族,但是羌族又不像北面的匈奴、胡人那麼殘暴,正好能給秦國訓練騎兵又不會造成太大的損失(像燕國就要用大量的兵力來鎮守北疆抵禦匈奴)。
  • 千古「秘」帝秦始皇,皇陵為何無人敢挖?
    車同軌,書同文,掃六合,滅八荒,是他;焚書坑儒、殘暴無度,也是他;修長城,御外敵,是他;千古第一帝是他,史上第一暴君也是他。他就是大秦帝國的開創者、統治者——秦始皇,一位毀譽參半的歷史人物。秦始皇,千古「秘」帝不僅如此,秦始皇還是歷史上「秘」點最多的帝王,比如,他的性格之謎:他為何如此熱衷於求仙,他到底有沒有征服死亡?他撲朔迷離的身世背後到底是什麼?由於秦始皇在歷史上沒有留下畫像,他到底長什麼樣,也成了一個秘。
  • 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秦莊襄王之子。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十三歲繼承王位,三十九歲稱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