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修——偉大的帝王還是殘酷的暴君

2020-12-24 騰訊網

隨著《大秦賦》的播出,再次將我們帶回了那個七國紛亂不止的年代,秦國在後期崛起,成為戰國時期唯一的超級大國,唯有趙國可以與其掰掰手腕,但是長平之戰的慘敗,趙國也喪失了爭奪天下霸主的機會,統一天下的重任落到了秦國頭上。

秦始皇統一六國,修建長城抵禦北方匈奴的入侵,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第一次將郡縣制應用到國家治理當中,使得統一的概念逐漸被認可。從這些層面來講,秦始皇毫無疑問是偉大的皇帝,前無古人亦後無來者。

「奮六世之餘烈」

公元前247年,嬴政在鹹陽繼承王位,在對內平定長信候嫪毐的叛亂,除掉權臣呂不韋後,開始親政。重用李斯、尉繚,開始了統一天下的腳步。

自公元前230年開始到公元前221年,嬴政用了10年時間,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秦朝。

嬴政認為自己的功績超過了以往任何一位君王,開始稱皇帝。

千古一帝,功越千世。這兩個詞兒就是漢語裡專門用來形容他一個人的。

秦始皇一生只活了四十九年,十三歲繼秦王位,用二十六年滅六國,三十九歲天下一統,以三皇之「皇」、加五帝之「帝」,自封為「皇帝」,古今中外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故名始皇帝。

他在位共三十七年,在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錢同幣、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在中央創立皇帝制,實行三公九卿理國大事,北擊匈奴,南徵百越,修萬裡長城,築靈渠,溝通水系。一舉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大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王莽說他:「功越千世!」

李白《懷古》寫到:秦皇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明斷自天啟,大略駕群才。收兵鑄金人,函谷正東開。銘功會稽嶺,騁望琅琊臺。……只論霸氣,前四句已經世上無雙無對了。作為能讓詩仙李白這麼吹的男人,他不偉大也不行。

秦始皇未殺開國功臣及六國貴族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並沒有殺死一位開國功臣,這如果都不能說明秦始皇不是暴君的話那麼秦始皇未處死六國貴族這點就可以說明秦始皇完全不是暴君

六國國君除韓國國君是直接被處死外,其他國君都是被流放,而楚國國君被貶為庶人,但並未被流放,不僅如此秦始皇還把原六國王儲遷移到鹹陽,有的甚至還做了官,而六國貴族大多是被貶為庶人,但並未處死他們,這跟後世皇帝相比,已經算是很仁慈了。

秦滅趙,(趙奢子趙牧)牧子興徙鹹陽,秦封武安侯,遂為扶風人。(王儉:《姓譜》)

對比劉邦;劉邦建國後大肆誅殺異性諸侯王,曾經跟隨劉邦打天下的功臣也被一一誅殺

對比朱元璋;劉邦誅殺功臣大多是誅殺武將以及異性諸侯王,朱元璋不僅殺武將甚至文臣也誅殺不少,如果有人說秦始皇殘暴,那劉邦和朱元璋不知比秦始皇殘暴多少倍了

安定帝國

剛剛建立的秦國並不安定,北有匈奴,南有百越,國家的邊境一直遭受到襲擾。

為了解決外患,嬴政再度發動了戰爭。大將蒙恬率軍北上,出徵匈奴,一戰將匈奴人打怕了。為了避免匈奴人不斷的襲擾,始皇命蒙恬將燕、趙、秦等國家的長城連接起來,用以抵抗匈奴。

而另一方面,又有一支大軍南下百越等地,去徵討百越等少數民族,這也是秦軍損失最大的地方。秦末農民起義時,蒙恬的大軍與駐紮在百越的軍隊都沒有回到中原,否則項羽絕對不會贏得那麼輕鬆。

維護國家的完整

國家統一後,嬴政又迎來了新的問題,那就是國家雖然統一了,但是包括秦國在內,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字、度量衡、貨幣,甚至是車轍都是不一樣的。

這樣也就造成了七個國家的人在交流以及互相交易的時候非常不方便,極大的阻礙了國家的發展,甚至是會衍發矛盾,不利於國家的統一和穩定。

因此,始皇下定統一全國的文字、貨幣,使用統一制式的稱量工具等,以此來促進各地的融合。

始皇還將全國各地的有學問的人請到鹹陽,讓他們做博士,但是六國的人並沒有真心承認這個國家。

秦始皇即位的第三年前往山東封禪泰山,隨行的儒生們因為封禪的過程而爭吵不休,這讓秦始皇明白六國沒有真正的認同自己。真正激怒秦始皇的事淳于越的上書,請求廢除郡縣制恢復分封制,這讓秦始皇明白要想讓天下歸心就必須控制思想,那麼無關緊要的書籍就不能留,這也是焚書坑儒的原因。

故而焚書坑儒雖殘暴卻並沒有原則上的過錯。實際上焚書坑儒焚的只是誹謗議論秦制的書籍,所謂坑儒,坑的只是那些上書勸諫恢復分封制的儒生,而並非天下的儒生,那些儒生反對秦始皇實行郡縣制,反對封建制,要求恢復分封制,試問,郡縣制在秦國都實行了兩百年了難道放棄先進法制去實行周朝落後的分封制?而且秦國數代人的努力就是為了一統天下,如果恢復分封制那麼就等於秦國幾百年努力全部白費了。

小結

綜上,秦始皇在統一天下後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維護國家的統一與完整,包括所謂的焚書坑儒。更何況,焚書坑儒保留了所有的醫書、農業書籍等有關於日常生活的典籍,對歷史進程並沒有影響。而且秦始皇統一天下,使大一統初入人心,深深影響到了後世,厥功至偉,稱其為千古第一帝毫不為過。

相關焦點

  • 六國霸主秦始皇,功過三皇德過五帝,卻也是殘酷暴君?
    對於古代歷史上的一些君主都是比較難以定義的,因為他們既有讓人讚嘆的一面,又有讓人可恨的一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談一談千古一帝秦始皇。說起秦始皇很多人對他的印象還是黑化的吧,因為秦始皇在歷史上也是做了很多殘酷的事情,漸漸的就被黑化了,不過秦始皇的功勞也是非常多的,所以就不能把秦始皇單純的定義為是一名暴君。
  • 秦始皇到底是雄主,還是暴君?歷史上真正罵他的,基本都是漢朝人
    秦始皇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帝王,可以說沒有之一,他一生的功績實在是太多了,而且基本都是利在千秋的大功績,比如一統六國,建立一個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王朝,又比如書同文、車同軌,再比如統一度量衡,而最重要的就是廢分封,改郡縣。秦始皇明明做了這麼多偉大功績,為何還被後人稱之為暴君呢?
  • 秦始皇是千古一帝還是暴君?四連殺!無名英雄給出了答案
    秦始皇是千古一帝,還是暴君呢?對此問題眾說紛紜。人之初,性本善,至少秦始皇小時候不壞。小時候秦始皇是個受氣包,本是秦國人,卻生在趙國,這都是他爹造成的。他爹異人不受秦始皇爺爺的待見,被秦始皇的爺爺,扔到趙國做了八年的人質。在秦始皇三歲的時候,老爹和呂不韋跑路了,撇下母子二人在趙國相依為命。
  • 千古一帝嬴政,焚書坑儒,是勤政愛民的明君還是殘酷專制的暴君?
    大家聽到秦始皇第一反應是哪個詞?是不是焚書坑儒,如果是的話,可能這就是我們對秦始皇的固有偏見。焚書坑儒這件事讓秦始皇背負了千古第一暴君的惡名,但事情真的是這樣嗎?如果我們把焚書坑儒這件事從頭到尾的去了解一下,就會產生另一種感覺,秦始皇為什麼要焚書?
  • 千古一帝秦始皇,是開國雄主還是亡國暴君?
    千古一帝秦始皇,是開國雄主還是亡國暴君? 扁舟秦漢系列之秦帝國的滅亡(一) 從支持者,崇拜者的角度來評價,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統一的中央帝國,他不僅僅統一了國土,還統一了度量衡,統一了文字,他創立的皇帝專政制度更是永垂千古,所謂的漢承秦制,「萬世皆效秦法」,秦始皇為後世輝煌偉大的中華帝國打下了最堅實的基礎。
  • 被後人稱為「暴君」的秦始皇真的是暴君嗎?今天我們就來揭曉答案
    公元前221年,千古一帝秦始皇橫掃六國統一了華夏,建立了大一統的秦朝,他讓人民從此不再顛沛流離,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他還統一了那時雜亂無章的文字、度量衡,貨幣等等,儘管如此,但他一直被後人稱為「暴君」,那麼秦始皇他真的是暴君嗎?他究竟做錯了什麼事情,才惹得後來對他如此不堪的評價?
  • 秦始皇何以被稱為暴君?是什麼讓他有這麼多的黑歷史?
    二千多年來,秦始皇一直被我們後世稱為暴君,其實不然,相反,秦始皇可以稱得上是一位賢明的君主,本篇將通過史料《三國志》進行分析,還原歷史的真相。 秦始皇修長城勞民傷財誤點 秦始皇南徵百越北伐匈奴,為防止北匈奴再度入侵,所以就在北方邊關修建長城,並且歷史上修長城也並非只有秦始皇,早在春秋時期,楚莊王就在今天的湖南、湖北一帶修過長城。繼秦之後,漢武帝又一次大規模的修築長城,規模甚至秦始皇長一萬多公裡,是歷史上工程最大的一條長城。
  • 秦始皇是暴君還是明君呢?他為何有實力能統一六國呢?
    秦始皇是暴君嗎?至於殘害百姓,我想殘害百姓,肯定不是秦始皇的目的,但有可能是他在達到目的的過程中做的一些事情,造成了這樣一個結果。比如說著名的阿房宮和秦始皇陵和秦長城,在修築這些公司的過程中,有很多百姓死亡,還有在戰爭的過程中,不論是六國的兼併戰爭,還是後來南徵百越北伐匈奴,都死了很多很多的人。史書上面的秦始皇自然是暴君,後人善惡是非觀也是暴君,但是從歷史的進程來說卻是自然的結果,眾所周知,戰國時期,七個強大的國家,不同的地區、文化、信仰、生活方式。放眼現今版圖來說就是七個部落。
  • 秦始皇是明君還是暴君?為何後人對他的看法褒貶不一呢?
    秦始皇是個怎麼樣的皇帝呢?秦始皇焚書坑儒,焚的是沒有實用性的書籍,皇室是有保留各類書籍的,而且那個時代大部分知識都是口耳相傳留給下一代的,真正有用的知識都被人記在了腦中,焚的書對於學術思想的傳承基本沒什麼影響。
  • 《大秦賦》:秦始皇活著給自己建的祠堂,後被修毀,折騰啥?
    秦始皇劇照隨著歷史大劇《大秦賦》的熱播,秦始皇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並不斷地引起熱議。在中國歷史上,秦始皇絕對是一個毀譽參半的皇帝。讚譽者稱他為千古一帝,雄才大略;詆毀者罵他是無德暴君,暴虐昏庸。另外,秦始皇生前還為自己建祠廟、寢廟。無論是秦始皇,還是後世帝王官民,修建或墮毀祭拜秦始皇的祠廟,是出於什麼心態呢?
  • 歷史上真正的秦始皇
    現在的人們一想到秦始皇,第一印象就是暴君或者是千古一帝,焚書坑儒,修長城,阿房宮,秦直道等等暴君的作為。那秦始皇到底有沒有幹過焚書坑儒呢?沒有。在司馬遷的《史記》中,一次在秦都鹹陽宮開會,前山東六國貴族及儒生,給秦始皇提出還是實行分封制,妄議郡縣制,李斯說過:建議秦始皇,把詩書百家等書收藏起來,燒掉民間妄議法令時政的書,以及歌頌前朝的書籍,好的書籍並沒有被燒掉,而是收藏在秦鹹陽宮。
  • 他是秦始皇,是被罵了兩千年的暴君,看看這些還覺得他是暴君嗎?
    說起秦始皇,很多人都會想起暴君這個形容詞,這個被大家痛罵了2000年的暴君,其實並非是一個真正的野蠻人,有許多關於秦始皇的歷史資料,都沒有被人指仔細的了解過。有不少網友表示,如果你看完那些秦始皇的歷史記錄,並且對他有一個相對正確的認知。
  • 秦始皇活著就給自己建祠堂,後世也反覆修毀始皇廟,到底在折騰啥
    隨著歷史大劇《大秦賦》的熱播,秦始皇的劇照又一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並不斷引起人們的關注。秦始皇絕對是中國歷史上毀譽參半的皇帝。讚美他的人叫他千古一帝,有雄心壯志;詆毀他的人叫他無德暴君,殘暴軟弱。從秦至清,關於他是否被列入國家祀典,建造祠廟等問題,一直有爭議。但歷代官府、民間都相繼建造祠廟供奉他。此外,秦始皇生前還建造了自己的祠廟、寢廟。
  • 你認為秦始皇和孔夫子誰更偉大?
    孔子比秦始皇出生早,成名也早,但秦始皇似乎瞧不上這個儒家的創始人,也看不上他的學問,焚書坑儒就可見一斑,而孔子的學生和後代子孫們,似乎也瞧不起秦始皇,紛紛罵他是暴君,古代的儒家學者,似乎在把秦始皇名聲搞臭這件事上,達成了一致默契。這也沒辦法,誰讓秦二世而亡了呢,如果秦朝能傳了十七八代,那也沒儒家什麼事了。
  • 秦始皇為何不築城堡抵禦外敵?日本學者的回答彰顯秦始皇的偉大!
    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雖頒布了許多利於中國大一統的政策,但是也有一些損害百姓利益的行為。從此,秦始皇便成了「暴君」的代表,從漢朝開始,秦始皇就一直被後人批得體無完膚。就拿秦始皇下令修築長城一事來說,人們認為秦始皇調動大批勞動力,導致無數民眾累死,甚至還傳出「孟姜女哭倒長城」的傳奇故事。
  • 秦始皇是暴君嗎?
    秦始皇確實燒了書,活埋了四百多人。看看《史記》怎麼描述焚書事件的。《史記·秦始皇本紀》:秦始皇是暴君嗎?焚書、坑儒可信嗎?【原文】三十四年,始皇置酒鹹陽宮,博士七十人前為壽。秦始皇在鹹陽宮置辦酒菜,款待來為他祝壽的博士。周青臣為秦始皇歌功頌德,特別讚揚了郡縣制保天下太平,認為秦家王朝這樣可以傳萬世。始皇很高興。他47歲了,不用為以後的兒孫擔憂了,因為他創立了好制度郡縣制。可是這時候淳于越批評郡縣制,贊同殷商分封制,還斥責周青臣不是忠臣。秦始皇可能認為淳于越說的也有道理。他自己拿不定主意,讓大臣們討論。
  • 秦始皇到底是不是暴君?知道真相後,全世界都沉默了
    秦始皇十三歲成為秦王,二十二歲親政,能親政全靠嬴政的個人能力。嫪毐、呂不韋如兩座大山橫在嬴政前面,嬴政通過自己的能力將呂不韋的小弟李斯、王綰拉到自己陣營;又成功說服蒙氏家族、王氏家族兩大秦國軍旅家族加入嬴政陣營。最終嬴政將嫪毐與呂不韋均清除朝堂,或死或流,完成了親政壯舉。
  • 秦始皇之女,千古一帝公主,1976年墓地被發掘,棺內屍骸不忍直視
    秦始皇嬴政,公認的千古一帝。兩千多年以來,秦始皇的功績早已被人所承認。然而,對於秦始皇的女兒後人知之甚少,至於兒子也只有扶蘇、胡亥被人所熟知。經過史學家的不斷考證,秦始皇一共有23個兒子,10個女兒。前面提到秦始皇有10個女兒,但只有一個他最寵愛的女兒嬴陰嫚見於史料。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還是兩千年前,一個女孩的名字能見於史書,這足以說明嬴陰嫚是多麼寵愛這個女兒。按理,爭權奪利是皇子之間的事情,可胡亥也沒有放過自己的姐姐和妹妹們。關於嬴陰嫚的結局,只知道她也是被胡亥殺死的,至於過程就不得而知了,直到上世紀70年代她的墓地被發現。
  • 他是暴君還是明君呢?
    秦始皇他都有什麼功績呢?秦王嬴政繼位的時候是13歲,試問大家的13歲都在做什麼。的確,13歲他還沒親政,大事小事都是呂不韋在處理。 十年後他除掉了呂不韋,開始親政。從這點來說,他沒沉浸在錦衣玉食裡。親政後,任用的都是能臣良將,也善於聽取大臣們的意見,這對帝王來說,是優點。
  • 日本人眼中的亞洲最強大帝王,秦始皇第二,第一名中國人表示不服
    曾經有一份日本雜誌,統計了日本人眼中,亞洲最強大的5大帝王,秦始皇排在第二,看到第一名,中國人紛紛表示不服。我們來看一看日本人眼中最強的帝王都是誰呢? 5、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