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家公司5家虧損,國產動漫真的崛起了嗎?

2020-09-22 商業數據派


文|舍兒

編|王一粟

即將上映的動畫電影《姜子牙》,不僅肩負2020年電影票房的希望,更決定著國產動畫能否繼《哪吒》之後,駛入下一個裡程碑。

國產動畫的崛起,這一話題近年來被提及的頻繁。隨著爆款作品不斷湧現,大眾對國產動畫的關注度與日俱增,並對其寄予無限厚望。根據艾瑞發布的《2020中國動漫產業研究報告》中顯示,二次元用戶規模進入到平穩增長期,並有望在2020年突破4億用戶大關。

這一用戶數字並不難實現。上半年的國動市場雖未迎來《姜子牙》,但卻迎來了《大理寺日誌》《我的三體之章北海傳》等多部精而美的國產番劇。據統計,在2020出品的國產動畫中,至少有25部豆瓣評分超過7分,觀眾對國動的信心也更上了一個臺階。

但在美譽的同時,受疫情、政策、市場等因素的影響,動畫產業的危機與風險也埋伏四周。

動畫生意並不好做。在《商業數據派》統計的9家有原創IP發行業務的上市動漫公司中報中,僅有4家企業的淨利潤同比增長為正。部分企業因業務量的縮減、IP開發的長周期、項目變現能力弱等問題,而形成了大規模的虧損。

(梳理&製圖:商業數據派)

不少中小型動漫公司也面臨著和上市公司幾乎同樣的問題。大公司通過業務轉型、投資上下遊企業等形式,試圖尋找更優化的商業模式,但機遇與風險並存。中小型公司的單一業務模式也易受突發危機的侵襲,背靠視頻平臺、孵化強商業能力的IP等,是其最常見的生存模式。

國動崛起的路上,堆積著是無數家動漫企業的試錯成本與開發成果。


9家公司5家虧損,頭部公司奧飛、華強方特虧損千萬


疫情讓無數產業的優勢與弊病暴露無遺,需要大量技術支持的動漫行業同樣不例外。

從IP生產到中後期製作,再到版權發行、商業化開發等,任何一個流程的受限,都有可能導致各個環節的業務量下滑,產業鏈上主營不同業務埠的企業,都會受到一定影響。

這也考驗著企業的運作能力和商業模式。其中,業務範圍相對廣泛的企業擁有更多的選擇。開發新IP難,可以持續孵化舊IP。原創業務難,可以主攻外包訂單的加工。但多項業務的集中投入,也易同時面臨風險。


(梳理&製圖:商業數據派)

先來看上市公司,根據中報來看,淨利潤超過1000萬的僅有光線傳媒和妙音動漫。

其中,光線傳媒的淨利潤為1962.4萬,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卻下降了81.36%。這主要是因為在疫情期間,光線傳媒的營業成本和營業收入同比減少-84.86%和-77.86%,加之所得稅費與研發投入的大幅度提升,導致淨利潤的整體下降。

另外,動畫電影《姜子牙》及其他真人電影未能如期上映,更是嚴重影響了光線傳媒的營收情況。2019年,50億票房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直接為光線傳媒帶來超10億的營收。因此,國慶檔的《姜子牙》被寄予了同樣的期望。

妙音動漫之所以能夠實現盈利增長,主要是因企業垂直於《中華德育故事》、《中華弟子規》等一系列的國學動漫IP,通過多渠道授權與改編等方式實現IP盈利,商業能力較強。加之疫情期間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的減少,妙音動漫的淨利潤較去年同期增加了 262.4%,毛利率同比增長40.25%。

相比文娛業務範圍廣的光線和垂直IP項目的妙音動漫,線下產業佔主營業務重要比例的奧飛娛樂和華強方特則遭遇重創。

奧飛娛樂上半年淨利潤為-4499.32萬,華強方特淨利潤為-2912.34萬,降幅均超過100%,虧損較為嚴重。

受全球疫情影響,奧飛娛樂的玩具銷售和電視媒體業務的營收均有30%以上的下滑。主要的動漫項目集中在下半年,上半年的業績較差;因春節檔電影《熊出沒》的延遲上映,華強方特的數字動漫業務收入較上年同期減少 2.32億,降幅為74.51%。主題樂園暫停營業後,該業務的營收也降低了26.96%。

背靠政府支持,上市動漫公司的原創項目多集中在K12領域。而成人向或全年齡層向的爆款國動,多出自於新型或中小型的製作公司。尤其是近幾年,隨著動漫行業的發展與行業巨頭對動漫產業的扶持,越來越多的動漫企業脫穎而出,形成豐富的行業圖譜。

頭部梯隊以玄機科技、視美精典、繪夢動畫等產出過爆款IP項目的製作公司為主。2020年,上述公司均有穩定的IP產出。

如玄機科技與企鵝影業聯合出品的年番《鬥羅大陸4》,玄機科技製作B站出品的《天寶伏妖錄》;視美影業出品的《魔道祖師Q版》《民調局異聞錄》,及與企鵝影業聯合出品的《一念永恆》;繪夢與B站合作出品或製作的《百妖譜》及《仙王的日常生活》。另外,今年出品了9分《霧山五行》和8.5分《大理寺日誌》的好傳動畫也成為了行業黑馬。

這類企業與視頻平臺均有著深度的綁定,相對而言更有助於IP的快速孵化及商業能力。如今,多個視頻平臺的動漫版圖也愈發完善,尤其是B站和騰訊已陸續投資了數十家動漫公司。今年8月份,騰訊收購了《西行紀》的製作公司百漫文化,公司估計4億。

整體來看,IP變現能力弱、項目延遲上線、線下業務停滯等,是動漫公司在大環境背景變革的情況下,風險係數最高的因素。這需要企業提升IP的商業價值,或通過代工、版權發行等業務來平衡營收。

大型公司具備深耕上下遊產業的能力,但在銷售、管理等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成本。中小型企業業務相對單一,爆款IP則可以暫時緩解企業的壓力。而商業模式受限、IP商業價值較弱的企業,則最易被市場淘汰。


投資回報不確定、IP開發風險高

儘管國動崛起的口號喊得響亮,但中國動漫事業仍處於小眾愛好者的圈子內。受眾基數在逐年增加,消費能力也在大幅度提升,卻遠遠達不到全民化的狀態。

這也導致了,一邊是對動漫品質及消費體驗的要求越來越高的年輕用戶,另一邊是在尚不成熟的市場環境下,極其不穩定的回報率。

國產動畫蒸蒸日上,卻也危機四伏。即使沒有疫情,這些潛在風險也極有可能在市場環境的變換之下爆發。根據上市公司的中報來看,動漫IP開發培育、投資回報不確定性、產業政策是最常見的風險項。因行業的不穩定因素,這些風險在非上市動漫企業中也同樣存在。

根據上半年的中報來看,多數企業的營業成本佔總營收的60%以上,項目開發投入較高。比如奧飛娛樂營業收入為11.38億,其中營業成本佔6.92億,銷售費用1.64億,營業虧損為6546.25萬。華強方特營業收入為16.62億, 其中營業成本8.27億,銷售費用3.09億,管理費用2.99億,營業利潤僅為5058.45萬。


(梳理&製圖:商業數據派)


項目開發投入較高,首先是IP開發與培育的風險,這包括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

一方面,番劇項目在2019年受平臺自審改為廣電審查的新政影響,導致項目的落地周期至少延長3-12個月的時間,返工機率增加,回報速度降低。

另一方面,優秀的動漫IP理應有著長達多年甚至數十年的生命力,這不僅需要企業具備持續創造的能力,還需要不斷的資金投入。

項目在製作階段更是漫長的」燒錢」過程。目前來看,國產動畫電影的成本最高控制在6000-8000萬之間,雖不及歐美但也不是一筆小數目。

以6000萬成本的《哪吒》為例,電影的落地經歷了五年的劇本修改與製作,超60家製作團隊和20家特效團隊共同協作。像《哪吒》一樣消耗較高時間成本與資金成本的動畫電影並不少,但未必都能收穫滿意的票房。

番劇斥重金打造的情況也越來越多。比如愛奇藝出品的《四海鯨騎》第二季就因升級了場景和特效,成本高達千萬級別。B站出品的於今年7月份上線的《凡人修仙傳》採用了CG真人動捕技術,一分鐘便要十幾萬的成本。

資本投入量高主要由兩個因素造成,一是國產動畫對技術和品質的追求越來越高,有資金能力的企業或平臺願意下血本賭注,但這同時也需要項目的變現能力與成本成正比。

二是中國動畫的工業化流程尚不完善,導致生產過程中常常走彎路,耗費不必要的人力及財力。

長周期、高成本,導致項目的回報率存在一定風險。這主要是因為,隨著動漫市場的日益壯大,網絡生態環境的變化,觀眾的審美標準也在不停的改變。

許多富有經驗的從業者都無法預估兩年後的觀眾會喜歡什麼類型的作品。加之成功IP的模式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未必能再次複製。

政策和環境的風險也是一顆定時炸彈。除前文提到的疫情和審查制度之外,動漫公司還存在對政府補助過分依賴的現象。

比如在上半年中,華強方特將1.92億的政府補助計入當期損益。華映星球的中報中則直接顯示:報告期內其他收益較上年同期減少98.41%,是因為政府補貼尚在申請中。

這也意味著,一旦政策風向變化,公司失去大額度的政府補貼,將成為企業的一大隱患。

Q1季度的疫情讓這些風險變得更加突出,對動漫企業的生存有了更嚴峻的挑戰。

如何提升盈利能力?

為了降低企業的風險指數、提升盈利能力,動漫公司也採取了一系列的舉措。這包括拓展動漫產業鏈的業務版圖,提升IP的商業變現能力,與視頻平臺深度綁定等。其效果雖然未必立竿見影,但都是一步步重要探索。

一是新業務的拓展。

包括企業自身對動漫產業上下遊業務的開拓,以及巨頭企業通過投資產業鏈上的其他公司來獲得該項業務。

以光線傳媒成立的彩條屋影業為例,近5年來,彩條屋影業陸續投資了大千陽光、可可豆動畫、中傳合道文化、好傳動畫、末匠文化等涵蓋中後期製作、IP孵化、衍生品開發等主營各項業務的動漫公司。

除此之外,光線還在月初發布了一本漫畫APP,報告期內上線了《敖丙傳》《妙先生之彼岸花》14部原創漫畫,力求拓展IP的孵化渠道,以及從漫畫源頭上開發IP內容。

我是江小白》《璃心戰紀》等動畫的出品方兩點十分同樣投資了20家左右的相關企業,公司在遊戲CG、三渲二等業務領域也有一定的經驗;主攻海外市場的約克動漫則在近兩年內大規模開拓國內市場,報告期內境內收入比上年同期增加 148.30%,毛利率同期增加 77.95%。

但業務的拓展或轉型也將面臨一定風險。比如在去年新增原創動漫劇集業務的雲圖動漫,因原創項目的投入,上半年的存貨較上年期末增加 284.97萬元,變動比例為 61.87%。原創動畫收益的不確定性,也可能導致業務成本的暴增。

二是與視頻平臺的深度綁定。

根據艾瑞報告顯示,騰訊和嗶哩嗶哩在2017-2019年中,分別投資了53家和45家動漫相關企業。視頻平臺出品動漫公司製作、公司出品平臺獨播,或平臺與公司聯合出品,是最常見的合作模式。

一方面,視頻平臺強大的日活用戶與流量池,可以為IP提供最基礎的曝光範圍及頻率。在內容付費、廣告植入、授權合作等商業模式上,均有著更強的執行力,繼而為動漫公司帶來更高的盈利。

另一方面,因爆款動漫IP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對視頻平臺的拉新力度也有目共睹。在騰訊發布的半年報中顯示,騰訊視頻服務會員數同比增長18%至1.14億,受益於自製國漫及電視劇,其中便包括《鬥羅大陸第三季》。

不過,隨著文娛行業的資本寒冬,動漫產業也受到了一定的殃及。數據顯示,動漫企業的融資事件從2016年便逐年下降,融資金額也從2018年的75.5億下降為2019年的21.1億。

根據IT桔子的信息顯示,截止發稿前,2020年的動漫企業融資事件不超過8起。這也同時說明,依靠與視頻平臺或行業巨頭的合作,並不足以高枕無憂。

三是提高動漫IP的盈利能力,這需求出品方拓寬IP的授權渠道。

動漫IP的變現能力近年來一直在向好階段發展:除了傳統的內容付費、廣告植入、衍生品之外,動漫IP所具備的潮流文化氣質,也為新消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上半年,《大理寺日誌》先後聯名喜茶推出主題T恤與貼紙,聯名樓下麵館推出原汁大塊牛肉麵;《一人之下》第三季上線後,跨界電音領域發起remix大賽,第一名獲得13萬的聽眾投票;《全職高手》主角葉修聯合美特斯邦威在天貓直播間帶貨,累計觀看人數超過70萬。除此之外,IP改編、主題快閃店、文化旅遊也是動漫IP重要的商業模式。

不過,多元化的商業模式僅限於頭部或有著一定影響力的動漫IP。對於中腰部IP而言,變現空間相對有限,僅夠維繫日常的營收。

縱然離日本、美國動漫產業成熟度還有很大距離,但在疫情的衝擊之下,國產動畫仍有源源不斷的好作品出現,便是行業的好兆頭。


相關焦點

  • 9家公司5家虧損,國產動畫崛起之路道阻且長
    文丨商業數據派,作者丨舍兒,編輯丨王一粟即將上映的動畫電影《姜子牙》,不僅肩負2020年電影票房的希望,更決定著國產動畫能否繼《哪吒》之後,駛入下一個裡程碑。國產動畫的崛起,這一話題近年來被提及的頻繁。
  • 多家動漫公司交出虧損成績單,B站全資收購ACTOYS
    在三文娛統計的表格中,僅4家公司上半年在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仍有利潤,同比淨利增加的僅雲圖動漫、森宇文化(動畫發行是它的一部分業務)、迪生數娛3家公司。有6家公司虧損,淨利潤下滑最大的是舞之動畫,財報披露下降原因主要是受疫情影響,訂單完成速度減慢,新項目拓展受阻,導致銷售收入下降 3.63%,淨利潤下降 86.07%。
  • 多家動漫公司交出虧損成績單,B站全資收購ACTOYS
    在三文娛統計的表格中,僅4家公司上半年在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仍有利潤,同比淨利增加的僅雲圖動漫、森宇文化(動畫發行是它的一部分業務)、迪生數娛3家公司。 森宇文化上半年營業收入1.20億元,上年同期為1.02億元,同比上漲17.70%;淨利潤 3728.6萬元,同比增長13.43%。
  • 13家玩具公司的上半年:7家營收過億,8家盈利5家虧損
    13家公司財務數據+9家公司玩具業務詳解。疫情也直接影響了玩具行業。2020年上半年,主營業務含玩具的13家上市/掛牌公司中僅有5家營收增長,3家公司營收和扣非淨利潤雙增長。且這3家公司中,有一家虧損。但是,相較於以動畫內容製作及服務為主營業務的公司,玩具/衍生品公司的抗風險能力更強。
  • 16家動漫公司,1家賺了8個億,5家賺了幾千萬
    雷報【微信:leinewspaper+關注】對新三板已經公布2019年報的16家動漫公司進行了梳理,從營收來看,2019年營收過10億元的動漫公司有1家,營收在1-10億元的動漫公司有5家,營收在3000萬元-1億元的公司有7家,營收在1000-3000萬元的動漫公司有3家。
  • 半數虧損,蒸蒸日上的國產動畫仍然危機四伏
    近年來,國產動畫的崛起這一話題被頻繁提及。即將上映《姜子牙》更是決定著國產動畫能否繼《哪吒》之後,駛入下一個裡程碑。但今年以來,受疫情、市場等多方面因素影響,9家上市動漫公司中報中,僅有4家企業淨利潤同比增長,頭部公司奧飛、華強方特虧損千萬元。國產動畫蒸蒸日上,卻也危機四伏。動漫公司如何提升盈利能力,也將成為其今後探索的主要內容。點擊視頻,一看究竟。
  • 衍生品公司賺錢嗎?16家公司的上半年:13家賺錢,2家虧損超千萬
    截至9月16日,《哪吒》官方授權手辦這一個眾籌項目的金額就超過了1300萬元。 要說2019年下半年,ACGN領域哪些方向最火?衍生品是其中一個。 那麼以衍生品為主營業務的公司,上半年過得好嗎? 我們統計了16家上市或在新三板掛牌公司的2019年上半年財務數據。
  • 2020上半年,22家動漫公司,4家賺了上千萬,6家賺了不到300萬,10家淨虧損
    從營收來看,22家動漫公司中2020年上半年營收過億的僅有3家,營收在3000萬元-1億元之間的有5家,營收在1000萬元-3000萬元之間的有6家,營收不足的千萬的8家。從淨利潤來看,2020年上半年淨利潤超過千萬的僅有4家動漫公司,8家動漫公司淨利潤不足千萬,其中6家不足300萬元,而淨虧損的動漫公司更是有10家之多。
  • 2020上半年,22家動漫公司裡這4家賺了上千萬元
    近期,22家新三板公司發布2020年半年度報告。從營收來看,22家動漫公司中,2020年上半年營收過億元的有3家,營收在3000萬元—1億元之間的有5家,營收在1000萬元—3000萬元之間的有6家,營收不足千萬元的有8家。從淨利潤來看,2020年上半年淨利潤超過千萬元的有4家動漫公司,8家動漫公司淨利潤不足千萬元,其中6家不足300萬元,淨虧損的動漫公司有10家。
  • 2020上半年,22家動漫公司裡這4家賺了上千萬元
    近期,22家新三板公司發布2020年半年度報告。從營收來看,22家動漫公司中,2020年上半年營收過億元的有3家,營收在3000萬元—1億元之間的有5家,營收在1000萬元—3000萬元之間的有6家,營收不足千萬元的有8家。
  • 科創板業績全梳理:97家公司僅2家虧損 有公司淨利潤增速達301%
    發布年報的39家上市公司中,營業收入同比實現增長的共有37家,佔比高達94.87%,淨利潤同比實現增長的也有34家,佔比為87.18%,沒有虧損企業;而發布業績快報的58家公司中,營收同比實現增長的有48家,佔比為82.76%,利潤同比實現增長的共有41家,佔比為70.69%,僅澤璟製藥和百奧泰兩家藥企仍舊虧損。
  • 41家遊戲上市公司的上半年:23家淨利潤過億,7家虧損
    宅家娛樂成了大勢所趨?作者:Erech今年上半年的疫情對幾乎所有行業都造成了巨大衝擊,但遊戲卻在居家隔離期間有了更好的發展。騰訊、網易、三七互娛等規模較大的遊戲公司都交出了亮眼的財報,但也有不少公司並未因居家而有更好表現。
  • 疫情對經濟影響發威,25家公司只見虧損公告一片
    作者|孔祥凱上周,反做空研究中心一共注意到了38家公司的公告,其中25家發布關於半年報盈虧信息,結果令人遺憾,全部報出來的是虧損的信息,只是虧損的程度深淺如何而已。反做空研究中心注意到,這些報虧的企業中,虧損在100%以上的比比皆是。
  • 影視"打工人":多家公司虧損 萬達院線業務遭重創
    近期,20家上市影視公司第三季度財報披露完畢。前三季虧損的影視公司多達15家,其中萬達電影虧損高達20.15億位居首位,主打電視劇業務的華策影視則盈利2.03億元。第四季度和賀歲檔不僅是各公司業績翻盤的最後希望,同時也關係多家影視公司的前途命運,如若連續兩年虧損,萬達電影就將會「被ST」,而華誼兄弟也面臨著將被退市的風險。
  • 影視「打工人」:15家公司前三季均虧損
    近期,20家上市影視公司第三季度財報披露完畢。前三季虧損的影視公司多達15家,其中萬達電影虧損高達20.15億位居首位,主打電視劇業務的華策影視則盈利2.03億元。 第四季度和賀歲檔不僅是各公司業績翻盤的最後希望,同時也關係多家影視公司的前途命運,如若連續兩年虧損,萬達電影就將會「被ST」,而華誼兄弟也面臨著將被退市的風險。
  • 你喜歡國產動漫嗎,你認為國漫發展的如何,處於什麼水平呢
    「國產動漫崛起」,這是這幾年一直被大家熱議的。隨著我國動漫產業的發展,爆款動漫作品也不斷出現,大家也都對國產動漫愈發地關注了,並且寄予很大的希望。國產動漫雖受到國民的一致看好,但是今年終究還是受到疫情、政策和市場等等因素的影響,動漫產業的發展也是不容易的。其實我國的動漫生意並不好,換句話說也就是我國動漫產業仍沒有發展成熟,無法有持續增長的營業及利潤。
  • 吉野家關店150家,麥當勞關店200家,星巴克虧損48億!
    由於緊急狀態下日本國內上千家門店停業或縮短營業時間,導致今年3月到5月累計虧損已達40億日元,全財年預計將虧損9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億元)。 Q2全球同店銷售下降23.9%,其中美國同店銷售額下降8.7%。
  • 你用的洗髮水,是國產的嗎?國產洗髮水之「殤」!
    但還是想問一下,你用的洗髮水,是國產的嗎?實際上,今年上半年,多個曾經家喻戶曉的國產洗髮水品牌業績低迷,因「愛生活愛拉芳」被消費者熟知的拉芳家化營業收入同比下降;「防脫救星」霸王淨虧損超500萬元;擁有知名品牌「蒂花之秀」的名臣健康收購遊戲公司「自救」。國產洗髮水產品為何難受消費者喜愛?
  • 17家影視公司Q1季報大起底:多家虧損,這四家反而業績上漲?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寫稿時間,一共17家影視公司發布業績預告,數據裡分野迅速出現:光線傳媒、北京文化、華誼兄弟等傳統電影巨頭業績下滑或虧損(院線股具體文章:停業84天,電影院進入「生死時速」2020年至今超過5000家影視公司註銷,行業內風聲鶴唳,洗牌的過程總是伴隨著消亡與淘汰,生存下去的人則能看到新的世界。虧損、下滑、瀕臨退市,沒有「救生圈」的電影公司們今年疫情下的Q1,最大的意義或許是進一步凸顯了影視行業具備的脆弱性。
  • 「國漫」真的「崛起」了嗎
    人們期待一部好動畫,真的太久了。或者也可以說,近年來,人們一直在期待好動畫,而每一部好動畫的出現,都在重新制定「好」的標準,抬高人們對「下一部」的期待。《霧山五行》就是其中的一例。但是,隨之而來的「國漫崛起」話題卻引來了爭議:「國漫不是那個漫,崛起也不是那個起」(羊廷牧語);「沒有『動漫』這種東西,沒有!沒有!沒有!」(夏達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