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條》熵增熵減是什麼意思?別怪我沒提醒你 明白熵增熵減才能...

2020-12-22 川北在線網

《信條》熵增熵減是什麼意思?別怪我沒提醒你 明白熵增熵減才能看懂電影

時間:2020-09-05 11:47   來源:521經驗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信條》熵增熵減是什麼意思?別怪我沒提醒你 明白熵增熵減才能看懂電影 看過《信條》的觀眾們,從電影中看到了很多非常專業的詞彙,比如時間鉗形運動、熵增熵減、曼哈頓計劃要素過多,這些一般人接觸不到,還有人說明白什麼是熵增熵減的人,都能看懂這部電影

  原標題:《信條》熵增熵減是什麼意思?別怪我沒提醒你 明白熵增熵減才能看懂電影

  看過《信條》的觀眾們,從電影中看到了很多非常專業的詞彙,比如時間鉗形運動、熵增熵減、曼哈頓計劃……要素過多,這些一般人接觸不到,還有人說明白什麼是熵增熵減的人,都能看懂這部電影,那麼這裡的「熵增熵減」是什麼意思呢?

  熵增熵減,專業名詞解釋是:熵增就是體系的混亂度增大,同一物質,固態、液態、氣態的混亂度依次增大。熵減就是混亂程度減小。用通俗一點的話來說,熵增原理,就是事物發展的方向,總是朝著大概率的方向變化。而熵減就是反向的。

  有人說,時間的本質就是熵,時間是一個熵增的過程,所以在電影中,出現了時間逆行,而這就是一個熵減的過程,它沒有按照原本的規則在走。

  《信條》中的時間逆轉同樣源於「熵增定律」,影片中有一種高超的技術能夠讓這個法則逆轉,也就是發生熵減,即逆轉時間之箭的方向。

 

  《信條》的英文TENET,正反都都一樣,這其實暗示了影片的一個至關重要的設定:時間反向。在電影中,主角在解釋「逆轉物質」時,臺詞裡也提到了「熵」這個概念 。電影中存在一個可以轉動的容器,人從一側進去,就會從另一側出來。這個容器可以將時間流向逆轉,當正向的人進去後,出來就是來到反向的時間流中。

 

  對於人本身來講,時間依然是流逝,但是卻是反向流逝。也就是說,反向流逝的過程中,你所經歷的就像倒放一樣,結果發生在原因之前,過去即未來。所以你會發現,大街上的人在退著走路,扔掉的垃圾回到了手裡。子彈不是發射出去,而是從彈孔裡回到槍膛……這其實是熵減的體現(在這裡熵是遞減的,即從無序回到有序狀態)。

 

  所以很多人說這部電影中有很多細節都看不懂,電影中,同一空間內同時存在「正向」和「逆向」行進的事物奇觀,用簡單的話來總結就是「局部時間倒流」。

 

  但其實,這部劇的內核不在於要掌握多少專業的知識把它看的有多清楚明白。借用女博士的話,就是不要試著去理解,而是要感受它們……至於時間熵減和時間鉗形運動,導演說了看不懂是你自己的問題。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

相關焦點

  • 豆瓣8.7《瘋狂原始人》:瘋狂大冒險背後,是熵增熵減的博弈
    因此,對抗熵增最好的辦法就是做熵減(即開放系統,使其更有秩序、功能增強。如人通過攝入食物,體能增強),用負熵(帶來熵減效應的活性因子,能產生能量。比如物質、能量、信息等)激發的活性因子,產生的新能量耗散掉熵增中的無效能量,才能激發系統的活力和新生。
  • 從燒腦大片《信條》到任正非管理理念:熵減,到底是什麼?
    你去電影院看《信條》了嗎?影片中關於時空的硬核設定,跳脫常規慣性思維定勢,從五維視角玩轉四維空間裡的時間和空間的邏輯,成了很多影迷關注討論的焦點。熱力學第二定律——熵增定律,說明封閉系統的熵是一直增加的。無效的能量一直在增加,如果不增加有效能量,能量就無法做功,最終系統就會熵死。人、自然界都是如此。一杯加滿冰的水,如果什麼都不做,冰很快就會融化變成常溫水。
  • 《信條》——熵增定律 時間倒流 做自己的「麥克斯韋妖」
    (其實是和小夥伴炫耀我看明白了一點點……)經過了小小的文獻調研與學者諮詢。今天來給大家講講《信條》之中我們需要了解的科學知識。 一、熵增定律的世界,令人絕望的真理 電影中有一個貫徹始終的設定與理論基礎。導演將「熵」這一概念與時間相結合,設定了「熵增的方向與時間流逝的方向相同」這一指導思想。
  • 宇宙是熵增的,為何會出現熵減的人類?科學家的懷疑或許是對的
    「熵(shāng)增定律」究竟是什麼呢?或者說什麼叫「熵增定律」呢?其實這個源於熱力學的概念非常好理解。 著名物理學家薛丁格在其著作《生命是什麼》中指出,生命以負熵生,其本質是一個負熵系統,一個能夠通過攝入環境中的負熵使得自身不和外界環境熱平衡的系統。 此時一個讓人費解的問題出現了,既然整個宇宙一直是熵增的,並且熵增的過程不可逆,那麼為什麼還會出現人類這種熵減的生命呢?是「熵增定律」出現了錯誤,還是生命在宇宙中本身就是一種極為特殊的存在呢?
  • 《熵減:華為活力之源》—讀書筆記導圖分享
    文章結尾附有思維導圖,幫你梳理文中脈絡精華。歡迎閱讀,你離知識又近一步。今天分享的書籍是《熵減》。熵是來源於物理科學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概念,熱力學第二定律又稱熵增定律。熵增表現為功能減弱直到逐漸喪失,而熵減表現為功能增強。熵的概念是貫穿任正非華為管理思想的精華。
  • 詳解讓無數人頓悟的熵增定律
    愛丁頓爵士也曾說:「我認為,熵增原則是自然界所有定律中至高無上的。如果有人指出你的宇宙理論與麥克斯韋方程不符,那麼麥克斯韋方程可能有不對;如果你的宇宙理論與觀測相矛盾,嗯,觀測的人有時也會把事情搞錯;但是如果你的理論違背了熱力學第二定律,我就敢說你沒有指望了,你的理論只有丟盡臉、垮臺。」
  • 關於熵增定律,你需要知道這些
    薛丁格說:「自然萬物都趨向從有序變得無序」,即熵值在增加,而生命需要通過不斷抵消其生活中產生的正熵,使自己維持在一個穩定而低的熵水平上,生命以負熵為生」。在個人成長中,我認為每一個人都要意識到「熵增」,應該學習「熵減」,並成為一個熵減高手,這樣你才能清晰的認知到哪些事情是重要的,那些應該快速攻破的。
  • 上映5天,2億票房的《信條》有哪些科學知識?貫穿全劇的「熵增」
    導演諾蘭用「熵增」的物理科學講了拯救人類的故事,主線就是能讓世界「熵減」的「演算機」,正反派人物為了搶奪這臺機器展開了殊死搏鬥,結局當然是正派勝利。很可能諾蘭就是由此引發了拍制《信條》的靈感。說了這麼多,到底什麼是「熵」呢?在物理學上「熵」就是體系混亂程度的度量,並且它在各學科都有重要的應用。如果一個物體或體系越混亂,它的熵值越高,也越接近終結。但不管怎麼變,總能量不變,這就是「能量守恆定律。」
  • 我們這個宇宙的基本規律——熵增,就決定了教育孩子註定是困難的
    什麼是熵增定律如果物理學只能留一條定律,我會留熵增定律。這句話是清華大學的科學史系主任吳國勝說的,可見熵增定律之於我們宇宙的重要性。那麼什麼是熵增定律呢?要解釋這個定律,我們首先了解什麼是「熵」。說到這裡,父母從熵增的角度理解教育孩子為什麼這麼難了吧?熵增對教育的啟示熵增定律無疑是讓人沮喪的,因為它預示了混亂才是永恆的,教育孩子註定是困難的。但沒辦法,這就是自然規律,幸好,順應規律,我們還有辦法做到熵減。
  • 熵增定律:讓無數人瞬間頓悟的成長思維
    在個人成長中,我認為每一個人都要意識到「熵增」,應該學習「熵減」,並成為一個熵減高手,這樣你才能清晰的認知到哪些事情是重要的,那些應該快速攻破的。01.什麼是「熵增定律」。從核心定義中理解,熵增是基於兩個潛質條件:封閉的系統+無外力做功,只有打破這兩個條件,才能實現熵減。何為封閉的系統?
  • 用熵增定律理解人生
    一個孤立系統的熵總是增加的,並且將兩個系統連接在一起時,其合併系統的熵大於所有單獨系統熵的總和。交通規則就是一套典型的熵減系統熵,即是指一個系統的無序度。一個系統越是無序、混亂,那麼就是熵增。人體是物質,便遵循這條物理學定律。
  • 宇宙的熵增是否真的無解?解讀阿西莫夫《最後的問題》
    短篇中討論的其實就是我們下面要說到一個概念:熵增,首先我說三個定義,但是我不直接針對定義去解釋,而是通過如何逆熵增或者說如何降低熵增(熵減)的辦法幫助各位理解,請在看這段的時候思考《最後的問題》中人類如何通過超級計算機實現熵減的每一個階段,以及始終重複的問題。
  • 什麼是熵增定律?看完記得收藏
    《什麼是熵增定律?》第一次見熵的概念是在看心流時遇到的,心流是講聚精會神,全神貫注的去做一件事情,達到忘我的狀態,這時會感覺一天的時間過得很快,從而感受到幸福的喜悅,這就是達到了心流狀態。心流的對立面就是精神熵,精神熵就是說做事情毫無頭緒,人生狀態非常壓抑,做事無精打採,感覺自己的人生和情緒不受自己控制,這就是精神熵。熵增是物理學裡的一個概念,它指的是一切事物在沒有外界幹擾的情況下,會從有序走向無序的狀態。
  • 時空逆轉、鉗形運動 《信條》裡的燒腦科學你懂了嗎
    2020-09-09 09:50圖文來源:揚子晚報/紫牛新聞 熵增熵減、時空逆轉、鉗形運動……《信條》裡的燒腦科學你懂了嗎「這是這些天諾蘭導演的新作《信條》給上班族製造的社交話題。記者粗略算了一下,電影裡出現了「熵增熵減、時空逆轉、鉗形運動、多維宇宙、冰山理論」等科學術語,從而引發了理工科VS文科生各種「掐架」。不過電影中傳遞出的「時間倒流」的概念,讓不少觀眾覺得妙趣橫生:假如生活中的一切真的能像膠片「倒放」一般,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
  • 諾蘭新作《信條》委實燒腦
    文章開始前先借用一句大神的臺詞,你不要試圖理解它,你只能感覺它。這句話可以貫穿該影片…作為諾蘭大神燒腦三部曲的最後一部,《信條》千呼萬喚始出來。大神果然就是大神…一刷果然沒讓我失望,智商被碾壓的老陳內牛滿面的準備明天找個物理大神一起二刷。劇情倒是很美國大片。
  • 真正厲害的人,都是「反抗熵增」的高手
    有人會說,你不學習不成長,遲早要被這個世界淘汰;有人會說,學習和成長才能給人帶來成就感…...這些都有道理,但都沒有觸及到這個問題的底層邏輯。面對這個問題,我思考了良久,最終找到了一個直達本質的答案——「所有系統都有一種自毀趨勢,往「熄滅」或者「圓寂」的方向發展,包括人的生命系統。
  • 《信條》一部你看了全部劇透也看不懂的電影
    因為劇情都知道了,這樣有沒有新鮮感,沒有懸念,沒有什麼意思了。然而,近期各大影院上映的科幻動作片《信條》,堪稱十分燒腦,就算是全知道電影的劇透了,也未必看得懂。因為《信條》的科幻元素是建立在宇宙坍塌,熵增熵減的一些深奧的物理學概念的基礎上,使用了大量的時間穿越旅行。但這個時間穿越和我們平時在其他科幻題材電影裡常見時間時間穿越不太一樣。
  • 熵理論:我們可以用它預測未來趨勢嗎?
    競爭對手看到了機會,站到了牧熵人的對立面,也就是給系統引入了更多的熵。沒人會當真想在搜索或基於意圖的營銷方面跟Google競爭;他們會努力把廣告費用之爭轉移到新的競爭領域。 反例:Quibi 你還想讓我再吐槽一遍Quibi嗎?這是一個警示寓言,可以用來說明當你不清楚所處行業的熵到達什麼水平時會發生什麼。 實際上,熵理論完美地解釋了為什麼同樣是做短視頻,TikTok成功而Quibi卻失敗了。
  • 以物理學看國學:熵增定律佐證儒家思想
    現代物理學的熵增定律認為,一個孤立系統的熵總是增加的,並且將兩個系統連接在一起時,其合併系統的熵大於所有單獨系統熵的總和。熵即是指一個系統的無序度。早在1947年,著名物理學家薛丁格就曾高瞻遠矚的指出,熵增過程也必然體現在生命體系之中,人的身體也遵循熵增定律。基於人體的物質性,如果用熵增定律理解人生,我們發現它竟然能讓我們茅塞頓開,大徹大悟,更為神奇的是它還與兩千多年前中國傳統文化的儒家思想不謀而合!它們都認為人生應當去積極的作為,用力的活。
  • 熵增定律,為什麼會被稱為讓人絕望的物理定律?
    那麼,熵是什麼?熵增又是怎麼回事?為什麼這條物理定律會讓人類看不到未來? 一個冷的物體和一個熱的物體相互接觸,在正常情況下,冷的物體不可能把熱量自發地傳遞給熱的物體,讓冷的物體更冷,熱的物體更熱,這就是熱力學第二定律,物理學家克勞修斯是這個表述的提出者。只有熱的物體才能自發地把熱量傳遞給冷的物體,這個過程是不可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