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視角讀太平天國史

2020-12-22 北京日報客戶端

我國晚清時期發生的太平天國運動,是一場改變了中國歷史進程的農民起義運動。太平天國運動既改變了中國格局,將權力下放至團練、地方武裝,使得清廷不得不對以曾國藩為首的漢人勢力共享權力,之後更是改變了清朝的政治軍事格局。另一方面,太平天國運動對中國所造成的災難也是史無前例的,這場運動基本上波及了我國南方經濟發達地區,造成了至少數千萬人的死亡,南方經濟、農業、手工業等產業破壞嚴重,幾乎停滯。而太平天國帶有邪教性質的破壞,更是給許多珍貴的繪畫、書法、書籍、藝術品、工藝品、建築等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

《太平天國革命運動史》簡又文著 王然譯 九州出版社

曾經學界對於太平天國的研究著重於正面影響,突出了革命性、創新性、階級性等等,著重於這場古代中國最後一場農民運動對日後的辛亥革命等方面的啟迪。近年來,則是滑向了另一個極端,從負面的角度看待太平天國運動的愚昧性、破壞性、對中國傳統文化造成的打擊等方面,當我們跳脫出正負的意義,去客觀地看這場農民運動時。我們不禁要問,太平天國究竟給後世留下了什麼?現在的人們如何評價這段歷史?

簡又文是近代太平天國史研究的拓荒者,他與羅爾綱、蕭一山、郭廷以可稱為現當代太平天國研究的奠基人,簡又文的著作可以說是現在研究太平天國史的必讀書目。《太平天國革命運動史》一書為讀者就太平天國這場運動的各個方面做了最佳的詮釋,主要強調了太平天國運動其中具有啟發性的創新。簡又文綜合自己兩部已出版的巨著《太平天國全史》和《太平天國典制通考》,將兩本書改寫成這本《太平天國革命運動史》,並於1973年由耶魯大學出版社出版,由著名中國史研究學者史景遷親自寫序推薦,在英語世界的影響力巨大。

太平天國起義的發生,很大程度上與當時清政府的腐敗和對於民間治理的不作為有很大的關係。

在道光皇帝弱勢無為趨於刻板的統治模式下,官員們多怠政懶政,欺上瞞下,報喜不報憂一味地粉飾太平,這讓清朝的階級開始固化,沒有了流動性,下層的不滿也在逐漸累積。比如書中介紹,在金田起義前的廣西巡撫鄭祖琛,就延續了前任的無為政策。廣西地界是匪患的重災區,據統計規模在兩萬人以上的匪幫,就不下三十餘夥。然而鄭祖琛在剿匪之事上卻奉行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既不安撫招安,也不全力圍剿,而是只驅趕不圍殲,讓地方少上報甚至不上報匪情,就這麼擱置著任其發展熬過自己的任期。

像鄭祖琛這類官員在當時的清朝政府中非常多,他們的不作為使得權力下放給那些更加無能不願惹事的地方官吏,地方官吏再下放給小吏和地方鄉紳,形成了橫行鄉裡的黑惡勢力。這些人往往只顧自家利益,貪贓枉法,任意誣陷與自己意見不合之人。後來的北王韋昌輝,本是當地富戶,但是因為有著壯族的血統,從小就被其他鄰族歧視看不起。在憎惡中長大的韋昌輝本是地方衙門差役,因無法參加科舉無法獲得功名。後來韋昌輝花大價錢為父親買取了一份小功名,本想光宗耀祖提高韋家的聲望,沒想到地方鄉紳聯合起來搶走功名牌匾敲詐韋家,韋昌輝尋找到了拜上帝會討公道,卻只換來了一頓譏笑,最後韋昌輝引導拜上帝會搶了鄉紳的糧倉,舉家投靠了拜上帝會。而這些事情在那時多有發生,可以說拜上帝會的壯大除了自身原因以外,清政府的無為和無能,一副和稀泥的態度將民眾擠到了自己的對立面。

太平天國運動與歷代農民起義有所區別的特徵,就是其西方宗教的背景。在本土化的過程中,在政治上依舊吸收了封建專制的金字塔結構模型,但在文化上卻呈現出了巨大的排他性。這導致了以傳統儒家意識形態為主體的知識分子階層與這個新興政權的對立。比如曾國藩在《討粵匪檄》一文中稱「此豈獨我大清之變,乃開闢以來名教之奇變,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於九原,凡讀書識字者,又烏可袖手安坐,不思一為之所也。」可見當時知識分子與太平天國之主導思想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這也導致了在太平天國之後,掌握著書立說的主流知識分子階層對太平天國的全盤否定,其中包含對於此文化浩劫的悲哀與憤恨。

在書中,我們能看到簡又文所做的大量田野調查,從地方民眾口中、地方縣誌等多方面尋找到的大量革命實踐活動。太平天國運動對女性的解放,雖然太平天國高層生活腐化、妻妾成群,但這場運動使得女性在革命活動中佔有一席之地,比如早期加入的蘇三娘等女性,都是親自領兵披掛上陣,在功績地位上並不輸給其他人。廢除纏足、納妾、買賣婚姻等理想,從一開始就被太平天國提了出來,這是同時期清政府控制領域內無法想像的事。太平天國因其西方的背景對於西方有著自然的親近感,對於西方的部分思想並不像清廷那樣極度抗拒,藉助西方的思想,對部分抹煞人性的禮教傳統提出了挑戰。太平天國當時與清朝統治區不同,少見地支持自由貿易,他們希望與西方多做交易,進一步開放彼此之間的貿易交流。以上的想法有些在二十世紀都沒有能完全實現,可見當時在十七世紀清王朝的背景下能有這樣的思想啟蒙,在一些方面太平天國具有超脫時代局限的思維。

當我們現在再看太平天國這段歷史,坊間自媒體卻只流傳著那些略帶香豔的太平天國領導人荒淫的八卦故事。如果只盯著太平天國領導人的個人道德品質、生活作風等問題不放,便很難看清這場運動對於中國帶來的真正意義是什麼。如果只盯著運動中的問題和失敗,則會讓這場活動與之後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各種革命運動脫節。這本簡又文的權威著作《太平天國革命運動史》能給真正想了解這段歷史,希望尋找到這場運動給中國帶來了怎樣歷史意義的人以幫助,幫助他們撥開迷霧看見真知。

來源 北京晚報

作者 肖浩

流程編輯 邰紹峰

相關焦點

  • 全球視野下的太平天國
    每位學過中國近代史的朋友們都一定或多或少聽說過太平天國。如果你從久遠的記憶裡回憶一下這場歷史事件,或許你會想起洪秀全,或許你會回憶起金田起義,或是你能慢慢回憶起來當時清朝腐朽統治下的歷史背景。在我們的教科書中,太平天國都是以統一的口徑敘述的。
  • 太平天國在桂平之二——金田起義的記載
    他那些落第書生往事,深居王府不上朝的就不用說了,就連他祖上幾代的經歷都有人挖掘出不少故事來,可以說早期很多太平天國史學家,學者,不拿他說點事,那就等於沒研究過太平天國史;野史學者中流傳的洪秀全秩事,更不用提了,不管有的沒的,泡壺茶都可講出幾本書來。
  • 為什麼網上有些人會詆毀、污衊太平天國?你怎麼看?
    如今的金壇有兩種方言,一種是本地的金壇土話,另一種是江北話。是清政府將蘇北的一些人遷入金壇,類似於「湖廣填四川」。你說太平天國怎麼樣?讀史得間:對太平天國了解得越多,就會對其越失望。太平天國本身不乾淨,將其不合理的一面揭露出來,不能稱之為「詆毀」和「污衊」。我讀初中時,央視正播放《太平天國》,當時在看這部劇的時候,立場完全是站在太平天國這邊。
  • 太平天國為什麼會失敗?
    事實上,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是從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了!因為,太平天國其實是一場完全與歷史發展軌跡脫節的封建農民起義運動。當時,西方列強早已用堅船利炮轟開了古老中國的大門,近代化的齒輪已不可阻擋地向中華滾滾開來,打開國門與世界接觸已是必然趨勢。
  • 太平天國第一完人,犧牲很早,人言已絕後,實子孫繁多,隱居此地
    太平天國的許多文獻,包括洪秀全寫的《天父詩》系列、李秀成寫的《李秀成供》都保留有許多客家話口吻、詞彙和語句,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很多人讀這些東西感到半通不通、莫名其妙的原因。自古以來,成王敗寇。太平天國運動失敗了,在清王朝的打擊、迫害和宣傳下,太平天國所有成員都被指稱為賊,無一例外地遭到了妖魔化。太平天國所有高層的後代子孫也遭到了瘋狂的屠戮。其中死得最慘的當數洪秀全的長子幼天王洪天貴福,被凌遲活剮,剮了一千刀才氣絕身亡。
  • 桂平人文:太平天國在桂平之一——金田起義的宣傳
    太平天國,指的是發生在1851年1月11日,以洪秀全為首反對清政府統治而建立起武裝政權,這個事件,深遠的影響了歷史發展的進程。關於這個歷史事件,光是名稱就有多種說法,有叫太平天國起義,有叫金田起義,或直接叫太平天國,但一般正式的場合,正式的學術解釋中,把這場農民起義叫太平天國運動。
  • 太平天國運動造成的人員傷亡總數,超過了二戰嗎?
    因為根據清朝戶部的統計,在太平天國爆發之前全國有4億人口,而在太平天國被平定之後,全國人口銳減至2.4億,銳減了1.6億人口,豈不是比二戰造成的傷亡還要多3千萬人? 這種說法,當然是錯誤的。 如果要統計戰爭造成的傷亡,不可能簡單地統計戰前、戰後的人口之差而獲得。
  • 侯傑、姜海龍 | 身體史研究芻議
    就目前中國史學界而言,「身體史」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而拓展和深化該項研究似應從以下五個層面展開,分別是:身體器官史的研究、器官功能史的研究、生命關懷史的研究、身體視角史的研究、綜合身體史的研究。將身體史研究歸納成五個層次,只是在以往研究經驗的基礎上提出的研究假設與前瞻。真正意義上的身體史研究範疇之確定,以及使該課題彰顯出歷史學的特色,則有待於方家進一步深入探討。
  • 太平天國覆滅後,洪秀全的家庭發生了什麼?有人是黑幫頭目
    1864年7月19日,湘軍攻破天京城牆衝入城內,天京失陷,宣告了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天王洪秀全雖然已於一個月前病逝,但他的屍體仍被清軍挖出,用刀斧砍下,然後裝進大炮,變成了炮灰。那麼洪秀全的親人們,會有怎樣的命運呢?洪秀全在家裡排行老三。
  • 鴻門宴的真相,昭君出塞的心思,盡在《一讀就上癮的中國史2》
    各類的《漫畫中國史》圖文並茂,精編版的典籍也力求通俗易懂,但能玩出新意的歷史科普書不多,《一讀就上癮的中國史》系列應該算一類。之前我在推薦系統思維的時候就提到過,我們研究任何事物都不能只關注於單獨的事件點,而是要看到整個面,也就是環境因素。《一讀就上癮的中國史2》這本書就將這種思維很好地應用到了歷史事件上。
  • 太平天國女狀元傅善祥,她和楊秀清是什麼關係?最後去了哪裡?
    據研究太平天國史專家羅爾綱考證,傅善祥實有其人,她在太平天國舉行的女科考了第一名,在東王府任東殿內簿書。關於傅善祥的出身大概有兩種:1.傅善祥,字鸞史,南京人,1832年出生,她的父親叫傅槐,做過書吏。
  • 讀《半小時漫畫中國史》有感
    我喜歡讀書,喜歡讀歷史書,尤其是中國史。 通過讀歷史,我看到了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了解了很多的中華傳統,明白了很多成語出處。但大人們的歷史書,卻對學四年級的我並不那麼「友好」,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抽象的歷史年號,生硬的歷史事件,都成了我讀懂歷史的「攔路虎」。
  • 太平天國發生天京事變之後,為何還能堅持8年?
    在清鹹豐年間發生的天京事變,這是太平天國領導集團之間發生一次公開的分裂,那為何他們還能堅持8年不倒呢?1851年,洪秀全在「永安建制」時,將其他四王都歸東王楊秀清節制,最終導致實際權力都在他手上,並且還多次假託「天父下凡」傳令,最後天王洪秀全也要聽從楊秀清的命令。
  • 專訪|石曉軍談《興亡的世界史》:讀兩國之書,彰往而考來
    日文原版耗費10年付梓,中文版引進出版再花5年光陰推出首輯九卷,這套《興亡的世界史》依舊是「大家」寫給大家的書:九位作者均為日本世界史學界的一流學者,深厚的專業學術背景,讓他們寫起「小書」來舉重若輕,讀來讓人絲毫不覺艱深。其次,譯者陣容強大:以全書第三本《絲綢之路與唐帝國》為例,著者森安孝夫,戰後1948年生,大阪大學博士,大阪大學名譽教授,東洋文庫兼職研究員。
  • 太平天國,實行了一種殺人刑法,加快失敗的步伐
    太平天國,實行了一種殺人刑法,加快失敗的步伐文/張秀陽火刑是用火把人燒死,是最原始蠻荒的做法,古代的西方和東方都有這種反人類的酷刑。古代高盧人把犯人關入一個巨大而結實的柳條籃裡,然後點火焚燒。羅馬人把犯人釘上十字架,再遍身淋滿瀝青和松脂,做成一個大火把,抬著示眾。
  • 罕見「太平天國」背「聖寶」禮錢即將亮相國際文物藝術品交易會
    存世珍品—太平天國背聖寶禮錢「太平天國」背「聖寶」禮錢一對,清末太平天國起義時期(1851—1864)太平軍鑄造,此種花錢是太平天國特鑄的紀念性錢幣,用以贈友邦、賞功臣,亦稱「禮錢」。面文「太平天國」二字直讀,背文「聖寶」豎讀,正面四周是「二龍搶珠」,背面四周是「八寶」圖案。珠的四周是火焰光芒,不是太陽的射線。
  • 如果太平天國打敗清政府,北洋軍閥混戰的時代可能會提前到來
    事實證明,太平天國推翻不了清朝。不過,我們還是假設一下太平天國推翻了清朝,中國將會怎樣?在做這個假設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太平天國是怎麼失敗的?天平天國失敗直接原因主要三點:一是戰略上的失誤,缺乏進取精神;二是內部發生鬥爭,自己搞垮了自己;三是遭到了中外政府聯合絞殺。
  • 此人曾是太平天國大將,逃到美國組建幫派,後來回國寫了一本書
    大家都知道,晚清時期有一個「太平天國運動」,清朝也叫他「洪楊之亂」。這次起義行動規模很龐大,甚至一度達到與清廷分庭抗禮、南北分治的態勢。太平天國中不僅有天王洪秀全、東王楊秀清,還有各種亂七八糟的王。其中有一個輔王,名字叫做楊輔清。今天小編要講的就是楊輔清的故事。
  • 如何定義太平天國運動:在封建社會和現代社會交替之間的農民軍
    太平天國運動是悲劇。用《海賊王》的話來說。他們這些農民出身的起義軍是舊時代的殘黨,新時代沒有能夠承載他們的船,所以他們的命運才會如此悲慘,以至於有些人看待太平天國運動就像是看待「怪物」一般。因為它既不是舊時代的農民軍,又不是新時代的革命軍,所以一些人出於種種目的才會貶低它,從本質上太平天國是清朝腐朽統治下農民想要改造國家的欲望表達,正如它的名字「太平」和「天國」,如果19世紀的太平天國起義軍中的一員來到21世紀,也會他們會覺得這才是「太平天國」和真天堂吧。
  • 太平天國第一美女洪宣嬌,最終的結局如何,她到底是怎麼死的?
    文|飛魚說史清朝末年,民不聊生。備受壓迫的底層人民,掀起了數次起義,其中影響最大的當屬天平天國運動。而到了天京事變之後,太平天國被封王的人,高達2700多人,也有人認為,太平天國的失敗,其實和這種封王體系也有莫大的關係,想想也是,一個政權裡,大家都是王,誰也不服誰,根本無法有效的管理好嗎,所以這種說法也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