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晚清時期發生的太平天國運動,是一場改變了中國歷史進程的農民起義運動。太平天國運動既改變了中國格局,將權力下放至團練、地方武裝,使得清廷不得不對以曾國藩為首的漢人勢力共享權力,之後更是改變了清朝的政治軍事格局。另一方面,太平天國運動對中國所造成的災難也是史無前例的,這場運動基本上波及了我國南方經濟發達地區,造成了至少數千萬人的死亡,南方經濟、農業、手工業等產業破壞嚴重,幾乎停滯。而太平天國帶有邪教性質的破壞,更是給許多珍貴的繪畫、書法、書籍、藝術品、工藝品、建築等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
曾經學界對於太平天國的研究著重於正面影響,突出了革命性、創新性、階級性等等,著重於這場古代中國最後一場農民運動對日後的辛亥革命等方面的啟迪。近年來,則是滑向了另一個極端,從負面的角度看待太平天國運動的愚昧性、破壞性、對中國傳統文化造成的打擊等方面,當我們跳脫出正負的意義,去客觀地看這場農民運動時。我們不禁要問,太平天國究竟給後世留下了什麼?現在的人們如何評價這段歷史?
簡又文是近代太平天國史研究的拓荒者,他與羅爾綱、蕭一山、郭廷以可稱為現當代太平天國研究的奠基人,簡又文的著作可以說是現在研究太平天國史的必讀書目。《太平天國革命運動史》一書為讀者就太平天國這場運動的各個方面做了最佳的詮釋,主要強調了太平天國運動其中具有啟發性的創新。簡又文綜合自己兩部已出版的巨著《太平天國全史》和《太平天國典制通考》,將兩本書改寫成這本《太平天國革命運動史》,並於1973年由耶魯大學出版社出版,由著名中國史研究學者史景遷親自寫序推薦,在英語世界的影響力巨大。
太平天國起義的發生,很大程度上與當時清政府的腐敗和對於民間治理的不作為有很大的關係。
在道光皇帝弱勢無為趨於刻板的統治模式下,官員們多怠政懶政,欺上瞞下,報喜不報憂一味地粉飾太平,這讓清朝的階級開始固化,沒有了流動性,下層的不滿也在逐漸累積。比如書中介紹,在金田起義前的廣西巡撫鄭祖琛,就延續了前任的無為政策。廣西地界是匪患的重災區,據統計規模在兩萬人以上的匪幫,就不下三十餘夥。然而鄭祖琛在剿匪之事上卻奉行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既不安撫招安,也不全力圍剿,而是只驅趕不圍殲,讓地方少上報甚至不上報匪情,就這麼擱置著任其發展熬過自己的任期。
像鄭祖琛這類官員在當時的清朝政府中非常多,他們的不作為使得權力下放給那些更加無能不願惹事的地方官吏,地方官吏再下放給小吏和地方鄉紳,形成了橫行鄉裡的黑惡勢力。這些人往往只顧自家利益,貪贓枉法,任意誣陷與自己意見不合之人。後來的北王韋昌輝,本是當地富戶,但是因為有著壯族的血統,從小就被其他鄰族歧視看不起。在憎惡中長大的韋昌輝本是地方衙門差役,因無法參加科舉無法獲得功名。後來韋昌輝花大價錢為父親買取了一份小功名,本想光宗耀祖提高韋家的聲望,沒想到地方鄉紳聯合起來搶走功名牌匾敲詐韋家,韋昌輝尋找到了拜上帝會討公道,卻只換來了一頓譏笑,最後韋昌輝引導拜上帝會搶了鄉紳的糧倉,舉家投靠了拜上帝會。而這些事情在那時多有發生,可以說拜上帝會的壯大除了自身原因以外,清政府的無為和無能,一副和稀泥的態度將民眾擠到了自己的對立面。
太平天國運動與歷代農民起義有所區別的特徵,就是其西方宗教的背景。在本土化的過程中,在政治上依舊吸收了封建專制的金字塔結構模型,但在文化上卻呈現出了巨大的排他性。這導致了以傳統儒家意識形態為主體的知識分子階層與這個新興政權的對立。比如曾國藩在《討粵匪檄》一文中稱「此豈獨我大清之變,乃開闢以來名教之奇變,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於九原,凡讀書識字者,又烏可袖手安坐,不思一為之所也。」可見當時知識分子與太平天國之主導思想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這也導致了在太平天國之後,掌握著書立說的主流知識分子階層對太平天國的全盤否定,其中包含對於此文化浩劫的悲哀與憤恨。
在書中,我們能看到簡又文所做的大量田野調查,從地方民眾口中、地方縣誌等多方面尋找到的大量革命實踐活動。太平天國運動對女性的解放,雖然太平天國高層生活腐化、妻妾成群,但這場運動使得女性在革命活動中佔有一席之地,比如早期加入的蘇三娘等女性,都是親自領兵披掛上陣,在功績地位上並不輸給其他人。廢除纏足、納妾、買賣婚姻等理想,從一開始就被太平天國提了出來,這是同時期清政府控制領域內無法想像的事。太平天國因其西方的背景對於西方有著自然的親近感,對於西方的部分思想並不像清廷那樣極度抗拒,藉助西方的思想,對部分抹煞人性的禮教傳統提出了挑戰。太平天國當時與清朝統治區不同,少見地支持自由貿易,他們希望與西方多做交易,進一步開放彼此之間的貿易交流。以上的想法有些在二十世紀都沒有能完全實現,可見當時在十七世紀清王朝的背景下能有這樣的思想啟蒙,在一些方面太平天國具有超脫時代局限的思維。
當我們現在再看太平天國這段歷史,坊間自媒體卻只流傳著那些略帶香豔的太平天國領導人荒淫的八卦故事。如果只盯著太平天國領導人的個人道德品質、生活作風等問題不放,便很難看清這場運動對於中國帶來的真正意義是什麼。如果只盯著運動中的問題和失敗,則會讓這場活動與之後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各種革命運動脫節。這本簡又文的權威著作《太平天國革命運動史》能給真正想了解這段歷史,希望尋找到這場運動給中國帶來了怎樣歷史意義的人以幫助,幫助他們撥開迷霧看見真知。
來源 北京晚報
作者 肖浩
流程編輯 邰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