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蛋白載藥機制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2020-12-22 科學網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納米酶工程實驗室閻錫蘊院士團隊在《Nano Today》雜誌在線發表了關於鐵蛋白藥物載體(Ferritin Drug Carrier)藥物裝載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該文揭示了鐵蛋白藥物載體表面存在藥物通道,為鐵蛋白藥物臨床轉化奠定了理論基礎。

鐵蛋白是天然存在於人體細胞中的儲鐵蛋白,在人體內的鐵平衡和細胞抗氧化中起著關鍵作用。鐵蛋白具有獨特的殼核結構,外殼直徑12nm,由24 個蛋白亞基自組裝形成;內腔直徑8nm,可以裝載治療藥物。在前期工作中,團隊發現人重鏈鐵蛋白識別腫瘤標誌分子轉鐵蛋白受體(TfR1)(Nat. Nanotechnol., 2012),進而賦予了鐵蛋白新型藥物載體功能(PNAS, 2014),並提出了鐵蛋白藥物載體(Ferritin drug carrier, FDC)新概念(J. Control. Release, 2019)。FDC類似於抗體偶聯藥物(ADC),通過其對受體的特異識別功能將負載的小分子藥物靶向運輸到腫瘤組織;但與ADC相比,具有藥物裝載能力、熱穩定性和易生產性等屬性上的優勢。然而,此前有關FDC的載藥機理尚不明確。

圖1. 鐵蛋白藥物裝載通道的"開-關"受溫度調控。

閻錫蘊院士團隊通過鐵蛋白晶體結構分析,進行突變體設計與載藥的相關性研究,發現藥物進入鐵蛋白內腔是通過特定的通道。該通道由第89-92位及其附近的胺基酸殘基組成的,位於鐵蛋白表面二重對稱軸處的柔性區域。有趣的是,該藥物裝載通道的"開關"受溫度調控(圖1)。環境溫度的提升有助於89-92位胺基酸殘基擺動到遠離二重軸的位置,通道"打開",藥物從此處進入鐵蛋白內腔。研究人員基於這一發現,通過溫度調節將阿黴素藥物裝載到鐵蛋白內腔。動物實驗結果表明該鐵蛋白藥物的穩定性高,安全性好,抗腫瘤效果優異。而且,該藥物通道對於小分子藥物具有普適性,利用該通道也可以裝載順鉑、奧沙利鉑、表阿黴素等其他小分子藥物,具有發展成為新藥技術平臺的潛質。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閻錫蘊院士和範克龍研究員為本文的共同通訊作者,鄭州大學基礎醫學院江冰博士和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陳雪暉博士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國科學院先導項目等基金的資助,上海同步輻射光源(SSRF)為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來源: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相關論文信息: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748013220301171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中國新聞網】青海省藏藥研究重點實驗室建設取得新進展
    【中國新聞網】青海省藏藥研究重點實驗室建設取得新進展 2020-12-23 中國新聞網 李江寧   同時,完成了塞隆骨中單體ET4治療骨關節炎藥效作用及機制研究、藏藥細果角茴香中生物鹼及其鎮痛抗炎活性作用機理研究、馬藺中原花青素降血糖活性及作用機制研究、胡蘆巴化合物改善地塞米松引起的線粒體功能損傷研究,以及獨一味中環烯醚萜苷抗類風溼性關節炎活性及機制研究。
  • 浙江中醫藥大學研究團隊在痛風疼痛機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方劍喬、劉伯一研究團隊在痛風疼痛機制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浙江中醫藥大學第三臨床醫學院針灸神經生物學實驗室、浙江省針灸神經病學研究重點實驗室方劍喬、劉伯一研究團隊在醫學領域著名雜誌《Theranostics
  • 華中農業大學在土壤汙染界面過程的計算模擬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日,華中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土壤生物化學團隊在土壤汙染界面過程的計算模擬方面取得進展,相關成果以「Glyphosate adsorption onto kaolinite and kaolinite-humic acid composites: Experimental and
  • 地海院劉永學課題組在海上風電場遙感監測方面取得新進展
    地海院劉永學課題組在海上風電場遙感監測方面取得新進展 2020-08-06 13: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型納米材料 去除水中抗生素研究取得新進展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訊 (記者吳長鋒)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獲悉,該院智能所納米材料與環境檢測研究室孔令濤研究員團隊,在吸附去除水中抗生素的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人員發展了一種新型納米材料作為吸附劑,實現對水中諾氟沙星抗生素的深度去除,並揭示出其吸附機理。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工程技術類期刊《應用表面科學》上。
  • ...交通強國建設試點 力爭在智能航運體系建設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原標題:在智能航運體系建設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我省開展交通強國建設試點  近日,交通運輸部印發《關於江西省開展贛州革命老區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等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的意見》,江西省將以開展交通強國建設試點為契機,力爭「十四五
  • 華中農業大學在中子星內部結構與夸克物質信號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華中農業大學理學院魏薇教授在中子星內部結構與夸克物質信號研究方面獲得進展,相關成果以「Lifting the Veil on Quark Matter in Compact Stars with Core g-mode Oscillations」為題發表在國際天文學期刊The Astrophysical
  • 我國科學家在多糖疫苗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我國科研人員近期在多糖疫苗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研發出一種用於預防肺炎鏈球菌感染的口服多糖疫苗。相關研究成果已由國際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在線發表。  論文通訊作者、西南大學動物醫學院教授孔慶科介紹,肺炎鏈球菌是引起肺炎等病症的主要原因之一,致死率較高。目前常用於預防肺炎鏈球菌感染的是多價多糖疫苗,但該類疫苗生產工藝較複雜、價格較高,免疫效果不盡理想。
  • 廣東省實驗室建設取得新進展
    去年,4家廣東省實驗室掛牌成立,之後就緊鑼密鼓地開啟了紅紅火火的建設模式,在建設過程中取得了不少進展。在這次廣東省實驗室建設工作座談會上, 馬興瑞指出, 各有關市和部門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樹立長遠戰略思維,抓住發展機遇,緊緊圍繞建設國家科技產業創新中心的要求,努力打造聚焦優勢領域、具備廣東特色、國際一流實驗室。
  • 唇形科植物分類學取得重要進展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技日報昆明1月11日電 (記者趙漢斌)唇形科植物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在烹飪、藥用、園藝、建材等方面有著廣泛應用,與人類健康生活息息相關。記者11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我科研人員聯合多國學者,在唇形科分類學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動物所在我國重大農業害蟲東方粘蟲嗅覺機制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Insect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先後發表3篇論文(https://doi.org/10.1016/j.ibmb.2020.103439,https://doi.org/10.1016/j.ibmb.2019.103312,https://doi.org/10.1016/j.ibmb.2019.103176),系統地闡述了東方粘蟲對性信息素和糖醋酒液的嗅覺感受機制
  • 力學所納米結構陶瓷塗層界面粘結性能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在納米結構陶瓷塗層與合金基底的界面粘結性能、納米結構塗層的導熱性能和彈性性能等研究上取得了新進展,揭示了界面粘結性能及相關力學性能的微結構尺度效應及其物理機制。  陶瓷塗層由於具有良好的熱絕緣、抗氧化及耐腐蝕等優異性能,在機械工程、化工、生物醫療、電子、航天航海等眾多領域都有廣泛應用。
  • 手性選擇性Diels-Alder反應研究取得進展
    手性選擇性Diels-Alder反應研究取得進展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9 10:45:51 復旦大學化學系陸平研究小組在手性選擇性Diels-Alder反應研究中取得進展
  • 馮德萊恩稱取得良好進展
    中新網10月30日電 據英國《衛報》29日報導,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對英國脫歐談判的狀況發表了樂觀的評論,稱英國和歐盟之間的貿易和安全談判正在取得良好進展。    為期7天的談判在倫敦結束後,雙方在布魯塞爾繼續磋商。
  • 在智能航運體系建設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江西開展交通強國建設試點
    近日,交通運輸部印發《關於江西省開展贛州革命老區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等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的意見》,我省將以開展交通強國建設試點為契機,力爭「十四五」期間在綠色高效城市配送體系建設、普通國省幹線公路和城市道路管理機制創新、智能航運體系建設、農村公路長效養護機制建立、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 海洋細菌酶混雜催化功能的定向進化研究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藻類資源與生態工程研究團隊在工程化改造酶蛋白的混雜催化功能方面取得進展。研究發現,一種海洋細菌脯氨酸二肽酶具有混雜水解對氧磷農藥的功能。研究團隊期望通過優化底物結合口袋提高該肽酶水解對氧磷的活性,對組成該酶底物結合口袋的11個胺基酸殘基進行了定點飽和突變和組合突變,經過多輪篩選從4000餘個突變體中獲得最優突變D45W/H226G。
  • 高等植物多基因敲除體系研究取得進展
    科技日報訊 (記者趙漢斌)著名國際期刊《植物雜誌》近日發布的一項成果表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在小立碗蘚多基因敲除體系研究中取得了重要進展。苔蘚植物是植物分子生物學研究中的一種重要模式植物。其中,小立碗蘚生長所需營養簡單,容易培養,為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材料。
  • 中美團隊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研製取得新進展
    中新網合肥2月22日電 (記者 吳蘭)記者22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俞書宏院士團隊與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唐智勇研究員課題組、多倫多大學EdwardSargent教授團隊開展多方合作,在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合成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
  • 王俊峰課題組在線粒體蛋白跨膜轉運研究領域中取得突破性進展
    近期,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強磁場中心王俊峰、周數研究團隊在線粒體蛋白跨膜轉運研究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利用液體核磁共振技術在國際上首次解析出酵母線粒體內膜Tim23通道蛋白與其底物肽段的複合物三維空間結構。
  • 利用遙感影像指標估算海南橡膠林生物量 中國熱科院研究取得新進展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2月1日消息(記者 易帆 通訊員 田婉瑩)橡膠林是熱帶地區最重要的農業生態系統之一,在區域乃至全球碳循環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近期,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橡膠研究所熱帶林業生態課題組陳幫乾、吳志祥在橡膠林生物量(碳儲量)遙感估算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採用與生物量密切相關的樹齡和多源遙感影像指標,估算出海南島橡膠林的生物量。研究表明,2017年海南島橡膠林總生物量約為5400萬噸,如果以0.5為轉換率,合計碳儲量為270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