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易經》,它是中國文化的「源頭之書」:儒家、道家均備受其影響。它也是人的一生問題的「答案之書」:這一本包羅萬象的神書,實際上將你將會碰到的絕大部分問題,都回應了。
人的一生是崎嶇坎坷的,有窮苦的那時候,也會有富裕的那時候,不管我們處在什麼樣狀態,都總想可以變得富裕。在一個人窮的時候要想變得有錢,在一個人有錢的時候想要變得更有錢,這就是人的本質。《易經》就說了「窮不失志,富不癲狂,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當一個人富裕的時候千萬別變得「癲狂」,這兒所說的癲狂指的是炫富、盲目消費、毫無節制,做一些不應該做的事情,去一些不應該去的地方。
「富不入三地」
一、不入煙花之地
那個地方有酒有肉,也有溫柔鄉,多少英雄好漢都過不了美人關。人如果有了錢便會想要去這個地方享受。可是這樣的地方是最易於令人意志萎靡,身體孱弱的,古人深入懂得這其中的要害,因此 勸誡世人,即便 有錢也不可以去煙花之地。
二、不入賭番攤
「賭番攤」便是古代賭錢的地方,大家都了解去這樣地方準沒好事。即使你萬貫家財都是會在這兒消失殆盡,山外有山、人外有人,這兒比拼的並不是運氣,而是手法。因此 再有錢也不可以進到這樣的地方。
三、疾風暴雨,不入寡婦之門
古語說了,就算是外邊疾風暴雨,也不可以進到寡婦的家中。由於寡婦門前是非多,這句話說得一點沒錯。再有錢也不要在生活作風這方面犯錯,有家室的人不可以去招惹男女感情。人如果有錢更要管好自己,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修養,讓自己的品德可以配得上自己的財富,這樣才可以守好財富,讓財富增值。教育後代子孫都要恪守規矩和戒律,讓物質和精神的財富一代一代承傳下去。
「窮不近二人」
一、不近遊手好閒之人
窮苦的那時候最需要的有哪些?是上進的心,是勤奮!因此 要跟那一些努力上進的人在一塊,不可以跟好吃懶做的人在一塊。如果你失業沒活幹的那時候,就努力提高自己,不可以跟那一些混日子的四處去玩,那樣只能使你更加窮困潦倒,使你更加沒有動力去奮鬥。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二、不近勢利小人
這世界最不缺少的便是勢利小人了,如果你有錢的時候各種各樣巴結你,如果你沒錢的時候一準對你過河拆橋。跟著利用的人在一塊你才知道什麼叫心寒,什麼叫如坐針氈,會使你體會到人走茶涼,人情冷暖。窮的那時候就別再跟這些人來往了,將來富起來的那時候,就更要離他們遠遠的。
不管窮或者富都是人生的一種狀態,是人生路上的一道風景,沒有好壞之分!
縱觀古今,我們不難發現一個規律:
但凡是能夠在逆境中找到破局之道,並且尋找到正確的方向,作做對人生決策,從此平步青雲的成功人,都是通讀過《易經》的人。
古代 ,像孔子、鬼谷子、諸葛亮、王陽明等人,他們雖然身處不同時代,有過不同的功績,但是卻都在26歲之前,就熟讀了《易經》。
孔子說,讀懂了《易經》,人生就不會犯大錯誤;
曾國藩說,《易經》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再看看如今。
李政道、楊振寧等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曾經在公開場合承認自己的科學思想受易經的影響很大。
李嘉誠稱易經智慧受用終身,易經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一直是他的座右銘;
馬雲演講時曾說:做生意做到一定程度多看看《易經》,很有幫助;
我經常聽到身邊看易經的朋友抱怨說:古書文言文看不懂,解讀得很無聊看不下去,不知道如何用到實際生活中啊等等問題。
因此,我總是會向他們推薦自己正在學習的《圖解易經》,很多人向我反映都是完全沒了因為文言文導致的閱讀困難的問題,還用以圖解文的方式,全面系統地為我們講授學習《易經》所需要的基礎知識。
它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
在尊重原著內容的基礎上,還原最真實的《易經》,並且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易經》六十四卦不再是冰冷冷的符號,而是變成讓我們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大智慧,著實讓我受益無窮。
一本僅需要59.8塊錢,就是一頓飯錢,便能讓自己受益一生,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