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肅宗在其父唐玄宗未駕崩時直接即皇帝位,是否具有合法性?

2020-12-05 澎湃新聞

原創 團隊特邀作者 朝文社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九魚亭

《朝文社》(原《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籤約群媒體

字數:2317,閱讀時間:約6分鐘

歷史提問

唐肅宗在其父唐玄宗未駕崩時直接即皇帝位,是否具有合法性?

公元756年,由於唐玄宗李隆基的錯誤決策,哥舒翰被安祿山的叛軍擊敗,潼關失守,自此,安祿山便可以輕而易舉拿下長安。

在叛軍的威脅下,唐玄宗也只得逃往蜀中避難,可是在這途中還有一場劫難等著他,這就是馬嵬驛兵變。一路之上,保護唐玄宗的大兵們餓著肚子、狼狽不堪,隨後抱怨變成拔刀相向,既然有了怨氣,那就得有個發洩的渠道,那個渠道就是楊國忠。

史料記載「國忠走至西門內,軍士追殺之,屠割支體,以槍揭其首於驛門外,並殺其子戶部侍郎暄及韓國、秦國夫人。」

這位唐朝著名的奸相,就這麼被一群大兵砍成了肉泥。在軍兵的威懾下,唐玄宗被迫放棄了最愛的女人——楊貴妃。安撫住眾將士後,唐玄宗想要繼續他的逃亡之路,可是一群父老鄉親圍了上來,請求皇帝留下,唐玄宗停留了很久,最後自己繼續西行,而讓太子李亨留下來安撫百姓。

從此之後,李隆基就跟太子李亨分道揚鑣了,李隆基繼續去蜀中避難,而李亨則組織人馬準備抵禦安祿山的叛軍。不久之後,李亨到達靈武,即皇帝位,是為唐肅宗。此時,李隆基仍是皇帝,而李亨也即位做了皇帝,一時間唐帝國出現了兩位皇帝。

那麼當時,在靈武即位的李亨具備皇位的合法性嗎?新皇帝即位,大多是老皇帝去世,太子即位,或者被老皇帝任命,其次就是武力造反或者政變,推翻上一屆帝王。常規來講,老皇帝沒有去世,新皇帝根基不穩,那麼這皇位的合法性就比較差。

李亨即位就屬於那種合法性較差的一類,那麼為何說當時李亨即位合法性不足呢?

一、唐肅宗李亨有擅自即位之嫌

得知太子李亨留下,李隆基也頗為感動,他從護衛軍中分出兩千人,加上一批好馬,給了太子,並給太子傳話「汝勉之,勿以吾為念。西北諸胡,吾撫之素厚,汝必得其用。」

意思就是,希望你好自為之,不用為我擔心。李隆基對太子表示支持,並派宦官去見太子,表示想要傳位,可是被李亨拒絕了。

要說李亨真的不想要皇位嗎?非也,他留下來組織兵馬,對抗叛軍,最終的目的不是別的,就是皇位,可是當時時機未到,他只能假意拒絕。李亨在738年就被立為太子,756年才在靈武即位,他做太子已經做了十八年,而在即位當年,李亨已經四十五歲了。

古人的壽命本就不長,在那醫療水平相對較差的唐朝,一個四十五歲的太子,還能做多少年皇帝呢,我們可以預料到李亨有多麼著急。

李隆基真的想把皇位讓給兒子李亨?這也不盡然,皇帝的尊崇李隆基是明白的,不到迫不得已,他李隆基絕對不想將皇位讓出來的。

在李亨在靈武即位後,李隆基還曾發布一條命令,就是命李亨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統領朔方、河東、河北、平盧四方節度使。可見,雖然李隆基表面上想要傳位,事實上仍想著把控大權,指揮平叛。

由於當時沒有手機、微信之類的通訊手段,雙方傳遞信息只能通過快馬,所以鬧出了笑話。李亨在靈武即位,多少有些牽強。李隆基仍然活著,叛軍仍然肆無忌憚,這位新上任的皇帝陛下,其皇位合法性必定會受到他人的質疑。

二、唐肅宗為了皇位的合法性,費勁了心思

史料記載「若一朝離散,不可復集。願殿下勉徇眾心,為社稷計!」箋五上,太子乃許之。」

到了靈武,裴冕、杜鴻漸等人勸太子李亨即皇帝位,此時李隆基還活著,大臣就勸太子即位,這麼做多少有些大逆不道,如果發生在平時,可能會有滅門之禍,但此時的李亨已經迫不及待了,如果他再不即位,或許就沒有機會了。

即便如此,李亨還是推了五次,將戲份做足,這才答應即位。李亨這一步,就是為了逼迫他父親交權,不論李隆基之前多麼輝煌,但當時的李隆基只是個逃跑皇帝。李隆基棄長安百姓於不顧,自己先逃跑,這在眾人眼中,其皇帝的威信早已一落千丈。

雖然李隆基有些糊塗,但憑藉多年的政治經驗,他還是做了正確的選擇,那就是放權。一方面,李隆基放權,就可以讓李亨集中皇權,調集一切可以調集的力量,加快平定叛軍的進度,再一方面,這個明智的決定,也可以減輕李隆基身上的一些罪責,降低外界的負面評價。

假如李亨跟隨李隆基一同入蜀,那麼關中無人,唐帝國或將改朝換代,唯一的辦法,就是在路途之上製造事端,讓其留下來。

馬嵬驛兵變看似是大兵引起的,但仔細分析,這幕後很可能有一雙無形的手在操控這一切。這隻手就是李亨的手,然而,李亨恰巧跟楊國忠有仇,於是那個節點就讓楊國忠來背,這樣做,不僅除掉了敵人,還能藉此脅迫李隆基。

在陳玄禮等將領的威逼下,楊貴妃被迫自殺,而李隆基的帝王尊嚴也蕩然無存,此消彼長之間,李亨才有了機會。

只有李隆基愈加不堪,他李亨的作用才能凸顯出來,為此李亨還導演了一出父老遮留的戲份。皇帝逃命是秘密進行的,為何偏偏在馬嵬驛出現這多百姓,還齊聲挽留皇帝,或許這些百姓中間,也有不少「群眾演員」!藉此,李亨才能順利留下來,如此這般,他才更有可能成為新一屆皇帝。

三、李亨缺少威信、戰功

如果政權穩固,皇帝也相對清閒,而如果適逢亂世,那麼這皇帝也最難當。李隆基締造了開元盛世,其名號也享譽海內外,李亨是在父親的光環下長大的,要想超越父親的功績很難,而如今碰到了安史之亂,正是其建功立業的好機會。

為何說開國皇帝最令人信服?這是因為開國皇帝往往需要用武力來開疆擴土,那個拳頭最硬、頭腦最聰明的人,才配享有那個至高無上的寶座。可是李亨什麼都沒有,於是乎李亨需要用平叛的功績來威服眾人,所以李亨一直對平叛急功近利。

李泌曾給李亨出過對策,勸其先搞定敵軍的老巢範陽,破壞其根據地,那麼兩京很容易就能被收復,但李亨等不了,他沒有採取李泌的策略,而是先去收復長安、洛陽,間接延長了安史之亂的時間。

即便唐肅宗機關算盡,即便郭子儀的功勞再大,但他在最重要的時刻站了出來,挽救了帝國的命運,如果沒有唐肅宗在靈武即位,那麼大唐帝國真的可能被取而代之。

參考資料:《資治通鑑·第二百一十八卷》

原標題:《唐肅宗在其父唐玄宗未駕崩時直接即皇帝位,是否具有合法性?》

相關焦點

  • 唐朝歷代皇帝的兒子一覽表
    景龍四年駕崩。睿宗李旦,唐中宗嗣聖元年被武則天立為皇帝,載初元年讓皇位給武則天。唐中宗景龍四年復為皇帝。延和元年退位。唐玄宗開元四年駕崩。殤皇帝李重茂,唐中宗景龍四年被韋皇后立為皇帝,同年被廢黜。唐玄宗開元二年去世,追諡殤皇帝。唐睿宗李旦(684—690年在位,710—712年在位)六子:讓皇帝李憲,唐玄宗開元二十九年去世,追諡讓皇帝。
  • 秦始皇駕崩後,蒙恬手握三十萬大軍,可否幫助公子扶蘇即皇帝位?
    談秦說漢(345)秦始皇駕崩後,蒙恬手握三十萬大軍,可否幫助公子扶蘇即皇帝位?公子扶蘇與蒙恬手握三十萬大軍卻沒有派上用場,可惜、可嘆、可憐,更可笑!愚忠的公子扶蘇輕易地放棄了自己的性命,讓大秦王朝從此改變了國運。
  • 高力士傳奇:武則天時發跡,唐玄宗時受寵,此舉千古無敵
    高力士傳奇:武則天時發跡,唐玄宗時受寵,此舉千古無敵。《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三十二》記載「高力士,馮盎曾孫也。聖歷初,嶺南討擊使李千裡上二閹兒,曰金剛,曰力士, 武后以其強悟,敕給事左右。」高力士的六世祖母,是嶺南「聖母」冼夫人。曾祖父是隋唐時期的嶺南名將馮盎。
  • 唐朝安史之亂,兩大叛軍首領都被自己兒子所殺,唐玄宗被兒子退位
    三、唐玄宗的兒子李亨自立,李隆基不得不做太上皇,晚年還被宦官李輔國欺壓而要對於安史之亂要負主要責任的唐玄宗李隆基,逃跑途中,手下六軍將士發動兵變殺死楊國忠等人,李隆基寵愛的楊貴妃也被迫不得不讓人縊死。李隆基的兒子太子李亨在靈武自行登基,也就是唐肅宗,讓唐玄宗做了太上皇。
  • 天命與劍:玄武門之變的合法性和正當性
    玄武門之後,還有不少效仿者,李世民的兒子李承乾、唐玄宗和唐玄宗的兒子李肅都嘗試過,有的成功,有的失敗。在專欄作家張明揚所著的《天命與劍》中,他認為在歷代中原王朝中,唐代皇位繼承可能是最混亂不堪的,「宮廷政變成了帝國標配」。
  • 古代皇帝去世時,太監總要喊一句''駕崩'',駕崩是什麼意思
    經常看古裝劇的朋友們可能見過皇帝去世後太監哭著跑出來大喊「皇帝駕崩了」的場面。古代皇帝去世時,太監總是要喊「駕崩」,駕崩是什麼意思?這句話伴隨著悲痛的哭聲。「承河」是指皇帝、皇太后、太皇太后的死亡。死亡在古代漢語中也有等級,不同等級的稱呼不同。例如,醫生因「死亡」,天子因「死亡」,「勝利」而死亡,意思是「黃駕駛崩潰」。《禮記》中,天子被稱為「崩潰」,諸侯被稱為「死亡」,醫生被稱為「死亡」,史事被稱為「布洛克」,平民被稱為「死亡」。《唐代示例規定》無償,2件以上射殺,5件以上卒死,後肉死於平民。
  • 唐玄宗|一個成於憂患,敗於享樂的矛盾皇帝
    還有一次,唐玄宗在偏殿,急於想昕翰林學士姚崇論時務,當時大雨不止,官中泥濘盈尺,他急不可耐,於是命令用自己的步輦將姚崇抬來,王仁裕在《開元天寶遺事》中說「自古急賢待士帝王如此者,未之有也」。他還親自將為他興建的興慶宮新樓題名為「 勤政務本之」以自勉。
  • 這事得問唐玄宗
    唐太宗在位期間,相關宦官管理制度也被切實執行。之後,唐高宗和武則天在位期間,該管理制度也被嚴格恪守。雖然唐中宗在位期間,增加了宦官人數,但是宦官群體的地位,依然沒有大的改變。 《舊唐書·列傳第五十七·玄宗諸子》 有瑛母趙麗妃,本伎人,有才貌,善歌舞,玄宗在潞州得幸。及景雲升儲之後,其父元禮、兄常奴擢為京職,開元初皆至大官。及武惠妃寵幸,麗妃恩乃漸弛。
  • 哥舒翰拒絕向中央政府逼宮,唐玄宗為何堅定認為他反心畢露呢?
    只因後來的歷史是以唐肅宗的視角所寫,所以在相關歷史記錄中,愛國軍人想用武力迫使皇帝換個宰相,這才是多大點的事啊?甚至而言,愛國軍人為了帝國的根本利益,希望年老痴呆的皇帝趕緊下臺,也不是多大的事啊?問題是,如果處於唐玄宗的角度,這就是潼關守軍想造反啊!
  • 康熙駕崩時,若不傳位雍正,雍正會造反嗎?實力最強者已布滿雷區
    1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丑時,康熙帝在暢春園清溪書屋駕崩前,宣布了人生最後一道諭旨: 「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
  • 唐玄宗為什麼要把「天寶三年」,改為「天寶三載」?實在是太狂了
    公元742年,唐玄宗將開元改元為天寶;三年之後,即公元744年,他又將天寶三年改為天寶三載,從此「載」一直代替「年」被使用至玄宗退位。自嬴政始稱皇帝以來,歷朝歷代年號的紀元以及推算都是以「年」為單位的,包括玄宗之後的所有皇帝。作為兩千多年歷史的獨一份兒,他為何要這樣做呢?
  • 唐玄宗李隆基泰陵唯一陪葬墓—高力士墓
    唐泰陵是唐玄宗李隆基和元獻皇后楊氏合葬墓地,位於陝西省蒲城縣渭南市東北十五公裡處五龍山餘脈金粟山南,唐泰陵以山為陵,山腹中建造墓室,四周繞陵築牆,氣勢磅礴,典型的大唐皇陵風格。唐玄宗泰陵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第七個皇帝,宗是中國歷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皇帝之一,因「開元之治」,他把唐王朝推上極盛的巔峰
  • 西漢歷代皇帝順序,漢武帝原來排第十位
    毛澤東評價劉邦是「封建皇帝裡邊最厲害的一個」。第2位:漢惠帝——劉盈劉盈(公元前210年―公元前188年9月26日),即漢惠帝,漢高祖劉邦與呂后之子,西漢第二位皇帝。十六歲時便繼承皇位。漢惠帝即位後,實施仁政,減輕賦稅,提拔曹參為丞相,蕭規曹隨,政治清明,國泰民安。與民生息的政策,推動了經濟的繁榮。
  • 皇帝自稱是「朕」,太上皇該如何自稱?宋徽宗最卑微,乾隆最霸氣
    皇帝自稱是「朕」,太上皇該如何自稱?宋徽宗最卑微,乾隆最霸氣 皇帝是古代最尊貴的職業,皇帝是終身制,老皇帝什麼時候去世,下一任皇帝就什麼時候登基。中國一共產生了幾百位皇帝,那麼產生了多少太上皇呢?根據統計,中國歷史上一共產生了17位太上皇。
  • 大明王朝的十六位皇帝
    明太祖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應該也是中國歷史上出身最低的皇帝,二十五歲時參加紅巾軍反抗元朝,公元1368年在應天稱帝,建立大明,結束了元朝的統治,統一了全國,朱元璋在位期間社會生產逐漸得到了恢復和發展,史稱「洪武之治」,公元1398年去世,享年七十一歲,在位三十一年明惠宗朱允炆,
  • 中國皇帝422位,16個皇帝之最,夠厲害、夠奇葩、夠搞笑
    而這些皇帝之中難免有些讓人瞠目結舌,下面就為大家盤點一下歷史中的皇帝之最。1. 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清聖祖康熙,愛新覺羅玄燁自八歲登基到駕崩,在位時間共61年。2. 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金末帝完顏承麟,可以說是剛剛登基還沒有一個時辰(兩小時)就被滅國了。3.
  • 歷史中真實的楊貴妃,兩次被唐玄宗趕出門
    是否和這些文學作品有很大出入呢?一朝選在君王側楊貴妃是唐玄宗冊封的貴妃。唐玄宗是唐朝盛世的皇帝,也是唐朝由盛極而衰敗轉折時期的皇帝,那楊貴妃是怎麼來到唐玄宗身邊的呢?這要從武惠妃說起。宮廷劇看多了,我們也能猜到,看到皇帝這樣茶飯不思,身邊一定會有人為皇帝出主意想辦法,這到不一定是為了安慰皇上,更多的可能是討好。這個安慰不是「節哀順變」,而是「忘記一個人最好辦法,是再找一個人」,所以有人就說了,壽王的王妃很漂亮。
  • 【史海】全世界總共有過多少位女皇?只有十九位 來看盤點
    一、中國唐代女皇武則天 武則天(690年-705年在位,不過她從655年起就開始掌握實權),姓名為武曌,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具有正統地位的女皇帝,她與唐代前期各位皇帝的關係是: 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中宗李顯和唐睿宗李旦的生母,武周唯一的皇帝
  • 劉邦當了皇帝,他爹需要跪拜嗎?
    這就是古代皇帝屢見不鮮的麻煩事:兒子當了皇帝,爹還活著,怎麼辦?其實這種情況,又分為三種類型,不能一概而論:爹是皇帝,禪位給兒子;爹不是皇帝,兒子是皇帝;爹雖然還在,但已經不是兒子的爹。第一種情況:爹是皇帝,禪位給兒子這種情況比較多,比如李淵與李世民、唐玄宗與唐肅宗、宋高宗與宋孝宗、乾隆與嘉慶等等。這種父子關係的禮節比較好處理,因為爹原來就是皇帝,退位後稱太上皇。太上皇就是「太上皇帝」的簡稱,身份上依然是君,跟兒皇帝平起平坐。
  • 唐朝女詩人李季蘭六歲時,寫了一首薔薇詩,其父為何搖頭嘆息?
    大唐是一個開放、包容的時代,而這種大唐特有的氣質在詩壇上表現得淋漓盡致,大唐叫得上名字的詩人不止數十位,有名的詩篇不止數百首,而這其中自然也少不了女詩人的身影。比如李季蘭、薛濤、魚玄機和劉採春等,這就是著名的大唐四大女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