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淼傑:中國的脫貧路徑是一條線漸減,精準脫貧助力經濟騰飛

2020-12-22 澎湃新聞

以不變價格衡量,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在過去的70年增加了174倍;以購買力平價計算,我國在2014年就已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從人均GDP的角度看,我國人均收入超過1萬美元,已達到中等收入國家水平。為什麼中國經濟能實現奇蹟式的發展?我國仍處於戰略發展機遇期體現在哪?一是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貧困率在不斷降低;二是我國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源泉在於務實求真和與時俱進的改革和開放。

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國家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餘淼傑在近日紀念恩格斯誕生200周年、列寧15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中作出了以上表述。他認為,當前我國仍然處於發展的戰略機遇期,機遇大於挑戰。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第一,中國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源泉在於:我國的改革和開放是務實求真和與時俱進的。餘淼傑認為,這體現在我國的發展戰略、加工貿易、匯率機制等方面。

第二,中國經濟的脫貧路徑是漸減的一條線,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中國經濟發展對脫貧的作用對象和貢獻是不同的,但都呈現為正面的影響。今年,我國的貧困率降低到0.3%,脫貧事業實現巨大成就。

以下為餘淼傑的發言全文,有增補

今年10月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大會作出兩項重要判斷:第一,隨著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順利完成,我國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邁進了新的一步。第二,當前我國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一方面我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三期」疊加影響持續深化;另一方面,外部環境進一步趨緊,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持續蔓延,全球動蕩源和風險點顯著增多。此外,百年一遇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對中國經濟提出了巨大的挑戰。儘管經濟形勢和國際形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國仍然處於發展的戰略機遇期,機遇大於挑戰。我認為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第一,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經濟實現了巨大的騰飛,創造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奇蹟。在過去的70年間,我國經濟常年保持較高的速度增長。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增速基本保持在10%左右。在2001年到2008年的這段黃金時間,中國經濟的增速甚至超過了10%。目前,全球經濟持續低迷,中國經濟外需疲軟,我國經濟的增長速度有所下滑,但仍然能夠保持在年均6%左右的增長水平。

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之下,我國經濟表現出了強勁的韌性,率先從全球經濟下行中恢復,成為拉動世界經濟的火車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中國經濟今年的增長率的估計是1.9%,中國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保持經濟正增長的國家。

我國有31個省份,每個省份的經濟規模其實類似一個國家,且省份的經濟規模還在快速提高。比如,廣東省三年前的經濟總量與印度尼西亞的經濟總量相似,現在與韓國的經濟總量相似。治大國如烹小鮮,巨大的經濟規模和多級行政管理體制對有效治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更反映出了我國經濟增長取得偉大成就的珍貴與不易。此外,我國在減貧上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解放以前,我國有97%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截至目前,我國只有500多萬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只佔全國總人口的0.3%-0.4%。我國還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口預期壽命、嬰兒死亡率、義務教育覆蓋率等指標上實現了長足的進步。

為什麼中國經濟能實現奇蹟式的發展?一般而言,有以下幾種解釋。第一,中國人比較勤勞,因此經濟增速很快。但勤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經濟增速保持較高水平是最近70年所特有的現象,因此勤勞不能夠解釋中國經濟的奇蹟。

第二,中國受到東亞文化和儒家文化的長期影響,有勤勞、節儉的傳統美德,在經濟上表現為高儲蓄。但由於文化浸染是一個長期的歷史積澱,同樣不能解釋我國經濟短期的高速增長。

第三,中國經濟的奇蹟增長來源於較好的運氣,這顯然是不具有說服力的。此外,有觀點認為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來源於改革開放。改革開放固然是其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然而從全球視角來看,有許多國家一樣也實行了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的政策,但並沒有取得和中國一樣的成就。這意味著,我國改革開放具有特殊的政策設計和特徵,它們進一步支撐了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

筆者以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源泉在於:我國的改革和開放是務實求真和與時俱進的。正如習主席在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談到的「我們堅持加強黨的領導和尊重人民首創精神相結合,堅持『摸著石頭過河』和『頂層設計』相結合,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統一,堅持試點先行和全面推進相促進」。具體而言,可以通過以下三個例子體現。

第一個例子是我國的發展戰略。改革開放以前,我國為建立工業體系,實現民族獨立和國防安全,採取了重工業優先發展的戰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改革開放以後,我國採取了出口導向的發展戰略,這恰好符合我國城市化水平較低、人口較多導致的勞動力成本較低的比較優勢。當勞動力的成本較低時,企業會有更高的利潤率,從而企業有進一步擴大生產的激勵,但是由於國內收入水平較低,對產品的需求不足。因此過剩的產出就必然要進行出口,因此出口導向型的發展戰略完全符合經濟的現實圖景。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經濟持續低迷,中國經濟外需疲軟,我國適時調整,轉向了以內需驅動的經濟發展戰略。今年,我國提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戰略,並在五中全會、十四五規劃說明中對「雙循環」進行了多次的詮釋和說明。可以說,務實求真和與時俱進是我國宏觀政策設計的底色。

第二個例子是我國的加工貿易。加工貿易曾經佔中國出口的半壁江山,開放早期,我國通過參與加工貿易融入全球一體化進程,在全球貿易中獲益頗豐。90年代同期的印度,其GDP是中國的8成左右,但由於其錯失了發展加工貿易的契機,目前其GDP只佔中國的1/5。加工貿易的進入門檻較低,技術水平要求較低,對勞動力的需求較大,可以創造大量的就業。以近年為例,我國有8億人的就業,其中第二產業就業佔比為29%,即有將近2.4億的人在第二產業工作。其中1億人在製造業工作,在這1億人的製造業就業中,加工製造業至少貢獻了兩千萬的就業崗位。

第三個例子是我國的匯率機制非常務實。國際金融的「不可能三角」理論表明,一個國家不可能同時實現資本的自由流動、獨立的貨幣政策(即獨立的利率)和匯率穩定。即在這三項政策中最多只能選擇兩個,不能選擇三個。換言之,如果選擇獨立的貨幣政策時,在匯率制度上有固定匯率制度和浮動匯率制度兩種選擇。如果選擇固定匯率制度,就不允許資本的自由流動;如果選擇浮動匯率制度,就必須允許資本的自由流動。我國在2005年以前,選擇固定匯率制度,同時限制資本的自由流動以保證貨幣政策的獨立性。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我國在2005年以後,特別時2008年以後,採用了浮動匯率制度並逐步開放資本部門。

以上三例表明,我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審時度勢,採取實事求是、務實的宏觀政策,是我國經濟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的重要原因。同時,這對我們理解四個自信具有重要的意義。

我國仍處於戰略發展的機遇期的第二點體現在我國在減貧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正如習總書記不久前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的:「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7億多人擺脫貧困,對世界減貧貢獻率超過70%」。在經濟發展中,效率與公平之間的平衡是重要的議題。效率是指通過改革開放把經濟蛋糕做大,提升經濟規模;公平是指通過二次分配、減貧脫貧扶助來降低收入的不平等性。

具體而言,中國經濟的脫貧路徑是漸減的一條線,隨著經濟的發展,貧困率在不斷地降低。而非像其他國家,經濟增長到一定程度之後貧困率就不再下降。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中國經濟發展對脫貧的作用對象和貢獻是不同的,但都呈現為正面的影響。1978年以前,我國的減貧成就主要體現為以教育、衛生和人均預期壽命的改善為主要標誌的非收入性貧困的極大緩解,同時1978年之前的減貧工作為後續大規模的收入性貧困的減少奠定了基礎。1978年以後,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使得國家有能力進行更大規模的轉移支付,從而進一步推動脫貧事業的發展。數據顯示,1978年到2000年,我國的貧困率從97.5%下降到49.8%。2005年貧困率下降到30.2%,2010年貧困率下降到12.7%。今年,我國的貧困率降低到0.3%,脫貧事業實現巨大成就。

我國的脫貧經驗可以從四個階段進行分析。第一個階段指1978年到1985年,政策主要表現為農業發展驅動的減貧模式,通過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產品市場化、大力發展鄉鎮企業來實現脫貧,這一階段,我國貧困人口從2.5億降低到1.25億。

第二個階段是從1986年到2000年,政策主要關注地區脫貧,通過農業的工業化以及城鎮化來實現脫貧。第三個階段是國家主導的發展農村經濟的脫貧模式。

第四個階段是2012年以來推廣的精準扶貧。精準扶貧具有以下5點重要特徵:第一,實行「第一書記掛帥」的集中統一領導機制,從而能夠克服條條框框的行政壁壘,保證政策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同時通過「五級書記掛帥」,整合政府資源,克服行政系統內部的摩擦,將資源迅速的轉向最需要的貧困地區的貧困人口。第二,建立建檔立卡的貧困戶識別登記系統。各地因地制宜,制定了甄別貧困戶的標準,確保能夠覆蓋到每一位貧困戶。第三,根據貧困戶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扶貧手段,以確保扶貧效果的精準施策,避免扶貧資源使用的偏離和錯配。第四,創新扶貧方式。第五,對貧困退出引入了嚴格的第三方的獨立評估,監督保障脫貧攻堅戰政策的有效性和順利實施。

一句話,中國經濟發展的奇蹟和脫貧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經濟發展和脫貧攻堅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切實提升人民的福祉,真正落地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同時,我國務實求真、與時俱進的政策設計,實現效率與公平的有機統一,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也是馬克思主義在21世紀最好實踐。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創新城市行路徑 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近年來,農發行四川省分行營業部認真貫徹落實國家脫貧攻堅決策部署,探索創新城市行支持脫貧攻堅路徑,依託教育扶貧、產業扶貧、定點幫扶、消費扶貧等模式,多點發力,奮勇攻堅。作為農發行四川省分行營業部轄內唯一一家區域內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支行,該行將服務脫貧攻堅作為全行重大政治任務統攬業務全局,秉承家國情懷,強化責任擔當,主動作為,充分發揮在當地金融扶貧中的先鋒、主力和示範作用。為積極響應國家「科教興國」戰略方針和簡陽市義務教育均衡化發展,該行立足簡陽市委、市政府脫貧攻堅戰略部署,探索扶貧信貸政策與地方經濟發展的契合點,量身設計可行性融資方案。
  • 安徽界首市蘆村鎮精準脫貧機制助力脫貧攻堅
    安徽界首市蘆村鎮結合本鎮實際,抓好脫貧攻堅「四大攻勢」,「抗補促」專項行動,「八個一律」,「二十條舉措」等任務落實,持續實施四大增收行動。2014年建檔立卡時,蘆村鎮全鎮貧困人口1551戶,3732人,貧困發生率11.2%,貧困村3個,貧困發生率高,脫貧任務重,脫貧難度大。系統現有貧困人口1346戶3011人,其中已脫貧戶1341戶,2986人,未脫貧5戶,25人,貧困發生率0.003%。
  • 商務部流通發展司副司長張祥:電商扶貧助力實現精準脫貧
    【億邦動力訊】9月6日消息,在2020中國電子商務大會上,商務部流通發展司副司長張祥發表了公開致辭。他表示,電商扶貧是新一輪扶貧開發的創新舉措,是實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重要抓手。未來,他希望,廣大朋友們能夠一如既往參與和支持電商扶貧事業,探索新模式,總結好經驗,作出新貢獻,讓電商發展成果惠及更多貧困群眾,讓農村電商在促進精準扶貧、助力鄉村振興中發揮更大作用!據悉,「2020中國電子商務大會」於9月5日至9月7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舉行。
  • 第五屆直屬高校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典型項目掃描
    西北農林科大:研究生助力脫貧攻堅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組織研究生助力脫貧攻堅,不但為助力脫貧攻堅作出了積極貢獻,研究生在實踐中也經受了鍛鍊、增長了才幹,把脫貧攻堅主戰場變成「立德樹人大課堂」,讓青春夢想與脫貧攻堅同頻共振。  一是組建「研究生助力團」。
  • 線上線下「菜籃子」融合發展助力脫貧攻堅
    摘要:日前,「線上菜籃子·中國優質蔬菜產業發展」研討會成功舉辦, 農業農村部多位專家在會上各抒已見,原農業部常務副部長尹成傑認為,將蔬菜的線下生產與線上菜籃子發展相結合,是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重要途徑。
  • 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丨打通線上線下「兩條路」,福建聯通助力貧困村...
    日前,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的「網絡助力扶貧攻堅央媒行」來到福建省南平市政和縣,探尋信息通信網絡在助力脫貧攻堅方面發揮的積極作用。現在,這裡是鎮前鎮裡率先實現醫保聯網的村衛生所,服務周邊1853個村民,村民在家門口即可進行醫保刷卡結算,打通了群眾就醫服務的「最後一公裡」。「要想富,先修路」,但在網際網路時代,光修馬路還不夠。在精準脫貧攻堅戰中,網絡在相對落後地區特別是貧困戶摘帽脫貧中的作用尤為重要。可寶巖村別說上網了,手機連打電話都打不出去。
  • 「六個精準」助推脫貧攻堅 太原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脫貧攻堅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在於精準。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我市深入貫徹落實「六個精準」脫貧攻堅理念,因地制宜,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精準扶貧路徑。目前,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0104戶55992人,已全部脫貧。扶貧對象精準。
  • 精準扶貧助力脫貧攻堅,蒙牛榮獲「2020年度中國益公司」獎
    作為中國乳業領軍企業,多年來蒙牛一直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踐行公益事業。近日,在第二屆騰訊新聞責任力年度論壇會上,蒙牛榮獲了「年度中國益公司」獎項,在精準扶貧工作的收官之年裡再度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自創立至今的二十多年時間裡,蒙牛一直堅持腳踏實地推進精準扶貧、營養公益、社會公益等領域的社會責任實踐,在完善自身發展的同時推動乳業可持續發展、密切產業鏈上下遊利益聯結、發揮產業優勢聚焦精準扶貧及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教育雙提升。在多年的扶貧事業中,蒙牛持續發揮產業優勢,持續聚焦產業扶貧,探索出一條「3+X」的乳業精準扶貧模式,即產業扶貧+營養扶貧+定點扶貧。
  • 中國人壽 青山寫華章 產業扶貧助力脫貧攻堅
    中國人壽扶貧隊伍正是依託著當地的綠水青山,以產業扶貧助力脫貧攻堅。 深挖「造血」力量扶貧既要「輸血」更要「造血」。想要有成效、可持續地「造血」,則須依靠當地特色資源找到出路。中國人壽的產業扶貧項目不僅幫助許多貧困人口解決了就業問題,增加了貧困村集體和貧困人群的收益,更重要的是激發內生動力,增強脫貧信心,成為脫貧攻堅道路上重要的著力點。
  • 鳳泉區寶東街道紀工委精準監督助力脫貧攻堅
    原標題:鳳泉區寶東街道紀工委精準監督助力脫貧攻堅   今年以來,根據鳳泉區基層基礎提質年活動安排,寶東街道紀工委牢記
  • 中國大地保險創新「組合拳」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決戰決勝之年,中國大地保險充分發揮金融優勢,在決戰衝刺中,走在前做表率,通過創新扶貧「組合拳」,積極開闢新路子,全力以赴支持打贏脫貧攻堅戰。截至2020年10月底,「大地防返貧保」已在包括江蘇、甘肅、雲南在內的27個省77個縣、114個鄉鎮落地,為已脫貧地區近75萬群眾,提供了防返貧風險保障,賠付金額超過850萬元,協助政府構築起堅實的脫貧攻堅「攔水壩」和「防火牆」。
  • 宿遷宿豫:「6+」幫扶創新精準脫貧之路
    2018年新一屆工作隊成立後,工作隊立足區情、做足加法,充分調動村黨組織、貧困群眾兩個積極性,深入發掘行業、社會兩個資源,用精準扶貧標準化這把「尺子」牢牢框住脫貧攻堅寶貴成果,用擔當作為、務實創新踩出了一條特色精準幫扶之路。
  • 為「巴山藥鄉」脫貧精準「開方」
    ■脫貧攻堅 教育力量 高校行動 「中國藥科大學對鎮坪的定點幫扶,是鎮坪擴大開放、加快發展的重大機遇。鎮坪將倍加珍惜校縣之間的緊密合作關係,銘記中國藥科大學的深情厚誼。」
  • 2020「荊州健康社區行」在監利啟程,助力精準脫貧
    (記者 劉潔)5月28日,由荊州市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民建荊州市委、市民政局、市科協、市扶貧辦、荊州日報社主辦的2020關愛留守兒童、孤寡老人、空巢家庭「荊州健康社區行」助力精準脫貧啟動儀式在荊州市總工會、市勞動就業管理局的扶貧點監利縣福田寺鎮新建村舉行。
  • 精準扶貧電力先行 國網泰安供電公司助力脫貧攻堅
    抓黨建 助力脫貧攻堅黨旗紅東平縣舊縣鄉王古店三村,這個曾經的省級貧困村如今已然舊貌換新顏。王古店三村脫貧致富故事的背後,有一個特殊的身影——國網泰安東平縣供電公司駐王古店三村駐村第一書記李雲清。李雲清作為第一書記駐村以來,吃住在村裡,積極了解村民的生產、生活狀況。
  • 鞏固脫貧成果 助力鄉村振興|朱碧新赴孝昌縣開展定點幫扶調研和...
    為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堅決落實國務院扶貧辦、國資委扶貧工作部署,8月28日,中國鐵物黨委書記、董事長朱碧新赴中國鐵物定點幫扶的湖北省孝昌縣調研脫貧攻堅工作,全面總結分析定點幫扶情況,研究部署進一步助力孝昌縣鞏固脫貧成果和鄉村振興工作
  • 完善供應鏈條 拓寬銷售渠道 助力脫貧攻堅 中國消費扶貧生活館...
    9月29日下午,中國消費扶貧生活館·白銀館開館儀式在甘肅邦農農產品批發市場舉行。此次活動以完善供應鏈條、拓寬銷售渠道、助力脫貧攻堅為主題,旨在推動我市消費扶貧月活動深入開展。張延保在致辭中表示,中國消費扶貧生活館·白銀館的開館標誌著我市在打通市場消費、產品銷售、農民增收壁壘方面邁出了關鍵一步,以消費促銷售,以銷售促增收,確保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實現扶貧產業健康發展,為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闖出了新路子,為如期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了重要力量。
  • 中國人保董事長羅熹:發揮保險國企擔當 精準發力脫貧攻堅
    來源:金融時報作者:戴夢希專訪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羅熹 當前,脫貧攻堅進入決戰決勝階段,金融業精準扶貧正鼓足幹勁全力衝刺。2020年,保險業把穩定脫貧、防止返貧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 長葛市後河鎮「三三」扶貧模式助力鄉村脫貧攻堅
    長葛市後河鎮以促群眾增收、鞏固脫貧成果為目標,以「三抓三集中」為基礎,通過「三三」扶貧模式助力脫貧攻堅,為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奠定堅實基礎。充分發揮各級網格作用,各村級網格由攻堅組長帶領村兩委幹部及幫扶責任人,對全村未脫貧戶逐戶逐人進行實地走訪研判,精準研判出兜底對象。各區級網格召開網格會議,對需要居家養老的,與明白人開會,商討確定方案;對需要集中兜底的(入住敬老院、精神病院、重度殘疾人託養中心),宣傳講解政策,組織實地查看。部門獻策,解決「兜什麼」。
  • 天津出版打造精品助力脫貧攻堅
    天津人民出版社的《深度貧困縣高質量脫貧路徑研究──貴州省正安縣脫貧攻堅範式》,在深入正安縣各鄉鎮、街道調研的基礎上,提煉了國家級深度貧困縣高質量精彩脫貧的正安脫貧攻堅範式,分享了我國扶貧脫貧工作的一線經驗,展現了我國扶貧脫貧工作的地域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