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時期,朝廷對外來民族的態度極為寬容,顯示出泱泱大國的從容自信,對外族中的人才接納使用,真正體現出萬邦來朝的盛世景象。
在唐朝朝廷上,就有許多外族的人士擔任文武大臣,大唐軍隊中的外族將領更是比比皆是。他們為大唐抵禦侵略,開疆拓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出身百濟的扶餘族將領黑齒常之即是其中之一。
黑齒常之,複姓黑齒,百濟(位於朝鮮半島西南部)人,扶餘族。祖先出自百濟王室,家族世襲達率。達率是百濟官職,相當於唐朝兵部尚書。
百濟深受漢文化的影響,王公貴族以漢學為本。黑齒常之是百濟高官子弟,精通漢語,自幼熟讀《春秋左氏傳》及《史記》、《漢書》。
唐朝立國之初,百濟聯合高句麗進攻新羅,新羅向唐朝求援。自隋朝以來,高句麗一直是中原朝廷東北方向的主要邊患,隋煬帝三徵高句麗未果,消耗大量國力,百姓生活困頓,導致各地紛紛造反起義,關隴李淵乘勢奪取了天下,才有了唐朝的建立。
在唐朝朝廷看來,高句麗任然是大患。現階段高句麗、新羅、百濟三國維持現狀、保持平衡就好。雖然百濟和新羅有領土糾紛,但百濟聯合高句麗進攻新羅,這是不能允許的,這會使高句麗壯大勢力。
大唐朝廷派出將領蘇定方攻伐百濟,黑齒常之率領民眾節節抵抗,但大勢所趨,黑齒常之兵敗投降。蘇定方縱容唐軍在百濟大肆妄為,燒殺劫掠,引起黑齒常之的反感和害怕。
黑齒常之率領手下逃離軍營,在山中豎起大旗,招撫逃亡失散的士卒,很快聚集起三萬人馬。蘇定方多次進剿都沒能消滅他們。
蘇定方因準備討伐高句麗的事宜,率領部分唐軍回國,僅留下劉仁願部兩萬人馬。黑齒常之率領百濟倖存兵士,進攻唐朝軍隊,無奈劉仁願部勇猛善戰,打退了黑齒常之的進攻。
黑齒常之進行了三年的抵抗,最終無奈接受唐朝招降,百濟亡國。唐朝在百濟設立熊津都督府,黑齒常之獲授折衝都尉,鎮守熊津都督府。後來因功封左領軍將軍兼熊津都督府司馬,加封浮陽郡開國公。
儀鳳三年(678年),吐蕃侵襲唐朝西北邊境,黑齒常之調任西北討伐吐蕃。黑齒常之在作戰中,常常率領敢死之士,出其不意,主動打擊敵人,先後擊敗過噶爾·贊婆、阿史那骨篤祿等吐蕃名將。
黑齒常之功升任河源軍經略大使,全面負責攻伐吐蕃事宜。黑齒常之採取屯田戍守的策略,既保證了軍士糧秣的供給,為朝廷節約大量軍費,又安定軍心,加強邊境的軍備。
《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二》:常之以河源衝要,欲加兵戍之,而轉輸險遠,乃廣置烽戍七十餘所,開屯田五千餘頃,歲收五百餘萬石,由是戰守有備焉。
黑齒常之不僅僅是屯田戍守,還常常率領軍隊,主動進擊吐蕃,使吐蕃人顧此失彼,不能安定發展。黑齒常之在河源軍七年,吐蕃人畏之不敢進犯。
黑齒常之調任左武衛大將軍,仍兼任檢校左羽林軍,奉命討伐叛亂的徐敬業。
不久,突厥侵擾唐朝,朝廷派黑齒常之率軍抵抗突厥。黑齒常之率軍採取主動出擊的方式,數次擊敗突厥軍隊。因功升為燕然道大總管,率領唐軍,反擊突厥,發動黃花堆之戰,取得大勝,將突厥趕到沙漠以北。
《資治通鑑·卷二百零四》:突厥骨篤祿、元珍寇朔州;遣燕然道大總管黑齒常之擊之,以右鷹揚大將軍李多祚為之副,大破突厥於黃花堆,追奔四十餘裡,突厥皆散走磧北。
永昌元年(689年),酷吏周興等人誣告陷害黑齒常之謀反,武則天下令將黑齒常之召回京城,將其逮捕入獄。同年十月初九日,黑齒常之上吊自殺,年僅60歲。
《資治通鑑·卷二百零四》:周興等誣右武衛大將軍燕公黑齒常之謀反,徵下獄。冬,十月,戊午,常之縊死。
黑齒常之蒙冤而死,令人扼腕。
黑齒常之的冤死,是武則天篡唐之初,為了穩固權力,震懾百官,縱容酷吏採取濫捕濫殺的高壓政策的犧牲品之一。黑齒常之為人剛毅正直,寧折不彎,採取極端剛烈的行為以證明自己的清白。
至到武則天統治後期,政治形勢趨緩,酷吏周興等人被殺,冤假錯案逐步平反。黑齒常之蒙冤十二年後,他的兒子黑齒俊上疏申冤,朝廷為其平昭雪,發詔改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