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軍中百濟名將黑齒常之:降唐後戰功卓著,被冤入獄,自盡明志

2020-12-17 愛冬的文

盛唐時期,朝廷對外來民族的態度極為寬容,顯示出泱泱大國的從容自信,對外族中的人才接納使用,真正體現出萬邦來朝的盛世景象。

在唐朝朝廷上,就有許多外族的人士擔任文武大臣,大唐軍隊中的外族將領更是比比皆是。他們為大唐抵禦侵略,開疆拓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出身百濟的扶餘族將領黑齒常之即是其中之一。

黑齒常之,複姓黑齒,百濟(位於朝鮮半島西南部)人,扶餘族。祖先出自百濟王室,家族世襲達率。達率是百濟官職,相當於唐朝兵部尚書。

百濟深受漢文化的影響,王公貴族以漢學為本。黑齒常之是百濟高官子弟,精通漢語,自幼熟讀《春秋左氏傳》及《史記》、《漢書》。

唐朝立國之初,百濟聯合高句麗進攻新羅,新羅向唐朝求援。自隋朝以來,高句麗一直是中原朝廷東北方向的主要邊患,隋煬帝三徵高句麗未果,消耗大量國力,百姓生活困頓,導致各地紛紛造反起義,關隴李淵乘勢奪取了天下,才有了唐朝的建立。

在唐朝朝廷看來,高句麗任然是大患。現階段高句麗、新羅、百濟三國維持現狀、保持平衡就好。雖然百濟和新羅有領土糾紛,但百濟聯合高句麗進攻新羅,這是不能允許的,這會使高句麗壯大勢力。

大唐朝廷派出將領蘇定方攻伐百濟,黑齒常之率領民眾節節抵抗,但大勢所趨,黑齒常之兵敗投降。蘇定方縱容唐軍在百濟大肆妄為,燒殺劫掠,引起黑齒常之的反感和害怕。

黑齒常之率領手下逃離軍營,在山中豎起大旗,招撫逃亡失散的士卒,很快聚集起三萬人馬。蘇定方多次進剿都沒能消滅他們。

蘇定方因準備討伐高句麗的事宜,率領部分唐軍回國,僅留下劉仁願部兩萬人馬。黑齒常之率領百濟倖存兵士,進攻唐朝軍隊,無奈劉仁願部勇猛善戰,打退了黑齒常之的進攻。

黑齒常之進行了三年的抵抗,最終無奈接受唐朝招降,百濟亡國。唐朝在百濟設立熊津都督府,黑齒常之獲授折衝都尉,鎮守熊津都督府。後來因功封左領軍將軍兼熊津都督府司馬,加封浮陽郡開國公。

儀鳳三年(678年),吐蕃侵襲唐朝西北邊境,黑齒常之調任西北討伐吐蕃。黑齒常之在作戰中,常常率領敢死之士,出其不意,主動打擊敵人,先後擊敗過噶爾·贊婆、阿史那骨篤祿等吐蕃名將。

黑齒常之功升任河源軍經略大使,全面負責攻伐吐蕃事宜。黑齒常之採取屯田戍守的策略,既保證了軍士糧秣的供給,為朝廷節約大量軍費,又安定軍心,加強邊境的軍備。

《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二》:常之以河源衝要,欲加兵戍之,而轉輸險遠,乃廣置烽戍七十餘所,開屯田五千餘頃,歲收五百餘萬石,由是戰守有備焉。

黑齒常之不僅僅是屯田戍守,還常常率領軍隊,主動進擊吐蕃,使吐蕃人顧此失彼,不能安定發展。黑齒常之在河源軍七年,吐蕃人畏之不敢進犯。

黑齒常之調任左武衛大將軍,仍兼任檢校左羽林軍,奉命討伐叛亂的徐敬業。

不久,突厥侵擾唐朝,朝廷派黑齒常之率軍抵抗突厥。黑齒常之率軍採取主動出擊的方式,數次擊敗突厥軍隊。因功升為燕然道大總管,率領唐軍,反擊突厥,發動黃花堆之戰,取得大勝,將突厥趕到沙漠以北。

《資治通鑑·卷二百零四》:突厥骨篤祿、元珍寇朔州;遣燕然道大總管黑齒常之擊之,以右鷹揚大將軍李多祚為之副,大破突厥於黃花堆,追奔四十餘裡,突厥皆散走磧北。

永昌元年(689年),酷吏周興等人誣告陷害黑齒常之謀反,武則天下令將黑齒常之召回京城,將其逮捕入獄。同年十月初九日,黑齒常之上吊自殺,年僅60歲。

《資治通鑑·卷二百零四》:周興等誣右武衛大將軍燕公黑齒常之謀反,徵下獄。冬,十月,戊午,常之縊死。

黑齒常之蒙冤而死,令人扼腕。

黑齒常之的冤死,是武則天篡唐之初,為了穩固權力,震懾百官,縱容酷吏採取濫捕濫殺的高壓政策的犧牲品之一。黑齒常之為人剛毅正直,寧折不彎,採取極端剛烈的行為以證明自己的清白。

至到武則天統治後期,政治形勢趨緩,酷吏周興等人被殺,冤假錯案逐步平反。黑齒常之蒙冤十二年後,他的兒子黑齒俊上疏申冤,朝廷為其平昭雪,發詔改葬

相關焦點

  • 唐朝是個開放的朝代,有許多的外國人在中國當官,你知道有哪幾個
    因"慕中國之風"而不肯離去,長留大唐。 後參加科舉考試,高中進士。任唐左散騎常侍安南都護,中日文化交流傑出的使者。阿倍仲麻呂在唐五十四年,歷仕玄宗、肅宗、代宗三代皇帝,備受厚遇,官至客卿,榮達公爵。和唐朝著名詩人王維、李白、儲光羲等都有過親密交往。
  • 大唐開國功臣蘇定方戰功顯赫,為何在民間成了大反派?
    顯慶五年,唐高宗以蘇定方為熊津道大總管,統兵十萬出擊百濟。這一次蘇定方又圓滿的完成了任務,與新羅軍一舉攻破百濟王城,俘虜百濟王扶餘義慈以下大臣數百人,百濟由此亡國。滅百濟之戰中,蘇定方雖然戰功顯赫,但他並沒有完全執行唐朝的民族政策,在獲勝後縱兵掠刧,「百濟丁壯者多被戮」。
  • 唐朝時期的八大名將,個個戰績卓越,看你認識幾個
    而在這個期間,也有一些千古名將流芳百世,他們的戰績個個都是讓人十分敬仰。下面就給大家盤點下大唐時期的八大名將: 李晟 李晟(727年-793年),字良器,洮州臨潭(今屬甘肅)人,唐朝宰相、軍事家。 李晟原為邊鎮裨將,以戰功累遷至右金吾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涇原四鎮北庭都知兵馬使,封合川郡王。
  • 唐朝名將是如何排名的?
    唐朝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偉大的朝代,尤其以其軍事力量強悍,而唐朝初年也是名將輩出,對唐朝初年的名將進行簡單的排名。第一名:天策上將,秦王李世民。不能因為李世民做了帝王就忽略其軍事能力。李世民的主要戰功有:一,破薛舉,淺水原之戰平定隴西薛仁杲,剷除了唐朝來自西方的威脅。
  • 唐朝最厲害的猛將排行10,郭子儀第6,薛仁貴第4,第一無人不服
    李晟身高六尺,英勇善戰,精通騎射,曾一箭射死了吐蕃的猛將,李晟也因此聞名於軍中。李晟先後平定疊州羌、宕州連狂羌叛亂,徵戰河朔,為唐朝鎮守邊疆立下了赫赫戰功。 7、李光弼
  • 戰功只是一方面,維護了唐朝宗室的自尊心
    郭子儀對唐王朝最大的貢獻,那就是幫助唐朝皇帝們找回了自尊心。安史之亂以後,唐朝皇帝就跟擺設一樣,完全沒有號召力。各地的藩鎮都打算擁兵自重,郭子儀手握兵權,卻能夠幫助唐朝皇帝平定四方。而且他還是個十分謙虛的人,皇帝一誇他,他立刻就表示這都是皇帝的英明庇佑所致。
  • 唐朝的五大名將排名,李靖排第三,第一位眾望所歸!
    唐朝作為中華民族歷史上一個繁榮昌盛的朝代,有「大唐盛世」之說。在這樣的環境下,也出現了許多著名的大將。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介紹一下唐朝的五大名將排名。
  • 家境貧寒的薛仁貴憑藉這一招獲得唐太宗賞識,最終成為唐朝名將
    初入軍中展露頭角薛仁貴和大部分唐朝名將一樣,都是出身在官宦之家,只不過薛仁貴的命運比較糟糕,到了他這一代家境已經衰落了,為此他必須要搏一個前程出來。恰逢此時,唐太宗徵討遼東需要大批勇武的將領,於是薛仁貴便去將軍張士貴那裡應徵入伍,開始了長達四十年的軍事生涯。
  • 戰功遠勝秦叔寶的初唐大將軍,因為得罪了筆桿子,結果比竇娥還冤
    武將跟文人爭鬥,就算是當時贏了,若干年後,也可能蒙受竇娥之冤。這樣的武將很多,代表人物就是蘇定方、李道宗。李道宗是李淵的侄兒,李世民的堂弟。李道宗武藝絕倫,戰功赫赫。正史上的李道宗,參加了一系列戰爭。活捉突厥頡利大可汗的部隊,就是李道宗所部。
  • 打仗從來不只是依靠匹夫之勇,文臣劉仁軌靠什麼大敗百濟、倭國
    對朝廷安寧、國家有利的事,行專斷之權顯慶六年(661年),劉仁軌與新羅軍率軍前行百濟援救劉仁願,擊退圍攻百濟軍後留守百濟。劉仁軌分析,現在已經消滅了百濟,如果留下部隊鎮守,控制住它的要害。雖然叛賊仍然很猖獗,但只要我們防備嚴密就沒有問題。我們可以利用這個機會,磨刀養馬,做好完全準備,趁高麗沒有防備神之機,打它個措手不及,必能勝利,將士們也自然就安心了。然後佔據險要地帶,等打開局面後,告知朝廷,有這樣的戰績朝廷必然會支援的。
  • 從士兵到軍中大將,李光進如何在軍隊立足,為唐朝立下汗馬功勞
    李光進,河東節度使李光顏的兄長,他是一位少數民族之人,唐朝時期著名的將領。他的性格勇敢堅忍,遇到困難沉著果斷,在成年之後決心為國效力,因此前往投靠河東節度使定居在太原。等到他長大之後,他就與弟弟在河東軍中任職,並擔任副將。之後李光進還跟隨朝廷大將一起出兵,收復了河中地區,立下了戰功,被升任為御史大夫。元和元年,夏綏節度使韓全義奉皇帝之命帶領軍隊出徵,最後卻無功而返,再加上他的態度傲慢隱隱有不受控制的狀態,於是朝廷便罷免了他的官職,讓右驍衛將軍李驍前去任職。
  • 大唐最大在龍朔:唐朝疆域版圖在唐高宗李治龍朔年間達到了最盛
    當時大唐經過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已變得非常強大,是國際上名副其實的大國,也是周邊各國共推的「萬國之主」,同時新羅當時與大唐關係較好,所以唐高宗答應了新羅使者的懇求,向百濟國王下詔令其歸還所佔新羅城池,但是收效甚微。
  • 他是唐朝名將郭子儀的後裔,也是郭靖的原型之一,打的外國都服氣
    郭子儀的後裔,效忠蒙古郭侃,是唐朝名將汾陽王郭子儀的後代,他的祖父是郭寶玉,郭寶玉被金朝封為汾陽郡公,後來跟隨著金朝大將抵禦蒙古,被蒙古大將木華黎(小說中也有)打敗,投降了蒙古,投降蒙古,被引薦給成吉思汗。
  • 平定安史之亂的三大名將,其中兩人突然暴斃,僅有一人得以善終!
    直到叛軍兵鋒直指東都洛陽之時,唐玄宗才幡然醒悟,急調入朝的名將,時任安西節度使的封常清坐鎮洛陽,但是此時的唐朝的軍事布局經過了數十年的開邊,已經完全從唐初的內重外輕轉入了外重內輕。因此,封常清手中並沒有什麼像樣的精銳,再加上楊國忠的無能,使得東都洛陽迅速陷落,封常清以戴罪之身成為了老長官高仙芝的副手。
  • 東漢名將岑彭,戰功卓著,打仗料事如神,卻以無法預料的方式死去
    本文是作者《清林劍客聊古代名將》系列之28,東漢開國名將之岑彭得故事。岑彭字君然,南陽棘陽(今河南南陽南)人,東漢初期劉秀手下大將,雲臺二十八將中排第六位。史書上一般對岑彭的評價是:作戰勇敢,奇計迭出,而且信義素著,以德懷人。
  • 百濟、新羅都曾派遣唐使,頻率遠超日本,為何只有日本學得最好?
    唐朝,在整個中國歷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盛唐的繁華總是讓很多人魂牽夢繞,連海外華人聚集的地方都被叫做唐人街。大唐開國以來,不少邦國久慕華夏昌盛,經常派遣使者互通有無。百濟、新羅都曾派遣唐使,頻率遠超日本,為何只有日本學得最好?
  • 唐朝名將李靖是怎麼成為託塔李天王的呢?
    唐朝名將李靖是怎麼成為託塔李天王的呢?首先給大家科普一下歷史上的唐朝李靖,然後再說說他是怎麼成神的!李靖,字藥師,初唐時期傑出軍事家 、名將,封衛國公 。李靖儀表魁偉,文才武略,熟知兵法。初仕隋朝,拜馬邑郡丞。晉陽起兵後,效力唐朝。
  • 十大名將復興安史之亂後的大唐王朝
    鹹寧郡王 渾瑊: 736年-800年,本名日進,鐵勒族渾部皋蘭州(今寧夏青銅峽南)人,唐朝中期名將。渾瑊精通騎射、武功過人,生性謙虛謹慎,雖位至將相,但從未有自矜之色,深受唐德宗信任,得以保持功名終生。渾瑊早年隨父於朔方軍徵戰,安史之亂爆發後,先後為李光弼、郭子儀、僕固懷恩的部將,大小數十戰,軍功最盛。
  • 紅四方面軍十大名將,何人戰功最多
    在鄂豫皖根據地蓬勃發展的中期階段,則有許繼慎、蔡申熙、曾中生、徐向前、曠繼勳、徐海東等名將,這些名將們為紅四方面軍的蓬勃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遺憾的是,除了徐向前、徐海東,他們大部分都犧牲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了,未能見證新中國的誕生,也未能參加1955年的授銜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