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雍正,路過八爺,《夢回》對怡親王下手了

2020-12-19 韜六兒

要說康熙,幼年登基,弱冠親政,除鰲拜,平三藩,一生功績史書傳。

他兒子二十七八個,不乏能力和才幹。

當年九子奪嫡鬧得風起雲卷,也給後世添了不少娛樂畫卷。

比如老四和老八,總為了一個穿越女刀來劍往,你爭我搶。

所以數年前的雍正,很忙。

這個電視臺,他愛著馬爾泰.若曦,換個臺他對晴川念念不忘,再換個臺,他和憐兒兩情相依,還有甄嬛華妃等等女主等著他在後宮流連不去。

不管是四爺,四貝勒,還是雍親王,雍正,哪個時間段的胤禛都忙著兒女情長。

八爺也總是在這些感情裡作為主角配角,時常串場。

還有二爺九爺十爺十四爺十七爺也是添瓦修牆。

到底是奪嫡不迫切,還是政務不繁忙?讓他們閒的為了一個挑戰規矩的女人,各種荒唐?

如今走過四爺,路過八爺,《夢回》帶著十三爺,亮相。

穿越了這麼多次,女主換的頻繁,男主也不一定哪位,但女主的性格幾乎都是一模一樣。

不守規矩,不明尊卑,在一眾大家閨秀裡跳脫的活似一隻白山羊。

比如咱們的小薇女主。

千求百問到了古代這個大戰場。

在現代還有的那點兒規矩禮儀到了古代全數跟著時間埋葬。

奇裝異服沒被懷疑,言語奇怪沒被詰問,從芯子到肉體都換了,她身邊的人包括她額娘都沒覺得異常。

選秀入宮當天就得罪有背景的女人,見義勇為多管閒事一點都不怯場。

見皇子不難,儲秀宮平趟,這麼狠作沒作到死,是因為從皇帝到宮人,夾著龍子鳳女,全都智商墜地叮咣亂響。

陪著女主一起,把皇宮玩成歡樂的遊戲場。

所以這個皇宮很不一樣。

前有女子冒名入宮選秀,後有黑衣殺手在後宮四處行走。

女主為了初識的朋友,不懼奸邪,勇對賊首。

身背冤屈,手握父命的秀女把證據隨便放開,靠運氣賭成就。

一人之下的儲君為了份真假不知的證據不停鬧騰,十三爺帶著小宮女詰問太子,指臉畫手。

為了劇情,一個待選秀女在宮裡四處晃悠。

還不自量力地想在朝廷大案插上一手。

美其名曰為了朋友。

明明規矩嚴謹,尊卑分明,稍有不慎,沒了命都聽不到回聲的紫禁城。

結果大家隨便走,規矩不如狗。

怡親王這麼一個命運跌宕,圈禁十年,在雍正王朝才發光發熱的皇子,終於也在四爺八爺十七爺之後,為了愛情,熱血上頭。

沒準還得跟他四哥當個感情路上的對手。

多虧了歷史已經過去,如果康熙看見自己的兒子這麼出息,還不如都圈禁起來,讓他們愛咋咋地。

相關焦點

  • 雍正嘉獎怡親王胤祥世襲罔替的資格,為何到了慈禧時期,被她廢了
    而從雍正年間開始,其實清朝的戰事少得可憐。有也只是局部戰爭,跟開國立業完全不好比。 所以說此後兩百多年裡,只誕生了4位鐵帽子王,他們分別是怡親王胤祥、恭親王奕訢、醇親王奕譞、慶親王奕劻。 怡親王胤祥,就是我們提到的主人公,他是康熙的十三皇子,也是雍正皇帝最器重的弟弟。
  • 雍正的十三弟,曾經幫助他,寵臣怡親王允祥為什麼要在死前吞土?
    在雍正在剛繼位皇帝的時候,他兄弟八爺黨等人因為一直都在糾結他繼承皇位由康熙所頒發的詔書真實性,而且雍正也在這件事情上沒進行多的解釋。所以八爺黨的人們一直在政治上阻攔雍正。而到最後他們被雍正用一些手段給打壓下去了,有的殺掉,有的進行流放。
  • 保定:淶水怡賢親王墓,曾經清代最大的王公墓
    怡賢親王墓位於保定市淶水縣北約12公裡的石亭鎮東營房村西雲溪水峪。墓主人就是康熙皇帝第十三子愛新覺羅胤祥,所以該陵寢也叫「十三爺墳」。雖然該墓已經不復當年的風採,但依舊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定淶水「怡賢親王墓」怡親王胤祥,生前謹慎忠誠,實心幹事,勤奮奉職。雍正繼位後,加封胤祥為總理事務大臣,後晉封為怡親王。
  • 胤祥被封為和碩怡親王,世襲罔替,清末的時候他的後代如何?
    胤祥在康熙朝是一個光頭阿哥,並沒有得到康熙的重用,也沒有得到任何爵位封號,卻在雍正奪嫡後逆襲。雍正元年(1723年)封為和碩怡親王,世襲罔替(俗稱「鐵帽子王」),是清朝第九位鐵帽子王。清朝與明朝在皇室血親中封爵方式不一樣,清朝吸取了明朝「親王處處有、郡王滿天下」,傾舉國之力難養宗室的前車之鑑,採用了降等承襲。
  • 怡親王胤祥病逝後,張五哥為何要為他守陵?大智慧!
    怡親王胤祥病逝後,張五哥為何要為他守陵?大智慧! 《雍正王朝》中,在怡親王胤祥病逝後,大內侍衛張五哥向雍正皇帝遞交了辭呈,並且還請皇上讓他為怡親王守陵。看張五哥那麼忠厚,雍正忍痛答應。要知道,張五哥可是他培養了很多年的老人。對他也是忠心耿耿。
  • 怡親王胤祥的無奈:自己耗盡心血換來的鐵帽子王,卻險被後世子孫葬送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皇帝借著為多爾袞進行「平反」的機會,正式確定清朝的「鐵帽子王」制度,並就此釐定了九個「鐵帽子王」的封號與家族世系,分別是代善家族的禮親王世系、濟爾哈朗家族的鄭親王世系、多爾袞家族的睿親王世系、多鐸家族的豫親王世系、豪格家族的肅親王世系、碩塞家族的莊親王世系、嶽託家族的克勤郡王世系、勒克德渾家族的順承郡王世系以及胤祥家族的怡親王世系
  • 怡親王胤祥的無奈:自己耗盡心血換來的鐵帽子王,卻險被後世葬送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皇帝借著為多爾袞進行「平反」的機會,正式確定清朝的「鐵帽子王」制度,並就此釐定了九個「鐵帽子王」的封號與家族世系,分別是代善家族的禮親王世系、濟爾哈朗家族的鄭親王世系、多爾袞家族的睿親王世系、多鐸家族的豫親王世系、豪格家族的肅親王世系、碩塞家族的莊親王世系、嶽託家族的克勤郡王世系、勒克德渾家族的順承郡王世系以及胤祥家族的怡親王世系
  • 《雍正王朝》八爺黨為何敵不過病入膏肓的十三爺?
    關於《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筆者百看不厭,最出彩的一段莫過於「八王議政」,這一段中,八爺黨的陰謀布局、旗主王爺的步步緊逼、隆科多的反水倒戈還是敵不過病入膏肓的十三爺?——《清史稿》胤祥在很小的時候,有一次看到了父親康熙皇帝路過,便表現出對父親的崇拜,他趴在地上像小狗一樣追聞父親的氣味,令康熙非常感動,康熙就是有名的孝子,他自此便非常寵愛胤祥。「王精於騎射,發必命中,馳驟如飛,嘗從獵,猛虎突出林間,王神色不動,手利刃刺之,見者服其神勇。
  • 《雍正王朝》如果沒有胤祥,八王議政雍正難道真的束手無策了嗎?
    2、八爺黨為首的「八爺黨」集團之所以能夠有這麼大的憑仗,主要還是靠著隆科多和四位旗主王爺。首先來說說隆科多,雖然隆科多掌握著京城的防務,但說到底這個權力還是掌握在雍正的手中,這個從雍正先前用嶽鍾琪直接換掉了年羹堯就可以看出來,雍正不可能只是讓年羹堯、隆科多一個人就掌握了權力的,只要隆科多有任何的異動,雍正還是有機會直接換掉、甚至除掉隆科多的。
  • 雍正王朝:老八實力為何如此強大,讓雍正到生命最後一年才擺平?
    財務的能力雍正登基後,為了穩固皇位,採取用八爺胤禩的「賢王」,替他「孤君」穩住朝野上下百官大臣。不僅沒有打壓八爺黨,還加封八爺胤禩為廉親王和總理王大臣。鑄幣還交給胤禩廉親王來負責,鑄幣這個事也是通例。雍正登基,肯定要鑄雍正通寶,換新幣那是必然的。在鑄幣問題上,八爺胤禩按銅六鉛四鑄出了雍正通寶樣幣,拿給雍正一看,雍正很滿意,還表揚了廉親王。
  • 雍正王朝:老八在雍正朝的勢力到底有多大?三件事,足以證明一切
    看完這封「臨終信」以後,雍正皇帝口吐鮮血,伏案不起,也預示著生命的終結。皇八子胤禩被抄家圈禁,很快病逝于禁所,但他或許並沒有輸;皇四子胤禛登基稱帝,穩固皇權,徹底扳倒「八爺黨」,但他又或許並沒有贏。當然,這只是影視組品中的藝術加工,歷史上的「八爺黨」早在雍正四年便被雍正皇帝連根拔起,徹底剷除。那麼,我們拋開真實歷史不言,僅就《雍正王朝》的劇情演繹來看,這位「八爺黨」的政治首腦究竟擁有多大的勢力,能讓雍正皇帝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年才將其徹底扳倒?
  • 雍正王朝:弘時將八爺趕盡殺絕,不料八爺更狠,將弘時帶上不歸路
    在雍正即位之夜擎天保駕,帶兵入暢春園讓雍正皇帝如願登上皇位。然而十年的圈禁也讓他染上了癆病這樣的不治之症,可為了幫雍正擺平西北和推行新政的事情。他又不辭辛勞沒有及時養病,最後只活歷 四十六歲、十三爺死後雍正更是滴淚研磨為他御書,加上了多達八個字的諡號。在一封上諭裡面甚至還強調將來十三爺建祠之後,後世如果對我有什麼罵名都與老十三無關,都衝著朕一個人來吧。
  • 《雍正王朝》雍正做事滴水不漏,怎麼不小心讓弘時偷走了考題?
    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筆者就想起了弘時小時候生病的時候,八爺胤禩來看望弘時,對他說:「快點好起來,八叔帶你去放鷹。」這一鋪陳,在電視劇前幾集就展現過,當時沒有覺得有什麼意義,現在想來,這個鏡頭意義非凡,因為這意味著弘時與八爺允禩的關係。從小,弘時就和老八胤禩關係很好,這為後來他們勾連在一起逼宮亂政,雍正毒殺弘時埋下了伏筆。
  • 雍正皇帝的印章情懷
    據《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活計檔》記載:雍正元年(1723)「八月十七日,怡親王交太平有象壽山石圖書一方,奉旨:鐫『雍正尊親之寶』。欽此。本日郎中保德交袁景邵、滕繼祖各篆字樣二張,呈怡親王看。王諭:準袁景邵篆的三行樣式,但筆畫掩草,收拾好再照樣鐫刻。遵此。於九月十四日太平有象壽山石圖書一方,鐫刻『雍正尊親之寶』完,怡親王呈進。」
  • 雍正王朝:孫嘉誠死後,軍機大臣八爺去上香,其他人為何不敢露臉
    一、孫嘉誠的耿直,觸及到八爺和年羹堯的利益《雍正王朝》中,雍正繼承大統初期,很多事情都是處於被動的狀態,八爺胤禩是負責新潮鑄錢總理王大臣,雍正還因為鑄錢一事,還誇獎過老八胤禩。但是當時任雲貴司主事,發現了新鑄錢的弊端,直接戳穿了八爺在鑄錢一事中飽私囊,耿直的孫嘉誠觸及到了八爺的利益,還很直白的「懟」八爺胤禩,當面給八爺難堪。雍正詢問此事時,八爺也是拿康熙在的時候的一些弊端說事,「半銅半鋁」的含量鑄錢,提高了成銅的含量就是為了宣揚新潮氣象等話來把自己撇得乾乾淨淨。
  • 被雍正恩寵至極的十三阿哥,後代卻命途多舛
    在康熙帝去世的第二天,入承皇位的雍正帝便任命胤祥為四位總理事務大臣之一,同日晉升為和碩怡親王。在遭受十幾年冷落之後,得到雍正如此厚待,胤祥當然竭全力報效,以償知遇之恩。雍正帝曾經十分感慨地說:「朕實賴王翼贊昇平,王實能佐朕治平天下。鹹謂聖王賢臣之相遇數千百載而一見,今且於本支帝胄之間得之。」
  • 雍正王朝:為何八爺黨隆科多幾個旗主王爺抵不過病入膏肓的十三爺
    胤礽第二次被廢之後,他又跟四爺爭,最終落敗,八爺還是不甘心,他認為自己得人望,四爺即位以後,八爺還是不死心,還是要爭。可以說,在整個《雍正王朝》中,康熙駕崩當晚和八王議政這段,是整個劇中最緊張,最刺激,最兇險的畫面,過程跌宕起伏。
  • 雍正王朝:太子胤礽「兵變」,康熙為何同時加封四位皇子為親王?
    清朝時期,特別是清朝初年,想要被封為王爵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被晉封為親王爵位,那更是難上加難。可在《雍正王朝》中,卻有著這樣的一段劇情,當康熙面對太子胤礽的「叛亂」的時候,竟然同時將自己的四位皇子晉封為了親王。康熙為何要「一口氣」連著封了四個親王,他真正的目的又是什麼呢?這裡我就來為大家做一個解讀。
  • 無情最是帝王家,九子奪嫡失敗後,八爺黨的結局到底有多慘?
    豺聲狼顧,心狠手辣的陰鷙之主雍正,在登基為帝之後,將以往的政治敵對集團「八爺黨」一網打盡趕盡殺絕,絲毫不顧及昔日骨肉同胞的情面,真可謂冷酷到了極致。「八爺黨」的首腦八阿哥胤禩八爺胤禩是雍正皇帝的死敵,雍正對其恨之入骨。 雍正登基之後,表面上對胤禩畢恭畢敬,禮待恭親。
  • 「常務副皇帝」胤祥,從沒被雍正猜忌過,其實雍正放心得很
    雍正八年的時候,怡親王胤祥去世,他為雍正嘔心瀝血一生,他的去世讓雍正悲痛不已,雍正下旨「吾弟之子弘曉,著襲封怡親王,世世相承,永遠弗替。」,就這樣,胤祥成為了清朝「守成」階段獲封「鐵帽子王」第一人。 由此可見,怡親王在雍正帝心中的地位非常不一般,那麼他當時到底以怎麼樣的形象輔佐王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