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媒:30%澳代購店倒閉 中國人消費方式變了

2020-12-16 環球網

本文轉自【中國僑網】;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17日報導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消費者在海外代購量大幅下降,澳大利亞諸多品牌受到衝擊,其30%的代購專賣店倒閉,嬰兒奶粉出現滯銷。疫情正在悄悄改變中國人的消費方式。

克裡斯娜·劉剛剛從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畢業,目前在一家餐館打工,同時也兼做海外代購生意,幫助中國消費者在澳大利亞購買奶粉、保健品、化妝品等。「新冠肺炎大流行的影響是巨大的,甚至是毀滅性的。」

據克裡斯娜·劉稱,自今年年初以來,海外代購需求一直在急劇下降。以前,自己每月至少賣出300罐嬰兒奶粉,但在今年9月只賣出了50罐。「我非常想念那些忙碌的日子。代購似乎有減弱的趨勢,但相信不會完全消失。」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表示,澳大利亞價值數十億美元的代購行業徹底被疫情顛覆了,不僅成千上萬的個人代購者感受到了影響,澳大利亞主要代購企業也感受到了變化。在澳大利亞,最受中國消費者喜歡的一款嬰兒奶粉目前正面臨供應過剩的問題。

澳媒還分析稱,疫情期間,海外入境人數大幅下降,尤其是國際留學生。疫情前,澳大利亞估計有15萬人從事代購,除了像克裡斯娜·劉這樣的專業代購,還有許多短暫停留的人或是遊客,充當著臨時代購的角色。約有1000家實體專賣店迎合了這一需求,但目前很多都已經關門。澳大利亞品牌與代購諮詢公司Honeyroo表示,目前約有30%的代購專賣店暫時或永久關閉。

澳媒指出,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不僅僅是遊客數量減少,中國人的消費方式也在疫情後發生著改變。出於安全考慮,中國消費者傾向於選擇在中國生產或儲存的產品,因為從海外發貨,包裹可能會沾染新冠病毒。還有一個原因是物流中斷,人們不會等那麼久時間收貨。

事實上,疫情暴發前,中國消費者就已經開始尋找性價比更高、更有效的方式來購買澳大利亞商品。澳大利亞知名保健品牌斯維詩(Swisse)前商業主管傑米·亨特表示,在線平臺已經對代購模式產生了「壓倒性」影響。平臺交易在定價和交貨時間方面為中國消費者提供了真正有競爭力的選擇。這對海外實體企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海外網 張琪)

相關焦點

  • 澳媒:30%澳代購店倒閉 中國人消費方式變了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17日報導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消費者在海外代購量大幅下降,澳大利亞諸多品牌受到衝擊,其30%的代購專賣店倒閉,嬰兒奶粉出現滯銷。疫情正在悄悄改變中國人的消費方式。澳媒還分析稱,疫情期間,海外入境人數大幅下降,尤其是國際留學生。疫情前,澳大利亞估計有15萬人從事代購,除了像克裡斯娜·劉這樣的專業代購,還有許多短暫停留的人或是遊客,充當著臨時代購的角色。約有1000家實體專賣店迎合了這一需求,但目前很多都已經關門。澳大利亞品牌與代購諮詢公司Honeyroo表示,目前約有30%的代購專賣店暫時或永久關閉。
  • 中國人不去旅遊後,澳大利亞30%代購店倒閉,澳媒:中國人變了
    中國人不去旅遊後,澳大利亞30%代購店倒閉,澳媒:中國人變了 現在很多人都不會再為溫飽問題而發愁憂鬱,更多的人能夠追求自己的興趣愛好,閒暇時間可以去旅旅遊,欣賞一下祖國的大好山河。旅遊業的發展為遊客提供了眾多的美景,也為旅遊資源豐富的地區帶來了經濟收入。
  • 疫情下澳洲代購店倒閉奶粉滯銷 澳媒:中國人消費方式變了
    澳大利亞一家代購店(abc)海外網10月19日電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17日報導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消費者在海外代購量大幅下降,澳大利亞諸多品牌受到衝擊,其30%的代購專賣店倒閉,嬰兒奶粉出現滯銷。
  • 中國人消費觀改變,澳洲代購店倒閉
    17日澳大利亞有關媒體報導稱,由於疫情的影響,中國民眾對海外代購的消費呈大幅度下降趨勢,澳大利亞很多本國品牌也是受到了影響。其中海外代購店關閉了近30%,嬰兒奶粉更是長期滯銷,這同時也反映出在這個特殊時期裡,發生轉變的還有中國民眾的消費觀念。
  • 耿爽狠戳澳媒虛偽!
    澳記者稱不相信網上言論,沒聽到中國人對澳不滿,耿爽:你接觸面不夠廣。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28日主持外交部例行記者會。針對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成競業日前接受澳媒採訪時認為,澳政府最近的所作所為可能引起中國民眾的不滿,進而影響中國民眾的消費傾向,西方媒體斷章取義炒作「中國對澳經濟脅迫」,路透社記者提問說,澳外交部對中國對澳「經濟脅迫」提出抗議,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 澳媒:澳政府選擇與北京玩火,結果可想而知
    11月進入下半月,澳媒此前炒作的「中國對澳貿易產品禁令」並未成為現實,這一情況讓澳出口商們暫時鬆了一口氣,但緊張情緒依舊在澳各行業出口商間蔓延。 中國從澳進口大量鐵礦石、煤炭等,澳留學旅遊等中國市場也十分廣大,鑑於兩國關係惡化,這類行業均不同程度受到了影響,有媒體和國際輿論指出,澳經濟發展試圖轉變對華依賴,但尋求「替代者」的想法是難以實現的。澳政府選擇與北京玩火的結果可想而知。
  • 澳大利亞嬰兒奶粉出現滯銷 澳洲30%代購店倒閉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17日報導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消費者在海外代購量大幅下降,澳大利亞諸多品牌受到衝擊,其30%的代購專賣店倒閉,嬰兒奶粉出現滯銷。  澳媒還分析稱,疫情期間,海外入境人數大幅下降,尤其是國際留學生。疫情前,澳大利亞估計有15萬人從事代購,除了專業代購,還有許多短暫停留的人或是遊客,充當著臨時代購的角色。
  • 澳媒聲稱:澳正與臺灣對話試圖止血
    澳媒聲稱:澳正與臺灣對話試圖止血】與中國大陸發生貿易摩擦,澳大利亞試圖尋找代替的出口市場,有澳媒聲稱,澳大利亞的貿易官員近期與臺灣進行經貿對話,試圖為國內受到衝擊的出口損失止血。《雪梨晨鋒報》在12日報導指出,雖然澳大利亞目前尚不考慮與臺灣籤訂自由貿易協定(FTA),但總理莫裡森領導的政府急需尋找替代市場,為來自中國大陸的貿易打擊止血;報導宣稱,雖然礙於議題敏感而選擇匿名,不過,臺澳相關人士皆證實雙邊已展開經貿對話的消息,並稱是在亞太經合會(APEC)的框架下進行對話。
  • 澳政客叫囂抵制中國貨,澳媒發現事情不妙,後果嚴重
    日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發了一條配有諷刺漫畫的推文,譴責澳大利亞軍人屠殺阿富汗平民,澳總理莫裡森卻無恥地要求中方道歉,還揚言中國應該為此「感到羞恥」。 當地時間11月30日晚,澳大利亞極右翼政客、「一國黨」黨魁保琳·漢森在社交媒體上發布視頻,大肆攻擊趙立堅在推特發布的諷刺漫畫,稱「令其感到噁心」,並以此為藉口煽動澳民眾在即將來臨的聖誕節「抵制所有中國產品」。 這不是漢森第一次叫囂抵制中國貨。上周,中國依法對澳葡萄酒實施反傾銷措施後,她便開始煽動澳國內民族主義情緒,呼籲澳民眾「盡一切可能」避免購買中國產品。
  • 澳媒:中國年輕人迥異於在大巴車上吃方便麵的老一輩
    經濟學家謝國忠說,中國年輕人不同於其經歷過饑荒和物資匱乏年代的父輩,「他們喜歡消費,」謝在澳旅遊局本周四有關中國的會議上說,「他們迥異於在大巴車上吃方便麵的老一輩。」如今的中國年輕人往往掙多少花多少。市場營銷專家唐納說,「他們伴隨智慧型手機長大,不想與其他中國人一樣。」「千禧一代」大都獨立出行而非團體遊客。
  • 澳媒梳理中澳貿易關係發現:中國市場無法替代
    為題發文梳理中澳貿易關係,並得出這樣的結論:很難找到像中國這樣對葡萄酒和龍蝦有巨大需求的國家,中國留學生資源也是其他地區無法代替的。澳媒報導稱,由於中澳尚未找到解決方案,許多受影響的澳大利亞出口商正尋找其他可替代市場。澳大利亞貿易部統計數據顯示,日本是僅次於中國的澳大利亞第二大出口市場,約佔澳商品和服務出口的13.1%。
  • 澳首腦就澳軍在阿富汗殺平民道歉,澳媒:就是去殺人的,憑啥調查
    不少人對澳媒的表態難以置信,它們為了給澳軍"洗地"毫無下限,把恐怖分子和平民混為一談,認為戰場就是法外之地,宣揚在戰場殺人沒有錯的論調,一副澳軍是去幫阿富汗人的姿態,既然是去幫忙的,憑啥要調查?憑啥要道歉?遭到指責之後,澳媒在社交媒體上刪除了洗地的文章,並且表明這是轉發的內容。
  • 與中國剛辦成一件大事,日澳就聯手撕破窗戶紙?美媒向澳發出警告
    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11月17日訪問日本,並與日本首相菅義偉會談,雖然當天雙方並沒有如外界所料籤署宣告日澳進入「準軍事同盟」關係的《互惠準入協定》,但他們仍宣布「在大框架上」達成了這個防衛協定。目前,關於協定的細節內容並未透露太多,但媒體一致認為其目標是「制衡中國」。另據日媒稱,新協定如果生效的話,雙方武裝力量以共同訓練為目的進入對方國家時,不需要審查。
  • 澳媒:澳成了下場很慘的那隻雞
    此舉雖殘酷,卻有效懲罰了澳公開強硬的對華立場。儘管澳商界和學界都表達了越來越多的擔憂,但莫裡森繼續抵制那些呼籲採取更細緻溫和方式的聲音,還稱為保護澳大利亞的地區利益、民主和主權,他別無選擇。但這種策略是不是經濟後果嚴重且過於簡單化了?環顧本地區,澳並非唯一與中國存在矛盾的國家。
  • 澳媒抨擊澳軍在阿富汗暴行:澳軍史上「最可恥的一頁」
    >澳媒稱這是澳軍事史上「最可恥的一頁」澳軍方日前公布的一份調查報告證實,有25名澳軍人涉嫌在阿富汗參與23起殺害囚犯和平民事件。澳國防軍司令:必須承認罪行並作出改變22日,澳大利亞國防軍司令坎貝爾再次發聲,稱澳國防部必須承認罪行並作出改變,否則此類事件還可能再次發生。
  • 澳媒:澳大利亞對原住民的歧視堪比美國「弗洛伊德事件」
    澳媒指出:類似非洲裔美國人喬治·弗洛伊德被暴力執法致死的種族主義事件,其實在澳大利亞屢見不鮮,很多原住民慘遭種族主義行徑蹂躪,如果聽之任之,必將引發嚴重社會事件。 近30年,澳大利亞警察對於原住民的暴力執法事件,一直沒有得到妥善解決:2015年,年僅26歲的原住民戴維·丹蓋在雪梨的監獄中,因遭虐待而窒息死亡。
  • 澳一研究所稱中共持續對澳媒進行影響和審查 中方斥其「謠言製造機」
    中新社北京12月17日電 (記者 張素)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日前發布報告稱中國共產黨持續對澳媒進行影響和審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7日在例行記者會上直言,該研究所炮製的各類涉華報告無論花樣如何翻新,都改變不了其「謠言製造機」的本質。
  • 30位澳學者聯名要求暫停反華法案
    【環球時報駐澳大利亞特派記者  李鋒 於文】據澳大利亞《雪梨先驅晨報》等媒體22日報導,30位澳大利亞知名學者近日發表致澳議會的公開信,呼籲各界停止有關「中國影響力滲透」的爭論,要求特恩布爾政府推遲所謂的「抵制外國影響力」法案。該法案被廣泛認為針對中國。30位籤名人包括澳首任駐華大使費思芬、澳大利亞漢學家白傑明等人。
  • 被徵收反傾銷稅後,澳葡萄酒市場再迎來噩耗,澳媒:徹底退出中國
    根據中國商務部上月發布的公告,經過中方初步調查發現澳國進口葡萄酒存在傾銷行為,會對國內相關產業造成實質性的傷害,最初中方敲定的反傾銷措施日期為不超過4個月,但是依據中國《反傾銷條例》,在特殊情況下措施可以延長至9個月。對此調查結果莫裡森政府向中方發出了強烈抗議,並叫囂準備向世貿組織提起訴訟。
  • 73艘澳煤船被禁止靠岸,澳媒稱收到中國明確答覆:從哪來的回哪去
    去年,我商務部和海關部門多次出手,針對違反國內法律法規的澳商品採取了多種反制措施,使得澳眾多出口商遭到重創,有些行業甚至瀕臨破產。根據澳洲方面的統計,該國總共有超過十種商品對華出口受挫,包括大麥,葡萄酒,煤炭,原木,精銅礦等,其中澳煤出口問題尤其受到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