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商學院研究員 楊志鴻
珠三角一直以來都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區域,在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的大機遇下,珠三角經濟圈更是備受矚目。作為經濟發展中的主要因素,資本是城市經濟發展的血液,而上市公司、掛牌企業通常屬於各城市較有代表性的企業,其數量和規模大小可以反映該地區的經濟發展質量。特別是在馬太效應不斷加劇的當下,上市公司、掛牌公司數量和規模也代表城市的發展潛力以及抗風險能力,是衡量城市資本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指標。
佛山市位於廣東省中部、珠三角腹地,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的城市,也是我國民營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那麼,佛山資本市場的競爭力如何?相較深圳、廣州、東莞等城市而言,其存在哪些優勢與短板?
基於佛山市的上市公司數量及市值、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及市值、擬上市公司數量以及各上市公司財務和非財務等指標,時代商學院試圖以此剖析佛山在珠三角經濟圈的資本市場競爭力和當地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狀況。
摘要
上市公司數量及市值次於廣深。截至11月30日,佛山市當前已有39家上市公司登陸A股市場。其中,以2017年上市企業的數量為最多,達到有史以來最高峰,為8家。但此後新增上市企業數量便出現銳減。
7成企業市值低於百億元,頭部效應顯著。佛山市市值前十大上市公司中,5家在A股,另外5家在港股,分布均勻;但市值最大的兩家上市企業在A股,前兩名企業的市值總和是後八名企業市值總值的2.54倍,頭部效應明顯。
製造業佔主導。從佛山A股上市企業的行業分布來看,多數上市公司分布於製造業,包括機械設備、家用電器、化工、電子及建築材料。其次為紡織服裝、交通運輸、交運設備及金融服務和商業貿易。
直接融資額規模位列珠三角第六。2020年1—9月,佛山的直接融資額(包括增發、首發、配股)為21.92億元,在珠三角城市中位列第六,直接融資額規模相對珠三角城市來說偏小。
年內無新增上市公司,但有12家IPO企業。截至11月30日,2020年廣東省新增上市公司77家,佛山新增上市公司0家。據統計,珠三角各城市申報A股IPO的企業數量(剔除了已上市、審核未通過的企業),佛山以12家企業排名第三,僅次於深圳、廣州。
新三板掛牌企業85家,1/4為機械設備企業。截至11月30日,佛山共有新三板掛牌企業85家,總市值為195.62億元,在珠三角九大城市中位居第四。其中,僅有4家企業進入創新層,未有精選層企業,新三板實力不強。從行業來看,機械設備成為佛山新三板掛牌企業所屬的第一大行業,企業數量達21家,佔比24.71%。
資本市場競爭力總榜:佛山略勝東莞但優勢微弱,恐遭後者超越。佛山市憑藉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市值等多個指標的領先,排名第三,以8分的微弱差距領先東莞市。值得注意的是,深圳與廣州在資本市場競爭力得分上遙遙領先,與其他城市拉開了較大差距。
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排行榜:傳統製造業最強,戰略性新興產業佔比偏低。在高質量發展排行榜單的前十強企業中,從事機械設備與家用設備的上市企業佔比最多,各佔3家。另外,佛山市的大部分上市企業存在發展不均衡的現象,而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瓶頸」常常在於最短板處,佛山市的企業在未來推動自身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應當有意識地去補足自身短板,以壯大自身實力,以推動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一、上市公司:數量與市值次於廣深,IPO企業數位居第三
1.資產證券化率力壓廣州
佛山市的第一家上市公司是1993年登陸深交所的佛山照明(000541.SZ),該公司是一家致力於研發、生產照明產品的製造型企業。
截至11月30日,佛山市已有39家A股上市公司。其中,8家集中於2017年上市,創該市單年上市數量最高峰。
另外,佛山市已登陸港交所及境外市場的上市企業共有14家,其中13家企業在港交所上市,僅博實樂一家在美股上市。可以看出,佛山上市企業並不局限於在A股上市,在香港及美國上市的企業數量也較多,合計佔其所有上市公司總數的25%。這一數值甚至可以媲美某些省份的港股和美股總數。
從整體市值來看,截至11月30日,佛山上市公司的總市值為17851.22億元(在多地重複上市的公司,僅按A股市值計入),其中,A股上市公司的總市值為14060億元,港股上市公司的總市值為3740億元,美股上市公司的總市值為51.23億元(港股與美股上市公司市值已換算為人民幣)。
從珠三角經濟圈整體情況來看,佛山市的上市公司總市值與數量均排名第三,僅次於深圳市及廣州市。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市企業數量上,佛山比廣州少130家,總市值的差距卻高達近14000億元。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佛山市的GDP為10751.02億元,據此計算,截至11月30日,佛山的資產證券化率(總市值/GDP)達166%, GDP和資產證券化率在珠三角九大城市中均排名第三。
頗為意外的是,珠海和佛山的上市公司總市值均遠落後於廣州,但兩城的資產證券化率卻均高於廣州,尤其是珠海以205%的資產證券化率躍居第二位,在珠三角九城中僅次於深圳。這從側面反映了廣州企業在資本市場參與度方面落後於珠海和佛山。
不過,換一個角度看, 一些GDP較高、但資產證券化率較小的地方具有提質增效的提升空間,該地或潛藏著很多實力較佳的未上市企業,未來或迎來一波企業上市潮。
2. 7成企業市值低於百億元,頭部效應顯著
截至11月30日,佛山53家上市企業的平均市值為336.82億元,僅有4家企業市值過千億元。其中,市值超5000億元的企業有2家,分別為美的集團(000333.SZ,6101.98億元)、海天味業(603288.SH,5158.79億元);另外兩家市值過千億元的為港股上市企業碧桂園(02007.HK,1914.96億元)及碧桂園服務(06098.HK,1016.34億元);其他上市企業市值主要集中在50億元以下,共計17家,佔該市上市公司總數的比例為43.59%;50億—100億元區間的上市公司總數為12家。
整體來看,佛山呈現出中小市值企業偏多,市值分布不均的狀況。
佛山市值前十大公司中,5家在A股,5家在港股,數量分布均勻,但市值最大的兩家上市企業在A股,前兩名企業的市值總和是後八名企業市值總值的2.54倍,市值頭部效應明顯。
3.製造業佔主導
從佛山A股上市企業的行業分布看,上市公司多數屬於製造行業,主要包括機械設備、家用電器、化工、電子及建築材料等行業。此外,紡織服裝、交通運輸、交運設備及金融服務和商業貿易行業的上市公司也較多。
4.直接融資額規模在珠三角城市中排名第六
2020年1—9月,佛山的直接融資額(包括增發、首發、配股)為21.92億元。在珠三角城市中位列第六,直接融資額規模相對珠三角城市來說偏小。但整個珠三角城市直接融資額上百億元規模的僅有深圳和廣州,其中,深圳以1002.22億元穩居第一。
2020年1—9月,佛山的A股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3416.14億元,實現淨利潤346.78億元。其中,僅美的集團營業收入超千億元、淨利潤超百億元;其他企業的營業收入與淨利潤規模都相對較小。
2019年,佛山A股上市公司的董秘平均年薪為86.84萬元。其中,位列董秘薪酬前三名的A股上市公司分別為蒙娜麗莎(323.09萬元)、美的集團(241萬元)、國盛金控(206.85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美的集團雖在營業收入與淨利潤規模上遙遙領先,但該公司董事會秘書所獲薪酬不及蒙娜麗莎;而蒙娜麗莎今年前三季度的營業收入、淨利潤分別為33.26億元、3.79億元,營業收入排在第12名。
5.年內無新增上市公司,但IPO企業位居珠三角第三
截至11月30日,2020年廣東省新增上市公司77家,佛山新增上市公司0家。
IPO企業作為上市公司的後備軍,數量多少基本決定了各城市未來新增上市公司的數量。今年佛山尚未有新增的上市企業,但隨著註冊制的全面鋪開,上市公司數量將大幅增加。
時代商學院統計了今年以來珠三角各城市申報A股IPO的企業數量(剔除了已上市、審核未通過的企業),佛山以12家企業排名第三,僅次於深圳、廣州。
二、新三板:掛牌企業85家,1/4為機械設備企業
1. 掛牌企業數量位列第四,遜於東莞
作為國內資本市場的重要補充,新三板是除A股外中小企業股權融資最重要的場所之一。新三板不僅自身具備融資、交易的功能,還作為A股IPO的儲備池,每年皆為A股輸送不少新鮮血液。因此,新三板企業的數量及市值,也成為比較各城市資本市場競爭力的重要參考指標。
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11月30日,佛山共有新三板掛牌企業85家,總市值195.62億元,數量在珠三角九大城市中位居第四。
與其他城市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佛山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與上市企業數量差距並不懸殊,僅相差32家。
從掛牌企業層級分布情況看,佛山市暫未有企業進入精選層,僅4家企業進入創新層。
2. 1/4為機械設備企業
從行業看,機械設備業為佛山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最多的行業,企業數量達21家,佔比24.71%。
與A股情況類似的是,在新三板上佔據主導地位依然是製造業,企業數量排名前十的行業包含化工、信息服務、電子、家用電器、有色金屬、醫藥生物、輕工製造及信息設備等行業。
從市值看,佛山的新三板市值前十大企業多在50億元以下,其中1家為創新層企業,另外九家在基礎層。
三、資本市場競爭力總榜:佛山略勝東莞但優勢微弱,恐遭後者超越
本報告基於上市公司數量、上市公司市值、IPO企業數量、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新三板企業市值、資產證券化率等指標來衡量城市的資本市場競爭力,分別給予上述指標30%、30%、10%、10%、10%、10%的權重,以各個指標的平均值作為基數(100),得出單項得分,隨後乘以各自權重,加總得到綜合得分,依此分析珠三角九大城市的資本市場競爭力。
榜單顯示,珠三角資本市場競爭力排名前二的城市遙遙領先,且與後面的城市拉開了較大差距。其中,深圳市以789.77分位列第一,廣州市以388.07分位居第二,深圳相較於廣州領先近400分,廣州相較於佛山領先近160分,呈現出強者恆強的格局。
而佛山市憑藉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市值等多個指標的領先,以130分的總得分排名第三,以8分的微弱差距領先東莞市。原因主要在於,佛山新三板企業數量不及東莞,但佛山在上市企業的市值、IPO數量及資產證券化率方面優於東莞。
不過,儘管當前東莞市資產證券化率遠低於深圳、廣州與佛山,但隨著東莞市以電子、計算機為代表的新經濟快速崛起、更多優質企業登陸資本市場,佛山市的領先優勢恐消失殆盡乃至被東莞超越。
此外,佛山與廣州仍存較大差距,且這一狀況短期難以改變。具體來看,在上市企業數量、市值及新三板企業數量、市值方面,佛山與廣州的實力相差懸殊;但佛山在資產證券化率方面卻表現亮眼,略勝一籌。
長期看來,佛山市企業的資本氛圍較為良好,但該地區企業表現出偏愛趕赴A股和港股融資,不願掛牌新三板的現狀,以致部分小型優質的企業還在「隱匿式」發展。如今,新三板企業融資能力相較以往得到了大大改善,特別是精選層和創新層企業的融資能力大大提升。佛山市企業融資不妨著眼於新三板的精選層與創新層,避免減少因為資金問題而錯過快速發展的好時機。
四、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排行榜:傳統製造業最強,戰略性新興產業佔比偏低
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截至2020年11月30日,註冊地在佛山市的A股上市公司數量為39家。
本報告基於財務及非財務兩個維度,從產品競爭與創新能力、盈利能力與成長性、資本市場穩健性、資本結構與財務風險、ESG及國際化與資本運作能力等六個方面綜合分析佛山市A股上市公司的發展水平,並通過對上述各項指標賦予的權重進行統計打分和排名,依此綜合分析佛山市上市公司發展質量,單項排名與綜合排名結果如下。
(指標詳情請參考時代商學院發布的《2020海南省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報告:醫藥生物表現搶眼,海口包攬ESG前十》)
在綜合排名榜單前十強企業中,機械設備與家用設備行業的上市企業數量最多,各有3家,其次是有色金屬、化工與電子類企業。可以看出,綜合排名前十強企業絕大部分屬於製造業,且多屬傳統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佔比偏低。
綜合排名第一的是萬和電氣,該公司是一家生活熱水系統供應商企業。其綜合能力相對平衡,在ESG表現、國際化與資本運作能力及資本結構及財務穩健性上都有不錯的表現。2019年,該公司收購了廣東梅賽思科技有限公司45%的股權,今年9月又從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收購了廣東萬博電氣有限公司50%股權。從其資本結構和財務穩健性看,該公司剔除預收帳款後的資產負債率為37.4%,長期財務結構較為健康,利息倍數為18.18倍,短期財務風險較小。
從產品競爭力和創新力單項排名看,機械設備行業有3家企業進入前十,分別是南華儀器、海川智能及伊之密;而排名第一名的文燦股份屬於交運設備行業。另外,在該項評分排名前十企業中,公用事業、紡織服裝、食品飲料及商業貿易、建築材料及化工企業,各佔一家。
從盈利能力和成長性單項排名前十來看,家用電器與機械設備行業佔據領先優勢,建築材料行業位列第二。其中,家用電器行業有3家企業,分別是小熊電器、美的集團及海信家電;機械設備行業也有3家,分別為東方精工、南華儀器及金銀河。另外4家企業分別為建築材料行業的科順股份、食品飲料行業的海天味業、商業貿易行業的星徽精密,以及建築材料行業的蒙娜麗莎。
從國際化和資本運作能力單項排名看,表現較為出色的為機械設備行業。排名第一的為新勁剛,該公司實現了國際化經營,境外收入佔比較大,2019年實現境外收入9384.66萬元,佔收入比重近50%。此外,2020年該公司定向增發募集資金1.82億元;2019年,其以6.5億元交易價格收購了廣東寬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權;2020年11月,該公司以1.07億元的價格出售了廣東新勁剛金剛石工具有限公司100%股權。
從ESG表現來看,表現較為突出的行業為家用電器行業與化工行業,各自有三家企業在前十以內,但榜首為食品飲料行業的海天味業,今年疫情期間,海天味業對外捐贈的款項達1108.72萬元,無違規擔保,也未有被處罰情況。該公司內控制度健全,信息披露及時,近幾年都未出現被審計機構出具非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
從二級市場穩健性這一單項排名看,新寶股份、星徽精密及星期六位列前三,瀚藍環境、小熊電器、德聯集團、科順集團、文燦股份、海天味業及美的集團排名依次遞減。
從資本結構和財務穩健性單項排名看,建築材料與化工行業表現較好,各佔兩家。另外六家企業所處行業各不相同,也可以看出佛山上市企業對財務槓桿的管理較為謹慎,發生財務風險的概率相對較低。
綜合來看,佛山市的大部分上市企業存在發展不均衡的現象,在財務績效方面表現良好的企業,很可能在非財務績效方面被拖「後腿」,而企業在不斷發展過程中遭遇到的「瓶頸」往往在於最短板處。那麼,企業在未來推動自身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應當有意識地去補足自身的短板,以壯大自身實力,踐行高質量、可持續的發展之路。
【嚴正聲明】本文(報告)基於已公開的資料信息撰寫,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未經時代商學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及其他公眾平臺不得引用、複製、轉載、摘編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獲得授權轉載,仍須註明出處。(聯繫郵箱:TimesBusines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