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支柱產業遭重創:服裝出口下降40%,內需減少64%

2020-12-21 瀟湘晨報

作為土耳其就業和收入的重要來源,土耳其的服裝和紡織行業已成為在新冠疫情下受災最嚴重的部門,同時遭到國內外需求的雙重打擊。3月和4月,土耳其服裝出口下降了40%。

作為對土耳其產出、出口和就業最重要的部門,服裝和紡織工業成為該國遭受新冠疫情衝擊最為嚴重的工業部門,目前還沒有出現任何復甦跡象。

土耳其統計局近期發布的工業生產數據顯示,3月,在土耳其首次發現新冠肺炎病例的當月,服裝和紡織品的生產同比萎縮20%和14%,而製造業總體下滑為7.5%。自那時以來,這種下降趨勢一直在繼續,而且6月的前景仍然不樂觀。

服裝和紡織品位列全球消費者在大流行期間優先放棄的消費品之一,導致全球消費需求急劇下降,並造成了該行業大量的失業,尤其是在亞洲。從棉花和纖維供應商到零售店的整個產業鏈都受到了影響。

土耳其的服裝和紡織工業是該國的製造業分支之一,該國已從8300萬人的國內需求和主要來自歐洲的外國需求中獲得了蓬勃發展,並成為了土耳其經濟中的支柱性產業。據土耳其統計局統計,2019年,運輸設備、紡織品及原料和機電產品是土耳其的主要出口商品,分別佔土耳其出口總額的16.6%、16.3%和14.7%,為283.9億美元、279.0億美元和251.8億美元。

如今,土耳其已經成為全球服裝和紡織品行業的主要生產國之一。該產業的生產主要集中在新興經濟體國家,特別是亞洲,而發達國家是主要的消費國。中國、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和孟加拉國是該產業最大的生產國。目前,土耳其是世界第六大紡織品出口國和第八大成衣出口國。在歐盟市場上,土耳其的成衣銷售量僅次於中國和孟加拉國,排名第三,其紡織品僅次於中國。

在大流行的衝擊下,土耳其服裝和紡織產業的萎縮尤其引人關注,因為該產業對土耳其就業來說至關重要。據統計,該產業在製造業領域僱用了約130萬人,其中包括未註冊的工人,同時還在分銷和銷售環節僱傭了同樣龐大的勞動力。此外,棉花種植者也在該國農業人口中佔到相當大的比例,儘管近年來數量有所減少。

土耳其中央銀行的數據顯示,自3月11日土耳其確認出現首例新冠病例的八周之內,在服裝上的信用卡支出比疫情暴發前的八周減少了64%,而同期信用卡總支出下降了30%。因此,服裝支出的份額從大流行之前的7.5%下降到總支出的3.5%,消費者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食品、保健和清潔產品上。

不僅國內市場大幅萎縮,土耳其服裝和紡織產業的出口也在下降,而出口是土耳其經濟硬通貨的重要來源。在大流行來襲之前,該國官方貨幣裡拉的匯率仍然沒有完全從2018年貨幣危機中復甦。

服裝和紡織品佔土耳其出口總額的15%,幾乎與該國汽車行業相當。汽車業佔進口的8%,而服裝和紡織業的份額為3%,使其成為土耳其為數不多的淨出口行業之一,其中淨出口額最高的是食品業。近年來,作為該行業主要原料,棉花的進口有所增長,但當地的棉花生產商仍在為該產業提供部分原料。因此,服裝和紡織行業可以被稱為在國內「紮根」的行業。由於所有這些原因,該行業的動蕩具有深遠的影響。

今年1月和2月,土耳其服裝出口商向國外市場銷售了價值30億美元的商品,這也得益於土耳其裡拉的貶值。隨著大流行在全球的蔓延,尤其是在歐洲——土耳其成裝的主要市場,3月和4月,土耳其服裝出口下降了40%,至18億美元。

【來源:21經濟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疫情中斷埃及經濟向好勢頭 旅遊和外國投資等支柱產業受重創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給眾多國家經濟帶來巨大波動,疫情造成的經濟後果日益凸顯,埃及國內主要經濟支柱受到重創,旅遊業、外國投資等蒙受嚴重損失,近年來逐步向好的埃及經濟發展勢頭被中斷。PMI急劇下降根據英國市場調查機構IHS馬基特公司發布的數據,埃及的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急劇下降,從3月份的44.2降至4月份的29.7,不僅遠低於50榮枯線,且創下2011年4月有記錄以來的最低值,其中新訂單和出口均以創紀錄的速度下滑,顯示出埃及的商業活動和經濟增長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 土耳其的服裝製造業,能「接住」變動中的供應鏈嗎?
    2020年2月7日,根據路透社在伊斯坦堡對兩位分管該領域的官員的採訪,已經有幾個時尚零售商開始和土耳其公司洽談詢價。2019年,中國成衣業的出口總額達到1700億美元。土耳其成衣製造協會的負責人預測,將會有1%的訂單從中國流向土耳其,約為20億美元。目前,土耳其是世界第三大針織服裝出口國、第五大面料出口國。
  • 「反送中」口號背後的真圖謀——衝擊支柱產業,重創香港經濟
    激進示威者的暴行,連番衝擊香港經濟支柱產業,正一次次證明亂港分子時下想要達致的真實目的——重創香港經濟。將時間撥回至近兩個月前,示威者以「反修例、反送中」為訴求,遊行示威。6月21日,林鄭月娥回應社會意見,宣布暫停修例,此後更一再表示,修例工作已完全停止,幷無重啟時間表,甚至一度釋出「修例壽終正寢」的明確表態。至此,「反修例」訴求可謂完全達致目的。
  • 食品農產品外貿困局:外需驟降訂單減少 蘋果出口也遭限制
    周紅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後,海外需求明顯下降,負責對接、採購的日本客戶遲遲未能來華確認新產品訂單,這使得該公司2、3月外貿訂單下降了15%,而4、5月份的訂單將下降40%-50%。
  • 中國製造業遭遇出口衝擊,浙江主動出擊另謀出路!
    "去年我們把供應商的錢結完了,還有40多萬的退稅款沒有到帳,現在連工人的工資都要發不出來了。"浙江桐鄉一位從事針織行業的老闆表示,公司現在面臨的困難是成立十幾年來從沒有遇到過的,整個行業都處在艱難的恢復時期。
  • 德媒:澳大利亞和中國「共生的時代」已終結,出口正遭受重創
    反觀澳大利亞,煤炭和鐵礦石等眾多產品的出口稱得上是澳大利亞的支柱產業,不過在今年以來,中澳兩國之間這樣的貿易關係似乎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德媒表示中澳「共生」已經終結值得一提的是,中澳兩國這樣的關係被稱為是「共生」,只是針對最近的局面,本月1日德國媒體《時代周報》也對此進行了報導,認為雙方這樣的關係如今已經終結。
  • 供應壓力逐漸下降 棉花長期消費可期
    疫情又從兩方面對消費端產生影響,一方面各國各地都封國封城,服裝零售門店受影響嚴重,許多品牌都在縮減和關閉線下門店,導致棉花消費量下降,另一方面疫情導致全球經濟增速下滑,居民收入下降,作為非剛性需求的服裝零售額大幅下滑。根據USDA的報告,2019/20年度全球棉花消費量從疫情前2600萬噸減少到了2200萬噸,消費量減少了15%,下遊需求減少導致棉花價格大幅下跌。
  • 亞美尼亞遭重創,數以百計目標遭摧毀,損失高達10億美元
    從阿亞兩國軍事實力對比以及受國際社會支援力度等方面來看,亞塞拜然一方自然實力佔優;另從納卡地區戰局來看,亞美尼亞國家武裝部隊也是屢屢遭到重創。10月15日,土耳其《星報》報導稱,在近期納卡地區系列戰鬥中,亞美尼亞軍隊多處目標慘遭重創,武器裝備及其它軍事設施遭到重大損失。
  • 外貿前景不容樂觀,但內需卻在加速回暖,紡織業離「恢復正常」僅差...
    外貿前景不容樂觀,但內需卻在加速回暖,紡織業離「恢復正常」僅差轉換思路!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前三季度,規模以上紡織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4.6%,增速低於上年同期7.5個百分點,較今年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別回升11.9和2.1個百分點。
  • 防疫物資強拉動 紡織服裝全年出口有望實現正增長
    今後一段時期,防疫物資以外的紡織服裝出口仍面臨需求下滑、訂單缺失的不利形勢。今年二季度以來,中國紡織服裝出口從低谷逐步復甦,在口罩等防疫物資出口的帶動下,1-8月,紡織服裝累計出口1874.1億美元,增長8.1%,其中紡織品出口1048億美元,增長33.4%;服裝出口826.1億美元,下降12.9%。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物資出口大幅增長。
  • ...培植時尚新素養、締造產業新格局 ——孫瑞哲在2020中國服裝...
    聯合國貿發會議報告顯示,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將收縮4%以上,全球產出將減少超過6萬億美元,全球貿易將減少約五分之一,外國直接投資可能下降40%。發達國家產出降幅最大,部分國家今年將出現兩位數下降。而發展中國家將有9000萬至1.2億人陷入極端貧困,近3億人面臨糧食安全問題。  與之相對的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韌性」。
  • 紡織品服裝出口利好"扎堆"
    海關數據顯示,2020年11月,中國紡織服裝出口245.8億美元,同比增長13.5%。其中,紡織品出口120.3億美元,同比增長21.8%;服裝出口125.5億美元,同比增長3.55%。  2020年1-11月,中國紡織服裝出口2652.1億美元,同比增長9.9%。
  • 孫瑞哲分享十大行業發展熱點:紡織業支柱地位從未動搖
    出口態勢企穩回升。2017 年,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達2745.05 億美元,同比增長1.62%,較上年同期回升8.84 個百分點。   內需市場增長平穩。2017 年全國限額以上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零售額同比增長7.8%,增速較上年同期提高0.8 個百分點,全國網上穿著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20.3%,較上年同期加快2.2 個百分點。   運行質效平穩向好。
  • 消失的外貿訂單:東莞寧波等城市受重創 事關2億人就業
    海關總署4月1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3月進出口總額9432.2億美元,同比減少8.4%,其中出口同比減少13.3%,進口同比減少2.9%。專業商貿雜誌《焦點視界》對全國203家外貿企業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45.6%的企業表示疫情對自身影響較大,面臨部分困難,目前勉強維持經營。
  • 我國機電外貿形勢分析:出口總體有韌性,但恢復力度偏弱
    其中,出口額為6 436.4億美元,同比下降5.5%(淨減少391億美元),佔我國外貿總出口額的58.6%;進口額為4 155.6億美元,同比下降2.1%,佔我國外貿總進口額的44.6%;貿易順差為2 280.8億美元。機電產品出口、進口表現均優於外貿總體情況。
  • 消失的外貿訂單:東莞、寧波等城市受重創,事關2億人就業
    海關總署4月1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3月進出口總額9432.2億美元,同比減少8.4%,其中出口同比減少13.3%,進口同比減少2.9%。專業商貿雜誌《焦點視界》對全國203家外貿企業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45.6%的企業表示疫情對自身影響較大,面臨部分困難,目前勉強維持經營。
  • 航空運輸不確定增加,2021年智利三文魚出口或下降15%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預測稱,由於航空運輸能力下降,智利鮭魚出口預計將下降15%以上。周四,據報導,貿易協會航空運輸協會(IATA)代表全球機場行業發言,表示預計智利三文魚業明年可能會有相當大的航空貨運空間不足帶來的出口壓力。
  • 圍觀丨2019年計算機、汽車……各大行業出口10強榜單
    據國際數據公司IDC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為13.71億部,較2018年減少2.3%,這是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連續3年下滑。在全球市場需求持續疲軟的大背景下,2019年我國手機出口延續上年跌勢,全年出口9.9億臺,減少11.1%,價值8611.5億元,下降7.8%。
  • 我國新型接觸網支柱首次出口以色列
    據新華社北京12月3日電 記者從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獲悉,3日上午,一艘滿載著我國自主研製的新型接觸網支柱的貨櫃船從上海洋山港駛往以色列。我國新型接觸網支柱實現首次出口以色列。
  • 澳洲價值120億產業遭重創,RCEP成契機?
    澳洲價值120億代購業遭"泥石流"據《澳華財經在線》11月17日報導,受疫情影響,澳大利亞各大航空公司取消或減少了國際航線,致使海外直郵商品的運輸時效大幅延長甚至翻倍,澳洲部分代購業務不得不暫停,海外奶粉和保健品代購生意因此遭到重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