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北京市對社區實行封閉式管理,降低了疫情社區傳播的風險,但也給一些居民生活帶來了不便。通州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發揮自身優勢,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志願服務活動,志願者參與家園值守,根據群眾「點單」需求提供線上服務,開展「線上問診」,補充社區人手不足,服務群眾「最後一米」。
疫情期間,通運街道荔景園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將活動平臺從線下移至線上,根據群眾「點單」需求,進行線上引導。在「社區雲驛站」微信群中,志願者們錄製養生保健小視頻,並通過微信群進行分享,相互交流養生保健心得。還有志願者推出了自己錄製的關於「居民如何正確佩戴口罩」「居家隔離如何做好防護」「如何區分感冒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等語音講解版的健康知識,讓社區老人更容易了解防疫知識。
面對疫情期間居民去醫院就診多有不便或存在接觸風險的問題,社區醫務系統的專業志願者對居民提出的防疫保健問題在線解答。對於一些簡單的健康問題,志願者們會及時給予語音指導,小病症建議居民用家中儲備的常用藥對症治療,必須到醫院的病症,建議居民及時赴院就診。原通州中醫院中醫科汪繼先大夫就是通運街道荔景園社區志願服務隊的一名專業志願者,他說前幾天在微信群裡收到了居民王女士的求助,「說有點頭悶、鼻塞,身體不舒服,感覺一個鼻孔出不來氣,懷疑自己是新冠肺炎,有些緊張」。汪繼先看到信息後立刻撥通了她的語音電話,開始了遠程問診,在電話確認未有接觸史以及相關症狀後,汪繼先建議王女士用家中的白醋,用中醫加熱燻蒸的辦法,治好了頭悶鼻塞,也讓王女士心裡踏實了。
志願服務還不止這些,通州長橋園社區自管會號召起一支四十多人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者隊伍,全天候把守小區大門,對小區樓道進行滅菌消毒、上門對返京人員進行登記,逐戶發放告知居民的一封信等,減輕了社區的工作壓力。月亮河園區有部分外籍人士,為了做好他們的疫情防控工作,居民紛紛主動報名加入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利用閒暇時間,將最新的政策譯成英文,並用手寫出來,放在月亮河主要出入口等重點位置,提示外籍人士。
【來源:青瞳視角】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