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雲飛在淮海戰役中突圍的時候,碰到了七十四軍的潰兵,所以大怒說,就是五萬頭豬,讓共軍抓,三天也抓不完啊,五萬人的一個軍怎麼三天就全部被共軍消滅了?但楚雲飛這麼說七十四軍是不合適的,不僅是楚雲飛不合適,第五軍其他人都不適合這麼指責七十四軍。甚至可以說,整個邱清泉兵團,在最後被殲滅的時候,最沒有資格指責其他部隊的,就是第五軍。
劇中的楚雲飛當時是在第五軍。第五軍是杜聿明1938年以200師為基礎組建起來的,原本下轄三個師,分別是45師、96師和200師。但在淮海戰役之前部隊進行了調整,將90師調到70軍去了,另外補充了46師。46師是一個雜牌軍部隊,抗戰時期曾經當過偽軍,戰鬥力相對來說要差一些,也不太被信任。邱清泉兵團駐碭山的時候,有一天晚上部隊高級軍官一起看戲,46師師長黃宗顏突然起來走了,軍長熊笑三就對其他兩個師長說,他要叛變了,你們要準備消滅他。結果過了一會兒黃宗顏又回來了,原來他只是上廁所去了。
1945年春邱清泉接任軍長時,第五軍在昆明接受了美軍的裝備和訓練。軍部除原有的汽車隊、裝甲車連之外,還有150mm口徑榴彈炮營一個,包括汽車牽引炮12門,工兵營一個,各師都配有75mm口徑山炮營一個,包含12門炮,乘馬的搜索連、工兵營、汽車排等;團一級也配有戰防炮連,下屬6門炮,八一迫擊炮連,各營都配有火箭炮排,各連有60迫擊炮、衝鋒鎗等。到1947年時,第五軍又增設了一個戰車營、一個汽車營、一個42mm口徑的重迫擊炮連,並將原屬各師的搜索連和軍部情報隊等合編成立挺進總隊,淮海戰役前又將挺進總隊下屬的各支隊配屬到各師去了。此外,1947年時各師還增設了一個噴火器連,配備噴火器6-8具。
淮海戰役的時候,第五軍下屬三個師的師長是200師周朗,45師郭吉謙和46師陳輔漢,每個師官兵一萬多人,全軍包括軍部直屬部隊在內,總共大約四萬多人。到1948年春,還把一個騎兵旅調入第五軍建制。淮海戰役前這個騎兵旅被調入兵團建制,下轄兩個團,一個團徒步,一個團乘馬,戰馬近千匹。而第五軍則另外成立了一個騎兵團,有馬五百匹,是第五軍的建制部隊。所以,整個第五軍兵強馬壯,裝備精良,尤其是重武器數量比較多,戰鬥力比較強。而且,在整個解放戰爭中,第五軍始終沒有遭受過解放軍的殲滅性打擊。只有45師在從徐州撤退時被解放軍追上包圍,遭遇過激烈戰鬥,有一些損失。
74軍的前身也就是整編七十四師1947年5月在孟良崮戰役中被華野全殲,但因為國軍統帥部對這支部隊的偏愛,同年夏就重建了,軍長邱維達,下屬五十一和五十八兩個師,實際上仍然是原來整編七十四師的編組方式。但這時候的第五軍早已今非昔比,不僅到1948年調入徐州戰區的時候80%的士兵是毫無戰鬥經驗的新兵,而且裝備也非常差,是各種雜牌裝備拼湊起來的。1948年初,邱維達奉命到南京接受任務時,國軍統帥部就對74軍的裝備情況感到很詫異,邱維達回答說,是陳總長安排的。
1948年2月,74軍奉命調到阜陽,協助圍堵正在大別山區的中原野戰軍,主要和解放軍的地方部隊作戰,損失不大。4月中旬,中原野戰軍突然以四個縱隊從大別山區突圍而出,包圍了阜陽,當時駐守在阜陽的只有五十八師,配屬第八綏靖區司令官李覺指揮,發生了激烈戰鬥,持續了七晝夜,差點被殲滅。後來在第五軍的救援下,才得以解圍。經過這一階段的作戰之後,國軍統帥部認為74軍經過實戰鍛鍊,指揮和作戰能力已經得到鍛鍊和提高,戰鬥力基本上已經成熟。所以,到七月份,74軍被調至商丘、碭山一帶,歸入邱清泉兵團。
到11月,黃百韜兵團被包圍之後,邱清泉兵團奉命東援。邱清泉以70軍和72軍進攻,74軍當時尚未得到邱清泉信任,所以留作預備隊。當時邱清泉命令正面強攻解放軍的阻擊陣地,實際上是出工不出力。本來從潘塘鎮繞過解放軍阻擊陣地,是比較方便的,但邱清泉害怕在這裡被解放軍圍殲,所以不肯,只是正面強攻。一直到11月14日,統帥部嚴令之下,邱清泉才命令當時駐守在徐州機場和潘塘鎮一帶的七十四軍繞過解放軍阻擊陣地,攻佔大許家,接應已經撤退到大院上的黃百韜突圍。
於是邱維達奉命率74軍全軍從潘塘鎮方向執行迂迴攻擊任務。恰在此時,華野方面也以三個縱隊向二陳集、張集一帶攻擊,準備從潘塘鎮進行側翼迂迴,攻擊徐州飛機場,以迫使邱清泉兵團回援徐州,減輕正面阻擊的壓力。這樣,74軍和華野的這三個縱隊就在潘塘鎮狹路相逢了。戰鬥進行得非常激烈,持續了三天,邱清泉以為華野的目的是要從二兵團身後切斷他與徐州的聯繫,直接圍殲整個第二兵團,所以表現得非常緊張,親自在兵團部用電話調度指揮,並將他的親信將領70軍的96師調來增援,才將解放軍擋住,最後解放軍發現無機可乘,也就退了回去。
過了幾天,國軍統帥部又要求第二兵團宿縣進攻,以打通津浦線,與從蚌埠北上的李延年、劉汝明兩個兵團會師,再一起救援已經被包圍在蒙城一帶的黃維兵團。其中,二兵團以74軍強行向宿縣方向進攻,為主攻部隊,70軍高吉人部則擔任助攻。但其實74軍很賣力的打了兩天,從25日一直進攻到27日,也沒有前進幾公裡。高吉人部更是在26日實際上就已經停止了攻擊,止步不前,只剩下74軍還在拼命向前進攻,但這時候已經攻不動了,就在徐州以南形成了僵持局面。
11月28日,杜聿明去南京談好,決心徐州的三個兵團一起突圍,經蕭縣、永城、渦陽,向阜陽方向撤退。但是撤退才剛進行了一天,全軍三十萬人就在蕭縣到永城的公路上的青龍集、陳官莊一帶停下了,止步不前,隨即被追擊的解放軍趕上包圍。到12月4日,杜聿明決心奉命轉向東南攻擊,以救援黃維兵團,命令第二兵團為主力向南攻擊,而第二兵團則以70軍和74軍在前面擔任主攻任務。從4日一直打到六日,也沒有前進多少。6日,孫元良兵團突圍時被全殲,殘部六七千人被編為122師,歸入74軍指揮。8日,杜聿明決心突圍,第二兵團為主攻,在前面擔任尖刀的又是74軍,打了一天也攻不動,逐漸沉寂下來,陷入了僵持局面。
從徐州撤退開始,到奉命救援黃維,再到突圍,74軍始終在當作主力使用,其間高吉人和邱維達多次建議邱清泉將第五軍拿出來,和70軍、74軍一起攻擊,邱清泉始終沒有答應。而且,第五軍一直處在被包圍後的陣地中心位置,連解放軍的槍炮都沒挨上過多少。一直到李彌兵團的陣地被解放軍突破之後,杜聿明和邱清泉將指揮部搬到第五軍指揮部,第五軍才開始遭到解放軍炮火攻擊,這時候已經是1949年的1月8日了。也就是說,之前的一個多月裡,74軍一直在打仗,損失很大,按照邱維達回憶的說法,到2月8日攻擊停頓的時候,74軍損失已經超過一半了。而十二月二日之後,第五軍就沒有遭遇過戰鬥。
而在決心突圍的1月9日,當時邱清泉已經電話通知下屬各軍,他已經放棄指揮,各軍自行突圍,邱維達下令七十四軍以五十八師繼續堅守陣地,掩護五十一師突圍,邱維達本人隨同五十一師行動,但在突圍過程中,五十一師師長王夢庚中彈身亡,部隊失去掌握,就全都亂了,全線崩潰,邱維達本人之後被俘。堅守陣地的五十八師則堅持戰鬥到十日晚才被解放軍全殲。第五軍的情況更糟糕,在杜聿明和邱清泉突圍走了之後,四十五師率先接洽投降,之後四十六師也主動投降了,只有200師在師長周朗的帶領下,一直戰鬥到最後被殲滅。
也就是說,雖然74軍的裝備和戰鬥力遠遠不如第五軍,但74軍在淮海戰役中卻一直在充當二兵團的主攻部隊,第五軍則一直被邱清泉當作底牌雪藏著,並未使用。但在最後全線崩潰的時候,74軍也有一個師堅持戰鬥到了最後,而第五軍的三個師中兩個投降,只有一個師堅持戰鬥到了最後。而且,此時的74軍經過持續戰鬥,早已嚴重減員,根本沒有可能有楚雲飛說的五萬人,也就剩下兩萬多人了。反而是第五軍除了四十五師遭遇過一些損失外,200師和47師都是非常完整的,但最後突圍時的表現也沒比74軍強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