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把戰錘(War Hammer),又被稱為「釘頭錘」,發現於德國城市——漢堡附近,經過檢測,發現其大概製作於公元14世紀到16世紀之間。 ps:據猜測,這把戰錘很有可能是一位軍隊指揮官的儀式性武器。
這把釘頭錘長約22釐米,木質手柄已經腐爛不見,只剩下鐵製錘頭。
錘頭重約402克,錘頭表面雖有腐蝕,但是保存的還算相對完整。
這種釘頭錘在14世紀後的歐洲戰場上非常流行,因為當時的歐洲各國軍隊正在流行板甲,而戰錘是少數幾種能有效對付板甲的武器。
由鍛鐵製作的板甲非常堅硬,並且還具有一定的弧度,能彈開或滑開大部分刀劍甚至是斧頭的砍擊,因而這種釘頭戰錘得到廣泛應用,成了歐洲當時的主流武器。
釘頭錘尖銳的「鋤嘴」能輕易地擊穿板甲的防禦,這一點是其它戰錘,比如頁錘、骨朵和金瓜錘所不能比擬的,因為這些鈍擊型戰錘無法穿透鎧甲,更別說攻擊到鎧甲背後的肉體了,頂多給敵人的鎧甲造成形變,給敵人造成內傷,但是當時的戰士一般會在鎧甲的裡面再穿上一件棉衣一樣的內襯,以吸收鈍擊的衝擊力,如此就減弱了鈍擊型戰錘的殺傷力。
除了用「鋤嘴」啄擊敵人外,戰錘另一端的榔頭也是威力巨大的武器,其造成的衝擊力足可以「穿透」敵人厚重的頭盔,給其造成腦震蕩。
戰錘後來發展成長柄戰錘和短柄戰錘兩種,短柄戰錘一般長50~70釐米左右,而長柄戰錘一般長約150~180釐米或更長。 戰錘其實並不重,一般也就在1公斤以下,很少有超過兩公斤的,馬戰、步戰都可以使用。
戰錘尖銳的一端還可以用來打擊敵人或是戰馬的腿部,將其掀翻在地。
雖然戰錘很常見,但是歐洲的貴族和指揮官們很喜歡用戰錘表示自己的權威,尤其是東歐地區的權貴們,這使得一些釘頭錘被製作的很精細,裝有許多花紋和貴金屬、寶石,成了代表軍事權威的儀式性武器,幾乎等同於權杖。
東歐地區的權貴們喜歡將戰錘作為代表軍事權威的儀式性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