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字如面,時間讓你和我遇見,而這裡的文章讓你決定是否留下。
企鵝是一種南極特有的物種,在我們的印象裡,企鵝都是憨態可掬,肥肥的肚子,一雙小短腿走起路來一搖一擺。現在體型最大的企鵝是帝企鵝,身高可以達到90釐米,差不多能夠到一個成年人的腰部位置,然而在五千多萬年前,可不是這樣。
2004年,紐西蘭古生物學家阿蘭·滕尼森和同事保羅·斯科菲爾德一起,在奧塔哥的一處海灘上發現了一塊詭異的化石。乍一看上去,這塊化石像是一種古老的龜甲類動物,兩個人也都沒放在心上。一直到2015年,一位化石研究人員在這塊化石上發現了鳥喙骨的部分特徵,最終揭示了該化石屬於一種遠古時代的企鵝。
巨型企鵝生活的年代,在距今5900萬年前到5500萬年前。它的突然消失,跟小行星撞擊地球有很深的內在聯繫。按照紐西蘭毛利人文化的啟發,該企鵝被命名為Kumimanu biceae,也即是比氏庫米企鵝。這種企鵝的身高可以達到1.8米,體重100公斤,這種企鵝已經從可以飛翔的鳥類變成了潛水動物,而且因為食物非常豐富,遠古企鵝的體型就已經非常龐大了。
迄今為止,人類對比氏庫米企鵝知之甚少,截至目前為止,我們並未發現該企鵝的顱骨化石,這成為了一個遺憾。我們只能從同時期鳥類的化石推測,當時的巨型企鵝長著一個比現代企鵝更長的喙,這會幫助企鵝在海裡戳刺獵物。比氏庫米企鵝在五千多萬年前已經進化出了企鵝的防水羽毛,一對鰭狀的翅膀,而且行走的方式和現代企鵝基本一致。
然而,這還不是目前科學家發現最大的企鵝,迄今為止最大的企鵝生存在距今3700萬年前的南極,它就是卡氏古冠企鵝,這種企鵝的身高可以達到2米,體重115公斤。
為什麼企鵝的體型到了現代會縮小成這個樣子?這可能跟南極寒冷的氣候有直接關係,如果體型過大,企鵝很可能無法度過漫長漆黑的極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