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味 把中華文化的味道融入糕點的南北稻

2021-01-12 焙烤食品博士杜德春

尋味 把中華文化的味道融入糕點的南北稻

文|中國糕餅資深工匠杜德春

有傳承,有堅守,傳統糕點,匠心的老味道。

老師傅:專注做好一件事

老鋪子:堅持一種老味道

老手藝:凝聚智慧的結晶

老配方:對事物存有敬意

老味道:執著堅守多年

老師傅:懷一顆敬畏之心,專注於一件事,在時間的打磨裡愈發成熟。人是有情感的,物也如此,你真心對它,它才有可能成就你。

老師傅往往意味著:專注、堅持、緩慢而有非凡的力量。

老鋪子:一間老鋪子承載的絕不僅僅是美食,更是一代代人的情感依賴。時間的推進中,老鋪子始終有自己堅持不變的招牌。

老鋪子更多意味的是:記憶中的陪伴、不變的守候以及溫暖的微笑。

老手藝:簡單的手藝裡是凝聚,凝聚著匠人們憑藉著自己智慧衍生的結晶,凝聚著平凡手藝人的精氣神,這是一筆簡單而寶貴的財富。

老手藝的傳承意味著:不辭辛苦、日日夜夜卻引以為傲。

老配方:中國的老味道遵循嚴格的等級制度,每一味配料都有專屬位置,手藝人內心必須保持絕對安靜來明確原料的站位。

老配方就是要求:遵循古法、對完美執著追求、對食物心存敬意。

老味道:真正的老味道總是讓人感動。感動於老味道本身帶來的溫暖,更有感於對老味道執著追求的手藝人。傳統糕點的老味道裡,善意的執念是一份對食物的尊重,是一份多年的堅守!

清光緒二十一年春,掌握稻香村食品製作工藝的金陵人士郭玉生,與幾名夥計一道進入京都,並在前門西街一個名叫觀音寺的地方置辦了幾間門店,上下兩層,坐東朝西,並掛起「稻香村南貨店」的字號,由此開啟了新的發展史。 北稻的企業使命是「承中華智慧,融現代精神,弘揚中國食品文化,為社會創造價值」。北京稻香村之所以能夠長盛不衰,源於對「誠信為本」這一傳統味道的堅守。「誠信為本」作為中華傳統優秀價值觀,不僅是「中國夢」實現的必然路徑,而且是北京稻香村踐行的社會責任。誠信,是北京稻香村的靈魂;認真,是北京稻香村人的形象。

一年春節,去江西採購黑芝麻的車因大雪被堵在了半路,眼看著黑麻椒鹽就要售完,有夥計提議可以用本地芝麻代替來解決供應不足的問題,但掌柜郭玉生卻一口回絕,並嚴肅指出寧可不賣也不濫竽充數,最後讓夥計掛起「今日無黑麻椒鹽」的告示。此後,北京稻香村始終堅持顧客至上、誠信當前的經營信條。作家謝冰心、京劇大家譚富英等都是北京稻香村的常客,有一次冰心到店裡購物,買了一些糕點和熟食,但在最後結帳時卻發現沒有帶錢。老掌柜得知是老顧客後,讓冰心先將東西拿走,錢等下次一併結算即可。時隔多年之後,當冰心回憶起此事時,對稻香村誠信經營依然給予了高度肯定和讚揚。

「稻香村」三個字,雞蛋糕、紅豆餅、牛舌餅、山楂鍋盔……每一款糕點背後都蘊含著老字號的文化精魂,都代表著一種傳統的堅守。「稻香村」這個名號取自「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取稻香兩字,寓意著五穀豐登、年歲太平。北稻香村創立於清光緒二十一年,當時名為「稻香村南貨店」,是一家位於前門外觀音寺專門售賣南味食品的特色店鋪,如今已經成為獨具中國特色的民族品牌,中華文化的一張名片。 我們不禁要問:「為何一家做糕點的老字號品牌能夠名值百億?」答案無疑是味道。自創立至今,稻香村始終堅持將中華文化的味道融入糕點,在對傳統味道的堅守與追求中,實現了老字號品牌的華麗轉身與蛻變。 傳承中華傳統價值觀:誠信為本的味道 。

北稻傳統中式糕餅文化:「大捌件」和「小捌件」:

大八件:也稱北式糕點,以北京地區為代表。京式糕點,歷史悠久,品類繁多,滋味各異,具有重油、輕糖,酥鬆綿軟,口味純甜、純鹹等特點。代表品種有京八件和紅、白月餅等。其中京八件有大八件、小八件和細八件之分。八件是採用山楂、玫瑰、青梅、白糖、豆沙、棗泥、椒鹽、葡萄乾等八種餡心,外裹以含食油的面,放在各種圖案的印模裡精心烤制面成。形狀有腰子型、圓鼓型、佛手型、蝙蝠型、桃型、石榴型等多種多樣且小巧玲瓏。入嘴酥鬆適口,香味純正。特製是細八件,製作精細層多均勻,餡兒柔軟起沙,果料香味純厚。外型也有三仙、銀錠、桂花、福、祿、壽、喜桃等八種花樣,是京式糕點中的優質產品。

小八件:舊時,北京人探親訪友要攜帶禮物,講究送「京八件」,即「大八件」、「小八件」。這原是清胡皇室王族婚喪典禮及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禮品和擺設,後來配方由御膳房傳到民間。其主要成分是精白面、白糖、豬油、蜂蜜及各種果料籽仁。所謂「八件」,即八樣點心,一般有麻餅、棗花、卷酥,有的刻上福、祿、壽、喜等不同字樣。有圓形、桃形、正方形等,裝在一個長方形紙板盒內。「小人件」是雙份,十六件裝在一個紙盒子裡。過去,遇到女兒回娘家,給長輩拜年等,都要去糕點鋪買一盒大八件提在手中,大方而漂亮。

大八件一般是八件一共一斤,小八件一般是八件一共半斤。大八件、小八件。以八塊不同品種糕點配搭一組為一斤稱大八件,一般作送禮用最相宜。小八件也是八個品種分十六小塊為一斤。作為禮品,都以大八件為主,質量都是很高的。八種不同糕點的名目,大八件為:一、翻毛餅,二、大卷酥,三、大油糕,四、蝴蝶卷子,五、幅兒酥,六、雞油餅,七、狀元餅,八、七星典子。小八件比大八件小一號:一、果餡餅,二、小卷酥,三、小桃酥,四、小雞油餅,五、小螺絲酥,六、鹹典子,七、棗花,八、坑面子。後四種最受小孩子歡迎。特別是棗花,用棗泥扭成花瓣,非常美觀。

中國的北方傳統點心一般最常見的是「八大件」和「八小件」。「八大件」是指北式糕點,以北京地區為代表,京式糕點品類繁多,而且具有重油、輕糖,酥鬆綿軟,口味純甜、純鹹等特點。這八件指的就是山楂、玫瑰、青梅、白糖、豆沙、棗泥、椒鹽、葡萄乾等八種餡心,然後外面裹上含有食用油的面,然後再製作成各種各樣的印模精心烤制而成。一般有腰子形、圓鼓形、佛手形、蝙蝠形、桃形、石榴形等,「八大件」入嘴酥鬆適口,香味純正。

「小八件」是指在以前的皇室王族婚喪典禮以及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禮品和擺設,它的只要成分是精白面、白糖、豬油、蜂蜜及各種果料籽仁。而所謂的「八件」,一般有麻餅、棗花、卷酥,然後上福、祿、壽、喜等不同字樣,形狀大小也各不相同。小八件」是雙份,十六件裝在一個紙盒子裡。

南稻傳統中式糕餅文化:松子棗泥麻餅與酒釀餅

開設在觀前街東段的蘇州稻香村茶食糖果店,是蘇式糕點行業中的一家正宗老號。據早在光緒十三年(1887年)就進店當學徒,後來兩次擔任稻香村經理的湯長有說,稻香村創始於乾隆年間。1926年8月31日《蘇州明報》刊載稻香村新屋落成廣告稱:本號開設蘇城玄妙觀前洙泗巷東首,百有餘年,因擴充營業,仍在原址翻造高大洋式門面。值此新屋落成之際,特加"禾"字商標。但據1914年《江蘇省實業行政報告書》載,稻香村創設年代為同治三年(1864年)。而成稿於1931年的《醇華館飲食脞志》則說:"稻香村店主姓沈,洪楊之役避難鄉居,曾設茶食於陽澄湖畔之某村,生意尚稱不惡。亂後歸城,積資已富,因擬擴張營業,設肆於觀前街。"以上記載各執一說,難於詳考。

有關稻香村的店招,也有不同說法。據店中過去的傳說,店主王秋根,祖輩喜看《紅樓夢》,後來從《紅樓夢》中受到啟示,又聯想到茶食糕點的原料都是稻麥,所以決定取名 為"稻香村"。但在《醇華館飲食脞志》中卻說:"店主沈姓……設肆於觀前街,奈招牌乏人題名,乃就商於其摯友,友系太湖濱蒔蘿蔔之某農,略識之無,喜觀小說,見《紅樓夢》大觀園有稻香村等匾額,即選此三字,為沈店題名。稻香村店招的由來以及店的始創年號不必深究。稻香村是家百年老店已眾所周知。它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形成了自己的經營特色,商品門類齊全,品種繁多,有自製的蘇式茶食、糖果、野味、炒貨、青鹽蜜餞和兼營的西式糖郭、餅乾、罐頭食品、乳品、飲料等;還根據不同季節,供應時令商品,如春季供應大方糕、松子黃千糕、酒釀餅,夏季供應冰雪酥、葷素綠豆糕、夏酥糖,秋季供應各種月餅,冬季供應鮮肉餃、芙蓉酥、馬蹄糕、糖年糕、芝麻酥糖等。

《醇華館飲食脞志》對稻香村的名牌特色產品有詳細記載:"稻香村茶食以月餅為最佳……其佳處在重糖油多,入口松酥易化。有玫瑰、豆沙、甘菜、椒鹽等名目。其價每個餅銅元十枚。每盒四餅,謂之大葷月餅;若小葷月餅,其價減半,名色與大葷同等。惟其中有一種號清水玫瑰者,以潔白之糖、嫣紅之花,和以葷油而成。較諸大葷,尤為可口。尚有圓大而扁之月餅,名之為月宮餅,簡稱之曰宮餅,內餡棗泥和以葷油,每個餅銅元二十枚,每盒兩個。此為甜月餅之最佳者。至於鹹月餅,往昔僅有南腿、蔥油兩種。近年又新添鮮肉月餅。此三種皆宜於出爐時即食之,則皮酥而味腴,洵別饒風味者也。""定勝糕與酒釀餅,為春間流行之食物。然定勝糕亦以稻香村為軟硬得宜。""燻魚、野鴨,亦以稻香村為最佳……此三家(按:指稻香村、葉受和、東祿)非得青魚不燻,所謂寧缺勿濫。"

"復有三四月間上市之玫瑰豬油大方糕者,系白糖與豬油,加入鮮豔玫瑰花,香而且甜。但蒸熟出釜時,在上午六點鐘左右,晨興較早之人得食之,稍遲則被小販等攫買已盡,徒使人垂涎三尺焉。"

這些傳統名點,如今的稻香村食品商店仍在繼續生產,如清水玫瑰月餅、芝麻酥糖、松子棗泥麻餅、葷酒釀餅、透味燻魚、蝦子鯗魚等。香港《文匯報》曾以《四季茶食風味清雅,稻香村糕點如稻香》為題,介紹了稻香村的悠久歷史和130多個傳統品種、60多個時令商品;認為稻香村生產的糕點,除了具有一般蘇式糕點的特色外,還有自己獨具的特點,就是應時新鮮,味形並重。這就是稻香村能百年立足至今而不衰的根本。

南稻蘇式糕點逢農曆四時八節,均有它的時令品種,有春餅、夏糕、秋酥、冬糖的產銷規律之稱。傳統時令製品品種佔整個名特、傳統品種的半數以上,春餅有酒釀餅,雪餅等;夏糕有薄荷糕,綠豆糕,小方糕等秋酥有如意酥,菊花酥,巧酥,酥皮月餅等;冬糖有芝麻糖,葷油米花糖等。

此外蘇式糕點還有上市、落令的嚴格規定。例如:春天的酒釀餅,正月初五上市,三月十二落令(均為農曆,下同);雪餅,正月十五上市,三月二十後落令;大方糕,清明上市,端午落令。夏天的薄荷糕,三月十五上市,六月底落令;綠豆糕,三月初上市,七月底落令。秋季的酥皮月餅,四月初應時市,九月初十落令;花色月餅,七月初一上市,八月二十落令;如意酥、菊花酥,四月初應市,八月二十後落令。冬季的芝麻酥糖,九月初上市,第二年三月初十落令;糖粘糕,冬至後上市,十二月三十(大除夕)落令等。過時令停止生產供應,來年再產再售。目前沒有按歷史上的上市、落令嚴格的時間要求去做,但基本按季節上市。《吳門表隱》(蘇州地方志)閘:「或粉或面和糖製成糕、餅、餃、饊之屬形式,名目不一,用以佐茶,故統稱茶食、亦曰茶點」。蘇式糕點稱為四季茶食,應時細點,時令性強,亦是它的特點之一。

松子棗泥麻餅:

松子棗泥麻餅,是蘇州稻香村一味膾炙人口的點心。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這味點心曾經出口香港和東南亞。這款糕點也因為其選料嚴謹、製作複雜,也成為了蘇州稻香村手作工藝的代表。相傳,松子棗泥麻餅要用上等松子,小火烘焙去「衣」取「帽」,完整保存松子油脂才能得以常年保存。這樣一枚小小的麻餅,在蘇州稻香村需要數十個工人經月勞作才能得其完整。這種對原材料的講究,對製作工藝的精益求精,也是蘇州稻香村兩百多年以來一直保持暢銷的秘訣所在。

酒釀餅:

酒釀餅是南派蘇稻才有的一種餅,它主要是用醪糟經糯米發酵而成,醪糟又叫酒釀、米酒,在夏天可以清熱解暑。酒釀餅的主要原料就是糯米,釀製工藝簡單,口味香甜醇美。而且幾乎沒有什麼乙醇,這個應該是很多江南人小時候的舌尖記憶吧。

酒釀餅,是春天時令的蘇式代表食品,以蘇州當地的冬小麥和酒釀為主要原料。酒釀性善竄透,用以作藥,可活血行經,散結消腫。蘇州著名老店同萬興製作的酒釀餅最為著名。

酒釀餅有葷、素之分,品種主要有玫瑰、豆沙、薄荷等味。酒釀餅以熱食為佳,特點是甜肥軟韌,油潤晶瑩,色澤鮮豔,滋味分明。

原創:中國糕餅資深工匠杜德春

相關焦點

  • 中國最著名的7種糕點,第二是南方人最愛,第一代表中華文化
    中國最著名的7種糕點,第二是南方人最愛,第一代表中華文化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裡,糕點文化一定是非常有意思的一種,不同的糕點就代表著一種飲食文化,有的甚至都能代表中華文化,我們一起來看吧。體現了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民眾對屈原美政理想的嚮往和追求,為中國各族人民所接受和領悟,同時也促進了民族的文化認同,並且有助於中國各族人民在不斷團結奮鬥中,發揮自己的能力,最終實現國家的統一富強。2、桂花糕:桂花糕是傳統的江南小吃,已有300多年歷史,是用糯米粉、糖和蜜桂花為原料製作而成的美味糕點,歷史悠久,美味爽口,做法簡單,種類多種多樣,有各式各樣的美味做法。
  • 尋味泉山|探尋最正宗的徐州老味道,有木有饞到了你~
    探尋泉山美食徐州,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同時也是源遠流長的美食之都泉山,堪稱徐州的文化、旅遊和美食中心一路「逛吃逛吃」的泉山逍遙遊才是真正有靈魂的旅遊今天起小編帶大家一起尋味泉山蜜三刀金黃的蜜三刀,表面裹上一層密密麻麻的白芝麻,味道香甜綿軟、芝麻香濃,外形晶瑩剔透,內裡蜜汁流漿,漿亮而不粘。相傳是蘇軾約了雲龍山隱士張山人相看新得的一把寶劍。他在放鶴亭旁青石上用寶劍連砍三刀,寶劍完好無損,石頭上卻留了三道刀痕。恰好侍從給他們送來了新做的糕點,這種糕點金黃表面上有三道切痕,還沒來及命名,蘇軾便起名:蜜三刀。
  • 讓古典詩詞融入當代生活: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國詩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優秀傳統文化中最能展現中國人情感世界、審美世界,最能感受時代風雲、體現時代風雲變化的最敏感的藝術形式。系列活動通過豐富的藝術形式將中華優秀的詩詞及與之相關的文化知識,以及蘊藏其中的優秀價值觀念、理想道德,傳遞給社會大眾,與大家積極分享,營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圍,傳承了傳統詩詞文化。用傳統藝術形式展現詩詞魅力藝術家們將經典的詩作通過誦讀、吟唱等藝術形式展現,以詩歌的名義上演了一場視聽盛宴,共享中國傳統文化的詩詞雅韻。
  • 想吃美味廣式糕點就選光頭佬聯聖
    想吃美味廣式糕點就選光頭佬聯聖本網12月10日訊 光頭佬聯聖集團,成立於1996年,專注特許連鎖運營,博採中華美食之精華,融入對點心文化的見解,深刻把握顧客對時尚點心的追求,不斷引進頂級點心技術,持續研發出適合老少皆宜的新主義時尚點心。
  • 中國味道,尋味正宗——新華社快看《味道》帶您品味經典
    新華社快看《味道》,以「中國味道,尋味正宗」為主旨,以各大菜係為線索,探尋正宗中國味道。節目一經上線便受到了廣大網友與觀眾們的喜愛。  俗話說的好走遍神州大地,醉美多彩貴州。貴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不僅有好山、好水、美酒,還有吃了會讓人上癮的美食。為此節目組就特邀中國著名經濟學家馬光遠前往貴州一嘗黔菜中最具代表性的菜品——酸湯魚。
  • 《新網球王子》手遊新活動怎麼樣 新活動尋味中華美食街的探秘
    導 讀 新網球王子手遊新活動預告,尋味中華美食街的探秘。
  • 周口有故事:尋味周家口 記憶中的老城味道
    尋味周家口 一種味道即是一種人生河流是一座城市的幸運。沙河、潁河、賈魯河三川交匯,在周家渡口處沉澱出歷史精華,不僅造就了周家口的「一城繁華」,也給一代代周口人留下了很多「老城味道」。「周口特色「胡辣湯一碗胡辣湯,湯汁濃鬱、韻味悠長,真正讓人品嘗到了時間的味道。它起源於北宋年間,傳承了800多年,早已是聞名全國的「中華名小吃」。
  • 你所不知道的中華傳統糕點ーー川式糕點,用料獨特,口味各異
    千呼萬喚的中華傳統糕點第三篇終於來了!小編和大家一樣也是迫不及待了!之前我們了解過了名聲在外的京式糕點和蘇式糕點,這一次就讓我們走進名氣不大但風味獨特的川式糕點,廢話少說,這就開始吧!糕點在我國製作歷史悠久,工藝精湛,加之各地所用的原料不同,口味各異,故而形成了眾多的流派,川式糕點在這些流派中雖然名氣並不大,但是卻用料獨特,風味別具,自成體系。川式糕點的主要原料是花生、芝麻、核桃、蜜餞、豬板油丁、糯米,特色為軟糯油潤,香甜酥脆。以成渝地區為代表,糯米製品較多,軟糯油潤,香甜酥脆。
  • 塔斯汀中國漢堡——中國味道傳遞中華文化
    國潮品牌結合中國文化元素,成為國潮下年輕人的情感寄託。國潮一般是指有著中國文化和傳統基因,同時與當下潮流融合。國潮正當時,我國傳統文化本身具備的優秀底蘊和豐富多樣性引起大眾共鳴,從衣住行到吃上,無處不彰顯國潮當道。當下國潮元素符合中國當下絕大多數受眾的口味,具備國潮元素的品牌越來越受年輕人的青睞。
  • 《幸福的味道》開機 面向國際傳播中華優秀文化
    9月22日,由一九零五影業(北京)有限公司、北京華錄新媒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深圳星凱國際影院控股有限公司和杭州一九零五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北京藝雋時代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承制的電影《幸福的味道》在杭州樓外樓舉行開機發布會。
  • 中式糕點做法,帶你回到甜點最初的味道
    什麼是中式糕點?《我國傳統糕點的發展歷程及起源》裡說:以麵粉或米粉、糖、油脂、雞蛋、乳品、豆類等為主要原料,配以各種輔料、餡料和調味料,先把它初製成型,再經過烘、烤、蒸、炸等方法加工的食品。近幾年,外國糕點、網紅糕點越來越受歡迎,在這個顏值擔當的時代裡,我們迷戀那些美輪美奐的熱門糕點,卻漸漸忘卻一些傳統的美味。
  • 尋味「世界美食之都」佛山順德 追溯嶺南美食文化印記
    隨著央視紀錄片《尋味順德》全球熱播,佛山順德作為「世界美食之都」的名聲越發響亮,這座嶺南製造重鎮,如今躋身為美食打卡的熱門目的地,每逢周末及節假日,前來尋味的外地遊客總是絡繹不絕,各大酒家、茶樓、私房菜內賓客滿堂、熱鬧非常。
  • 中華飲食文化千芳盡秀,古代糕點爭奇鬥豔,這幾種糕點你吃過嗎?
    飲食文化千芳盡秀,古代糕點爭奇鬥豔,這幾種糕點你吃過幾種?我國自古就是一個農業大國,飲食文化是古代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常言說,「民以食為天」。我們今天先從古人的主食「糕」類說起。五代時期,開封城內出現了一座著名的糕坊,專門製作和出售花樣糕點如金米點綴的「滿天星」夾了大棗紅豆的「糝拌糕」,外表有花的「金糕糜員外糝」等。到了明清,皇宮裡有專門機構研製糕類食品。
  • 亦沫新中式糕點:流淌於舌尖,美哉於心靈!
    新中式糕點貴在「新」,與傳統中式糕點相比,新中式糕點更講究食物本身的味道,不需要過多的糖分來增添愉悅感,亦沫新中式糕點的小編希望在新的一年裡,大家可以少點一些沒營養的外賣,多一些優質的匠心美食來犒勞你的胃,比如:古色古香的「亦沫新中式糕點」。
  • 美好「食」光·「味」你而來,廣州舉行美食文化系列宣傳推廣活動
    11月29日,由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主辦的「美好『食』光·『味』你而來」——2020年廣州美食文化系列宣傳推廣活動舉行。本次活動以「尋味」為主線,打造廣州美好「食」光美食互動體驗新場景,滲透廣州本地美食場景及人群,擦亮「食在廣州」金字招牌,為廣州美食旅遊行業賦能。
  • 秦皇島這家新中式糕點,可以讓你吃出情懷,想起老味道
    對於新中式點心,有人吃的是情懷,但更多人吃的就是傳承的味道。秦皇島萬達,就有這樣一家店,延續創新著自己經典的味道。漢糕堂位於秦皇島市燕山大街22號萬達廣場B1層(永輝超市出口旁)時光在變,不變的永遠都是傳統味道在變,不變的永遠都是傳承
  • 北京稻香村「國風糕點」亮相進博會
    此次進博會,北京稻香村作為中華老字號企業受邀參展,展傳統美食風採,呈匠心工藝品質,向世界傳播中華美食味道。 在進博會人文交流的「中華老字號」展區,北京稻香村極具「國風」的特色糕點吸引了不少觀展者。其中飽含京味文化的 「京八件」和不加一滴水製成的傳統「雞蛋槽子糕」都頗受關注。
  • 這家中式糕點店內藏小時候的味道~
    小時候,甜品是稀缺物放學路上的麵包店街角的糕點鋪都讓人如痴如醉一個簡簡單單的糕點鋪幾大盤焦糖色的糕點疊在一起一路過便能嗅到空氣中濃烈的烘焙香氣現在,我踏進這間一家主題為新中式糕點名為漢糕堂的小店,擺有各款中式糕點,瞬間將我拉回童年時代。
  • 看看這些中式糕點,每一口吃的都是文化
    一直很喜歡傳統的中式點心,雖然外觀不如西點精緻漂亮,但是特別好吃,鹹甜口非常適合中國人的口味,比起那些流行的馬克龍,我更喜歡漢糕堂的中式糕點,這種專門做中式糕點的門店一門心思地投入到怎麼創新和繼承中式糕點,所以他家的每一種糕點味道都特別好。
  • 老味道 也新潮
    2006年,蘇州稻香村被商務部認定為首批「中華老字號」。2009年「稻香村蘇式月餅製作技藝」被列入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作為糕點行業的老字號,稻香村如何做好傳承和創新?「稻香村買月餅,採芝齋買酥糖」……紙條來自異國他鄉的長輩們,心裡惦記著兒時的味道,將鄉愁寄托在筆尖,讓子孫替自己帶回故鄉的滋味。「中式糕點既是傳統文化的載體,又依託於傳統文化存在。」稻香村集團總裁周廣軍說:「蘇州稻香村這樣的老字號,傳承的不僅是古法技藝,更是傳統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