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味 把中華文化的味道融入糕點的南北稻
文|中國糕餅資深工匠杜德春
有傳承,有堅守,傳統糕點,匠心的老味道。
老師傅:專注做好一件事
老鋪子:堅持一種老味道
老手藝:凝聚智慧的結晶
老配方:對事物存有敬意
老味道:執著堅守多年
老師傅:懷一顆敬畏之心,專注於一件事,在時間的打磨裡愈發成熟。人是有情感的,物也如此,你真心對它,它才有可能成就你。
老師傅往往意味著:專注、堅持、緩慢而有非凡的力量。
老鋪子:一間老鋪子承載的絕不僅僅是美食,更是一代代人的情感依賴。時間的推進中,老鋪子始終有自己堅持不變的招牌。
老鋪子更多意味的是:記憶中的陪伴、不變的守候以及溫暖的微笑。
老手藝:簡單的手藝裡是凝聚,凝聚著匠人們憑藉著自己智慧衍生的結晶,凝聚著平凡手藝人的精氣神,這是一筆簡單而寶貴的財富。
老手藝的傳承意味著:不辭辛苦、日日夜夜卻引以為傲。
老配方:中國的老味道遵循嚴格的等級制度,每一味配料都有專屬位置,手藝人內心必須保持絕對安靜來明確原料的站位。
老配方就是要求:遵循古法、對完美執著追求、對食物心存敬意。
老味道:真正的老味道總是讓人感動。感動於老味道本身帶來的溫暖,更有感於對老味道執著追求的手藝人。傳統糕點的老味道裡,善意的執念是一份對食物的尊重,是一份多年的堅守!
清光緒二十一年春,掌握稻香村食品製作工藝的金陵人士郭玉生,與幾名夥計一道進入京都,並在前門西街一個名叫觀音寺的地方置辦了幾間門店,上下兩層,坐東朝西,並掛起「稻香村南貨店」的字號,由此開啟了新的發展史。 北稻的企業使命是「承中華智慧,融現代精神,弘揚中國食品文化,為社會創造價值」。北京稻香村之所以能夠長盛不衰,源於對「誠信為本」這一傳統味道的堅守。「誠信為本」作為中華傳統優秀價值觀,不僅是「中國夢」實現的必然路徑,而且是北京稻香村踐行的社會責任。誠信,是北京稻香村的靈魂;認真,是北京稻香村人的形象。
一年春節,去江西採購黑芝麻的車因大雪被堵在了半路,眼看著黑麻椒鹽就要售完,有夥計提議可以用本地芝麻代替來解決供應不足的問題,但掌柜郭玉生卻一口回絕,並嚴肅指出寧可不賣也不濫竽充數,最後讓夥計掛起「今日無黑麻椒鹽」的告示。此後,北京稻香村始終堅持顧客至上、誠信當前的經營信條。作家謝冰心、京劇大家譚富英等都是北京稻香村的常客,有一次冰心到店裡購物,買了一些糕點和熟食,但在最後結帳時卻發現沒有帶錢。老掌柜得知是老顧客後,讓冰心先將東西拿走,錢等下次一併結算即可。時隔多年之後,當冰心回憶起此事時,對稻香村誠信經營依然給予了高度肯定和讚揚。
「稻香村」三個字,雞蛋糕、紅豆餅、牛舌餅、山楂鍋盔……每一款糕點背後都蘊含著老字號的文化精魂,都代表著一種傳統的堅守。「稻香村」這個名號取自「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取稻香兩字,寓意著五穀豐登、年歲太平。北稻香村創立於清光緒二十一年,當時名為「稻香村南貨店」,是一家位於前門外觀音寺專門售賣南味食品的特色店鋪,如今已經成為獨具中國特色的民族品牌,中華文化的一張名片。 我們不禁要問:「為何一家做糕點的老字號品牌能夠名值百億?」答案無疑是味道。自創立至今,稻香村始終堅持將中華文化的味道融入糕點,在對傳統味道的堅守與追求中,實現了老字號品牌的華麗轉身與蛻變。 傳承中華傳統價值觀:誠信為本的味道 。
北稻傳統中式糕餅文化:「大捌件」和「小捌件」:
大八件:也稱北式糕點,以北京地區為代表。京式糕點,歷史悠久,品類繁多,滋味各異,具有重油、輕糖,酥鬆綿軟,口味純甜、純鹹等特點。代表品種有京八件和紅、白月餅等。其中京八件有大八件、小八件和細八件之分。八件是採用山楂、玫瑰、青梅、白糖、豆沙、棗泥、椒鹽、葡萄乾等八種餡心,外裹以含食油的面,放在各種圖案的印模裡精心烤制面成。形狀有腰子型、圓鼓型、佛手型、蝙蝠型、桃型、石榴型等多種多樣且小巧玲瓏。入嘴酥鬆適口,香味純正。特製是細八件,製作精細層多均勻,餡兒柔軟起沙,果料香味純厚。外型也有三仙、銀錠、桂花、福、祿、壽、喜桃等八種花樣,是京式糕點中的優質產品。
小八件:舊時,北京人探親訪友要攜帶禮物,講究送「京八件」,即「大八件」、「小八件」。這原是清胡皇室王族婚喪典禮及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禮品和擺設,後來配方由御膳房傳到民間。其主要成分是精白面、白糖、豬油、蜂蜜及各種果料籽仁。所謂「八件」,即八樣點心,一般有麻餅、棗花、卷酥,有的刻上福、祿、壽、喜等不同字樣。有圓形、桃形、正方形等,裝在一個長方形紙板盒內。「小人件」是雙份,十六件裝在一個紙盒子裡。過去,遇到女兒回娘家,給長輩拜年等,都要去糕點鋪買一盒大八件提在手中,大方而漂亮。
大八件一般是八件一共一斤,小八件一般是八件一共半斤。大八件、小八件。以八塊不同品種糕點配搭一組為一斤稱大八件,一般作送禮用最相宜。小八件也是八個品種分十六小塊為一斤。作為禮品,都以大八件為主,質量都是很高的。八種不同糕點的名目,大八件為:一、翻毛餅,二、大卷酥,三、大油糕,四、蝴蝶卷子,五、幅兒酥,六、雞油餅,七、狀元餅,八、七星典子。小八件比大八件小一號:一、果餡餅,二、小卷酥,三、小桃酥,四、小雞油餅,五、小螺絲酥,六、鹹典子,七、棗花,八、坑面子。後四種最受小孩子歡迎。特別是棗花,用棗泥扭成花瓣,非常美觀。
中國的北方傳統點心一般最常見的是「八大件」和「八小件」。「八大件」是指北式糕點,以北京地區為代表,京式糕點品類繁多,而且具有重油、輕糖,酥鬆綿軟,口味純甜、純鹹等特點。這八件指的就是山楂、玫瑰、青梅、白糖、豆沙、棗泥、椒鹽、葡萄乾等八種餡心,然後外面裹上含有食用油的面,然後再製作成各種各樣的印模精心烤制而成。一般有腰子形、圓鼓形、佛手形、蝙蝠形、桃形、石榴形等,「八大件」入嘴酥鬆適口,香味純正。
「小八件」是指在以前的皇室王族婚喪典禮以及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禮品和擺設,它的只要成分是精白面、白糖、豬油、蜂蜜及各種果料籽仁。而所謂的「八件」,一般有麻餅、棗花、卷酥,然後上福、祿、壽、喜等不同字樣,形狀大小也各不相同。小八件」是雙份,十六件裝在一個紙盒子裡。
南稻傳統中式糕餅文化:松子棗泥麻餅與酒釀餅
開設在觀前街東段的蘇州稻香村茶食糖果店,是蘇式糕點行業中的一家正宗老號。據早在光緒十三年(1887年)就進店當學徒,後來兩次擔任稻香村經理的湯長有說,稻香村創始於乾隆年間。1926年8月31日《蘇州明報》刊載稻香村新屋落成廣告稱:本號開設蘇城玄妙觀前洙泗巷東首,百有餘年,因擴充營業,仍在原址翻造高大洋式門面。值此新屋落成之際,特加"禾"字商標。但據1914年《江蘇省實業行政報告書》載,稻香村創設年代為同治三年(1864年)。而成稿於1931年的《醇華館飲食脞志》則說:"稻香村店主姓沈,洪楊之役避難鄉居,曾設茶食於陽澄湖畔之某村,生意尚稱不惡。亂後歸城,積資已富,因擬擴張營業,設肆於觀前街。"以上記載各執一說,難於詳考。
有關稻香村的店招,也有不同說法。據店中過去的傳說,店主王秋根,祖輩喜看《紅樓夢》,後來從《紅樓夢》中受到啟示,又聯想到茶食糕點的原料都是稻麥,所以決定取名 為"稻香村"。但在《醇華館飲食脞志》中卻說:"店主沈姓……設肆於觀前街,奈招牌乏人題名,乃就商於其摯友,友系太湖濱蒔蘿蔔之某農,略識之無,喜觀小說,見《紅樓夢》大觀園有稻香村等匾額,即選此三字,為沈店題名。稻香村店招的由來以及店的始創年號不必深究。稻香村是家百年老店已眾所周知。它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形成了自己的經營特色,商品門類齊全,品種繁多,有自製的蘇式茶食、糖果、野味、炒貨、青鹽蜜餞和兼營的西式糖郭、餅乾、罐頭食品、乳品、飲料等;還根據不同季節,供應時令商品,如春季供應大方糕、松子黃千糕、酒釀餅,夏季供應冰雪酥、葷素綠豆糕、夏酥糖,秋季供應各種月餅,冬季供應鮮肉餃、芙蓉酥、馬蹄糕、糖年糕、芝麻酥糖等。
《醇華館飲食脞志》對稻香村的名牌特色產品有詳細記載:"稻香村茶食以月餅為最佳……其佳處在重糖油多,入口松酥易化。有玫瑰、豆沙、甘菜、椒鹽等名目。其價每個餅銅元十枚。每盒四餅,謂之大葷月餅;若小葷月餅,其價減半,名色與大葷同等。惟其中有一種號清水玫瑰者,以潔白之糖、嫣紅之花,和以葷油而成。較諸大葷,尤為可口。尚有圓大而扁之月餅,名之為月宮餅,簡稱之曰宮餅,內餡棗泥和以葷油,每個餅銅元二十枚,每盒兩個。此為甜月餅之最佳者。至於鹹月餅,往昔僅有南腿、蔥油兩種。近年又新添鮮肉月餅。此三種皆宜於出爐時即食之,則皮酥而味腴,洵別饒風味者也。""定勝糕與酒釀餅,為春間流行之食物。然定勝糕亦以稻香村為軟硬得宜。""燻魚、野鴨,亦以稻香村為最佳……此三家(按:指稻香村、葉受和、東祿)非得青魚不燻,所謂寧缺勿濫。"
"復有三四月間上市之玫瑰豬油大方糕者,系白糖與豬油,加入鮮豔玫瑰花,香而且甜。但蒸熟出釜時,在上午六點鐘左右,晨興較早之人得食之,稍遲則被小販等攫買已盡,徒使人垂涎三尺焉。"
這些傳統名點,如今的稻香村食品商店仍在繼續生產,如清水玫瑰月餅、芝麻酥糖、松子棗泥麻餅、葷酒釀餅、透味燻魚、蝦子鯗魚等。香港《文匯報》曾以《四季茶食風味清雅,稻香村糕點如稻香》為題,介紹了稻香村的悠久歷史和130多個傳統品種、60多個時令商品;認為稻香村生產的糕點,除了具有一般蘇式糕點的特色外,還有自己獨具的特點,就是應時新鮮,味形並重。這就是稻香村能百年立足至今而不衰的根本。
南稻蘇式糕點逢農曆四時八節,均有它的時令品種,有春餅、夏糕、秋酥、冬糖的產銷規律之稱。傳統時令製品品種佔整個名特、傳統品種的半數以上,春餅有酒釀餅,雪餅等;夏糕有薄荷糕,綠豆糕,小方糕等秋酥有如意酥,菊花酥,巧酥,酥皮月餅等;冬糖有芝麻糖,葷油米花糖等。
此外蘇式糕點還有上市、落令的嚴格規定。例如:春天的酒釀餅,正月初五上市,三月十二落令(均為農曆,下同);雪餅,正月十五上市,三月二十後落令;大方糕,清明上市,端午落令。夏天的薄荷糕,三月十五上市,六月底落令;綠豆糕,三月初上市,七月底落令。秋季的酥皮月餅,四月初應時市,九月初十落令;花色月餅,七月初一上市,八月二十落令;如意酥、菊花酥,四月初應市,八月二十後落令。冬季的芝麻酥糖,九月初上市,第二年三月初十落令;糖粘糕,冬至後上市,十二月三十(大除夕)落令等。過時令停止生產供應,來年再產再售。目前沒有按歷史上的上市、落令嚴格的時間要求去做,但基本按季節上市。《吳門表隱》(蘇州地方志)閘:「或粉或面和糖製成糕、餅、餃、饊之屬形式,名目不一,用以佐茶,故統稱茶食、亦曰茶點」。蘇式糕點稱為四季茶食,應時細點,時令性強,亦是它的特點之一。
松子棗泥麻餅:
松子棗泥麻餅,是蘇州稻香村一味膾炙人口的點心。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這味點心曾經出口香港和東南亞。這款糕點也因為其選料嚴謹、製作複雜,也成為了蘇州稻香村手作工藝的代表。相傳,松子棗泥麻餅要用上等松子,小火烘焙去「衣」取「帽」,完整保存松子油脂才能得以常年保存。這樣一枚小小的麻餅,在蘇州稻香村需要數十個工人經月勞作才能得其完整。這種對原材料的講究,對製作工藝的精益求精,也是蘇州稻香村兩百多年以來一直保持暢銷的秘訣所在。
酒釀餅:
酒釀餅是南派蘇稻才有的一種餅,它主要是用醪糟經糯米發酵而成,醪糟又叫酒釀、米酒,在夏天可以清熱解暑。酒釀餅的主要原料就是糯米,釀製工藝簡單,口味香甜醇美。而且幾乎沒有什麼乙醇,這個應該是很多江南人小時候的舌尖記憶吧。
酒釀餅,是春天時令的蘇式代表食品,以蘇州當地的冬小麥和酒釀為主要原料。酒釀性善竄透,用以作藥,可活血行經,散結消腫。蘇州著名老店同萬興製作的酒釀餅最為著名。
酒釀餅有葷、素之分,品種主要有玫瑰、豆沙、薄荷等味。酒釀餅以熱食為佳,特點是甜肥軟韌,油潤晶瑩,色澤鮮豔,滋味分明。
原創:中國糕餅資深工匠杜德春